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41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0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May,2023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Vol.37 No.3(Sum.No.14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倡导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增强文化自信。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教育的重要任务。经典诵读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乡村经典诵读教育关键在乡村教师,全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如何改善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路径、切实提高其诵读能

2、力,以便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一、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经典诵读能力包括经典诗文朗读、诵读、演绎以及教学能力。它要求诵读者语音口齿准确而清晰,表情达意充分而到位,语气语调恰当而鲜明,神态动作大方而得体,音乐选择要自然而和谐1-2。经典诵读能力是全科师范生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素养,也是开展经典诵读教育的必备素质。培养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既是国家的倡导和社会的需求,也是学科教学和全科师范生发展的需要。收稿日期:2023-04-05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孵化转化活化:高师引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究”(20

3、23A121)。作者简介:覃晋(1975),女,广西平乐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学、学生管理。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覃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广西 桂林 541199)摘要:全科师范生是未来乡村经典诵读教育的主要力量,培养他们的经典诵读能力既是国家的倡导和社会的需求,也是学科教学和全科师范生发展的需要。当前,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培养方案不够完善、培养内容不够系统、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培养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改善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路径主要有: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选编经典读本;四个课堂联动,丰富诵读形式;加强机制建设,营造培养氛围。关键词: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高师院校;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23)03-0051-0551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一)文化传承的客观需求以语言文字为本的经典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诵读是传承经典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加强包括诵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5、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指出,开展经典诵读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校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全民文化实践活动。随后不久,两部委又提出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推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几年努力,社会上掀起了经典诵读热潮,重塑了国民对经典诵读的正确认识,基本构建了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相统一的活动推广机制。全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需要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经典诵读能力,接受中

6、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乡村教育的岗位需求全科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他们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同与热爱、其经典诵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乡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品质,影响乡村经典诵读教育的效果。全科师范生的特点在于“全”,入职后将成为包班教师,也必然管理学生的早读、开展班级诵读活动,他们也是经典诵读教育的实施者和践行者。小学阶段作为读书识字的初级阶段,经典诵读对小学生领会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等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于全科师范生而言,他们即将是乡村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主力军,只有亲近诗词歌赋、具有较高的经典诵读能力,才能有效地履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职责,承担起乡村教育

7、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少年儿童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的中国底色,在乡村实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终极目标。(三)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需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则是重中之重。在教育部印发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诵读”一词出现了十几次,有关小学低、中、高学段诵读教育要求分别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从这些学段要求表述中不难看出,小学生要学会用诵

8、读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带有感情和节奏地“朗诵”。经典诵读是一种带有一定阅读场景的教学方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全科师范生要对小学生的诵读“教得好”,就必须具备优秀的经典诵读素养与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内化于心,围绕“听、说、读、写”,努力学习语文学科基础知识,优化语言文字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外化于行,培养经典诵读习惯,在诵读训练中吸收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提高经典诵读教学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四)全科师范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全科师范生大多来自乡村,相对而言,他们的口音较重,语用能力有待提高。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经典诵读综合了

9、语言、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通过诵读经典可以熏陶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形成健全的心智。经典诵读能力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科师范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认同感,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感悟力;既弥补他们语文522023 年 5 月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覃晋知识上的缺陷,也塑造他们的职业自信心,这是他们将来在乡村学校“留得住、教得好”的底气。可见,培养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既是他们“社会性”“通识性”的需求,又是国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乡村教育的战略需要。二、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高师院校经典诵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

10、效,但从全科师范生培养角度来看,他们的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培养方案不够完善、培养内容不够系统、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培养效果不够明显等方面。(一)培养方案不够完善当前,高师院校意识到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性,每年会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但从学校层面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教育实施方案的却不多,部分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目标不够明确,且活动没有很好地与学科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使活动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形式化倾向4-5。至于师范生诵读教育目标,也停留在宽泛且模糊的人文素养层面或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为此,承担全科师范生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应该明确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并将之融入专业人

11、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二)培养内容不够系统部分全科师范生开展了诵读训练,但诵读内容泛化,面对中华经典的“海洋”,他们往往把握不住重点。究其根源,在于全科师范生没有弄清经典诵读的两个关键点:“读什么”和“怎么读”。目前,在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虽然部分高师院校开设了有关经典诵读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只有 2个学分,32个学时。很多学校经典诵读的开展处于各自为政、走一步看一步、浅尝辄止的自发摸索状态6,经典诵读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和学生对经典诵读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经典诵读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设计。经典诵读,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经典诵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既要求具备一定

12、的文本解读能力,也要求具备恰如其分的情感演绎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勤学苦练。高师院校应该围绕“读什么”和“怎么读”这两个关键点,针对全科师范生职业能力要求,科学设置相应课程,编订经典诵读篇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以提升全科师范生的经典诵读能力。(三)培养机制不够健全能力培养离不开长效有力的运行协调机制,也少不了相应的训练平台。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活动引领与机制建设并重”“通过课程教材建设、基地平台支撑等长效机制,保证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活动长期开展,使之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7。这一原则对高师院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提出了具体要

13、求,然而在经典诵读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导致具体的培养工作难以有效实施,而且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协同乏力,极大地制约了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的提高。高师院校应当加强经典诵读教育顶层设计、制定经典诵读发展规划、完善培养机制、协调各方力量,将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业学习反馈等环节,形成长效有力的运行协调机制。(四)培养效果不够明显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成效不够明显。一方面,不少全科师范生的文学知识欠缺,导致其对经典理解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培养机制不健全,不少全科师范生的诵读意识淡薄,他们将诵读简单地

14、理解为背诵课文,仅利用早读时间来诵读经典;学校即使举办了经典诵读大53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3 期(总第 149 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赛,参赛者也只是少数优秀学生,大多数全科师范生没有在台上锻炼的机会,其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效果自然不够明显。上述原因导致全科师范生的经典诵读能力普遍不强,全科师范毕业生虽然能做到流畅地阅读课文,但能声情并茂地诵读、演绎经典的并不多。由此可见,深入探究乡村学校经典诵读教育需求,改善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路径,是当前高师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三、改善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路径(一)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是提升全科师范生诵读能力的前提条

15、件学校重视是改善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高师院校应当在学校层面制定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教育实施方案,将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内容,引导全科师范生自觉诵读经典。首先,修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制(修)订要坚持全员化、常态化和阶梯化,通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明确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目标。全员化是指所有全科师范生都要培养经典诵读能力,都要开展经典诵读考评;常态化是指经典诵读训练要成为常态,如结合早读课和专业课开展“一日一诵读”;阶梯化则是指结合课程体系制定可行的经典诵读进阶方案。其次,优化课程设置。要做好课程与岗位能力分析,构建由基础知识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

16、组成的递进式经典诵读课程体系。前者包括语言类、文学类和写作类课程,意在夯实全科师范生关于经典的基础知识;后者则包括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话剧表演、音乐鉴赏等课程,助力培养和提高全科师范生演绎经典的能力8。此外,也可适当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诵读选修课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专设经典诵读教学专题等。(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编经典读本是提升全科师范生诵读能力的应然要求在经典诵读能力培养中,教师的指导和经典读本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想提升全科师范生的整体诵读能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师院校有稳定的普通话测试员队伍,也有高水平的中文、教育以及音乐专业的师资。培养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可以以普通话

17、测试员为骨干,以中文、教育以及音乐专业教师为辅助,组建一支优秀的经典诵读教学团队。这支教学团队主要承担经典诵读培训、相关课题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等任务,以此提升教师经典诵读“怎么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全科师范生学习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和推荐必读书目,使全科师范生“有书读”。经典读本要与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篇目贯通,以此调动全科师范生的诵读兴趣。另外,教学团队也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华诵经典资源库”以及央视频道的 朗读者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 等节目,指导全科师范生有计划地、合理地开展诵读训练。(三)四个课堂联动,丰富诵读形式是提升全科师范生诵读能力的实然之路经典诵读是对经典文本的有声化

18、再造,通过声情并茂地诵读,体味文本的情感与内涵,这个过程既是学与思的结合,又是演与绎的交融。经典诵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也要求“书读百遍”的刻苦训练。为此,高师院校要开展四个课堂联动,丰富诵读形式,使全科师范生学会“如何读”“如何教”。一是要重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经典诵读是深层次的阅读,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学文本知识,而且需要“言、象、意”多层面的文学审美指导。这就要求语言类、文学类和写作类等基础课程与朗诵艺术等核心课程同向同行,相关教师共同致力于教学改革。二是要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扬早读晚读传统,依托学生社542023 年 5 月全科师范

19、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覃晋团,举办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实现诵读知识与诵读活动的有机结合。三是要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作用。教育实习无疑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是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提升的第三课堂,是全科师范生对经典由“如何读”向“如何教”转变的重要途径。四是要发挥好线上课堂的作用。要推动经典诵读训练常态化,激发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线上课堂”,开拓经典诵读训练渠道,鼓励全科师范生利用网络资源推送展示自己的诵读作品。(四)加强机制建设,营造培养氛围是提升全科师范生诵读能力的重要保障培养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有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20、。高师院校要加强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将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落到实处9。一是健全评价机制。教育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评定,更重要的是引领发展。对于全科师范生来说,大学的时间是短暂的,要制定相应的诵读标准,利用档案袋评价(涵盖经典诵读文本、经典诵读过程和经典诵读结果等的评价),引导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诵读训练。二是建立协同机制。人才培养不是某个院系或某个教师能够单独完成的工作,需要高师院校教务处、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图书馆等多部门以及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共同参与。为此,要建立健全协同培养机制,做好培养规划,有效策划、积极宣传,引导全科师范生强化经典诵读训练。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全科师范

21、生培养离不开学校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通过设立经典诵读专项经费、丰富经典诵读教学资源库等途径,切实优化和改善经典诵读教学条件。四、结语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高师院校主动作为、教师积极教导、学生努力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师院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0,努力做好全科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培养的各项工作,激发全科师范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热情和诵读经典的动力,使其养成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传承经典、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参考文献:1 殷晓云.高校经典诵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6(3)

22、:17-23.2 王叶青,黄亚丹.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高校为例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3):17-18.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12.4 李雄,石群山.高师院校师范生经典诵读训练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28-32.5曾京玲.试论高师院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写”系列活动的意义和策略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4-98.6张燕玲.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与教师国学素养的提升 J.中国教师,2019(1):14-17.7 教育部,国家语委.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的通知 EB/OL.(2018-09-25)2022-10-07.http: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5-90.9 石群山,何红雨.新时代高等师范院校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J.教育观察,2021(10):78-80+100.10李子华,刘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在意蕴与建构路径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07-112.(责任编辑:莫晓原)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