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538769 上传时间:2024-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 【 导语】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获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灵敏捷的性格和喜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以下是 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盼望帮忙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诗、林”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仔细6个生字,会写“诗、林”。 难点:体会诗歌美妙的意境。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乡间小路

2、。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赛诗会。导入:今日,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情愿承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 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熟悉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小树林。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节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重点指导:所、蝉) 2、同桌沟通识字方法 3、全班沟通: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4、稳固练习。(课件出示六朵花)。每朵花

3、里都藏着一个不带音节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分男、女生读。 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熟悉它们吗? 5、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古诗大意 过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漂亮的风光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学习第一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走在山间小路)。 引导说出图意(板书:贴图、黄牛和牧童) 你们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 指导表情朗读。 2、学习其次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放声唱歌) 问:牧童快乐地唱起歌,他的歌声怎样? 谁能把诗中描写这个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歌声振林樾)(贴图:树)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牧童的歌声

4、停了,知了叫了起来) 问:牧童听到知了的叫声,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想像说话)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突然闭渴立) 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 4、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师生协作) 5、配上动作激趣朗读。 6、全班朗读。 四、练习背诵 1、看板画,练习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男女生竞背。 五、写字训练(课件出示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诗、林。偏旁以红色闪耀) 1、学生认读。 2、口头组词。 3、指导观看生字的占格位置。提示学生“林”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 4、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察指导,提示写字姿态。 6、展现。师生共同评议。 六、课外拓展(课件小儿

5、垂钓整首诗和插图) 1、教师讲解诗意,激发学生有朗读的意愿。 2、教师范读。 3、教师领读。 4、回家把小儿垂钓这首诗读给父母听。 2.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智活泼,天真得意。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看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认真观看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

6、导观看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观察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突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预备捕获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观察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精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状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留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

7、,思索: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下列问题。牧童开头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看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盛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洪亮的歌声在茂盛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8、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其次句“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1)齐读其次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看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获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顿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快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突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突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9、句的意思。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稳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欲、捕、鸣、闭、口、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唱歌,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马上停顿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唱歌的心情。 指导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其次句诗。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突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

10、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获知了的预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拟字形。振晨蝉弹忽物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得意,开心、顽皮) 3.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学反思 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欢

11、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好玩的画面。 本诗生动好玩,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爱的:坐在牛背上高声唱歌时的情景,是那样拘束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当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实。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忙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第一、反复朗读,学生的

12、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信任学生靠自己的力气就能读懂课文,鼓舞学生不断探究,查找自信的力气,在自悟得意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育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事实上,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读,往往会产生不尽一样的感受。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会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

13、中。 其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观赏到的美景,才能感受到奇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步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小牧童的想法。 但在诗的教学中,我发觉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正确地朗读古诗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在想象古诗的意境的时候,学生就不太流畅了。我让学生在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让学生闭眼伴着教师的范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来述说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可是发言的学生们寥寥无几,即使发言了也是语言平淡,没有多少拓展,只是把诗意重复一遍。我很茫然,为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如此贫乏,语言的表达是这样的枯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说话力量的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