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867293 上传时间:2024-1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设计课 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而流畅的朗读课文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3、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导入新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青蛙扔进开水里,青蛙能在开水里逃生,把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加热,结果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朗读课文:1、老师在读课文前明确读的要求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学生展示:朗读课文,学生点评。3、齐读课文。三、研讨课文:1、课文的主

2、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中心观点的?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教师追问:开头这段,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这6个人有些什么共同点?(都出身低微,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 (道理论证)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组展示一:根据以上三个要求,自己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情况,纠正朗读中的错误,并请老师帮助。朗读课文学生点评学生齐读小组展示二:合作小组讨论论点及论证方法教师小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

3、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2、请列举古今中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事例。积累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教师小结: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四、课外延伸: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五、课堂检测: 完成检测部分齐读课文,依然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读出古文的美感。事例: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名言警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