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口号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79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号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口号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口号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口号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于语和(南开大学 法学院,天津 300350)摘要:口号绵延久远,脱胎于传统社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已内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成为当代中国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本土资源。口号作为传统治理资源中不可多得的文化存量,能够为法治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资源优势。故此,采用历史学的文献研究范式对口号治理进行学术史回顾,对口号的生产过程、内容修辞及扩散逻辑进行学理化探究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度剖析口号的基本内涵和内在结构,系统阐释传统口号在历史情境下的政治统治、社会治理和军事斗争等重要领域发挥的巨大功用,总结提炼口

2、号治理的效能及今日镜鉴,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关键词:口号;口号治理;历史考察;治理能力建设;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23)04-0016-12一、口号的内涵、结构和历史沿革口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记忆符号,是社会现实与社会心理交互影响的结果,已经沉潜为中华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要素,衍生为国家治理领域的有效规则文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口号的生成、存续与发展得赖于人类的语言文字创造、科技文化发展和文明素养的提高。(一)概念界定口号是一种十分常见、运用广泛且简便易行的治理工具,口号治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治道的重要资源,考察分析口

3、号载体的演变过程,归纳总结口号的核心内涵是探究口号治理的必要准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探口号之源流,其最初被用来统称诗人群体随口吟成的古诗标题,及至宋代,用来专指献给皇帝的颂诗。此外,古代两军交战,为了防止敌人混入而使用的盘查口令、口头暗号也被称为口号。从历史的陈迹中细细考究,口号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载体,自古有之,核心内涵为具有目的性和鼓动性,简明扼要的、供人呼喊的语句。口号“本身作为理念的外化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动员意义”,或表达一种观念,或表达一种态度,或表达一种目标等1,最根本的特征是鲜明的政治输出和突出的治理功能。口号治理所追求的价值目的是受众群体

4、在思想认识和观念行为层面的一致性及传播接受效果的最大化,其运作过程离不开创制主体和受众群体。创制主体意指政党、政府、组织的领导者或组织者、管理者等握有一定“公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依法治国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溯源研究”(19BFX02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于语和(1962),男,天津宁河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民间法学研究。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theCPC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Committe宁 夏 党 校 学 报2023年7月第 25 卷 第 4 期Jul 2023V

5、olume 25,Issue 4016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权力”的个体或组织、团体,受众群体即行为主体,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基层社会的广泛民众。经由握有“准公权”的集团组织所创制的被民众广为传颂的著名口号,往往在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及军事斗争等各个场域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功能。究其根本,口号之所以具有大众传播的穿透力和社会行动的号召力,缘于其抓住了竞争者的显著缺陷,在宣示发布者主张的同时力图与接收者产生情感共鸣,具有警醒作用和引导意义。口号是特定历史情境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幻而销声匿迹。对此,列宁在写于1917年7月的论口号一文中指出:“在历史急剧转变的关头,往往连

6、先进的政党也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新的局势而重复旧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昨天是正确的,但在今天已经失去任何意义。”2(二)结构分析口号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传播方式,发挥治理效能主要源于其特殊的言语结构和超常的组织动员效果。从结构层面来看,口号自身作为一种极具传播意义的语言符号和信息载体,需要在有限的字符内精准反映传播者的意图,具有结构工整、简明扼要的特征。1.语法结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折射出不同的语用功能,换言之,话语的功能性直接决定了语言结构的选择取用。倘若想让口号呈现出其特殊的表现力,在语法结构方面,口号的创制者必须仔细考究句类以及句型的选取。口号创制在句类选用层面上多考

7、虑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的样式。就陈述句而言,意指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其最鲜明的特征是语气语调比较平和,传播者和接收者能够以相对平等的身份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交流,定位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陈述的语言态度有助于广大群众在情感体验上与发布者产生共鸣,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话语内容并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拟写的口号多采用陈述句样式,意在引导民众理解、接受并践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譬如,“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农民起来实行革命,不交租,不交粮,不交税”,“红军是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的唯一武装力量”,等等。就祈使句而言,意指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语句,有命令、禁止

8、类和请求、劝阻类等类型,其最鲜明的特点是语气强硬、语言态度坚定,适用场景主要在军事斗争中表明立场和主张,威慑和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制的请求、劝阻类祈使句口号主要用于规劝对形势认识不清或立场不坚定的群众,尤其在对国民党士兵进行宣传和说服时发挥出显著功效。口号创制在句型选取层面多考虑使用动宾式结构或主谓式结构,且非主谓句所占的比例较大。譬如,动宾式结构(非主谓句)的口号有“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反对打骂妇女”等,语句结构简洁,语义明了。主谓式结构的口号有“工人有罢工自由”、“工农专政”等。此外,联合式结构的口号亦较为常见。2.修辞结构口号的创制是一种目的性很强

9、的修辞行为,力求以最少的文字、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其最核心的利益诉求或政治主张,最高修辞境界是“好记上口,入脑动心”。为了臻至这一境界,口号的创作者须在修辞上钻研琢磨,建构出“省文约字”、“音韵和谐”、“表义清晰”的修辞文本,从而使口号迸发出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3。倘若口号以对偶形式出现,能够产生一种平衡对称的视觉美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因其对称性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播;倘若口号以排比形式出现,语言短促有力,语句长短相近,句式相同相近,有意重叠使用会形成“连发”效应,如北宋王安石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的口

10、号,宣导的政治内容得到反复强调,017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大大增强了口号的生动性和号召力;倘若口号以对比样态呈现,是非分明,导向明确,强烈的褒贬关系能够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如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口号,宣扬自己的价值理念,对当时世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冲击;倘若口号以比喻形式出现,比较生动形象,如西晋祖逖率众北伐,喊出“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书祖逖传),成为中国历史上北伐战争中最壮烈的口号;倘若口号运用协律的修辞手法,能够达到“同声相应”的效果,因其迎合民众的喜好而扩大了传播力与引导力。(三)历史沿革作为历史的记录和拷贝,不同时代的口号均带有当时政治、经济

11、、文化、社会发展的烙印,对口号进行语料库整理以考析其历史沿革,能够为口号治理效能的历史考察提供理论准备。1.古代社会的口号(1)经传圣贤口号古史尚书记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老百姓反对夏桀的政治口号。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尊王攘夷”(春秋公羊传)的口号,挟天子以伐不服,襄助齐国在诸侯争霸中掌握了实际领导权。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顺应规律治理国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贯穿“仁”的核心理念,高扬“爱人”的伦理口号,创造性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口号,矛头直指“官府办学”,宣告接受教育不再是贵族集团享有的特权,为民间开办私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2、。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政治口号,主张无差别的博爱,反对侵略战争,打破了封建等级制的界限。战国时期,孟子记载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伦理口号,离骚传递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的政治口号,在军事、经济、政治领域推行一系列变法,促使秦国成为“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潜心钻研儒学,提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汉书董仲舒传)的政治口号,汉武帝采纳后要求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汉代传统社会唯一的官方正统思想。唐朝慧能提出将禅

13、宗“不立文字”的哲学口号发扬光大,“不立文字”并不是绝对摒弃文字之意,而是强调禅宗教理不仅仅依靠文字流传,应当用心去体悟,即所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北宋黄庭坚喊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文学口号,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思想口号。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口号,认为“天理”是存在于超现实、超社会之上的一种标准,强调通过提高人的内心修养克服“人欲”所带来的不好影响。明朝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焚书答邓石阳)的文化口号,呼唤人的理性自觉和自由发展。明末清初,王夫之在续通鉴论中以“天下为公”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制度,提出“公

14、天下”的主张,认为“天下非一家之私”。无独有偶,黄宗羲亦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原君)。(2)明君贤臣口号古以君权为神所授,自称“天子”的皇帝上承天道成为掌控人心、执掌权力的精神统治者。及至秦朝,秦始皇高呼“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政治口号,这一理想状态因口号本身受到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固有的“权力能力不对称”矛盾而化为泡影未能实现。西汉时期,深谙百姓痛点的刘邦提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的法律口号,因其废除秦王朝的严刑峻法而赢得民心民意,还提出“反秦之敝,与民休息”018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汉书循吏传)的政治口号,开大汉近四百年基业。自

15、此,“逆取顺守”衍生为历代沿用不替的治国法则,延伸为朝代更迭之际拨乱反正的理论基石,为文景之治开创治世奠定了思想基础。霍去病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史记骠骑将军列传)的励志口号,对匈奴展开战略性反击,为民族生存空间的拓展奋勇拼杀。陈汤大败匈奴,提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的政治口号,振奋人心。刘秀提出“复高祖旧业”的政治口号,意图重建一个秩序井然的汉家天下,正因为有正统道义做舆论支持才实现了中国的第三次大一统。东汉末期,曹操统治北方期间求贤若渴,打着“唯才是举”的政治口号连续发布“求才三令”,致使其周围人才济济。蜀汉时期,刘备倚仗“大汉正统”的口号招揽无数仁人志士,为自己争霸

16、天下奠定了班底。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口号,虽五次北伐曹魏均以失败告终,但事实上争取陇右的计划在战略层面为夺取中原打下基础。北魏时期,拓跋宏喊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4 91的政治口号,施行语言汉化的政策促使其潜移默化中融入汉民族。隋朝李密提出“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讨炀帝檄)的政治口号,发动基层民众讨伐隋炀帝杨广的暴虐行径。唐朝李世民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的政治口号,施行“以农为本,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扭转了当时积贫积弱江河日下的社会境况,有效强化了社会控制。北宋赵匡胤提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军事口号,在北守南攻军事方针的指引下结束了五

17、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宗提出“兴文教,抑武事”的政治口号,希冀以国家的价值取向型塑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促使国人皆好文而不好武。南宋名将岳飞誓从金人手中夺回原属于大汉民族的大好河山,喊出“还我河山”的军事口号。元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治口号,在这一口号的推行下,朱元璋的势力范围、经济实力及军事实力都大为增强,为北上伐元成功打下基础。明朝建立伊始,社会呈现满目疮痍、凋敝不堪的景象,朱元璋统筹谋划制定“安养生息”的政治口号,与民休息政策的践行促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明朝张居正提出“役归于田,计亩征收”的经济口号,社会出现“太仓所储,足支八年”、“公私积储,颇有盈余”的良好景象

18、4 161。清朝康熙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4 179的经济口号,赋役制度的改革为清朝兴盛奠定了基础。清朝雍正提出“火耗归公”的经济口号,实质是清朝的高薪养廉政策,被称为“万世不易之法”。清朝名臣鄂尔泰提出“改土归流”的政治口号,以流官代替世袭土司,打破了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的生存样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喊出“严禁鸦片”的口号,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掀开了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画卷。(3)农民起义口号打口号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传统方式,历代农民起义口号诉求的共核是求生存、要平等、均贫富、暴力斗争,目的是消除社会痼疾重建社会秩序。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

19、世家)的反问口号,宣扬全体社会成员在“人”的意义层面的平等,并提出“大楚兴,陈胜王”(陈涉起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的政治口号,表达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呼声。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打出“刘氏复起,李氏复辅”的旗帜,意图重建汉朝秩序。东汉末年,张角借助宗教形式笼络人心,发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卷71皇甫嵩朱俊列传)的政治口号,召集百万之众,使得东汉王朝瞬时陷于崩溃。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喊出“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去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的口号鼓动民众行动起来,声讨无道统治3。唐末,黄巢起义,提出“天补均019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平”

20、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政治及经济要求,这是历史上农民阶级首次提出“均平”的口号5。北宋 160 余年间,发生民众起义高达203次,其中王小波、李顺起义直白地表达“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皇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十三)的利益诉求。南宋时期,钟相、杨么起义,在政治层面明确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6。元末,红巾军起义借助白莲教以“明王出世”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预言与民谣参互相济进行宣传,希冀以暴力手段推翻现存王朝,恢复宋朝秩序3。明末,李岩向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经济口号,加之潜伏着危机的功利性口号“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闯王)的鼓动,底层民众被动员参加起义

21、。晚清时期,洪秀全将基督教零星教义和传统观念杂糅结合,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的朴素理想凝聚民心,发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2.近代以来的口号近代以来的口号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而后逐渐成为中国各个时期革命和运动中必不可缺少的宣传、动员工具。晚清时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的口号表达出向西方工业文明学习的强烈意愿。洋务运动力求发展军事和民用工业,主张“自强”“求富”,以期救国救民、抵御外侮。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劝学篇)的思想口号,强调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决定国家命运走向的根本,主

22、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效仿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兴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郑观应敏锐地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方式和手段归结为“兵战”“商战”与“传教”,也就是今人所说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认为要有效抵抗外国侵略,必须兵战与商战兼备,且后者更为重要,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盛世危言)的经济口号。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提出“变法自强”(俄彼得变政记)的政治口号,严复撰写发表的救亡决论明确提出“救亡”的时代口号。辛亥革命时期,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难,中国革命同盟会的仁人志士在其政治纲领中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口号,将孙中山先生的三

23、民主义思想表述得更加细化。五四运动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应,促使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口号20世纪20年代,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运用各式各样的标语口号动员广大民众投身革命事业,掀起了国民革命的热潮,以独特的力量和方式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政治口号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极大地推动了革命运动。据学者统计,“从1929年到1930年3月,红四军在近一年的时间密集地颁发310条标

24、语”7。1935年,遵义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北上抗日”的政治口号。长征时期,红军利用标语口号宣传革命真理,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及其主张、宣传苏维埃的内容、理论和工作,逐渐消除了沿途群众对红军的误解,不仅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还瓦解分化了敌军,发展壮大了游击纵队。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口号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民族自卫的大决战。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提出“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的军事口号。随着华北沦陷,国民党军队华北战场溃败,毛泽东提出“到敌人后方去”的军事口号,为开辟敌后抗日战场020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局势

25、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提供了重要条件。1939年7月,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8,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作战态度和决心。1943年8月,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此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口号成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并延伸为这一时期社会记忆的重要质素。1944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这些口号不仅吸引大量优秀人士积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而且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1947年1

26、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毛泽东传(18931949)的政治口号,要求军队所到之处向人民普遍书写、张贴、印发、宣讲。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共计二十三条内容,主题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解放战争,推翻蒋介石南京政权,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形成了现象级的传播热潮。同年,毛泽东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口号这种特殊传播介质进行自我宣传和群众动员,换言之,借助口号这一载体去表达、阐述、宣传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治主张

27、衍生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使命。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喊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口号,逐渐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喊出了“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与阵地共存亡”(抗美援朝11杰)等常规性战斗口号,且喊出“打好出国第一仗”、“立功去见毛主席”、“争立国际功”等反映战争特殊性的口号10。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口号,衍生为我们党在社会科学文化工作中的一条基本方针。1960年,王进喜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激动人心的口号,“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

28、成为一代产业工人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1963年,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凝聚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心声和共识。1978 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口号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牢笼,促成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大解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口号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最通俗的表达方式,打破了“大锅饭”的旧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推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表明我国的发展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迭。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的政治口号,应用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就是既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两者不能偏废

29、。2008年,汶川地震中民众喊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汶川挺住,中国加油”的救灾口号,灾难面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同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人文口号诞生,奥运圣火的点燃见证着中国一步步由弱变强、从彷徨失措到坚定自信的整个历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的口号,之后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并保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格式,将历史和未来大跨度衔接起来。口号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时常充当政治理念传播及政府治理工具,不仅在凝聚人心、积聚力量、群众动员方面有独特作用,而且发挥着情绪渲染、社会价值建构等功效,深刻建构了民众的心理和行为11,在一定

30、程度上镜像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图景,成为映射历史变迁的重要质素。021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二、传统口号治理功能举隅口号是时代的产物,是所属那个时代、那个领域的大势所趋,对口号的解读能够向读者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文化态势。传统口号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和中国革命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传统社会绵延不绝的基因密码和近现代社会重要的治理资源,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挥着相应的功能。传统口号治理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统治功能、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军事斗争功能。(一)政治统治功能口号一经诞生,就与政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长期作为政治宣传与政策宣导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政治口号通常使

31、用的是当时政治情境下最鲜明、最夺人耳目的话语表达,促使符合统治集团意志的价值观向民间基层推广,进而成为社会民众遵行不悖的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传统政治口号以四书五经、正史纪传、历代帝王纲领、施政方针、圣谕宣讲为载体,意在加强对民众的思想笼络和控制,核心是以君主为中心,即以“忠”为精神内核,通过思想钳制达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意图。换言之,封建传统政治口号是官方提高政治认同及增强执政合法性的传播治理工具,是国家意义层面的政治价值理念的输出,能够促进政治行动合法化。譬如,北宋践行“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政治口号促使中央王朝有效地控制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4123-126。近代以来

3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口号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得以彰显。口号的语言表达被赋予政治目的和政治态度,是中国共产党标志性和特色性的政治传播方式。每每重大关头和危急时刻,国家各级政治机关都发布简明扼要的标语口号,希冀鼓舞士气、振奋斗志。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口号是宣传党和红军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载体,“红军是工农革命的先锋队”、“红军不拿番人一针一线”、“欢迎白军士兵及官兵自动起来到北方打日本去”等等,通过宣传工作,达到对沿途民众的宣传教育和对敌军的政治瓦解。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都是对党和国家理论、路线、大政方针的直接宣传,带有浓厚的政治宣

33、传色彩,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实际上折射出党和政府对当时特定时期所面临形势的判断和发展路线的顶层设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作用。作为特殊的政治符号,口号能够将政治现实、政治路线、政治理想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从而强化受众的政治立场,构筑受众心中的政治图景。(二)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口号是占据大义和正义合理合法性地位的组织增加社会认同的一种方式,利用口号简短有力、目的性强的特点,达到社会管理和教化的功能,其价值旨归就是型塑社会成员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规范。口号治理最初是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治式,从宏观层面来讲,血缘宗法的社会基础以及

34、农业文明的经济基础直接影响中国古人对社会治理方式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儒家德治传统,上至官方圣谕,下至民间乡约均是社会管理和教化的重要途径,以社会精英群体向基层民间自上而下传播为途径,对乡民进行规训与引导,使其行为方式符合社会正统价值观念的宣导,从而稳固社会秩序、淳化社会风气。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及至三纲五常的出现,均是封建传统社会特定时期的教化纲领,衍生为封建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明太祖颁布的教民六谕成为明初到清初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教化纲领,清朝康熙皇帝在借鉴明代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圣谕十六条”,雍正年间对十六条圣谕进行注解生成圣谕

35、广训万余言,且下沉推广至基层民间,成为安上治民的道统。北022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宋蓝田吕氏乡约包括“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项条款,且有一定的组织确保其执行,对维护村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到微观层面,传统口号以四书五经、正史纪传、家训族规、治家格言、方志、族谱为载体,依托民众服膺的传统信念代代相传,促使基层社会秩序井然达至和谐。宗族和家庭拟制的族规、家规、家训,核心是宗法伦理等级家庭制度,即以“孝”为精神内核。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次见闻”的主张,明代姚舜牧说“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根本。不孝不悌,便不成人了”(姚氏药言)。新中

36、国成立以来,口号治理把一些堪称楷模的重大典型、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推向社会,树立效仿的对象,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社会学人民解放军”等,激励了一代代的社会主义新人。(三)军事斗争功能口号的作用正如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言,一种精心计算的强制力慢慢通过人体的各个部位,控制着人体,使这种控制不知不觉变成习惯性动作12 153。军事口号具有强大的社会行动号召力,能够与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积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军事斗争是朝代更迭的催化剂和主旋律,是传统社会中权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口号在战争中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自

37、明。周武王伐纣,利用“伐无道”的口号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激发参与者的热情,赢得诸侯的支持。口号在农民起义中更是一种动员机制,一种战斗号角,甚而言之,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强大作用。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彰显出农民阶级不甘压迫的抗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底层民众的反抗士气,襄助起义队伍获得战争主动权。传统口号的军事斗争功能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继承和升华,我们党深度考量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找准与现实相契合的切入点,在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间架起一座桥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积聚革命力量、广泛动员群众上发挥了独特作用,其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的精准

38、判定使革命走出低潮;五卅运动后,鄂豫皖边区各地的农民协会在开展“五抗”斗争中提出“耕地农有”、“谁种谁收”等口号,因聚焦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而发挥了很好的动员效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充分反映了我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术原则,逐渐成为红军作战原则的基础。三、口号治理的效能及今日镜鉴口号是中国本土的治理资源,随着时代的演进被注入了新的意涵,通过对传统口号治理功能的探析以及对口号倡导机制的多维剖析,既能系统挖掘阐释口号治理的效能,亦能为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验镜鉴。(一)治理效能口号治

39、理效能的发挥得赖于特殊的言语结构形式和超常的组织动员效果,一条从历史的杂音中穿透而出并为世人所侧目的口号,其共同特征是该口号所镜像表达的思想观点恰好反映并解决了特定时代特定领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口号治理的效能即在此。1.传播快捷,朗朗上口相较于口号的“生产”,口号的“传播”更加重要。从传播的视角出发,口号的核心在于凝聚力,其创制生成必须注重文本建构与传播接受,使其具有教育感染性,迎合大众的心理认知和接受形式,才能实现传播及接受效果的最大化。经典口号具有人性化情感色彩,富有韵律节奏感,通俗易懂、通情达理、朗朗上口、传播快捷,更易于接通人性、启迪民众。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动员口号将政治现实由观念化走

40、向符号023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化,折射出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主动性选择和更高层次的政治传播追求。譬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等革命斗争口号时刻提醒着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历史环境和严峻挑战。长征途中,口号这种通俗简明的形式是传播党和红军主张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促使文化水平较低的红军战士和偏远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能够理解政治层面上深奥的革命道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口号致力于倡导消除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治国良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1、”的科技观和人才观,从多个维度指明了国家的命运走向,淡化了革命年代口号的政治语调。新时代中国梦的愿景已深植人民心中,实质是借助口号样式打造深层次国家梦想,将民族复兴伟业与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景紧密联结。口号治理是党史、新中国史上独特且有效的治式,以特有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昭示了历史各个阶段的主题。革命战争年代的口号重点阐释革命理论和政治主张;新时期的口号化为执政党政治权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介、传播;改革开放以来的口号关注于国家发展的基本问题;新时代的口号运用更加多样复杂,涉及各种政治议题及对外开阔视野。譬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不忘初心”的口号占据着纲领性地位,其宣示对象是全社会,但动员目标则

42、是广大共产党员。在国家发展的每个时期,经典口号都直接明示国家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侧面反映社会建设的发展状态,凸显出口号强大的宣传动员力量。2.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口号在各种政治符号载体上反复出现,对受众群体的视觉、听觉等形成全方位的冲击,影响原有的知识框架和思想倾向,型塑新的情感联结和社会联系。口号通过反复出现促使受众群体将其倡导的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在外化为具体实际行动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延伸为心理层面的价值理念,产生欣然接受、自觉遵奉的效应。劝服要产生效果,首先讯息必须引人注目,同时使接受者从感知转变为理解。只有能够让民众产生强烈认同感的口号才能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故口号必须贴近生活、贴近

43、群众,符合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呼声。中国共产党是与民众一起成长起来的政党,能够深刻洞察民众的现实需求和心理动态。建党初期,风雨如晦,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亲近、支持与拥护。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将口号作为治理社会、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口号树立新道德、新风尚,宣传英雄模范和典型人物,敦风化俗,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收效甚大,厥功至伟。改革开放以来,“要想富,先修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口号的发布呈现出党密切关注群众的需求和心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形成新的情感联结。新时代以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老

44、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透视出国家对社会事件的回应,塑造了值得信赖的政党形象,稳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政治情感联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群体和状况进行有目的的传播,促使口号在同一倾向性群体中得以有效传播。口号在跟随民众需求表达演变的过程中折射出一种情感递进,从政治斗争转向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再到与民众的沟通互动,逐渐呈现出对民众物质需求与心理层面的关注。比较经典的口号范本往往紧贴民众的心理,以讲理和劝谕的形式出现,关注关怀国计民生,约束不规范的言论和行为,有效消解民众心理接受上的抵触情绪,消除差异、摒弃偏见,从而使口号宣导的理念行为自觉成为一种完全的民间自主行为。3.化

45、繁为简,发动群众口号作为一种极具传播意义的语言符号,024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求“短”求“精”,视觉上一目了然,能够快速精准地统一组织内部成员的认识和行为,将预设好的意识形态以“语言无意识”的形式渗透在文字中并向社会大众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动员机制。口号的浅层意义是“表达”,深层次意涵是“塑造”,看似直白强烈的内容输出,实则是借助视觉听觉的直观感知调动公众的注意力,通过引起受众群的思考塑造行为主体对口号的公共理解,最终通过社会动员形成组织化的运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处于“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被作为政治工具运用到革命动员中,在

46、推翻清王朝统治、组织革命力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旧中国的农民受到地主豪绅的盘剥,生活凄惨,“打土豪”“分粮”“均田”的字眼能够起到很好的动员作用。在宣传过程中,一些反动民团中的穷苦人听到“穷人不打穷人”、“穷人要当赤卫军”等白话类口号,思虑再三后向赤卫军投诚。这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易于识记,且清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极易在大众群体中迅速传播,起到强大的社会动员作用。正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简单的一些标语、画图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13党组织在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口号,根据地居

47、民在口号的激励和鼓动下积极参与生产建设以支持革命运动。口号发动群众的治理效能在革命战争年代尤为突出,是鼓动人心、凝聚人心、激发热情、获取支持的精神利器,其以简单的句式、浓烈的政治语境、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将革命的理念和观念灌输到民众当中,建立起革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民众进行引导和训练,增强了斗争的方向性和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每每在十分艰苦的斗争和恶劣环境下,总是创制出极具目的性和引导性的口号,一方面震慑分化瓦解敌人,另一方面从侧面加强红军对“纪律”这种“针对个人差异的权力运作方式”12215的认同,唤起集体主义意识。(二)今日镜鉴归纳以上研究,口号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构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

48、国家层面“政治价值”的观念输出和基层场域“技术工具”的具体运作两种逻辑范式。宏观层面意指口号应用于宏大的政治叙事当中,将政治意识嵌入社会结构,即良法善治,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微观层面意指口号聚焦于基层治理场域中的具体过程,发挥口号动员、凝聚、指导等多重功能,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的建构。1.国家治理体系:良法善治口号作为独特的治理资源,既是一个国家社会性质、制度和文明程度的反映,亦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还是引导公民形成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工具,必须充分发挥口号治理在政治目标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凝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功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系统完善。口号是价值塑造和执政理念传达的重要方式,倘若

49、解析政治传播的功能,口号传播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与政治相关的信息、活动、话语等作为基础传播内容,明确将政治现实发展作为传播的直接窗口;第二个层次是在传播过程中将事物纳入一个价值体系,即传播主体可以引导和灌输的、符合当前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体系14。口号治理将传播内容符号化,以民众能够认同的方式实现传播目的。口号从最初沿袭宏观框架下的执政需要,转变到可以容纳各种社会舆情与民众诉求,使不同利益诉求的耦合达到政治认同的最佳状态,反映了国家治理从由上而下的散布模式逐步演进为上下协同的社会沟通思路。一方面,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口号治理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和政策宣导色彩。新时代的法

50、治中国建设在价值体0252023.4宁夏党校学报名家论坛系塑造方面有意识地塑造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构筑理想的治理图景。当下法治中国建设的话语体系建构逐渐完善,建构法治中国打造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悄然延伸为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社会层面自下而上的口号治理更加关注具体的民生议题,重塑传播基调的“对话性”,对于影响社会舆论、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功用。当社会现实、政党需要和民众诉求达到目的统一与良性互动,政治情感中的信任感、忠诚度、信仰力被激发到最大化,政治传播的效果也转化为最大的政治动力。深度挖掘口号治理的本土资源优势,打造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和社会层面自下而上相互沟通、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