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题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一课时课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3.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帮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特征,通过自学教材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通过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难点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学具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
2、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下图中是线形动物的有: 。是环节动物的有: 。二、示标导入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三、导学施教(一)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
3、体动物的特点。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现存种类有10万种以上,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常见软体动物有: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河蚌、生活在陆地湿润处的蜗牛、生活在海洋中的扇贝、文蛤、缢蛏、石鳖、乌贼、章鱼等。 河蚌、扇贝、文蛤等软体动物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 ,因而被称为 类。 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 ,贝壳是 分泌物形成的。(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挂上河蚌的结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双壳类动物的运动、呼吸、摄食 教师提出问题:1.你是怎样区分图中的贝壳、外套膜、鳃、足及入水管和出水管的?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
4、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3页最后一段,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益处:食用:牡蛎、扇贝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水产养殖 :我国的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装饰品 :很多贝类的贝壳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富有
5、光泽,深受人们喜爱。 工业用品:贝藻泥是一种墙面材料,其主要成分是天然牡蛎粉药用: 鲍的贝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以及蚶、牡蛎、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等都是中药的常用药材。从鲍鱼、凤螺、海蜗牛、蛤、牡蛎、乌贼等可以提取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害处: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小资料: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等)侵入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珍珠。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四、练测促学1、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柔软而得名 B、贝壳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C、体外一般都有贝壳保护D、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 2、关于软体动物,下列说法错误
6、的是 ( )A、软体动物的全部身体柔软B、身体柔软,外有贝壳保护C、河蚌、田螺是软体动物D、大多生活离不开水,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3.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4.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5.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6.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A.干燥的,阳光充足的草地 B.阴湿的树木丛,墙角C.潮湿的地面 D.松软的土壤中五、拓展延伸三、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动物界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蜗牛、石鳖、乌贼、河蚌等软体动物,并且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还了解了软体动物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当然不排除软体动物能传播疾病的有害的一面。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一)软体动物的种类(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