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电教 精讲巧拨 彰显生本 长歌行教学案例寺坪小学 杨耀华【内容简介及设计意图】:长歌行是九年义务教材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它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五言诗,它以万物生长随着季节的转移,由盛到衰的自然规律,揭示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主题。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是先理解词意,再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能力、自我拓展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究意识,我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采用抓重点句辐射知识点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精讲巧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充分运用
2、CAI课件,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具体做法如下:一、前置学习。1、导入激趣。出示CAI课件,播放表现春秋季节的画面。(1)指名谈谈春秋季节的特点。(2)指名谈谈对季节、时间、生命的认识。(3)师根据学生谈的情况进行小结:春色无限好,秋节催人老,岁月的交替是无情的,这人生的路我们应该怎样走才不会留下遗憾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点评】:课前导入及教师的过渡引导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人生的路究竟该怎样走。同时课件中画面的显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觉。于是谈谈春秋季节的特点,谈谈对季节、时间、生命的认识这一
3、情景的创设也就打开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为学习古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简介汉乐府民歌。2、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节奏。(2)找出诗中最令人感触的诗句做上记号,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把这首是读给同伴听听。三、交流释疑1、小组交流。(重点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交流自学所得)2、展示点拨:(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和大家分享分享?生1:我们小组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从中体会到: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然长大了没有知识后悔都来不及的。生2:我们小
4、组感受最深的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从这句诗中我们明白了:小时候不努力,不发奋学习,到老了想学也没机会了,因为世界上没有后悔药。(2)、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呢?生3:因为诗人看到众多的河流都流入东海,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相机课件显示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追问:诗人用这句诗实际上是在向我们暗示什么?生4:因为诗人看到了春天美好的景色,所以自然也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课件以诗配画的形式显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相机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诗句的理解。生5:因为诗人还看到了秋天花落了,叶黄了的衰败景
5、象之后,也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认识。(课件以诗配画的形式显示“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生相机谈自己的感受。【反思】: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环节足以体现和落实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解决个体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其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这一环节不但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生本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彰显。(3)、小结引导:是啊,春花虽
6、好开三月,秋冬都有六个月,少年青春十几年,一去不返难再来。面对此景,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A、学生自主谈感受。B、师结合回答板书:(珍惜光阴,勤奋努力。)【反思】: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拨很重要,这里教室满怀激情的点拨语言,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更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学生自然也就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道理。三、巩固拓展1、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句?也可以把平时收集的关于“珍惜光阴,勤奋努力”的名言警句和大家一起分享。2、拓展反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自主展示感情朗读)(3)比一比:谁能背诵这首诗。附板书设计:春艳见 东
7、海长歌行 秋衰 珍惜光阴 勤奋学习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反思】:本节课学生谈吐自如,兴趣浓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深刻领悟了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均得到良好的培养,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会收到如此成效呢?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一是教师开课之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课件的显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而且使抽象具体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同时课件内容的显示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二是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采用抓重点句辐射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整节课紧紧抓住重点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意思,深入体会诗中所表示达的思想感情。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深刻的主题贯穿于整节课始终。学生学有所得,讲者思路清晰,听者线索明晰,三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生本理念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充足时间的学习空间,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那么各种能力也就提高了,课堂成效也就更显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