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绿化校园设计》教学设计
备课组
翁祐中学初中生物备课组
单元作者
赖进铭
所教学科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
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
第三单元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所需时间
7课时
单元概述 (简单的描述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成果要求等内容)
本单元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涵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两个一级主题。本单元主要掌握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生理特性,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调查者,调查掌握校园的地形情况、植物的品种和分布情况。利用图书馆、网络学习有关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对学校主要植物的作用进行调查;扮演访问记者采访附近环境优美的公园、社区或学校的园艺工人并向他们请教;还通过扮演园艺绿化规划师规划出认为最为理想的校园绿化方案;并对校园植物进行记录和跟踪,为以后的绿化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程标准 (本单元所针对的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
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提供好审美情趣,增强爱校爱家的情感。
主动获取有关绿色植物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并进行科学创新活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态度。
调查和观察校园生态环境,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生物环境之间有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校园常见的植物及其分类。
2、了解园林绿化的基本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校园植物调查,学会调查的科学方法。
2、培养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绿、护绿的意识。
2、严谨仔细科学态度。
3、相互合作、善于反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
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难点
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框架
问
题
基本问题
怎样创生态城市,建幸福顺德?
单元问题
如何了解校园绿化情况?
怎样让校园绿化更合理?
内容问题
怎样获取校园植物的品种和分布?
校园植物有那些品种,分布在哪里?
校园中植物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有哪些绿化区域可以做出调整?
评价概要
项目开始前开展问卷调查评估了解学生对项目学习的认识情况,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掌握情况;
学生日志、学生活动记录表和网络交流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工作;
作品展示评价量规对学生小组产品汇报演示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意;
项目结束后通过项目反思交流会、项目学习感想和项目产品,掌握每个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对项目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习目标的达标情况。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项目策划,激发灵感(课外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放《校园绿化小助手》出版物(DOC)让学生、家长了解什么是项目学习,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要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角色以及获得的技能并获得家长的支持。
2、通过学生情况调查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已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技术。学生自由组合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搭配,四人一组,选好组长,确定好组名、口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要求每个小组制定任务的分工细目,建立好每小组的资料库,便于对后期学习过程中搜索的网络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存档。
3、公布网络交流平台,包括QQ群(群号:215400914)、公共邮箱(QQ群邮箱,QQ:1720742110,密码:123456789)、网易博客等,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关注网络交流平台的信息,把自己遇到的疑惑或者个人比较新颖的想法及时公布到网络与大家交流共享。
4、学生思考并在小组活动明细表中记录小组想出的信息。网络发布学生学习日志(DOC)、小组活动明细表(DOC)等,记录每次学习情况和进展,并作为以后的参评工具之一。
5、教师整理学生反馈的信息,编制Visual Ranking工具(教师用户名:gd2063146,小组名称:1LFWD,密码:081001)。学生使用Visual Ranking工具构思并排序那些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要素。小组通过比较达成共识,选出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要素作为必要研究内容,其他次要要素可以选择研究。
6、教师通过网络发布本单元的计划,以及对小组活动和个人学习的要求,发布相应评价量规、产品评价量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资料搜索。
活动一:统筹规划(课外1课时)
教师进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进入的植物调查中来。
内容问题一:怎样获取校园植物的品种和分布?
具体问题1:我们翁中是一个美丽的校园,但是在运动场那边,常常风沙很大,你知道为什么吗?
让学生回顾此前学习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知识,引入绿色植物的作用。
具体问题2:我们身边每天都接触很多的绿色植物,你还知道这些绿色植物有哪些作用吗?
引导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具体问题3:绿色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你认识多少种植物呢?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具体问题4:大家对很多植物品种有所了解,现在如果请大家进行我们校园植物的调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身边生物调查的知识,让学生讨论如何有效的开展校园植物的调查。
具体问题5:我们制定校园植物调查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引导小组依据校园植物种类调查方案范例,并结合讨论结果和所辖区域的特点设计本小组的调查方案,并对校园的绿化区域进行划分,并对每个区域的调查小组进行协调安排。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顺德正在创建生态城市,假设你是一位园林设计师,你认为可以怎样创生态城市,建幸福顺德?”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迸发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项目实施(课外4课时)
活动二:尝试认识校园植物(课外2学时)
内容问题二:校园植物有哪些品种,分布在哪里?
具体问题1:植物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让学生明确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的户外调查能够安全、高效。
具体问题2:植物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那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呢?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
小组依据校园植物种类调查方案,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生物老师,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了解各种植物的分类地位和学名,以及基本特征和用途,并了解校园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在园林中发挥的作用,完成翁祐中学校园××区域植物清单。
各小组将调查的植物信息填入校园植物调查记录表,全班同学共同完成翁祐中学主要植物清单。
具体问题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哪些做的比较好的,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呢?
对本次活动进行分享,总结经验教训,小组成员根据校园植物调查活动评价量规对植物调查活动进行互相评价。
活动二:了解植物作用(课外2学时)
内容问题三:校园中植物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具体问题1:我们已经了解了校园植物的分布,那我们还应该知道校园植物哪方面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对校园植物的作用展开调查。
具体问题2:想要了解这些植物的作用,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回忆此前学习的身边生物调查的知识,找出植物作用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具体问题3:那我们校园中的植物的用途分别是什么呢?
各小组查阅学校资料,采访学校相关领导,了解校园文化背景,校园绿化设计思想。
咨询生物教师和学校园林工作人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园艺学和园林学的信息资源,掌握部分理论知识。
访问当地环境优美的学校、社区或者公园,吸取其中的优点,并向园艺工人请教经验。
活动三:头脑风暴(课外2学时)
内容问题四:有哪些绿化区域可以做出调整?
具体问题1:通过调查,你发现在园林设计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册、课本以此此前的调查,得出绿化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植物调查奠定基础。
主要考虑方面:
a、重点从生物角度来分析各种植物所发挥的作用,比如吸尘、隔音、遮阳、防风、降温以及赏花、观叶、品香、美化等。
b、考虑学校实际情况,校园布局不能做大的改动。
c、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
d、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要注意高低、大小和色彩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e、避免影响教学楼通风、日照和采光。
f、考虑树木的生长周期,尽量使校园春有花开,夏有树荫,秋有花果,冬季有绿。
g、配上小桥、流水、亭台、雕塑、假山等富有艺术性的装饰。
具体问题2:请参考我们园林设计过程中的考虑的事项,小组讨论我们的校园有哪些可以做出调整的呢?
引导学生对校园的绿化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问题3: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绘制出我们校园的美丽蓝图。
引导学生进行校园规划的草图设计。
具体问题4:你觉得应该如何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成果呢?
小组选取自己比较感兴趣一两个区域进行校园绿化方案设计,通过学生演示文稿范例制作并完成《校园绿化我能行》演示文稿,参与讨论、设计,各小组设计方案,讨论完善翁祐中学校园各区域绿化设计向导。
具体问题5:请各小组进行交流,你觉得你的设计方案有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哪些方面还可以进行完善的?
各小组相互吸取优点,对绿化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完成翁祐中学××区域绿化方案意见表,课后附上该区域平面图发布到网站参与评比和交流。
具体问题6:在这整个过程中,请分享一下,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呢?
利用“校园绿化我能行”活动评过程价量规对小组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总结延伸(课内1课时)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我校先进的“五段分格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潜伏训练
请写出下列绿色植物的分类。
绿色植物对保护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多选)
A.较少噪音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释放二氧化碳
校园绿化有那些基本原则?(多选)
A.整体性 B.艺术性 C.科学性 D.实用性
本部分旨在回顾已有的知识,并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其中更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过渡,同时体现一定的趣味性。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部分,采用以下流程进行教学,这个过程采用问题驱动,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精讲释疑的流程。
问题1:校园绿化设计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让学生开展讨论,获得绿化设计的相关知识。
问题2:让我们用这些标准,来听听各小组设计的如何呢?
引导学生展示设计的方案,是学生暴露问题。
问题3:对比四个大组的汇报,以及校园绿化的一些基本原则,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设计是否成功?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最终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
问题1:我们的校园应该如何设计才会更美丽,同时又合理、经济呢?
在听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以后,学生会不自觉的进行对比:哪些方案会使校园更美丽?哪些方案更合理、更经济?老师在这个时候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最优化的方案,从而获得项目的成果。并由教师综合各小组意见,对方案进行评定和整合,形成最终的方案,向学校提出校园绿化的建议。
分层训练
完成讨论后,我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台阶,进行分层操练,第一部分为基础题,第二部分为提高题。
第一部分:基础题
1、《顺德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到2015年,顺德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到100%,全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大面积植树的意义是
A、保持水土,防止水流,进化空气 B、降低本地区空气湿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
2、在工厂周围种植柳杉、美人蕉、丁香、银杏和洋槐等植物,其主要目的是
A、过滤尘埃 B、杀灭细菌
C、消除噪音 D、净化空气
3、城市大规模植树种草,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吸收有毒气体 B、减少空气中的病菌
C、降低水的污染 D、减少可吸入颗粒物
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日趋严重,你认为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气候干燥
C、开垦草原 D、前三项都是
5、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块450亿双,相当于要砍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引起温室效应
D、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第二部分:提高题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全国几大“火炉”城市之一.近年来,济南加大了城市绿化建设的力度,努力营造具有泉城特色的绿化体系,先后建成了槐荫广场、泉城广场等绿地.自广场绿地建成后,据初步测定,7、8、9三个月的白天平均气温同比往年下降0.6℃,晚上同比往年下降1℃多.在济南市区165平方千米内,现有的园林植被每年可释放氧气271326.53吨,年吸收二氧化碳371456.32吨.
6、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有(多选题)
A、维持碳-氧平衡 B、净化空气 C、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
7、从材料可以得知,绿色植物在改善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多选题)
A、光合作用 B、分布较广,种类很多 C、蒸腾作用 D、四季常青,花形各异
8、城市或是校园道路栽种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起到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A、树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
B、叶表面有茸毛,能分泌油性物质和黏性物质
C、蒙尘的植物经雨水的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以阻拦尘埃
D、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9、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如果要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多选题)
A、增大绿地面积 B、不办工厂 C、增加人口数量 D、增加植被类型
基础题为所有学生都要完成,提高题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一过程,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点拨发散
通过学生已经解决的内容问题:“怎么建设美丽的校园?”回到时事热点“应该如何创生态城市,建幸福顺德?”的问题上来,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引导学生亲身参与顺德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去,对校园绿地管理进行任务承包制,分配到每一个班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依据详细的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和养护,并参与班集体评优评先。
从而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服务生活。
为差异性教学所做的调整
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1、教师进行额外指导。
2、进行学生一对一帮扶,安排有耐心的合作伙伴。
3、降低作业难度,完成小组中较为简单的任务。
有特殊才能/天才学生
1、在小组中承担组织、指导的任务,保证全组有质量的顺利完成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管理意识和组织能力。
2、在项目完成要求上,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要求设计出创新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比如研究植物的吸尘、隔音、阳光利用率、数据处理等更高深的方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驱动带动任务驱动的教法,为学生创设具有现实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学习过程采用系统的评价量规,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形成最终评价。评价过程不仅注重结果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扮演了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呈现民主、和谐、合作的氛围,符合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注:具体评价量规和调查表格请查看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