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酒泉市第三中学课名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师姓名于永建学科(版本)北师大版章节第六单元学时1年级七二、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的生字读音,了解孟子相关常识。2.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文。3.能够准确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4.认识到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借此磨练自己的才干。三、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跨入中学,虽然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中学学习,掌握了部分常见文言词汇,但接触过的文言文相对较少,学习本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挫折体验,积累了一定的挫折经验,有助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
2、措施重点分析:学习本文的重点是翻译。拟通过组织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初步翻译,然后借助学生的翻译展示查漏补缺;教师进一步借助媒体帮助学生整理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测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合作学习的效果。最终完整对学习课文翻译的掌握。难点分析:学习本文的难点是理解本文的论证结构。拟在明确各段落内容的基础,通过问题引领的形式,从论证方法入手,引到学生理解各段落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以完成难点内容的突破。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学内容软件活动设计环节1:一、课题解析( 5min ) 谈话导入,设疑激趣,营造氛围,引入本课学习,了解孟子相关常识,理解题目的含义。 EN5 自动播
3、放 背景音乐 板中板打开电子课本,打开EN5课件活动1:视频欣赏 配音展播名人照片,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憧憬。活动2:话题讨论 1.你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吗? 2.你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吗?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想成就人生梦想,就必须经历各种苦难的磨练。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孟老先生和他的著作。活动3:认识孟子 出示孟子画像,人物介绍和孟子介绍,生齐声朗读。活动4:文题理解 孟子关于人怎样才能成才的论述,就集中反映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 调用板中板,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思考题目含义。电子课本聚光灯图片 切换至电子课本,聚焦解释题目含义
4、。出示并齐读本节课目标。 环节2:二、诵读教学( 10min )通过听教师范读、自由诵读、朗读表演,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感的朗读,初步体会文章的内容。 电子课本 语音工具 活动1:范读 使用电子课本点读课文第1段,教师范读2-4段,学生给生字读音,给文章划分节奏。 出示注音卡片进行纠错练习。 EN5手动播放背景音乐 出示重点句子,指名划分节奏。 活动2:练读 切换软件到EN5:教师结合孟子富于雄辩、本文多用排比增强语气语势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本文的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活动3:展读 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1、2段,师生评价做结,进一步明确本文的雄辩色彩。 集体朗读后两段,体会孟子文章
5、富于雄辩的特点。环节3:三、疏通文意( 10min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全文。并分组分段进行展示。EN5活动1:合作翻译 教师出示合作要求:组长主持下,轮流逐句翻译,批注重点词汇。学生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学习单。活动2:合作展示 教师出示展示要求:组长A主持,组员BC朗读,组员DE翻译,组员F强调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请三个小组合作展示课文翻译,活动3:重点测评 出示测评练习: (1)找出并翻译文中的通假字 (2)词类活用:说说“苦”“劳”等字词的翻译方法。 (3)翻译下列重点句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
6、患,而死于安乐也。环节4:四、内容赏析( 10min )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电子课本画廊PPT活动1:梳理行文思路,赏析论证方法 切换至电子课本,标注文中人物姓名, 完成讨论: (1)第1段中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联系全文想一想列举这六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个人是这样吗? EN5板中板 切换至EN5,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课文内容的梳理,明确各段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小结作者的人才观(逆境成就人生)。 环节5:五、拓展延伸( 5min ) 引导学生说说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人物故事。电子课本PPT 切换至电子课本。 活动1:话题讨论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人的故事。 (2)想一想:只要是经历了磨难的人都会成功吗? (3)师生共同小结,加深对论点的认识。 环节6:六、课堂小结( 5min ) 诵读课文,回忆课堂学习内容,布置作业,结束课堂。板中板EN5 切换至EN5,使用板中板完善板书(战胜逆境才能成就人生) 活动1:尝试背诵课文 (1)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尝试背诵课文,回忆课堂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写一段话,说说你对挫折磨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