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重点、难点)
③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或实例,通过读图、观看视频和交流等方式深化认识,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这节课学生主要是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赏图片、阅读教材、表达交流,初步形成生物生活环境的科学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嫦娥带小白兔奔月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欣赏图片,发挥想象力
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这只可怜的兔子为什么要回地球?
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吗?
地球上只有一定的范围适合生物生存的,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家在地球
不是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生物圈
请同学们根据助学的导学案,认真阅读课本6-8页,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生物圈?
2.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3.观察图片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哪些基本条件?
教师巡视指导,结合学生画的生物圈的图讲解,明确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学生动手画一画理解生物圈的范围。
明确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通过动手画生物圈的圈层,很容易的得出结论,这是学生们自已分析得到的,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知识点二:栖息地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
这些生物在生物圈的生存场所叫什么?
讨论:假如有一天,把骆驼和企鹅的栖息地换一下行吗?
为什么?
提示:大家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每种栖息地都给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生物都有自己适应的栖息地,
总结: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实例分析:
1、阅读教材,通过表格比较,分析孔雀和野大豆的栖息地的特征。
孔雀
野生大豆
栖息地名称
栖息地特征
生存的其他植物
生存的其他动物
(2)观察图1.1-6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及特点。
总结:生物栖息地的类型和特点。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总结出孔雀栖息地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
(1).孔雀栖息地的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
(2).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养供给充足。
巩固训练:连一连
仙人掌 南极冰原
鲫 鱼 高山竹林
鲨 鱼 淡水湖泊
大熊猫 松林果园
企 鹅 沙 漠
灰喜鹊 海 洋
纠正答案
栖息地
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换了会死亡的
沙漠给骆驼提供了营养,温度、水,而南极提供的不是骆驼需要的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
表格的比较,更直观的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不同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的类群。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栖息地深刻认识栖息地的类型和决定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的原因。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心。
这样的设计,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救救我们吧!我们很饿、很冷、我们无家可归了!!”
这幅图大家看完有何感想?
大家总结一下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出示音像资料,播放一幕幕具体的栖息地被破坏所造成的生物大劫难资料,感受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增强危机意识。
熊猫没有了栖息地
无家可归
人类造成的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提问:
破坏各种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 。
播放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后果
大家看到了吗,人们的剧烈活动严重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同学们有没有破坏栖息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呢?同学们谈一谈。
总结:分析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立志做一名环保志愿者,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交流自己以前不对的做法,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利用大量的资料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在栖息地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感受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增强危机意识。分析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用具体的行动来报答地球母亲的深恩
课堂达标检测
1、生物圈包括 、 和 。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 、 和 等。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4、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
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
① 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温度 ⑤一定生存空间 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⑥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⑥①②③④⑤
5、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6、(2011·菏泽中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栖息地遭破坏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