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王丽 2019.11.1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2、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4、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教育意义教学重点: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2、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教学难点:分析结构,把握主旨教学设想:课前,学生按要求认真预习,把不理解的词句通过查工具书尽快解决,同时,反复朗读,找出认为有用的信息;课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在质疑中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章中心;课后,背诵课文,归纳文言词句。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讨论点拨练习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学生
2、自由朗读课文。二、导入新课: 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在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里,同样的锅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煮熟了。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三、 朗读训练,培养语感。1. 听读课文。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标出节奏,圈出生字。2、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朗读,发现朗读问题。4、示范朗读,明确朗读节奏。四、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投影,明确学习要求:(1)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2)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3)你认同
3、课文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小组自主学习、讨论:(1)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2)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通假字:曾=增 衡=横 拂=弼词类活用:苦:使受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动:使惊动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坚韧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征:古义:征验; 今义:出征; 喻:古义:了解; 今义:比喻。虚词:于:在;从;给;由于5、提问学生口译课文。五、探讨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考下面的问题:1、孟子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联系?3、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4、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六、朗读、背诵。七、小结: 出示投影: 议论问题:对待困难、成才、治理国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事例:六个人物 道理论证:个人:生于忧患国家:死于安乐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