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自主学习1、用“”或“”填空(1)1 3 5a 3+a 5a 3a(3) 6 2 65 25 6(5)2(5)(4) 2 6的解?哪些不是?4,2. 5,0
2、,1,2.5,3,3.2,4.8,8,12(2)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3 6(2)2x 0三、课堂检测1、 判断(关键让学生说出在什么基础上,两边做了如何运算,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几)(1)a b ab bb(2)a b (3)a b 2a 0 a 0(5)a 0 a 3a a是 数(2) a是 数(3)ax 1 a是 数3、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与b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1) a3 b3 (2) 四、 课堂小结1、不等式的性质1、2、32、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3、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不同之处;4、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应注意的问题二次备课作业布置1、必做题:教科书第120页习题9.1第4、5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20页习题9. 1第7题板书设计9.1.2不等式的性质(1)1、不等式的性质1、2、32、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3、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不同之处;4、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