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哥的心愿 教案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圣诞节时,围绕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那辆新车,保罗一次次地误解了男孩的美好心愿,体现出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同时也让保罗真正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保罗在哥哥送他的新车前误解了男孩的心愿。第二部分(59自然段)写保罗请男孩坐车兜风时又一次误解了男孩的心愿。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保罗明白男孩的心愿后和兄弟俩一起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节日兜风。第四部分(11自然段)写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学情分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同时借助旁批,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以及男孩的美好心愿,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学生对于本文中的给予者可能不会完全掌握。学习本课,还应让学生了解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美好心灵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惊讶”“震撼”“炫耀”“若有所思”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教学重难点1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以及男孩的美好心灵。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心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谁能来说一下你的心愿是什么?2学生诉说心愿
3、,教师适时点评。3教师小结,转入新课。很高兴听到这么多的心愿,非常感谢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心愿与老师分享。心愿总是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强烈渴望,它总会从我们的语言、行动、神态中表露出来,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一位哥哥的心愿,透过他的语言、行动、神态去聆听他的渴望。(板书:哥哥的心愿),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测预习,把握大致内容1哥哥的心愿是什么?(给跛脚弟弟买一辆新车)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哥哥产生了这个心愿?(在看见保罗的哥哥给他买了一辆新车的情况下)3在心愿的产生的过程中,保罗对男孩产生了几次误解?(两次误解)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学生快速朗读文章,试着分段。2全班交流。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
4、保罗在哥哥送他的新车前误解了男孩的心愿。第二部分(59自然段):写保罗请男孩坐车兜风时又一次误解了男孩的心愿。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保罗明白男孩的心愿后和兄弟俩一起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节日兜风。第四部分(11自然段):写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四、细读课文,了解第一次误解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思考:第一次是怎样误解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2请同学们借助旁批细读第一次误解部分,看看男孩的哪些语言、动作、神态引起了保罗的误解?用笔勾画,和同桌交流你的体会。3学生汇报,品析关键词句。(1)体会男孩的语言。“先生,这是你的车?” “这是你哥哥送的礼物,没花你一分钱?我希望”结合旁批思考:男
5、孩的希望是什么呢?保罗是怎样认为的呢?(保罗认为男孩也想得到一辆车)过渡:从男孩没有说完的话里我们猜想男孩的愿望,我们再来看一下描写男孩神情的语句。(2)体会男孩的神情。(羡慕、满脸惊讶、若有所思)男孩“羡慕”的问话让保罗觉得他一定很想到这样的新车,所以保罗会误解他。男孩“若有所思”的话语让保罗体会到男孩对新车的渴望。保罗听到这样的话语。当然会认为男孩想得到新车。4男孩的愿望是不是跟保罗想的一样呢?(引读“我希望”)5小结:男孩如此喜爱这辆车,并不是羡慕保罗有一个好哥哥,而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哥哥一样。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抓住描写神情、语言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练习朗读。(2)分角色朗读。(3)表演读。五、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哥哥的心愿误解男孩(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