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粉世家 是张恨水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连载于 世界日报 的社会言情小说,全书共一百一十二回,约一百万字,是张恨水连载时间和篇幅都最长的作品,此书也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作为社会言情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金粉世家 的研究很多,关于其主人公冷清秋的形象分析也不在少数。学界向来将冷清秋视为兼具传统美德和现代思想的女性形象,并对她所具有的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平等的现代新女性意识加以赞赏。但笔者认为,冷清秋的形象不仅在于其意识觉醒,更在于张恨水描写过程中凸现了女性在特定时代所具有的身份焦虑困境,以及寻求身份认同的难度。现代女性同样面临着身份困境,对冷清秋的身份焦虑与寻求
2、身份认同尝试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解决现代女性的身份问题提供参考。一、背景介绍金粉世家 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背景,这一时期国外帝国主义通过扶植代理人以求掌握我国领导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经济的加速发展,教育的更高普及。同时报纸、杂志等为代表的公共媒体逐渐增多,西方思潮加速传播,社会出现了急剧变化,传统社会那种稳定的生活和人的稳定身份渐渐消失。但是由于这一阶段清王朝推翻时间较短,传统的封建思想仍影响着人民,所以在中西思想混杂,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并行的情况下,社会既空前活跃又空前混乱,人们的精神既空前开放、广收博纳,也因此往往无所适从而空前迷茫,整个社会信仰失缺、道德失范,各种思想自行其是,
3、人们不知所从。在此日新月异、变化无定地走向现代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越来越丧失自我,越来越难以确定自己的身份,身份焦虑与身份认同的种种问题随之出现。冷清秋作为 金粉世家 的女主角,她的身上既有传统中国女性“以夫为纲”,成为贤妻良母的渴望,又有西式教育下独立平等,自尊自爱的高贵品格。她一生坎坷,年轻时错付爱情于纨绔子弟金燕西,门第的差别,观念的不合,让她在婚后郁郁寡欢;儿子出生后,金燕西的行为更加放肆,她索性与丈夫分居,并在大火后出走。心思细腻的冷清秋,常常深思自己行为的意义,分析内心精神世界,并在深夜垂泪,为个人的虚荣心作祟而感到羞愧。与燕西大吵一架后,她反思:“自己是个文学有根底,常识又很
4、丰身份认同与身份焦虑 金粉世家 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周江摘摘要要:张恨水名作 金粉世家 以特定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以豪门公子金燕西与清贫少女冷清秋的婚恋离合为主线,讲述了一个豪门家族的盛衰史,刻画出了兼具传统女性美德和现代女性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冷清秋。小说呈现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家庭环境下女性的身份焦虑,并以冷清秋的两次寻求身份认同的尝试,暗示唯有自救才是女性走向身份认同的成功途径,对思考当下如何走出女性生存的困境仍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关键词:冷清秋;身份焦虑;身份认同作者简介:周江(1999-),女,安徽广德人,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ACADEMICRESEARCHO
5、FJXUT江科学术研究第18卷第1期2023年6月Vol.18No.1Jun.2023江科学术研究(2023)富的女子,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就把持不定嫁了燕西。”于是她不再期盼金燕西回头,转而开始寻求自我救赎。从故事开头,冷清秋对于金燕西的追求摇摆不定,到嫁进金家后,处处小心,希望能与众人和睦相处,到最终决心离婚,自力更生,整部小说贯穿了冷清秋对于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寻求认同的不断挣扎。二、身份焦虑的体现从字面意义来看,“身份”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虽然重点本应该在于现代个体的自我意识,但目前更受重视的是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焦虑”是指忧虑、紧张、恐惧和担心,是人在长期生存过程中,
6、发展出来的一种保护性情绪反应。简单来说“身份焦虑”是指人的内心所潜藏的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担忧或焦虑。这种担忧往往体现在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地位较低,甚至有可能堕落至更低;又或者体现在,我们表面上已经同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处于同一地位,但实际仍然不受重视,时刻有被夺取尊严和尊重的可能。婚姻为冷清秋人生的分水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家庭环境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冷清秋这一形象身份焦虑的具体呈现。(一一)婚前婚前冷清秋出生寒门,父亲过世,与母亲在落花胡同居住。母亲看似关爱女儿,实际毫无原则。金燕西求取冷清秋抄写的经书,冷母急应“你就把那个送金先生吧”;韩妈取回金燕西送的珠圈,冷母见冷清秋爱不释手,“
7、不忍扫她的兴,没有说收下,也没有说退还”。而偶尔上门的舅舅宋润卿,不负责任、爱占小便宜,以至于金燕西初见他,不由心想:“那样一个清秀人儿,怎样有这样一个舅舅?”在随后的交往过程中,宋润卿也极尽丑态,为了结交燕西,不惜将外甥女作为物件加以推销。处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冷清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身份焦虑。她与母亲、舅舅相依为命,始终保持落落大方、朴素忠厚的个人特性,而金燕西的出现,让她见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对豪门爱情产生向往。英国作家阿兰 德波顿在 身份的焦虑 一书中,将焦虑起因分为五点:1.渴求身份;2.势利导向;3.过度期望;4.精英崇拜;5.制约因素。其中渴求身份即追求显耀的身份,在物质上体现
8、为祈求财富与扩大影响,精神上则表现为对爱的渴求。冷清秋在与燕西交往的过程中,产生身份焦虑最为明显的原因即在此处。从物质上来看,金燕西送来的珠圈,冷清秋舍不得退回,一天挨一天,也就模模糊糊收下了;金燕西送来的绸缎礼物,她婉言拒绝一次后,就开始畅想做出衣服后穿在哪些场合;金燕西送来取鞋的礼票,她心中觉得凑巧,但却不加怀疑,坦然接受。从精神层面来看,冷清秋很快就为金燕西的“爱”而折服。虽然 身份的焦虑 中的“爱”特指个人求之于社会,并受之于社会的诉求,但在 金粉世家 中,金燕西对于婚前的冷清秋,意味着整个上层社会的缩影,所以在此处可以进行类比。对于冷清秋来说,“爱”让她感到身份的自信与安全。作为总理
9、之子的金燕西对她保持时刻的关注,注意她的出现,倾听她的意见,紧张她的情绪,宽宥她的过失,满足她的需求。这样不加掩饰地偏爱,让冷清秋克制不住地沉沦,甚至一改骨子里的贞静矜持,与金燕西同游郊外,留宿宾馆。而在与金燕西情意相通后,她不可避免地感到彷徨无措:对于燕西的昂贵礼物,收下之后总是觉得内心愧疚,因为无法还以同等价格的礼物;与燕西同宿之后,她急切地想得到燕西的承诺,一次次的进行辩论、商议。贫穷的家庭出身,以及亲人的见风使舵,让冷清秋充满了对身份的焦虑。她已见识了上层社会的安逸舒适,快意人生,又如何安于原本的贫寒家庭,平凡平庸的走完一生。但她自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养成了贞静矜持的性子,并不甘心在追
10、求财富、渴求身份的过程中,沦为虚荣的现代人。肖瓦尔特在建构女性主义批评时,提出女作家进行创作时经常具有创作焦虑,一方面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又深感此种行为“不像女人”,所以不得不匿名进行创作。婚前的清秋也是如此,她一方面渴望成功,想要通过与燕西结合,获得更高地位,以减轻身份焦虑;另一方面,63又充满焦虑,沉溺于孤独与自省,觉得追求成功的自己不符合自我认知,为身份的不确定性感到深深担忧。(二二)婚后婚后威廉 詹姆斯在 心理学原理 中写道:“如果可行,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于如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于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这句话用来形容冷清秋的婚后生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与燕
11、西的婚姻让冷清秋脱离了原生家庭,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改变了她的身份地位。但她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庸俗无耻的环境。金燕西本来就是个纨绔子弟,结婚之后也不再掩饰自己的三心二意,隔三岔五就外出约会跳舞,留清秋独守空房。三嫂玉芬因为白秀珠的原因,与冷清秋成为天然的敌人,时而在大嫂面前挑拨离间,时而在聊天中夹枪带棒,性格软糯的冷清秋毫无招架之力。更有一些仆人用出身来论长短,对于嫁入豪门的她,并不上心,以至于她母亲到场,都不加以理会,听到她们母女之间的闲话,甚至暗骂:她不配。写至此处,张恨水借大嫂佩芳之口说出了女性面对不幸婚姻的正确之举:他既不钟情于我,我又何必钟情于他?一个女子要去委曲求全地仰仗丈夫,那太没有
12、人格但即使是背靠母家的佩芳,仍然没能像她说的那样与鹏举干净利落的一刀两断,更不用说势单力薄的冷清秋了。家庭生活已经让冷清秋在婚前倍感孤独沮丧,婚后金燕西的转变、三嫂的为难、琐碎的流言以及众人的推波助澜,进一步加深了她的身份焦虑。她极力与金家众人和谐相处,答应与金母一起吃饭,惹得三嫂玉芬不快,她在床上辗转难眠,想跟燕西打听明白;金母询问关于燕西的事,她不仅不埋怨,甚至帮燕西圆谎,得到金母嘉奖的同时又招惹了大嫂佩芳的不满;她规劝燕西出去找事做遭到拒绝,而想自己出去工作,也被金家以有失富贵人家体面为由强烈反对。一次次的碰壁让她越发意识到自己在金家格格不入,她不像妯娌都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背后有母家可依
13、靠;也不像小怜能找到矢志不渝的爱人,愿意为她抛弃一切重新开始。于是清秋只能沉溺于内心,顾影自怜,感到自己前途茫茫,来日大难,对于身份的焦虑达到顶峰。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的生活环境,都让清秋无法得到认同,并且产生身份焦虑。但张恨水笔下的冷清秋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她既有走向婚姻,经营小家庭的细心与信心,也有理想破灭,面对一地鸡毛重拾自尊,自力更生的勇气。我们可以看到面临身份的焦虑,她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反而进行了走向认同的多次尝试。三、寻求身份认同的尝试前文已说到,“身份”与个人、社会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所以“身份认同”必须是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情境中通过自我与他人
14、的互动而形成的,既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也是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简单来说,身份认同包括追求与他者相似或相异,也包括个体对自我意识的认知,其中“他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种制度、思潮等。冷清秋对于身份认同进行了两次尝试,第一次以婚姻为跳板,通过与燕西结婚,达到与上层社会的相似,第二次以自我意识为主,通过自救,得到真正的身份认同。(一一)他救他救原生家庭的贫寒让冷清秋对于高门子弟金燕西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初见他时,不由地心想,“哪里来这样一个时髦少年”;及至舅舅宋润卿说到要教燕西写诗,她看似瞧不上的腹诽,“那个姓金的真也有眼无珠”,实际是小女儿家的娇俏;直到收到金燕西的回礼以及暗信,她开
15、始有意无意地隐瞒母亲,与燕西私交。燕西为她准备好出行的汽车,给她提供美丽上流的服饰,邀请她来金家做客。在金燕西的有意呈现之下,清秋见到了金家的排场生活,在与金家小姐们的交往过程中,误以为金家人都是和气宽容的性子。除此之外,燕西毫不掩饰对她的赞美,夸她字写得很好,请她为折扇题字,让内秀安静的清秋感受到异性明目张胆地的偏爱,不由得心生窃喜。从物质到精神,金燕西步步为营,极尽手段,没有恋爱经验的清秋也就毫无防备的轻信了他的承周江:身份认同与身份焦虑 金粉世家 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64江科学术研究(2023)诺,将金燕西当作人生之光,将与燕西的结合视为逃离原生家庭,获得更高身份的救赎。在金燕西看来:爱情
16、这样东西,不分哪层阶级,都是需要,也都是自己能发挥的。他求娶清秋,不过是为了婚后仍能花天酒地,所以与清秋留宿宾馆后第二天,照样能捧着戏子白莲花,还抽空与白秀珠打牌。而冷清秋在发现自己怀孕之后,急切地来找燕西商议,一个心急如焚,一个吊儿郎当。清秋提出堕胎,燕西却觉得这“有伤天地之和”,清秋就相信了燕西确实是爱她、敬她的,也就等着成婚之后理想的美好生活了。这场结合,于清秋而言,是脱离原生家庭的跳板,她通过婚姻走向上层社会,确定了自己新的身份地位。但从一开始,他们二人的恋爱就是不平等的,由于阶级地位,清秋注定落于下风。在与金燕西的交往里,她必须一直承担不添麻烦、不生事端、不加打扰的责任,无法干涉燕西
17、交什么朋友,甚至任由金燕西消失好几天,来无影去无踪,两个人的谈话看似在商量,实际永远由燕西拍板。将他人当作依靠的交往,不仅难以持久,更会伤害自己。这一场“他救”不仅让清秋失去爱情,饱受创伤,更使她重又陷入深深的身份焦虑之中,无法认同任何社会身份,变得越来越孤独憔悴。赵静蓉说:“个人无法找到在集体生活中的归属感,从而导致认同无法完成。由此带来的,是 我 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破裂。自我主动自觉地与他者疏离,主动抛弃作为自我认同之对照物的他者,因此造成信任感的丧失和认同的焦虑。”这也就导致了清秋再一次寻求身份认同的尝试。(二二)自救自救婚后,热恋中的爱意悄然褪去,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分歧与争吵。金燕西曾说
18、: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还是朴实些的好。因为这种女子性格温和,爱情纯一,全心全意待你,却不会干涉你的行动。所以在成婚之后,清秋以为自己拥有了更高的身份,可以约束丈夫不再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时,金燕西却痛斥她不再是婚前乖巧可欺的性子。而婚后在金家的日子,也更加让清秋意识到自己的格格不入。大嫂佩芳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嫂因为白秀珠的关系,总是对她抱有恶意;金太太表面疼她,实际不过是给儿子面子;能说得上话的几个姐姐、还有梅丽,又都是人微言轻,不能帮她走出困境。金家大宅像一座牢笼,无数花一样的少女在此地浪费光阴,成为无自我的空壳。个人想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归属感,要么把“我”认同成“他者”,完全
19、放弃自己,消融于环境中;要么坚持自我,却不得不和众人保持紧张兮兮、冷冰冰的关系。清秋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结婚是选择他救的途径,却不是走向认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和燕西的婚姻产生危机后,她强忍心痛,进行理智的反思,在与平辈聊天中表示: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求妥协,成一个寄生虫。她为爱情的消失难过,但更重要的是自愧:即使读了很多书,还是会意志薄弱,被物质迷了眼。金太太带着润之、梅丽等人前来宽慰她,表示不会让燕西胡来,定会想办法将他们夫妻间的矛盾解决。清秋毫不退让,表示夫妇是由爱情结合,没有爱情,倒不如彼此放手,言辞间,已有了离婚之意,并且不在乎与金家的关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
20、,清秋并未选择与庸俗环境同流合污,而是保留了自我意志,正视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那些因素,反思因虚荣作祟而获得的婚姻,最终找回本心,战胜了软弱担忧,继续寻求身份认同。后来,金燕西口出恶言,冷笑问她:由头上到脚下为止,哪些东西是金姓的,哪些东西是姓冷的。这是男权社会下,大男子主义的体现,也是金燕西作为上层阶级对出生贫苦的清秋赤裸裸的欺凌,清秋骨子里的清高让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侮辱,也终于对燕西毫无期待,最终提着包袱登上了高楼,画地为牢再不与金家众人见面,走上了漫长的自救之路。闭楼封居的日子里,清秋每餐只吃素菜,隔着格子门与道之、金夫人告罪。大火过后,她携子出走,寄来决绝书,与金燕西恩断义绝,从此自谋生活
21、。原生家庭本已使清秋卑微小心,颇为孤独,金家众人意料之外的嘲笑与冷漠、金燕西的纨绔花心,更使她无法认同婚后生活,清秋意识到: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在与燕西决裂后,冷清秋选择了独居高楼,并在大火之后出走,自力更生,以高傲不容折辱的姿态来维护自尊,向燕65西展示自己品格的高贵与不容侵犯。这一次,她通过自救的方式,向外界展现了自我品格的优越性,将自我投射到理想的身份之中自力更生的现代女性,不仅走向了自我身份认同,更从依赖他人的身份转变成不容侵犯的独立个体。结语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 泰勒在 自我的起源现代认同的形成 中指出:“自我的认同是由承诺和自我确认所规定的,这些承诺和自我确
22、认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视界,在这种框架和视界之中我能够在各种情景中尝试决定什么是善的,或有价值的,或应当做的,或者我支持或反对的。换言之,它是这样一种视界,在其中,我能够采取一种立场。”冷清秋的第一次寻求认同以“他救”为途径,以失败告终。在经历了自我怀疑、自我憎恨等阶段后,她开始了第二次挣扎。这一次,她在自我确认的框架和视界中,采取自救的方式,走出了身份的焦虑,迎来了全新的自我。这种自我救赎,寻求身份认同的尝试,在当今社会仍有参考价值:女性囿于社会、家庭或者自身的意志不坚定而将人生寄托于他人并不可憎,只是要想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受到公正的对待,需要警惕来自既得利益者的诱惑与欺骗,若是发现他救无法实现
23、身份认同,要毫不畏惧地选择自救,通过自我的拼搏与努力,必能走向身份认同,得到灵魂与身体的双重解放。参考文献:1张恨水.金粉世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2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上海: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5:3阿兰 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陈广兴,南治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4梁佰利.金粉世家 中冷清秋形象解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7):35-36.5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 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2002(06):48-55.6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50-53.7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02):37-44.8崔应会.觉醒的出走 金粉世家 中的冷清秋人物形象解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04):87-90.9张涛甫.试论张恨水的名士才情与市民趣味J.苏州大学学报,1997(03):60-67.(责任编责任编辑辑:钟小凤)周江:身份认同与身份焦虑 金粉世家 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