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3 期SHENGPINGHUA声屏花97B播音主持Broadcast Host浅谈在突发事件中广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 苏虹 王阳摘要: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不仅是对个人业务素养的重要要求,也是节目的完整性和可听性的具体体现。在突发事件中,好的语言表达定会使节目锦上添花。本文就此提出了在广播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面对突发事件的语言表达的具体要求,旨在提升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技巧。关键词:应急广播;突发;语言表达2019 年 12 月 31 日,武汉市卫健委官网首次发布不明原因肺炎相关信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或者遇到一些突发应急事件,广播节目和节目主持人究竟该扮演什
2、么角色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我觉得节目主持人在这种突发类型的特别直播中,要充分运用有声语言的“快、多、稳、准、新”,重新塑造传统媒体的形象,凸显应急广播在突发公共卫生等事件中的传播价值。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快”广播节目因为它的特殊性,输出的元素只有声音,如何让“声音”更吸引受众,除了丰富的节目内容,语言的节奏也要鲜明,具体体现在突发事件中,语言的表达要清晰、明快。(一)语言节奏感明快新冠肺炎疫情是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度极高。疫情初期,由于对它的认知不足,因此在应急广播的特别直播中,主持人更要时刻以饱满、紧张的精神状态适应这种节目样态的需要。节奏感的把握,首先在于主持人对自身
3、情绪的调动和声音的控制。适当的情绪紧张和语言声音的明快,更加有助于主持人在节目中保持积极状态。相比于八九十年代播音员主持人那种“拎起来”的播报方式,现阶段主持人更需要在语言上“放”下来,避免一味地“四平八稳”,以突出应急广播的“应急”。(二)语言快而不怪新闻播音语言有三种表达方式:宣读式、播报式和谈话式。在播音专业的学习中,播音员主持人都经过了系统和专业的训练。这其中,播报式样态的表达,因其语言样态轻松自如、流畅自然,受众的认可度颇高。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过度“松”,或调子拔得高,或忽快忽慢,或拖腔甩调,导致在语气、节奏和基调上不统一步调,听感和美感大打折扣。特别在
4、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这种错位的表现,完全不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需要主持人在业务素养上加强学习。二、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多”(一)语言量要多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中,与外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减少,获取新闻的途径收窄,广播这种便捷的收听方式也受到受众的青睐。大家需要一个声音的出现,以便了解关于疫情的权威信息,因此在节目内容量上,必须要充足。来源权威、事实清楚的新闻消息,加上精心的节目编排、主持人合适的语速把握,会使得节目更立体。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现场,主持人作为受众的“移动眼睛”,大家更希望听你说。因此,要在语言相对精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输出,语言量要多。语言量的多,
5、还体现在声音元素上。例如,2020 年 3 月9 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休舱,武汉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做了一篇关于休舱的录音新闻报道,90 秒的录音新闻,加上记者一共出现了五个人的声音元素,这些被采访对象都是奋战在抗疫一线各个岗位的医务人员,就使得这篇报道精练有序、感情真切。(二)信息点要多都说播音员主持人是个“杂家”,意思是没必要方方面2023 年第 3 期SHENGPINGHUA声屏花98BBroadcast Host播音主持面都精通,但需要方方面面都多懂一些,知识面要宽广。在特别直播节目中,“说什么,对谁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换位思考,明白作为受众,此时最想要听什么,那我们
6、就需要多多准备什么。但由于节目内容时长等的限制,因此在张嘴前,就应该思考说什么。有效时间内传递的信息点越精准、越多、越详尽,传播的效果就越有效。例如 2018 年 8 月 12 日,在央视新闻频道主播刚强与央视新闻中心地方部甘肃站记者张鹏军的关于山洪灾害的连线报道中,记者在现场信息的叙述中,故事线明晰、报到前准备充分、报道时注重细节,整段表达代入感很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这也是电视与广播相比较下的优势所在。广播节目中,画面感的缺失,就需要用语言来及时地补充,所以这就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时,尽可能多地描述所看到的、了解到的信息,多注重现场的细节,让广播这种偏单向传播的表达形式层次感
7、更强。例如:武汉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在 2018 年 8 月 29 日至 30 日的生死时速,等待重获“心”生直播节目中,从户外的多条线路的多个记者,到直播间邀请的专业嘉宾,全景展现从青岛到武汉的这 1100公里,一颗从离体到重获新生最多不能超过 8 小时的心脏重获“心”生的过程。本次直播前期,武汉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就精心策划了直播的架构主题和直播中的文字稿等,力求达到语言精练,现场带入感强。因此,不管是广播的直播节目还是现场连线报道,面对突发事件,良好的语言表达一定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精练、节奏明快、状态积极、细节量多、信息点多和架构完整。三、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稳”(一)状态要稳有声语言
8、的表达是一种情感和温度的传递。在 2008 年汶川地震采访报道时,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一位老大爷,大爷平静地讲述了周围亲人去世和家里已成废墟的事实,即便记者再三劝阻,但老人还是不顾个人安危,坚定地要走回家看看,最后记者没忍住,流下了五味杂陈的泪水,这次报道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由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思考:主持人(记者)该不该在报道中动情动容?我认为,“主持人”这个词的落脚点在“人”字上,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但基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情绪的收放就要视情况张弛有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相信,合情合理、有事实依据的语言表达一定会让节目的传播效果事半功倍。直播节目的魅力在于没有彩排也没有重
9、来,这就对主持人(记者)有较高的要求。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时,主持人情绪状态要传达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一面,给人或振奋鼓舞,或沉着稳重的力量。应避免过度悲情悲痛,把引人深思的部分交给受众去思考和感受,如果自己情绪状态堆得太满,那留给受众的部分就很窄了。这时,主持人在现场应挖掘出更多的细节内容,回归到“人”身上,就会使得整段表达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突显出更多的人文关怀。(二)声音要稳主持人一定要学会合理用声,语言表达更要符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现场环境和节目样态。当前,仍有部分主持人对语言和用声的把握不准确,夸张的语气、矫揉造作的状态,或者过度强硬的气势,可能与期望的节目效果有关,但造成的结果是给
10、人不稳重的感觉。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力求的是报道事实真相,所以在声音上应该是权威中带有质朴自然的表达,这就要求主持人加强相关业务的训练。2017 年 5 月 6 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森林大火的央视记者刘晓波的现场报道,整篇报道基本呈“伴随式解说”的意味,用声朴实沉稳,视角和语言样态冷静从容,并没有因为身在火灾现场而“激情亢奋”,这种表达方式同样也适用于主持人在广播突发的直播节目中。在一些突发事件的直播中,很多主持人力求直播的每时每刻都要情绪饱满,用声有力,感觉这才有紧迫感和现场感,殊不知已经陷入了“自嗨”的模式,这种感觉与受众的步调是不一致的。声音的稳,在一定程度
11、上要呈现出的应该是给人靠谱、不浮躁的感觉,声音高低、音量大小、环境、基调等,都需要主持人用心体会。总之,紧张有序、不吵不闹应该是特别直播中用气、用声时的核心要点。四、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容动摇,它是新闻和媒体的根基。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由于对事件发生的进展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加之时下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时效性和真实性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为了时效性必然会在真实性上打折扣,于是就有可能产生假新闻,播发的消息不准确。要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不抢先播出报道播音员主持人在播出节目的真实性上必须力求苛刻,对于来源不清楚、表述模棱
12、两可的信息要把握住“宁可错过也2023 年第 3 期SHENGPINGHUA声屏花99B播音主持Broadcast Host不能错”的原则。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一味强调时效性就有可能走向极端,钻牛角尖。现在的社会,网络的快速传播和大屏小屏端的遍地开花,人人拿起相机都可以是记者,再加之很多媒体急于拿到“独家”报道,就会出现抢发新闻的现象。例如:2010 年 12 月,网上出现了一则关于“金庸去世”的帖子,国内某媒体平台的编辑看到后,就用所属平台的官方微博以“即时新闻”的形式发布,就是因为该编辑只顾抢发而没有考虑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导致此条新闻被多个账号转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广播的及时播出
13、在时效性上优于报纸等其他媒体,但播出的新闻一旦是假新闻,就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官方媒体的形象。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播出的最后一道关口,要坚决维护新闻的准确性,对受众负责。(二)恪守职业道德和准则为适应节目需要,广播主持人也在不断迭代换新,但广播主持人的素质却是良莠不齐,不排除有些主持人对职业身份没有正确的定位,缺乏责任感。突发事件中,由于事件背景资料无法提前充分准备,节目中会出现“无稿播音”的情况,所以有些主持人会把节目当成自己的“私家花园”,什么话都敢说,错了也不自知。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要恪守职业道德和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一言一行都要考虑社会责任。也要加强主持人
14、队伍建设,提高主持人队伍准入门槛,加强审查,杜绝“会说普通话就能主持节目”的现象。同时广播节目主持人自身素质修养也要加强。(三)报道形式可多样突发事件是有一定的进展和过程的,为了避免对于报道产生偏差或者错误认知,因此可以采取连续报道或者系列报道的形式,不断跟进事件的最新进展,力求达到把最准确真实的情况全面呈现给受众。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新闻事件的时候,就应该策划好主题、架构、方向等内容。这样既可以抓住受众对突发事件的持续关注,也能最大限度呈现出突发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这也在业务能力上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新”(一)表达形式要时常
15、更新主持人要善于思考与学习,一定要根据节目内容把握与之适应的表达样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能力与节目相协调,尽量使节目在主持人语言能力的保证下做得更好。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等,同样,这样的方式也适用于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形式上,要切忌“朗诵式”和“唱词式”等带有演绎形式的表达。形式上的“新”,要着重考虑这些方面,化繁为简。(二)语言修辞要破旧立新对修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修辞是人类为获取理想的传播效果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传播行为。”亚里士多德所指的修辞是指更好地劝服受众接纳传播内容。其很好地影响到了中国语言文学
16、中关于“修辞”的研究。广播在突发事件状态下的有声语言表达,不仅承担着告知信息的功能,还承担着特殊时期为受众舒缓压力、释放情绪、解决焦虑的作用。因此,想要在广播突发事件传播中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需打破传统节目的固化表达,对自身的语言进行“软加工”。语言修辞的破旧立新需要结合广播节目类型进行润色。比如在新闻语体中,映衬、倒装、同异、层递、委婉、反饰等修辞格带有客观理性的色彩;在生活类节目的语体中,利用比喻、拟人、对偶和排比,可以让传播内容更具画面感,增添生活气息;而像夸张、顿跌、换境、别解、飞白、示现、粘连、移就等修辞格就更擅长让口语表达更有娱乐性。只有明确不同修辞在不同节目类型中的功能意义,才能
17、更好地强化语言魅力,增强传播效果。结束语面对新媒体和融媒体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加之“掌上小屏端”的深入人心,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挑战。受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多样化,使得传统媒体被迫转型,而转型绝不是简单理解的彻底转变,不管节目形式如何变化,语言表达如何更新,不变的永远是对主持人在专业素养上的“苛刻”要求。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时刻多思多想,把问题前置,与受众同频,强化语言表达效果,以推动广电事业长远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伍洲彤.论音乐节目主持的节奏感把握 J.中国广播,2006:52-54.2 胡黎娜.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样态浅析 J.当代电视,2012(4).3 冯鑫燚,章晓杰.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偏好研究 J.电视研究,2021(6).(作者单位: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