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423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摘要】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制度,初以税粮多寡定政区等第,从而决定官员品级的不同。洪武十四年(),又根据税粮、地理位置定繁简之例决定官员考核。嘉靖年间,杨允绳提出按照府州县政务繁简、地方边腹、道里冲僻,分三等授官,至隆庆元年()统一划分政区等第为“上中下”三等。根据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对明代府州县“繁简”情况记载的统计,冲、疲、事繁、赋役繁重之地多集中在南直隶、北直隶、江西等省,其中运河沿线的府州县尤为突出。实际运行中,明后期多以官缺“繁”“简”来决定官员的选任,但在掣签法实行之后,根据政区等第授官的制度并未继续执行。

2、明代政区分等制度对清代产生较大影响,明清两朝政区等第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相似性。【关键词】政区分等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官缺繁简官员选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引 言政区分等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朝廷将政区分为不同的等第,以便对地方行政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尚书禹贡中将九州的田地和赋税各分为三等九级,该观念虽非政区分等,但对后世历代政区分等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各朝的政区分等制度考量标准不一,户口多寡、地理位置、政务繁简、赋税数额等都可能作为考量指标。长期以来,学界对政区分等制度颇为关注,既有通论性的研究,也不乏断代的讨论,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明代政区分等关

3、注较少。历史地理研究曾组织对历代县级政区等第的专题研究,但也缺少对明代的讨论。若要进行政区等第问题的通贯性考察,明代仍是一个亟待弥补的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地方志的清代职官信息集成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作者简介胡存璐,女,年生,陕西富平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可参见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历代县级政区等第研究”专题。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缺环。现有研究中,日本学者和田正广、真水康树曾对明代政区分等制度进行简要梳理,和田正广侧重分析官缺繁简与官员出身资格之间的关系,真水康树则较多关

4、注这一制度在明代的发展变化。靳生禾、周振鹤等从宏观角度讨论中国古代政区分等制度时,简要涉及对明代政区等第的分析。柏桦、何朝晖在研究明代州县政治时也曾关注政区分等这一问题。由于正史地理志、地理总志对于明代政区等第的记载,远不如唐宋元时期明确,使得既有研究中对明代政区等第问题观点不一。前述研究成果中,有学者将罗洪先广舆图中记载的“上、中、下”视为明代的政区等第,也有学者认为广舆图中表示府州县情况的“冲”“僻”“烦”“简”等为政区之等第,还有学者依据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中所载政区情况为政区等第。本文尝试通过对史料的爬梳,还原明代政区分等制度确立和变化的过程,比对不同文献对明代政区等第情况记载的

5、差异,并对政区等第的空间分布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明清两朝政区分等制度之间的关系。一、明代政区分等制度的确立及变化明代政区分等制度在太祖朱元璋称帝前已有雏形。明实录记载,吴元年()十二月,定各县为“上、中、下”三等,“税粮十万石之下者为上县,知县从六品,主簿从八品;六万石之下者为中县,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从八品;三万石之下者为下县,知县从七品,丞、簿如中县之秩,典史俱省注”。洪武六年(),根据缴纳税粮的多少,将府也分为三等,并授予知府不同品级,“粮及二十万石以上者为上府,秩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者为中府,秩正四品;十万石以下者为下府,秩从四品”。明初政区不再沿袭元代以户口分等的标准

6、,改以缴纳税粮的多少来衡量,分别将府、县分为“上、中、下”三等。而政区划分等第的目的依然延续前朝,用以决定选派地方官的品级。此时政区等第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税粮缴纳数额的变化随时调整。如开封府税粮原本较少,初为下府,但至洪武八年()正月,开封府税粮增至三十八万多石,遂升为上府。同年三月,因田赋增长,陕西平凉府、河南怀庆府升为中府。十二月,吏部请求将该年税粮增加的太原、凤阳、河南、西安四府升为上府,扬州、巩昌、庆阳三府升为中府,明州之鄞县升为上县,而莱州府因税粮缴日和田正广:明代地方官身分制序列關一考察:縣缺淸代比較通,东洋史研究年卷号。靳生禾、师道刚: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第刍议,历史地理第

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页;何朝晖:明代县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二八下“吴元年十二月庚午”条,明实录第册,历史语言研究所年版,第页。明太祖实录卷八四“洪武六年八月壬辰”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九六“洪武八年正月辛未”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九八“洪武八年三月辛酉”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九八“洪武八年三月戊子”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 纳不及上府标准,降为中府。然未过多久,洪武九年(),朝廷将知府品级统一为正四品

8、,知县为正七品。知府、知县品级的统一,使得府县等第与官员品级间的对应关系被打破。府县等第与官员品级的对应关系被取消后,地方治理难易程度各异依旧存在,但朝廷并未有配套的官员考核标准,难以公平合理地决定官员等级的升降。鉴此,洪武十四年(),朝廷为定官员考核办法,制定府州县繁简之例,“在外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以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并有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之处,俱为事繁。府粮不及十五万石,州不及七万石,县不及三万石,及僻静之处,俱为事简”。朝廷遂以官员所在政区的繁简为标准,决定考核的等级,如“所司事繁而称职无过者,升二等简而称职,与繁而平常同

9、。简而平常无过者,本等用”。府州县繁简之例的确定,是在缴纳税粮多寡之外,将政区政治地位与地理位置也纳入划分标准之中,显然比单以税粮多少为标准更为合理。朝廷在官缺划分繁简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才力,决定官员的选任与考核,“才优者调繁,不及者调简”。如永乐七年(),行在户科给事中黄惟正认为,苏州府长洲、嘉定二县,政务繁冗,而知县江浩、王俨为监生出身,在任期间无所作为,于是请求改用能力较优者。而后将江浩等即召回改用,另选老成谙练者担任。弘治年间,巡按河南监察御史陆完上奏,认为天下知州、知县进士出身者考核称职较多,而举人、岁贡多昏耄。但当下进士少,举人、岁贡多,所以请求“广进士之额,以备州县之选仍将各州县

10、分为等第,大者授进士,小者授举人,其佐贰以下者授岁贡”,如有官缺繁简与官员才力不相应者,由巡按官奏请更调。嘉靖二十三年(),巡按直隶御史胡汝辅奏称,真定、顺德二府为极冲而繁要之地,进士出身者只有一人;而大名府为简僻之地,却选任四名进士出身之人。对此,吏部答复称:“地方繁简视才力强弱,若才力绵薄之人置之冲繁之地,虽使进士官亦终无补于治矣。请开选日,听本部查出见缺正官地方,量其冲繁简僻,审进士年力强弱,斟酌补除,有苟图便安告简僻者,勿听。”嘉靖二十五年(),工科给事中杨宗气条陈边防弊政,强调边地守令不仅需要久任,同时要于大选时,根据地方“冲僻繁简”,于科贡内选择有才力之人担任。可见,明代在选拔地方

11、官员时已经开始重视官缺繁简冲僻与官员才力是否匹配的问题,但此时还未形成一套将政区等第与官员能力进行对应的机制。至嘉靖二十九年(),兵科给事中杨允绳上奏:“古者立郡县之等,明铨序之品,所以人与地相适。今宜剂量政务繁简、地方边腹、道里冲僻,列三等为铨除。中间或有请说规避者,请痛加裁革。至于履任后,人才地方或未相宜,又有出于铨拟所不及者,仍申明旧例,令抚按官奏报改调,则人才各适于用,铨拟渐趋于平矣。”瑏瑠从上奏内容来看,杨允绳建议制定政区分等制度,以等第之不同决定官员的铨选,并明确提出根据政区政务繁简、地理位置以及道路冲僻的差异,分为三等铨除。瑏瑠明太祖实录卷一二“洪武八年十二月壬子”条,明实录第册

12、,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一九“洪武九年闰九月癸巳”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洪武十四年十月壬申”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洪武十四年十月壬申”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明太宗实录卷九四“永乐七年七月戊寅”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孝宗实录卷一八“弘治九年正月丙午”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世宗实录卷二八八“嘉靖二十三年七月甲子”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世宗实录卷三一五“嘉靖二十五年九月壬申”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世宗实录卷三六三“嘉靖二十九年七月辛丑”条,明实录第册,第页。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杨氏的

13、建议对明代政区分等制度的确定影响深远,吏部议覆后得以推行。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隆庆帝登基,当日所颁 登极诏 中重新申明吏部将天下府州县统一品第的规定:各处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不同,或逸而得誉,或劳而速谤,既乖升黜之宜,遂起避趋之巧,士风日坏,吏治不修。吏部通将天下府州县逐一品第,定为上中下三等,遇该推升选补,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不惟视等以为岁月之迟速,仍视等以为官资之高下。内有以才优才短更调者,各就中酌处。其各将官所任地方,兵部亦以边腹冲缓分为三等,遇该升调,照此施行。隆庆 登极诏 中政区分等的标准,是根据府州县幅员广狭

14、、政务繁简、道路冲僻、治理难易四项指标,分为上、中、下三等。官员根据官缺等第推升选补,考语较优者先尽上等府州县晋升,兵部也仿照此办法以边腹冲缓分为三等升调。此后,吏部着手进行府州县等第的划分。隆庆元年()六月,吏科都给事中王治等人建议恢复地方繁简冲僻的旧制,吏部尚书杨博回复:“本部遵奉明诏,已行各处抚按官查议,止据一二回咨前来容臣等督率司属,参以抚按官送到揭帖,编纂完日,恭呈御览。”由此来看,吏部划分全国政区等第时,也参考了各处抚按官员所奏报的府州县繁简冲僻情况。同年八月,杨博向隆庆帝上呈了十三省府州县等第情况,奏疏中称:“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查访,逐一品第,又通行各处抚按

15、官分别开报。今已查理完备,呈乞具题,案呈到部。”而吏部对政区等第的划分标准,“大率以边方残破、远方困惫、盗贼猖獗、灾沴频仍、冲繁难支、刁疲难治为上,稍易者为中,易者为下”,并将十三省大致情况总括数语,其府州县列为上、中、下三等进呈。又因府州县形势时有变化,吏部决定每十年厘定一次等第。但关于府州县等第的详细情况,奏疏中不见记载,只见有对各省繁简情况的总体概括。嘉靖、隆庆时期对政区等第的划分标准,一改元代及明初简单依据户口或税粮的做法,纳入多种衡量因素,综合考虑州县的幅员、繁简、冲僻、难易程度。这也说明,明朝中后期,随着治理的复杂化,无论是仅以税粮为依据,或是单一标准下将政区划分繁简,均已无法满足

16、朝廷对地方管理的需要,政区分等标准必然走向细化。与此同时,按照 登极诏 的规定,兵部也需根据边腹冲缓将“各将官所任地方”分为三等。定等的具体过程是由各镇督抚将所管地方“开具冲缓、画图贴说”,随后将等第情况开报来部。根据兵部尚书霍冀所奏,因地方上报情况“或繁简失宜,或该载未尽,又经咨驳,务求允当”,所以这一过程往返耗费时日颇多。直至隆庆三年()十二月,霍冀等人才将记载边地等第的 九边图说 呈上,根据九边地方情况分为极冲、次冲、又次冲、稍缓四种,用以推升将领,并规定每三年修正一次。隆庆以后,政区分等与官员选任是怎样具体执行,又如何发展变化?相关史料虽然偏少,但笔者仍在万历六年()吏部尚书王国光的一

17、份奏疏中找到些许线索。王国光上奏条陈吏治明涂山辑:新刻明政统宗,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册,北京出版社年版,第页。明穆宗实录卷一“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壬子”条,明实录第册,第页。明杨博:蒲坂杨太宰献纳稿卷三覆都给事中王治条陈朝觐考察事宜疏,张志江点校:杨博奏疏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明杨博:蒲坂杨太宰献纳稿卷五奉诏酌拟郡邑繁简疏,张志江点校:杨博奏疏集上册,第页。明霍冀:九边图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华古籍资源库,:。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 时,其中一项即“别繁简”。奏疏中提及先前吏部奉旨划分地方繁简,以此作为官员考核、升迁的依据。万历皇帝认为政区分等“原系祖宗旧规,在今尤为要务”,所以令

18、各抚按官“分款注拟”,明确开报,又令吏部再加斟酌,题请施行。而其中政区繁简有变化者,亦令随时开报。王氏称:“今各处报到已多,正宜及时甄别,合无将府州县地方逐一再加定拟,某繁某简照旧分为上中下三等”,分等依据“大约以冲而疲者为极难,或冲或疲者次之”,遇有员缺,则挑选贤能之人担任官职。从王国光的奏疏看,吏部又重新统一制定政区等第。而该奏疏为万历六年三月所奏,此时“各处报道已多”,说明大致从万历五年末()至六年初,吏部已奉旨让各地上报府州县情况。隆庆元年吏部尚书杨博定政区等第,至万历五年恰为第十年,可见吏部确实有每十年重新厘定政区等第之举。真水康树曾质疑过隆庆朝将政区分为上、中、下三等的制度并未真正

19、实行,但从王氏的奏疏来看,政区分等制度实际执行过。二、文献所见明代政区等第情况早在隆庆年间吏部定政区繁简之前,文选郎中夏良胜就撰写统官志,记载各地郡县繁简情况,以便吏部铨选。其后,明代其他地理类或官制类文献也延续这一著录内容。但寰宇通志 大明一统志 等地理总志和 明史地理志 对政区等第并未记载,大明会典吏部职掌等记载吏部典章制度的文献也未涉及相关内容。就笔者所见,广舆图方舆胜略皇舆考 广皇舆考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 图书编 汇辑舆图备考 皇明职方地图这八种明代文献中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府州县等第,但略有差异。上述文献对政区等第的记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府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这种

20、记载见于 广舆图 方舆胜略 皇明职方地图。一是对各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等情况的考订,大致以“冲”“僻”“淳”“简”“烦”“民贫”“多盗”“赋重”“难治”等文字组合,以表示府州县的各方面情况与治理难易程度。如北直隶顺天府为“民贫赋重、丁少差多、繁剧难治”,保定府雄县为“水冲为患”,真定府真定县为“贫冲烦”等。除方舆胜略外,其余七种文献均记载这一内容,但在表述上各有异同。罗洪先 广舆图 根据元代朱思本 舆地图 编纂而成,有学者推断其初刻时间应在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间。广舆图 成书后广为流传,明末所纂的地理类文献大都受其影响。经对比可知,广舆图 保存至今的不同版本对明代政区等第的记

21、载略有差异,可分为两套系统: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为嘉靖三十四年()前后初刻本,其后又有嘉靖三十七年()南京十三道监察御史重刻本,这两个版本的政区等第记载一致;而嘉靖四十五年韩君恩明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一条议吏治疏,明万历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日真水康树: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年版,第页。明郑晓:吾学编 卷六一 皇明地理述上卷,续修四库全书 史部第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附舆图要览中各府州县下也记载有州县的繁简冲僻情况。任金城:广舆图的学术价值及其不同的版本,文献年第期。成一农:经典的塑造与历史的书写 以广舆图为例,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22、广舆图全书(国家图书馆藏初刻本),西安地图出版社年版。明罗洪先:广舆图,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刻本、万历七年()钱岱刻本、清嘉庆四年()章学濂刻本对政区等第的记载一致,为另一套系统,与早期的两个刻本略有差别。当前研究涉及明代政区分等制度时,多以广舆图所载政区等第展开分析,但此书中有关政区等第记载的史料来源尚不清楚。由于广舆图初刻时间在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间,故其所载政区等第似当为嘉靖二十九年杨允绳所奏定。但隆庆 登极诏 又重新令吏部制定政区等第,故嘉靖二十九年杨氏的建议是否实际执行,尚值得怀疑。其他七种文献成书年代均在广舆图之后,部分文献是在参考广舆图的

23、基础上编纂而成,有些甚至与广舆图记载的政区等第完全一致。程百二等人所撰方舆胜略,凡例中载“一统志 止载郡邑沿革,而不及税粮与州邑上中下,兹则载税粮之数,间入上下郡以该中”。其中,“上、中、下”与 广舆图 所载有一定差别,如广舆图将每等细分为四等,上等有“上、上上、上中、上下”,但 方舆胜略 只有“上、中、下”三等。陈祖绶所编皇明职方地图与广舆图韩君恩刻本相同,但 皇明职方地图 中府州县“上、中、下”存在部分缺失。嘉靖三十六年成书的张天复 皇舆考,对府州县地理情况的文字描述与广舆图完全一致,然未记载“上、中、下”。张天复后人增补刊行的 广皇舆考,不仅府州县情况的描述性文字发生变化,而且增补了 广

24、舆图 皇舆考 中某些缺失的政区地理情况,但概括较为简短,如“僻简”“僻瘠”“僻悍”等。章潢所辑 图书编 中,各府州县不载“上、中、下”,对地理情况的描述总体上与广舆图较为接近,个别记载稍有差异。瑏瑠崇祯六年()潘光祖所辑汇辑舆图备考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 均不载府州县“上、中、下”,描述政区情况的文字虽与 广舆图 不同,但也较为相似。瑏瑡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以下简称“大明官制”)现存多个版本,如嘉靖二十年()刻本瑏瑢、万历十四年()宝善堂刻本瑏瑣、万历四十一年宝善堂刻本瑏瑤等。其中,嘉靖二十瑏瑠瑏瑡瑏瑢瑏瑣瑏瑤明罗洪先:广舆图,明嘉靖四十五年本,美国哈佛燕京图

25、书馆藏,:。明罗洪先:广舆图,明万历七年钱岱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罗洪先:广舆图,清嘉庆四年章学濂刻本,王自强编:明代舆图综录第册,星球出版社年版。此外,广舆图还有另外两个刻本,分别为嘉靖四十年胡松刻本、嘉靖四十三年吴季源刻本,笔者目前尚未看到。靳生禾、师道刚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第刍议一文中认为广舆图在府州县下记载“上、中、下”表示田粮多少(历史地理第辑,第页)。周振鹤认为广舆图此处记载是根据政区繁简划分的等第(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第页)。成一农也认为这是表示政区等级(成一农:广舆图史话,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第页)。明程百二等:方舆胜略,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陈祖

26、绶:皇明职方两京十三省地图表,明崇祯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张天复:皇舆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册,年。明张天复撰,张元忭增广,张汝霖、张汝懋订:广皇舆考,明天启刻本,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明章潢编:图书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册,年。明潘光祖、李云翔辑: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册,北京出版社年版;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明嘉靖二十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册,齐鲁书社年版。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

27、研究 年刻本未记载政区繁简情况。万历十四年宝善堂刻本“重修凡例”中记载:“旧本原无郡邑冲僻、钱谷盈缩之目,隆庆元年八月题准 新定地里繁简考,深裨时政,逐款附入,以广传览”,此处“隆庆元年八月题准 新定地里繁简考”反映的应是隆庆元年吏部所定政区等第。繁简考 在顾炎武 肇域志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皆有提及,脉望馆书目赵定宇书目中也有收录。万历三十四年()吏部的奏疏中也提及,“以后臣部将各省直府州县,逐一分别,刻 繁简考,进呈御览,皆以平衡选法,维新吏治,今书尚在”,说明隆庆元年吏部确定政区等第后,刻 繁简考 一书用以定官员升降。而大明官制所附繁简考,只记载了各省的总体情况以及各府州县的繁简情况,未记载

28、政区划分上中下三等。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原因或有二:一是刻 繁简考 时并未将政区“上、中、下”三等收入书中,而是秘藏于吏部,用于吏部作为官员选任升调的依据;二是政区“上、中、下”三等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不是十分彻底,所以增补大明官制 时并未将此内容收入。三、府州县“繁简”情况及其空间分布明代对政区等第的记载虽见于以上八种文献,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明官制所载政区“繁简”情况来源于官方,更为可靠,故笔者对大明官制所载政区“繁简”情况展开分析。根据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 统计,全国共有府个,州个(直隶州个,属州个)、县 个。大明官制在记录政区情况时,以“冲”“僻”“事繁”“事简”“民疲”“民淳”“讼多

29、”“多盗”等文字组合起来,如山西大同府“藩封,军门驻扎,近边,虏寇出没不常,兵马钱粮聚屯,地冲,民疲,繁难”,对政区有关情况的记载十分丰富。隆庆元年吏部尚书杨博定政区繁简时,根据“边方残破”“远方困惫”“盗贼猖獗”“灾沴频仍”“冲繁难支”“刁疲难治”六种标准用以定“上、中、下”三等。笔者根据 大明官制所载政区情况,大致归纳为十类(表),与杨博所定标准基本相同,只是更加细化。表大明官制所载政区“繁简”情况政区情况分类包 含 关 键 词涉及政区数量道路冲僻地冲、地僻等 民情风俗民淳、俗淳、民朴,民顽、民悍、俗悍、民狡、民刁,民饶、民富、民殷,民疲、民贫、民穷明赵琦美:脉望馆书目,清刻本,中国国家图

30、书馆藏;明赵用贤:赵定宇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明董其昌辑: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卷八吏部,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册,第页。真水康树曾对大明官制中记载有关政区情况的文字进行分析,并对文字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明代地方行政情况的定性分析:以大明官制为线索,新潟大学环日本海研究会主编:环日本海论丛第号,年)此处统计时不包括宣慰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卫所等。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续表政区情况分类包 含 关 键 词涉及政区数量政务繁简事繁(烦)、事简等“盗贼出没”多盗、流寇、矿贼、虏患、倭患等地理位置近边、滨海、近山等赋役钱粮赋重、粮重,赋轻、赋简、粮轻,差重、差烦、役重,粮欠、逋负,粮完、供应繁简等

31、土地情况地饶、地沃、地富、地瘠、地荒、地沙等官兵驻扎藩封、兵备、巡按、分巡、分守驻扎等治理难易难治、易治灾患情况水患、水灾 资料来源: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一)道路冲僻从数量上来看,朝廷对政区是否处于要冲之地十分重视,大明官制所载 个府州县中,有 个记载了道路冲僻情况,是记载政区情况中最常用的一项分类。其中带“冲”字的政区有个,带“僻”字的有个(表)。如图所示,带“冲”字政区的地域分布与明代的驿路分布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以北直隶为例,从顺天府向南有两条驿路:一条沿涿州、保定府、真定府、赵州、顺德府至河南彰德府,此条驿路至真定府处时又有一条驿路向西进入

32、山西境内;另一条驿路向南沿着运河沿线,经河间府、景州进入山东德州,再经徐州、扬州府、苏州府到达杭州府。又如带“冲”字的政区在河南境内呈“大”字形的分布形态,开封、河南等府皆是地冲之地,“开封、河南、怀庆、卫辉、彰德五郡,冲烦虽同”,可见,带“冲”字的政区,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上。表大明官制所载不同层级政区“繁简”情况的数量府直隶州属州县合计道路冲僻冲僻民情风俗民刁民淳民贫民饶参见杨正泰:明代驿站考,“明代驿路图”,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二河南,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 续表府直隶州属州县合计政务繁简繁简“盗贼出没”盗贼赋役钱粮差、赋重差

33、、赋轻粮欠 资料来源: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注:此处民刁包括关键词为民顽、民悍、民狡、民疲等,民淳包括俗淳、民朴等,民贫包括民穷、民困、民残、民苦等,民饶包括民富、民殷、民丰等,差、赋重包括赋重、赋多、粮重、差烦、差重、役繁、役重、供应繁重等,差、赋轻包括赋轻、赋简、赋薄、粮轻等,粮欠包括粮难完、多逋、逋欠、逋负等。图“冲”字的政区分布资料来源:底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号标准地图制作,该底图的国界、省界为现今状况。下同。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二)民情风俗 大明官制 中有个政区记载了与“民情风俗”相关的内容,这里“民情风俗”主要包含政区带有“

34、民淳”“民饶”“民刁”“民疲”等文字。其中,记载民风刁疲的政区共计个,民风淳朴的政区共计个,民贫之地有个,民饶之地有个。被朝廷认为是民风刁疲的地区,一般治理较为困难,从全国的分布来看(图),民风刁疲主要有以下几个集中分布区域:北直隶、南直隶,即全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心区域;山西、陕西、河南、浙江等省的省城附近地区;省域交界处,如山西、陕西与河南等省域交界地带;山东、江西中部地区,如山东省济南、兖州、青州等府,多为民风顽悍之地,“济、兖、东患在役重,其民顽,轻于流移;青、莱、登、患在赋烦,其民悍,敢于武断”。而民风淳朴之地,主要分布在河南开封、南阳二府,陕西汉中府,四川保宁府等。图“民风刁疲”的政区

35、分布与点密度(三)政务繁简 大明官制 记载政务繁简情况的府州县共计个,其中政区带“繁”字的有个,带有“简”字的有个。全国“繁”字集中的政区主要分布在江南一带(图),“南都根本重地,应天役重赋繁,颇为难治。苏、松、常均称烦剧,苏为最,松次之,常又次之”;其次,北直隶顺天府附近“繁”字政区分布也十分集中,“畿甸重地,根本系焉”。山东济南府、青州府以及陕西关中地区、四川成都府附近地区,均被朝廷视为政务繁忙之地。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二山东,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一南直隶,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 图“繁”字的政区分布与

36、点密度(四)“盗贼出没”大明官制 记载有关盗贼情况的政区共个,主要包括“盗”“寇”“虏患”“倭患”等。从全国的分布情况看(图),主要有以下几处较为集中的区域。一是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主要因为明代沿海地区倭患十分严重:浙江“东则宁、绍、台、温,西则杭、嘉、湖诸郡,横被蹂躏,以故增兵置师,加赋给饷,视昔数倍”,福建“僻在南服,昔称沃壤。顷缘岛夷入犯,山寇内攻,地方荼毒极矣”,广东“介岭海间,昔称饶富,然地远法疏,官多黩货,以致山海诸寇联踪啸聚,师旅繁兴,民之残疲既甚”。二是北部沿边地区,如陕西、山西二省北部,尤其是陕西延安、山西大同二府:延安府“密连边陲,时有寇警”,大同府“逼临

37、虏穴,最苦侵暴”。三是南直隶、江西、河南等地,盗贼较多:如江西省,“南、赣密迩闽广,巢寇时发,而赣当其冲,故军门兵备参将在焉。饶州南枕彭蠡、九江,东据上流,江湖水寇四出为患抚州讼繁多盗袁州界湖,土民时有争夺,处置为难,故江湖水寇当责抚臣,南赣山寇当责督臣”。(五)赋役钱粮 大明官制 记载有关赋役钱粮的政区共个。“赋役钱粮”较重的政区分布(图),一是集中于运河沿线地区,如顺天、应天二府,“顺天役赋并繁”,“应天役重赋繁”。南直隶凤阳、淮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三浙江,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四福建,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一统文武诸司

38、衙门官制卷四广东,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三江西,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图“盗贼”的政区分布与点密度图“赋役钱粮”繁重的政区分布与点密度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 安、苏州三府以及山东兖州府差役繁重,“凤阳地广大荒,与淮北一带,不困赋而困役”。二是集中于江西地区,明代所征秋粮稻米主要来自南方,除南直隶、浙江外,江西征收最多。江西省内主要集中在吉安府,吉安府下辖泰和、吉水、庐陵、永丰、安福等县,赋役尤重。而钱粮征收困难、常年拖欠之地(图),主要集中在南直隶南部、江西北部,此处为重赋之地。北直隶南部、河南北部的府州县也多粮欠,尤

39、其河南府以及下辖孟津、宜阳、登封、新安、渑池五县粮多逋负。图“粮欠”的政区分布此外,地理位置、土地饶瘠、官兵驻扎、治理难易程度以及水旱灾害等也是朝廷的考虑因素。如承天府、凤阳府、昌平州为皇家陵寝重地,军备驻扎,事务较繁。山西大同府,“藩封、军门驻扎,近边,虏寇出没不常,兵马钱粮聚屯”,为治理繁难之地。南直隶徐州直隶州为“南北咽喉”“水陆交驰”,不仅有兵备驻扎,又有户部管粮分司驻扎于此,为“极繁”之地等。四、官缺繁简与官员选任明代政区分等制度的出台,本就是为官员选任而设计,以便量才授官。官员考核时,“以事之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卷一南直隶,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梁方仲编著:中国

40、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繁简,与历官之殿最,相参互核,为等第之升降”。正德八年()规定,抚按等官考察官员时,若有才力不及者,奏请调至闲散衙门、教职或简僻州县。隆庆四年()进一步规定,“考察官员,不分方面有司,若才力不胜繁剧,犹堪以原职调用者,拟调简僻地方;若原非繁剧,不堪以原职调用者,拟调闲散衙门;其迹涉瑕疵,尚未大著者,拟降级;或才力不宜有司,文学犹堪造士者,拟改教;若先经调简,再考不及者,即拟罢软”。而且调简官员,必须以地方政务之繁简为标准,“若地方紧要,即小省不得轻授,若事务稍简,即大省亦得间”。此外,遇到官缺繁简与官员个人能力不相匹配时,可

41、以繁简互调,“凡外官以繁简互调,如才堪治繁,见任偏僻,及堪治简,见任繁剧,地方抚按官奏请酌量更调,或俱无可取,不堪更调者,起送赴部别用”。而且官员在列俸、升迁行取时,繁简不得并论,“其列俸也,繁与繁序简者,不得同焉;其升迁行取也,繁与繁论简者,不得拟焉”。至万历八年(),吏科给事中张鼎思建议在行取官员时,“繁与繁论,简与简论,因地考人,随人授职”,并且“考地方繁简以别才能、审器,识优劣以定品格,酌议行取考选之时,仍分为三等”。官员考选繁而上等为科道,次为部属,简而上等为科道、部署,次为府佐州正等官。笔者在上文中推测大明官制不载政区“上、中、下”三等,或因秘藏吏部,或因三等制度执行不够彻底。在翻

42、阅明代史料时,发现府州县官员的升调多是根据政区的“繁”与“简”,但并不提及政区“上、中、下”三等。如万历六年,山东巡抚赵贤、巡按御史王藻上疏,认为济宁州冲繁难治,请求将济宁州知州罗文炜“以繁调简”至宁海州,同时将宁海州知州苏惟肖“以简调繁”至济宁州。根据大明官制的记载,济宁州“河道驻扎,水陆要冲,事烦民疲”,宁海州则为“繁疲”。根据万历六年吏部奏疏中政区分等标准,即“大约以冲而疲者为极难,或冲或疲者次之”,济宁州既“冲”又“疲”,宁海州仅“繁疲”,可以推断济宁州为“繁”,宁海州为“简”。万历初,潘季驯任江西巡抚时更调知县,认为宁都县“甚烦”,南康县“当水陆之冲,最号烦难”,二县“俱为山邑,向称

43、难治民俗黠悍,钱粮逋负”。现宁都县知县徐廷栋、南康县知县许楩才力不支;而龙南县知县王继孝“才守俱优,堪治烦剧”,崇义县知县邓璇“操持既慎,经理素优”,龙南、崇义二县,“蕞尔小邑,僻在一隅,事简讼稀,颇称易治”。因此,潘季驯分别将宁都与龙南、南康与崇义二县知县对调。瑏瑠又周孔教总督河道时,祥符、安阳二县知县出缺,亟须择官补充。“祥符设居省会,最称烦剧,而安阳京省孔道,兼以藩府同城,盖素号难治者”,一般若遇到“冲要”之县出缺,会于附近简僻之县选择合适人选更调。新蔡县知县瓮幼金“操持最称严谨,才猷更兼敏练”,堪以调补祥符;鄢陵县知县何尔健“剸割雅宜,盘错执持,不避豪强”,堪以调补安阳。瑏瑡表罗列了相

44、关例证。瑏瑠瑏瑡明史卷七一选举三,中华书局年版,第页。大明会典卷五吏部改调,元明史料丛编第二辑,文海出版社年版,第页。大明会典卷一三吏部朝觐考察,元明史料丛编第二辑,第页。明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一条议吏治疏,明万历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大明会典卷五吏部改调,第页。明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二覆给事中张鼎思精别行取官员疏,明万历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五覆山东巡抚赵贤等议调有司疏,明万历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潘季驯:潘司空奏疏卷六更调县令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册,第页。明周孔教:周中丞奏疏中州疏稿卷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册,第页。明代府州县政区分等研究 表官缺繁简举例省府县

45、 大明官制 中的记载官缺繁简江西赣州府南安府宁都县地广、民刁、粮欠、多盗、僻繁繁龙南县民少赋轻,调兵运饷,烦疲为甚;近贼平,庶可为治简南康县地冲、民刁、好讼、差烦繁崇义县僻小、事简,颇称易治简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繁剧、冲疲、军卫杂处、难治繁汝宁府新蔡县地饶、邑小、事简、民淳简彰德府安阳县冲烦、民疲、粮欠繁开封府鄢陵县简僻、民淳简 以上各地巡抚对属县“繁简”情况的描述,与大明官制中的记载较为一致,只是明代官方似有一份官缺繁简名单。若根据吏部划分标准,以“冲而疲”者为极难,也就是为“繁”之政区。从各省府州县带“冲”“疲”二字在省内占比(图)来看,江西、陕西、南直隶“繁”之政区较多,江西、南直隶水系众多

46、,滨江带河,又为重赋之地,民疲事繁,治理较为困难。陕西“内综八郡,外控三边”,而沿边多冲疲之地。广西、云南等省“繁”之政区数量较少,是因广西、云南虽多“猺夷”,但地僻事简,在朝廷看来相对其他地区易于治理。万历九年(),吏部尚书王国光复江西巡按图各省带“冲”“疲”二字的政区比例此处官缺繁简的判断来自文中明代官员的奏疏。和田正广曾通过大明官制广舆图与知县出身来推断政区为繁缺还是简缺。(参见日和田正广:明代地方官身分制序列關一考察:縣缺淸代比較通,东洋史研究年卷号)历史地理研究年第期陈世宝之疏,提到“各巡按将教官用心考核,岁贡出身者照常造报,举人出身应升民牧者,分别明注应任繁简,或仅堪极简通判与闲散

47、衙门”。由上来看,明代在官员选任中,官缺的繁、简更起决定性作用。万历五年(),吏部尚书王国光重新厘定等第。万历二十二年,孙丕扬担任吏部尚书,为规避官员选任中行贿请托、官员徇私现象,行掣签之法。掣签,即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任官,先是用于急选、大选,后扩展至拣选、教职、推升等常选缺的选任之中。掣签之法最初按照南五省、北五省、中五省分三个签筒,将应选之缺书于各签之上,使南人掣南、北人掣北、中人掣中。其后,又提议分东、西、南、北四筒。万历二十六年(),河南道御史黄纪贤奏称,“一二年来偶欲避远嫌疑,遂定为一切掷签之法,凡大选、急选、推升、降除,诸有司杂职,才不问偏全,年不问老壮,事不问烦简,地不问冲僻,土

48、俗民情、事体时势不问相宜否,惟签是凭”。掣签授官的原则,与之前根据政区情况差异进行官员选任截然相反:掣签并未将官员与官缺的人地相宜放在首位,而是将官员的选派置于个人运气之上,从而保障机会均等。因此,掣签法的施行必然伴随一些弊端。掣签不能量才授官,与选法背戾,往往使得人地难以相宜,造成官员改调频繁,“有宜简僻而授以烦冲,有堪烦剧而授以偏简,纵不为地方计,亦非所以全器使惜人材也。此似与任大责重者尤不便焉,故有一履任而辄为请调者矣”。从掣签之法创立之始,便受到朝中大臣不断争论。万历三十四年正月,浙江道御史萧淳建议“知县以上宜凭部选,先论道路远近,以省津送之劳,次论人地相宜,以求职业之举。至州县佐杂职

49、等官,流品既多,奸弊易滋,仍宜抽签以公选法”。同年五月,吏部上疏请求“复选法”,废除掣签法,恢复根据州县等第进行官员选任:前件臣等看得急,大选掣签,乃万历二十二年臣部题请事例。原其初意,本为革弊而设,相沿既久,有未便。盖听选各官,出身有正杂,材品有高下,人地各有所宜,烦简各有所称。选陬远方,不容不酌量,孤行单缺,不容不调剂。自此以外,悉听掣签查得嘉靖年间,给事中杨允绳上言:古者立郡县之等,明铨序之品,在剂量政务繁简,地方边腹、道里冲僻,列三等。请托规避,痛加裁抑,则贤才各适于用,铨拟自归于平。以后臣部将各省直府州县逐一分别,刻繁简考,进呈御览,皆以平衡选法,维新吏治,今书尚在。先臣礼部尚书余继

50、登常言,选法莫善杨允绳之疏,莫不善于掣签之法。今日选务,上考祖制,下稽舆情,委宜复旧。但这两次建议都未得到采纳。从上述吏部奏疏中可以看出,掣签法的实行显然代替了先前根据明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五覆江西巡按陈世宝劾有司官员疏,明万历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详见张荣林:明代文官选任之研究,登文书局年版,第页;刘渝龙:明后期掣签法述论,江西社会科学年第期;魏丕信:创立、冲突和常规化 年的掣签授官制,中国学术年第辑;潘星辉:承袭背后的割断 从“掣签法”看明、清制度的嬗变,中国学术年第辑。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七职官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册,第页。明谈迁著,张宗祥校点:国榷卷八七,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