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蕃盐州之战探析孟洋洋(内蒙古民族大学 法学与历史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摘要 吐蕃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大举进攻唐朝的盐州城,是唐朝和吐蕃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该事件的爆发既同唐朝和吐蕃实力此消彼长、各自内外环境变化、双方争夺“唐先王旧封”之地等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又受灵盐地区的地缘政治、军事地理格局、民族地理分布等具体因素的驱动。吐蕃大军由长乐州(今宁夏大罗山周边区域)大营北行,攻克唐灵州温池县城(今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老盐池村),再向东北行经今铁柱泉、哈巴湖一带,直抵盐州城(今陕西省定边县红柳沟镇沙场子古城)。唐朝军队和吐蕃大军在盐州城鏖战二十七日,史敬奉由灵州出兵,沿灵盐台
2、地长途隐秘行军,袭击吐蕃军后翼,扭转战局。战后,唐朝通过完善盐州城防体系、改善驻军装备、增筑六座军防城等举措加强盐夏防务,改变区域军事地理格局,遏阻吐蕃东进。关键词 唐蕃关系;元和十四年;盐州之战;时空进程;盐夏防务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0215(2023)03-0030-09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吐蕃十五万兵众围攻盐州城,战役持续时长接近一个月,终以吐蕃失败结束。此战是中国古代民族史和军事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界关于盐州之战的专题研究较少,多在探究此时段唐朝和吐蕃关系或者研究吐蕃试图迂回白于山南下进攻京畿时简单论及。笔者从唐朝和吐蕃关系变化切入,剖析
3、盐州之战爆发的宏观背景和具体驱动因素,考证该战争的时空进程,论述此战对盐夏区域军事地理格局的影响,以期较全面地复原此战始末。一、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变化与盐州之战的爆发盐州之战是元和十三年(818年)至长庆二年(822年)唐朝和吐蕃一系列军事冲突的高潮,是此时段唐朝和吐蕃关系恶化的重要表现。学界对吐蕃为何突然频频进犯并且大举围攻盐州城的问题已有研究,笔者认为仍有继续深入探究的空间。探究盐州之战的爆发原因,要将这一战争置于此时段唐朝和吐蕃关系转变的宏观视野下考察。盐州之战的爆发,既是中长时段唐朝和吐蕃实力此消彼长、双方各自内外环境变化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又是短时段内双方争夺“唐先王旧封”之地等因素驱动
4、的结果。(一)盐州之战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首先,吐蕃外部环境在唐德宗时期日益恶化,实力下降。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上 请伐吐蕃疏言:“臣闻其近岁已来,兵众寖弱,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妨,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河、陇五六万而已。”1 3602不久,唐德宗采纳李泌“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2 7502的建议,“共图吐蕃,令吐蕃所备者多。”2 7495吐蕃外部环境的恶化,极大地消耗了实力,在与唐朝博弈中趋于弱势。吐蕃在唐宪宗基金项目 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蕃盐州之战研究”(项目编号:BS49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孟洋洋,内蒙古民
5、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边疆史地。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49 No.3May 2023第49卷 第3期2023年5月30时期多次遣使入唐,或言和,或请盟。唐朝在元和年间对吐蕃来信的回复3以及长庆元年(821年)可黎可足请盟的情况显示,吐蕃在唐朝故土问题上的底线是维持清水会盟划定的疆界1 5265,希望以会盟形式确保既得利益合法化。平凉劫盟后,唐朝对吐蕃请盟始终不许。元和十四年(819年),吐蕃在请盟无望又面临唐朝军事反攻威
6、胁时先发制人,意图借军事胜利震慑唐朝,逼迫唐朝同意会盟,以盟约确保疆土现状。其次,元和十二年(817年),唐朝平定淮西镇叛乱,唐宪宗深受鼓舞。此时相较于吐蕃境遇,唐朝处在更有利的境地。在此背景下,唐宪宗收复河西、陇右等旧土的意愿更加强烈1 3681,并且着手在京西北八镇进行部署。自元和十三年(818年)至元和十四年(819年)夏,唐宪宗先后调整了京西及西北的凤翔、邠、宁、夏、绥、银、宥等州的主要将帅,多选李愿、李听、李光颜、胡证等可堪大用之人1 468。此外,唐宪宗积极聚财4 1356,在财力上支持京西防务1 463,为收复河、湟筹备军费5 3698。这既是加强京西北防务所需,也是反攻吐蕃、收
7、复旧土的前奏,吐蕃对此深感危机。综上分析,元和十四年(819年),吐蕃对唐朝大规模开战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先发制人,意图通过军事胜利震慑唐朝,以期获取战略主动的“破釜沉舟”式战略冒险。笔者认为,吐蕃选择大举进攻盐州而非他地,受诸多具体因素驱动。(二)吐蕃围攻盐州城的具体驱动因素笔者认为,吐蕃以盐州城为进攻目标,是综合考虑自身实力、盐州的地理区位和战略地位、盐州及周边区域的民族问题等因素的谨慎选择,具体分析如下。1.吐蕃实力下降,需要谨慎选择最佳攻击区域陈寅恪在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指出:“吐蕃国势自贞元时开始衰弱。”6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吐蕃屡次武力进犯唐朝内地,大多以失败告终。吐蕃
8、认识到对唐朝发动大规模战争胜负难料,吐蕃总体上处于弱势,必须谨慎选择进攻区域,形成优势力量,以期在实力消耗较少的同时对唐朝造成极大的压力,起到震慑作用,使唐朝不敢发动大规模军事反攻,继而收复河西、陇右等地。相较于秦岭以南地区、西北的灵州以及毗邻京畿的凤翔、邠宁、泾原等地,对唐朝和吐蕃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距离唐朝京畿远近适中、军防实力较弱的盐州城,成为吐蕃相对合适的进攻目标。2.盐州地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安史之乱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盐州地近吐蕃,是东西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盐州城为吐蕃所破,自是“塞防无以障遏,而灵武单露,鄜、坊侵迫,寇
9、日以骄,数入为边患。”4 6095面对如此危局,杜希全等人请求朝廷重建盐州城1 3923。贞元九年(793年),唐德宗下诏重建盐州城以增强西北防务,诏曰:“盐州地当冲要,远介朔陲,东达银夏,西援灵武,密迩延庆,保捍王畿。乃者城池失守,制备无据,千里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其勤。若非兴集师徒,缮修壁垒,设攻守之具,务耕战之方,则封内多虞,诸华屡警,由中及外,皆靡宁居。是用弘久远之谋,修五原之垒,使边城有守,中夏克宁。”1 3923为顺利建城,唐德宗“使泾原、剑南、山南深入穷讨,分其兵,毋令专向东方”1 3924,集结三万军队列阵于盐州城下以备吐蕃1 3924,这种周密部署凸显了盐州城的重要
10、性。重建盐州城竣工后,“灵武、银夏、河西稍安,虏不敢深入”1 3924,唐朝西北地区防务得到明显加强。白居易所吟“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灵夏潜安谁复辨,秦原暗通何处见。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7 46954696,形象地描述了盐州城对唐朝西北防务的重要性。简言之,唐朝的盐州城是“居宥、夏、灵、庆之中,当蛇豕豺狼之突”8的三隅要害之地,地处要冲9,既可西阻吐蕃侵犯夏、银等州,又可南援京畿,西援灵州
11、。唐朝若失去盐州,灵州、丰州、夏州等地亦将难保。此外,盐州境内有白池、乌池,盐矿丰富,对唐朝财政收入至关重要。吐蕃、党项屡犯盐湖,意图夺取盐池之31利。鉴于盐州的战略地位,吐蕃兵众进犯盐州城就不难理解了。3.盐州是唐朝防御吐蕃的前沿阵地,但是后援不足吐蕃以盐州为重点攻击目标,与盐州距离吐蕃大营较近、吐蕃易于进退、唐朝在盐州防务较弱且后援不足有关。首先,元和年间盐州地近吐蕃边境和吐蕃大营。吐蕃多次攻击盐州和夏州,熟悉行军路线。吐蕃进攻盐州多取道地势开阔、适宜骑兵奔袭、唐军不易埋伏的“灵盐台地”,吐蕃即使正面遭遇挫败,亦可循原路迅速撤退。其次,吐蕃如果进攻盐州,唐京畿附近的邠、宁、泾等州以捍卫京师
12、为首任,不敢轻易派兵支援;夏州最有可能支援但是实力有限;丰州路途遥远且有守边之责,南下支援的可能性小;西北灵州孤悬一隅,仅能自保,不敢轻易派出主力人马,以防被吐蕃围攻。在实际战争进程中,盐州的确没有获得太多援军。史敬奉虽然出灵州奇袭吐蕃兵众后方获得胜利,但是杜叔良仅派出二千五百兵;史敬奉杳无音信时,朔方镇认为他已经殁于吐蕃,可见杜叔良等人对史敬奉出兵救援没有抱太大希望。因此,吐蕃若大举进攻盐州城,守城唐军基本无援。4.夏州境内党项羌动乱,为吐蕃进攻盐州提供契机唐代党项羌部分部落内迁,元和年间“居庆州者号为东山部落,居夏州者号为平夏部落。”1 5293内迁的党项羌部落时叛时降,且常与吐蕃合兵对抗
13、唐朝。郭子仪有言:“其地与吐蕃滨近,易相胁。”4 6213元和元年(806年),杜佑有言:“伏见近者党项与西戎潜通,间者边将非廉,亟有侵刻,怨苦既多,叛亡遂起,或与北狄通使,或与西戎连寇。”5 11666元和年间,夏州节度使田缙贪狠侵扰,“私用军粮四万石,强取党项羊马”1 470,党项苦之。此时,夏州境内党项羌对个别唐将不满并且形成矛盾,使党项羌与吐蕃在仇视唐朝方面达成一致,为吐蕃进攻盐州等地提供了契机。党项羌其后屡为吐蕃向导,引领吐蕃兵众进攻盐州等地。综合以上因素,吐蕃将盐州城作为大举进攻的军事目标,企图一举夺取盐州,达到打击、震慑唐朝,维护吐蕃既得利益的目的。二、盐州之战的时空进程元和十四
14、年(819年)的盐州之战,是唐代后期唐和吐蕃之间的大规模战役。笔者尝试探讨其时间进程和空间进程涉及的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界线、盐州城防体系、吐蕃进军路线、史敬奉奇袭路线等具体问题。(一)盐州之战的时间进程元和十四年(819年)盐州之战的时间进程较为清晰。新唐书 吐蕃传 记载:“吐蕃节度论二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心儿总兵十五万围盐州,为飞梯、鹅车攻城。刺史李文悦拒之,城坏辄补,夜袭其营,昼出战,破虏万人,积三旬不能拔。朔方将史敬奉以奇兵绕出虏背,大破之,解围去。”4 6098资治通鉴 记载:“是岁,吐蕃节度论三摩等将十五万众围盐州,党项亦发兵助之。刺史李文悦竭力拒守,凡二十七日,吐蕃不能克。”2
15、 77747775盐州之战从打响至吐蕃兵众从盐州城撤退,共二十七天,取其约数即三旬(约三十天)。关于此战的起止时间,新唐书 宪宗纪 记载:“十月 癸酉,吐蕃寇盐州。十一月辛卯,朔方将史敬奉及吐蕃战于瓠芦河,败之。”4 216从十月癸酉(819年11月19日)至十一月辛卯(819年12月7日)的十九天,盐州之战处于攻防状态。笔者认为,十一月辛卯日为盐州之战结束时间,十月癸酉并非战役打响时间,或癸酉被记错。因为,吐蕃兵众包围盐州城,唐盐州守将未必能够及时上奏朝廷,当是后来派人突围上奏朝廷。史敬奉与吐蕃战于瓠芦河,可以及时将战报送达朝廷。史敬奉从盐州城(今陕西省定边县沙场子古城10)追击吐蕃溃军至瓠
16、芦河(今宁夏清水河)约150公里的路程,保守估计需要行军三四日能够抵达。故从十一月辛卯日上推三十天,即十月辛酉日(819年11月7日)为战役打响之日,或许 新唐书 吐蕃传 的“癸酉”应是“辛酉”的笔误。综上所述,盐州保卫战应于819年11月7日打响。唐和吐蕃在盐州城鏖战至第二十七日(819年12月3日),自灵州长途奔袭而来的史敬奉援军袭击吐蕃兵众背后,致吐蕃兵众惊溃而向西撤退。史敬奉等人率部32乘胜追击,于819年12月7日追上吐蕃溃众,大战于瓠芦河畔,斩获甚多。至此,此战基本宣告结束。(二)盐州之战的空间进程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清水会盟规定:“今国家所守界:泾州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
17、清水县,凤州西至同谷县,暨剑南西山大渡河东,为汉界。蕃国守镇在兰、渭、原、会,西至临洮,又东至成州,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大渡水西南,为蕃界。”1 3548清水会盟后的一段时期内,吐蕃东北部与唐朝界于弹筝峡西口(今宁夏泾源县东)南北一线。至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尚恐热降而复叛后,唐朝才收复清水、原州、安乐州、萧关等4 6104。元和郡县图志 及相关史实显示,唐朝和吐蕃在该时段大概界于今六盘山大罗山东侧牛首山一线。唐贞元、元和年间,吐蕃大营长期驻扎于今宁夏大罗山西、清水河与黄河之间地域。吐蕃大营北近灵州,东瞰盐、夏,东南迫邻庆、宁、泾诸州,严重威胁着唐朝西北八镇和京畿地区。1.盐州的空间范围
18、史书没有直接记载盐州的空间位置,我们据成书于元和八年(813年)的 元和郡县图志 可以推断一二。考虑到盐州之战前十多年间,唐朝和吐蕃的关系相对稳定,此时盐州辖区较元和八年(813年)当无太大差异。元和郡县图志 有“盐州,五原。州境:东西二百八十四里。南北二百七十里。八到:东北至经略军四百里。南至庆州四百五十里。西北至灵州三百里。西北取黑浮图堡私路至灵州四百里。管县二:五原、白池。白池县,上。南至州九十里。以地近白池,因以为名”11 9899的记载,此盐州城为贞元九年(793年)复筑。中国历史地图集 将白池县定位于今宁夏盐池县正北、白盐池北侧,将五原县城定位在今陕西定边县城12,大体位置正确。笔
19、者认为,唐白池县城在今盐池县花马池镇王圈村北2公里处。此处有一座唐代古城,“平面呈长方形,边长约260米。墙以黄土夯筑,东墙开一门。城四隅有角台”13;西北约0.75公里是北大池盐湖(唐代白池)。盐州治城五原县城在白池县城南九十唐里(约合今48.6公里),大概在今陕西定边县红柳沟镇附近。艾冲先生 唐蕃争夺的盐州治城新考 一文考证,盐州城为今红柳沟镇北的沙场子古城10,在此基础上,艾冲 唐代灵、盐、夏、宥四周边界考 一文判定盐州的边界为“灵盐边界为今盐池县中部南部走向的高亢山梁;盐夏边界大致在今靖边县西部红柳河一线,并向南延伸到白于山。盐州南界抵达白于山一线;盐州北界在鄂托克前旗驻地东西一线”1
20、4,笔者认同此判断。从地理位置可见,盐州西邻吐蕃,确实是“地当冲要,远介朔陲,东达银夏,西援灵武,密迩延庆,保捍王畿”的战略要地1 3923。2.元和年间盐州地区的唐军驻防元和八年(813年),盐州虽然在行政上隶属于夏州,但是在军事体系中属灵武节度使管辖。朔方节度“管兵六万四千七百八人,马二万四千三百匹。统经略军。灵武郡城内,管兵二万七百人,马三千匹”11 92,下辖的丰安军、定远城、西城、中受降城、东城、振武军驻扎军队合计四万四千人。据此推断,盐州境内虽然没有朔方节度使的大量驻兵,但是有若干防御设施。首先,盐州境内有保塞军、驻扎左神策行营兵、防秋兵等。新唐书 记载:盐州“有保塞军,贞元十九年
21、置。”4 970册府元龟 也记载:“李兴翰为盐州兵马使,贞元十九年以为盐州刺史、保塞军使、左神策行营兵马使”5 899,保塞军使当负责保塞军城。唐朝陆耽墓志记载:“公以 盐 州在御遏地,不宜库陋,命廓衙门、峻军城,巍嵬坚完,势益以壮。”15此处的峻军城即加筑保塞军城,此乃大中年间(847年859年)之事。李宗俊先生认为:“保塞军城应该是为保卫盐州治城而设,其方位应该是在吐蕃东犯盐州的要道上,即军城在西,州城在东”16,笔者认同此判断。保塞军城与盐州城的空间方位已经明了,综合盐州境内的地理形势和唐代遗迹判断,保塞军城当在今盐池县青山乡营盘台,东距沙场子古城约9公里。其次,盐州境内建有青塞堡,被吐
22、蕃多次进犯:“长庆元年六月,吐蕃犯青塞堡,以国家与回鹘和亲故也。盐州刺史李文悦发兵击退之。”5 11591青塞堡的具体位置迄今未明,读史方舆纪要 记载:“又清塞砦,在宁夏后 卫西。亦曰清塞堡。长庆元年吐蕃寇清塞堡,盐州刺史李文悦击却之,即此。”17青塞堡故地应在明代宁夏后卫治城(今宁夏盐池县城)之西,位于盐州和灵州的交通线附近。33再次,元和郡县图志 记载:盐州“西北取乌池黑浮图堡私路至灵州四百里。”11 98黑浮图堡应是为保卫乌池(今苟池)和扼守盐州至灵州的私路而建,大概地处乌池西侧不远,具体位置待考。综上所述,盐州境内抵御吐蕃的主要据点有盐州城、白池县城、保塞军城、清塞堡、黑浮图堡等,也可
23、能存在历史文献未记载的城堡设施。唐军参加盐州城保卫战的人员数量,因资料所限而不明。吐蕃将盐州城包围,几欲攻陷,据此推知参与盐州城保卫战的唐军主要聚集在城内。沙场子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长约700米,宽约500米”10,即使全民皆兵,盐州城内军民数量至多在万人左右。3.吐蕃的进军路线吐蕃大军在何地集结完毕,途经何地至盐州城,是研究此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围攻盐州城的前两个月,吐蕃军队已有新动向,即“元和十四年 八月,吐蕃营于庆州方渠,大军至河州界。”1 5262笔者认为,营于方渠的吐蕃兵并非进攻盐州城的先锋,真实目的是侦查南、东、北三个方向的唐军动向并且予以牵制。至河州界的吐蕃大军当是由吐蕃腹地调动集
24、结于此,然后前往盐州。依常理推断,这并非十五万大军之全部,行军沿途当有其他军队与之汇合。笔者认为,吐蕃绝大部分兵马最终在长乐州附近集结完毕奔赴盐州城,分析如下。从先前吐蕃军队的动向分析,史料记载“元和 十三年十月,吐蕃围我宥州、凤翔,上言遣使修好。”1 5262面对吐蕃进犯,唐军反击:“是月,灵武于定远城破吐蕃二万人,杀戮二千人,生擒节度副使一人、判官长行三十九人,获羊马甚众。平凉镇遏使郝玭破二万余众,收复原州城,获羊马不知其数。夏州节度田缙于灵武亦破三千余人。”1 5262“元和十三年 十一月,盐州上言:吐蕃入河曲,夏 州 破五万余人。灵武破长乐州罗城,焚其屋宇器械。”1 5262由此推知,
25、吐蕃军队围宥州和深入河曲的两次军事行动大概各出动五万以上兵力,而且行军都途经灵武附近。自清水会盟以降,与灵武相近的长乐州、鸣沙等区域,即今黄河东南、清水河东北、大罗山周边区域长期被吐蕃盘踞并且驻扎重兵。此区域北接灵州,东北近盐州和宥州,东临庆州,是吐蕃与唐朝博弈的前沿阵地和军事重地,因此常置兵镇守。元和郡县图志 记载:“长乐山,旧名达乐山,亦名铎洛山,以山下有铎洛泉水,故名。旧吐谷浑部落所居,今吐蕃置兵守之。”11 94笔者推断,元和年间,此区域是吐蕃屡犯灵州、盐州,深入宥州、夏州乃至丰州的大本营。吐蕃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冬两次军事行动的大部分军队经由灵武东侧回撤,应是返回附近的长乐州及周
26、边区域。吐蕃军事行动失利,唐军顺势反攻,收复原州,攻破长乐州罗城,如此军事形势下,吐蕃撤回的大部分军队必然守卫长乐州及周边区域。吐蕃次年进攻盐州城距这两次军事行动不足九个月,距吐蕃决定进攻盐州城的间隔更短。吐蕃围宥州、进犯河曲的军队回撤至长乐州及周边区域后必然不会再大规模分散到别处。换言之,此区域的吐蕃兵是进攻盐州城的重要力量。吐蕃军队由长乐州东行即可循今环江通道抵达庆州方渠,从侧面反映出长乐州区域是吐蕃军队出境进攻盐州城之前重要的集结地和始发地。吐蕃军队出境前的集结地和始发地至盐州城尚有100多公里路程,这段区间的行军路线如何,文献无直接记载。笔者以为,吐蕃十五万兵众必走原野开阔、沿途水源补
27、给充沛之处。鄂尔多斯南部台地虽然宽广,但是盐州和灵州东南部没有明显的天然河流,吐蕃兵众主要依靠鄂尔多斯南部台地上的湖泊、泉水、水位较浅的地下水补给。因此,鄂尔多斯南部台地的水源分布是探索吐蕃行军路线的重要参考。历史时期,此地域最著名的水源就是今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的铁柱泉。铁柱泉即唐代李益诗中的“饮马泉”:“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盐州饮马泉。”7 3219唐朝后期饮马泉附近区域水草丰美,适合驻牧,后因自然环境变迁,附近生态条件恶化。明代的饮马泉周边水源减少,铁柱泉仍然水涌甘冽,“日饮数万骑弗之涸。幅员数百里又皆沃壤可耕之地。北虏入寇,往返必饮于兹”18,吐蕃大军当经过此地附近。铁柱泉之东为哈巴湖区
28、域,现今为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的沙地地带,其西部今哈巴湖林场仍为绿洲,据此推知哈巴湖的原始湖面比较宽广。今哈巴湖附近很多地名暗示这里原为水源充足之地,例如汪水塘、马千湖、南海子、野狐井、月儿泉、二道湖、海子塘等。34分析此区域的地理形势、水源分布、盐州城西部驻军城堡的分布,笔者认为,吐蕃兵众的进军路线大致为:从长乐州(今宁夏大罗山周边区域)大营北行,攻克唐朝灵州温池县城(今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老盐池村),东北行经今铁柱泉、哈巴湖一带,至月儿泉、野狐井之地,再东南行,攻克保塞军城,向东直奔盐州城。4.史敬奉奇袭路线唐军取得盐州城保卫战的胜利,一方面与李文悦坚守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若无
29、援军,盐州城被吐蕃攻破的可能性极大;史敬奉奇袭吐蕃兵众背后,致其惊溃而逃,亦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旧唐书 记载:“先是西戎频岁犯边,敬奉白节度杜叔良请兵三千,备一月粮,深入蕃界。叔良以二千五百人授之。敬奉既行十余日,人莫知其所向,皆谓吐蕃尽杀之矣。乃由他道深入,突出蕃众之后。戎人惊溃。敬奉率众大破之,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1 4078,资治通鉴 亦如是记载2 77747775。从杜叔良的态度来看,他不可能将灵州城的三千马匹交给史敬奉,史敬奉所领二千五百援军大多数是步兵。史敬奉选择的行军路线当经由吐蕃控制但是不易被吐蕃发现的区域;又从行军至少十多天的路程看,此路线遥远曲折。唐
30、朝和吐蕃的边界位置、灵盐周边的地理形势表明,史敬奉的行军路线大致有四种选择,但是史敬奉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吐蕃军背后,只有一条路线最为可行,即出灵州城,经今牛首山东麓(或许从山中穿过),至牛首山东南麓隐匿,昼伏夜出,向东南方急行,迅速穿过牛首山和大罗山之间的平坦地带进入大罗山内隐匿。牛首山东南麓至大罗山西北麓距离不足35公里,冬十月夜长,史敬奉完全有可能率军夜间穿越两山间的空旷地带,这也是行军的关键之处。史敬奉军在大罗山内穿行,东出大罗山就进入灵盐台地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即今盐池县南部山区;沿萌城乡和麻黄山乡北部、后洼乡西北部的分水岭一线东北行,抵达今红柳沟镇西南侧,由此北上至营盘台,再东行即可抵
31、达盐州城下,攻击吐蕃攻城之众的后方。行军过程中,史敬奉部众可能易服换装,以免被吐蕃发现。史料记载:“史敬奉 甥侄及僮使仅二百人,每以自随,临入敌,辄分其队为四五,随逐水草,每数日各不相知,及相遇,已皆有获虏矣。”1 4079笔者据此推测,史敬奉部众在行军途中可能在部分路段先分为若干小队,再集结而行。常理推测,吐蕃兵众在盐州城下惊溃之时,盐州城军民应是出城与灵州援军共同夹击吐蕃兵众。吐蕃兵众溃散,史敬奉等乘机追击,“驱其余众于芦河”1 4079。新唐书 称“瓠芦河”4 216,“瓠芦河”可能是“葫芦河”的同音异写。太平寰宇记 记载:“胡卢河,本名蔚茹水。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下,入泾”19,此处的入
32、“泾”应为入“河”。由此可知,唐代蔚茹水在宋代被称为“胡卢河”,宋代成书的 新唐书 记载的“瓠芦河”应为唐代的“蔚茹水”,即今宁夏清水河,亦称葫芦河。根据唐蕃边界形势,史敬奉追击吐蕃溃兵西至“瓠芦河”,合乎情理。旧唐书 所载“芦河”应是脱漏了“瓠”字。今靖边县虽然有无定河支流“芦河”,但是它在唐宋时期被称为“乌延水”。三、盐州之战对盐夏区域军事地理格局的影响元和十四年(819年)的盐州之战最终以吐蕃失败而结束。唐朝保住了盐州这个战略要地,暂时解除了吐蕃对夏州的军事威胁,粉碎了吐蕃迂回白于山而南攻庆、宁、延、鄜等州的战略图谋。吐蕃战后屡犯乌池、白池、青塞堡等地,盐州如果陷落,夏、绥、银诸州将直面
33、吐蕃的军事威胁。鉴于盐夏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唐朝在盐州之战后,及时采取加筑城池、增调军力、增强盐州军备等举措,加强盐夏区域防务,具体表现缕析如下。(一)加强盐州军防实力1.完善盐州的城防体系此战惨烈,致使盐州城毁坏严重,战后修复盐州城成当务之急。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命李文悦为刺史,令重胤充勾当修筑盐州城使”1 4221,“乙未,命邠宁李光颜修筑盐州城”1 471,盐州城得以重建。唐宣宗大中年间,盐州刺史陆耽进一步加强盐州防务,“筑三城乌池畔,实以戎卒,羌望见缩颈远遁。公以州在御遏地,不宜库陋,命廓衙门、峻军城,巍嵬坚完,势益以壮。”15唐朝在乌池畔修筑三城、增高保塞军城、扩建盐
34、州城,在“盐川”东侧形成一条北起白池县城、中经乌池三城和黑浮图堡、南至盐州城和保塞军城的堡垒35防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吐蕃东进夏州。2.改善盐州驻军的军事装备军事装备对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唐文宗“太和 五年五月,内出陌刀一百五十口、马甲一百领、器械一百万、斫刺刀一百口,赐盐州。”5 1492朝廷在太和五年(831年)拨付的这些精良器械极大地增强了盐州驻军的战备实力,特别是陌刀,与普通兵士所配的“横刀”相比,具有更大的威力。唐六典 记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20,有利于对付吐蕃骑兵。胡三省对陌刀注曰:“陌刀,大刀也;一举刀可杀数人”2 6394,新唐书 也记载:阚棱“善
35、用两刃刀,其长 一 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4 3798,可见陌刀的威力。陌刀队结成战阵后,白刃如雪,排次如鳞,能够发挥巨大威慑力。盐州城驻军装备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遏制吐蕃和党项的侵扰。(二)增建盐夏毗邻地带军事据点在抵御吐蕃方面,盐州是东面夏州的屏障,夏州是盐州的后援,充实盐夏毗邻地带的军防力量十分必要。在盐州之战后,夏州节度使李祐采取实际措施,加强该地带的军防力量。1.移宥州于长泽县城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李祐“请置宥州于长泽县。”21宥州治城原在夏州西北三百唐里、盐州东北四百唐里处,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沙井镇后哈达图村的水泉古城22;夏州长泽县城位于州城西南一百二十唐里,
36、即今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东北约2.5公里的城川古城。宥州治所移至长泽县城仅两个月,李祐请求“自领兵赴长泽镇讨吐蕃”5 11591,于次年二月“统所部四千赴长泽镇以备边寇。”5 4636李祐此举将夏州驻军前移,既可及时增援盐州,又可拒敌于夏州腹地之外,增强了盐夏毗邻地带的防务。2.筑塞外六城宥州移置长泽县城不久就被吐蕃攻破1 1418,盐夏毗邻地带防务空虚。长庆四年(824年)三月,李祐上奏:“于塞外筑乌延、宥州、临塞、阴河、陶子等五城,以备蕃寇。又以党项为盗,于芦子关北木瓜岭筑垒,以扼其冲”1 509,六城于当年筑就,其中“宥州、乌延皆方广数里,尤居要害,蕃戎畏之。”5 4876宥州城即今城川古城
37、,是李祐在旧城基础上加筑的。此城地处红柳河西约14公里,西至盐州城约80公里,“平面呈长方形,东西765米,南北595米。城墙夯筑,基宽310米东南西墙各开门,外加筑瓮城。四角设角台。各墙筑马面。城外有护城河。”23乌延城,即今靖边县镇靖古城24,此城地处芦河北出白于山谷口不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城墙夯筑,基宽8米。”25陶子城,为今乌审旗河南乡大石砭古城,亦称三岔河古城24,此城紧邻红柳河东畔。艾冲先生研究认为:“临塞城在今靖边县龙洲乡龙洲村。阴河城在今靖边县高家沟乡北境、惠桥水库大坝附近”26,二城均处在无定河支流芦河附近。木瓜垒地处白于山中、芦子关至夏州
38、交通线上。勘察芦子关北的地理形势,有两条路可达夏州城:一是武经总要 记载的“盐夏路”27,由芦子关(今陕西安塞县天赐湾乡楼关梁一带)北出土门山,循乌延水上游谷道、出乌延水口,过乌延城,北抵夏州城;二是由芦子关北出土门山,沿正北山谷行,北抵夏州城,木瓜垒应在第二条路旁。在芦子关正北约25公里的五台山区域,自东北向西南约5公里的距离内有四座山岭,岭顶与山谷高差约200米,岭间可通行。这四座山岭恰处在镇靖古城和龙洲古城之间;其北为地形开阔区,若党项突破此处,至夏州城下,除无定河之外无险可守,木瓜垒当在五台山区域。从山岭下的谷道通行程度和地名来历看,今靖边县乔沟湾乡大树崾崄所在山岭应是木瓜岭,有待学界
39、继续调查其遗址。宥州城、陶子城、阴河城控制盐州至夏、银、绥三州的交通线,阻止吐蕃东进;宥州城、乌延城、芦子关、塞门镇等控制盐州经夏州西南至延州的交通线,阻止吐蕃迂回白于山、南下威胁延州和京畿;乌延城、木瓜垒、临塞城在白于山北麓组成一条东西向驻防线,既阻止党项北上侵扰夏州,又俯瞰无定河与白于山之间区域,这六座驻防城在抵御吐蕃东进和党项北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吐蕃屡犯盐夏地区,引起唐朝高度重视。地处前沿的盐州一旦沦陷,夏州便无所屏障;单凭盐州之力无法阻挡吐蕃来袭,需要夏州支援,加强盐夏两州防务因此成为必然。盐州之战后,唐朝增筑驻防36城堡、更新盐州军事装备、移调军力等措施,的确发挥着积
40、极的作用。四、结语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爆发的盐州之战,是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至唐穆宗长庆元二年(822年)之间,吐蕃发动一系列武力进犯的高潮。这些武力进犯既是中长时段唐和吐蕃实力此消彼长、双方各自环境变化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又是短时段内唐朝和吐蕃争夺“唐先王旧封之地”等具体因素驱动的结果。吐蕃将军事进攻重心选择在盐州方向,同吐蕃实力下降、盐州战略地位、盐州境内民族关系等密切相关。吐蕃此战失败与盐州军民守御得当相关,史敬奉率奇兵自灵州奔袭吐蕃兵众背后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史敬奉隐秘的进军路线是这次突袭行动的关键。史敬奉长途驰援,体现出灵州、盐州互为犄角、相互支撑的军事地缘关系。盐州保卫
41、战的胜利,暂时解除了吐蕃欲南越白于山、威胁京畿的企图。战后,唐朝更加重视盐州的战略地位,采取筑城增军、扼守要冲等系列措施强化盐夏两州防务,对日后此地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简言之,唐朝和吐蕃的盐州之战是唐和吐蕃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探索此战的爆发原因、时空进程、战后对盐夏地区军事防务的影响,对研究唐代军事地理和民族史具有促进作用,亦有助于总结唐代民族交往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注释唐朝和吐蕃为何此时战争突起,崔明德认为“是唐朝边将的贪婪及肆意对吐蕃的侵扰,激怒了吐蕃,因而爆发了战争,破坏了唐和吐蕃自贞元十九年至元和十二年的友好关系。因此,这一阶段的战争,对吐蕃来说是企图以武力解除唐朝边将骚扰的正义
42、战争,对唐朝来说是一场非正义战争。”(见崔明德:隋唐民族关系探索,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4页)法国学者J 巴科将吐蕃对唐朝边地的进攻归结为部下边将的恶意行为(见法国J 巴科:吐蕃王朝政治史,收录于王尧等编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 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至第41页)。李鸿宾认为“吐蕃之所以选择在宪宗末年唐廷更换之时向唐进攻,主要原因是对宪宗实施的西部政策进行回应。”对此“他们乘宪宗后期沉湎于不死之药而昏聩不清之时,陆续开展对唐朝边地诸地的进攻,重点是朔方军所在的地区。目的如同他们以前惯行的那样,即通过战争向唐王朝施压,告诉唐廷:向西部失地采取任何措施都会遭到吐
43、蕃的强烈报复。”(见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7页至第268页)学界对吐蕃为何选择进攻盐州研究得较少。穆渭生认为自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起,吐蕃对关内道的攻击方向有所变化,即在继续侵犯陇、泾、邠、宁、庆诸州的同时,更向东越过子午岭侵扰鄜、坊二州,而且从原、灵二州之间东侵盐夏方向,企图从白于山之外迂回延州和关中。是故,从德宗起,盐夏方向的战事陡然增多(见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9页至第360页)。参考文献1 后晋 刘昫.旧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5.2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M.北京
44、:中华书局,1954.3 清 董诰,阮元,徐松,等,编.全唐文 M.北京:中华书局,1983:67576758.4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5.5 宋 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册府元龟 M.北京:中华书局,1989.6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346.7 清 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编.全唐诗 M.北京:中华书局,1960.8 唐 元稹.元稹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82:536.9 穆渭生.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 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2):2943.10 艾冲.唐蕃争夺的盐州治城新考
45、 C/唐史论丛(第16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28.11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82.3712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4041.13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 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册(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308.14 艾冲.唐代灵、盐、夏、宥四周边界考 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3):2631.15 赵文成,赵君平,编.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续编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1234.16 李宗俊.唐陆耽墓志考释 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3):125
46、133.17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M.北京:中华书局,2005:2959.18 明 胡汝砺,编.明 管律,纂修.嘉靖宁夏新志 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243.19 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 M.北京:中华书局,2007:692.20 唐 李林甫.唐六典 M.北京:中华书局,1992:461.21 宋 王溥.唐会要 M.北京:中华书局,1955:1247.22 王北辰.唐代河曲的“六胡州”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5):5864.23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 内蒙古自治区分册(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587588.24 王北辰.毛乌素沙地南沿的历史演
47、化 J.中国沙漠,1983,(4):1120.25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727.26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 C/唐史论丛(第10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31146.27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 M/中国兵书集成 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35册)G.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1988:884.Study on the War of Yanzhou between Tang and TuboMENG Yang-yang(School of Law and Histor
48、y,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 028043,China)Abstract:In 819,Tubo attacked Yanzhou City of Tang,which w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and Tubo.The outbreak of this wa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the strength ofthe Tang and Tubo,the changes in
49、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and the two sidescontention forsome regions.It is also driven by specific factors such as geopolitics,military geographical pattern and ethnic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 Lingzhou and Yanzhou.TheTubo army went northward from the changlezhou militarycamp to We
50、nchi County,and then went northeast through the current Tiezhu spring and Haba Lake to YanzhouCity.The two sides fought fiercely in Yanzhou City for 27 days.At the critical juncture,Shi Jing-feng leadtroops from Lingzhou along the Lingyan platform,raiding the rear wing of the Tubo army and rever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