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理论·现实: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812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理论·现实: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理论·现实: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理论·现实: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历史理论现实: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张强明,陈琳(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068)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应有之义。从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进行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全面加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从理论逻辑出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

2、斯和列宁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同时汲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探索的宝贵经验。从现实逻辑出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词新时代;共同富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3)04-0026-05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始终追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矢志不渝地追求消除贫困,并且全面深入探索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新时代以来中国共

3、产党进一步提出并且加紧了实现共同富裕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一词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和报告之中,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共同富裕”明确了实现的阶段,并且纳入国家发展的具体规划;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需要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实践和创新发展,我们要从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寻找共同富裕思想的变化,洞悉过去,抓住当下,更好地把握未来,通过对新时代新阶段“共同富裕”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的梳理,进一步扩展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研究。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逻辑(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根本政治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国

4、家危难、民族危亡之时,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树立的远大目标。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废除财产私有制度,一步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话语建构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1BDJ030)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23-03-11作者简介张强明(1993),男,甘肃秦安人,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6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并不

5、断被实践证明的正确革命道路,是符合近代中国实际的道路。为完成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也相应调整变化。在土地革命时期颁布了兴国土地法,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使他们更加相信并且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联合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地主必须为农民减少租金和利息,但是农民也必须要上交一定数额的租金和一定数额的利息给地主。解放战争期间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相继颁布,推行了每一个劳动人民都有自己的土地的方针,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民的拥护下,通过艰苦的斗争,取得

6、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统治的历史,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为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政治条件。(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改变因为长期殖民和战争而导致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现状,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中国人民进行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宣告彻底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很大程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1952年底,经

7、过三年的恢复期,中共中央综合考虑当时中国的情况,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也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期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根本的制度基础。这个时期党中央提出“四个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中外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宏大战略。1964年12月,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8、。”3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都是“四个现代化”建设。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共同富裕的实践奠定物质技术基础。(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方位提速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纵深改革有力地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高速度的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这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为实现共同富裕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同时,邓小平还提出,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5,以便在

9、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的共同富裕,探索“先富”带“后富”,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翻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是共同富裕全方位提速的阶段。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三农”问题,这是基于“先富”带动“后富”政策做出的重要论断,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入新世纪,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缩小各地区发展差距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从建立切实保障公平的制度体系入手,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让广大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发展成

10、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探索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步走”,即到2035 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党和政府在新时期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要实现“小康”就必须让农村的贫困人口达到“小康”,因此党审时度势提出精准扶贫战略,通过脱贫攻坚使千千万万被贫困所困扰的过上了小康生活。2021年2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携手努力之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脱

11、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赢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二是注重收入分配,追求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7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为了改进收入与财富分配的格局。要使劳动者的生产力得到发展、经济效率得到提高,就必须在社会中实现公正,使劳动者得到充分的利益,使其得到合理的权利,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12、展,共同富裕的目标逐步确立,充分凸显党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动摇的初心和使命。二、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一)马克思恩格斯:生产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的社会进行了阐述。马克思提出,在未来的社会里“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7。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未来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社会化大生产可以让所有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因为它的特点是所有人都能享有共同的财富,这是马克思对于“共富”的初步构想。马克思恩格斯曾预测,在将来,所有人的富足,所有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的

13、一切学说概括为“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相信建立社会主义体制是共同富裕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共同富裕是不能实现的,因为资本主义不可能放弃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决定了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满足所有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使所有人获得真正的自由,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二)列宁:共同富裕的程度有差别列宁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实现了重大飞跃,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对共同富裕思想进一步拓展。首先,要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能够“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8列宁主张为了达到共同富裕

14、,不仅仅需要社会主义,还需要先进的生产力,因为社会主义只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能”。其次,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的社会。“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9贫富差距大的情况不应该存在于社会主义,每个劳动者想要获得报酬,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所以劳动人民共享劳动成果才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不是完全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富裕程度会因地区、职业等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会导致收入或多或少的存在。(三)毛泽东: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共同富裕是所有人的富裕。毛泽东主张,要达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水平一致的富裕,又要反对水平差距过大的富裕,我

15、们要的是全国各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毛泽东认为,“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精神上的丰富。另一方面,对私人所有制的改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毛泽东指出,为了把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紧紧束缚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财富,必须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我们现在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10(四)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赋予共同富裕思想更加丰富的内涵。一是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

1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邓小平所指的这个“富裕”,不是每个人实现同一水平的富裕,也不是差异巨大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有差异但差异并不大的富裕。邓小平在强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一再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必要的。二是创造性回答“怎么实现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坚实的制度基础,即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基础。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方法,邓小平在1985年9-28月23日指出,之所以要鼓励先富带动后富,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

17、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2。这是邓小平对我国国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鲜明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三、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逻辑(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实质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3从社会主义的实质出发,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认识进行进一步深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4,既进一步强调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实现

18、共同富裕,不同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现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根本性质区别的重要依据。(二)共同富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我国步入了一个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即“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而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立足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定不移的立场。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为了给人

19、民更好的生活,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要,实现人民的全方位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体现人民至上的观念一致。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实现共同富裕息息相关。习近平指出,“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15,共同富裕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这种“需要”不仅涉及物质方面的需要,还包含民主、法治、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要满足各方面“需要”的不断增长,必须从“供给”的能力和水平入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为我们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我国所处的最大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没有变化,发展不平衡和

20、不充分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矛盾,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农业基础不稳定、城乡差距大和社会治理薄弱等各种问题并存,这些问题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紧密相连,是新时代共同富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有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效得以解决,共同富裕才会迈出一大步。(三)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凸显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不断发展、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因此在这一

21、进程中共同富裕逐步成为现实。共同富裕又是引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必须重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社会主义现代化也需要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反过来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四)共同富裕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关键环节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根本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

22、告提出,“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影响推进共同富裕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障碍,实现共同富裕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贫富差距依然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保持4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共同富裕的目标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即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城乡和区域的差异,-29城乡的差异也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医疗卫生条件差距较大和养老保险服务等各个方面和领域。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建设存在不足。社会保障的本质是追求公平,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

23、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不仅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带来了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其完善程度并不高,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仍不健全,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和公共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高城乡地区的社会保障能力是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在追求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我国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政府必须做到不遗余力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共同富裕。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中国

24、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6.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83.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47.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

25、0:222.8 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46.9 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2.10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13 习近平.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N.人民日报,2015-06-20.14 习近平.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15 习近

26、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J.求是,2021,(20):4-8.16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N.人民日报,2021-08-18.History Theory Reality:The Three Regul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ZHANG Qiang-ming,CHEN Lin(College of Marxism,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China)Abstract:The common prospe

27、rity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 im-portant feature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tyl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eople s desire for a better life as the startingpoint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28、(CPC)achieved the success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which created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conditions for therealization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was carried out and during the new pe

29、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was accelerated comprehensively.Since the 18th Party NationalCongress,the path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has been explor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orough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judgments,the theory

30、 of“the common prosperity”in the new era came from the judgements of“the common prosperity”of Marx,Engels and Lenin and drew from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exploration of“thecommon prosperity”by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lity,the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essential

31、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adapt to the change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to build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and the key to solvethe current and long-term problems in China.Key words:new era;the common prosperity;history;theory;reality-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