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1〜2012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OO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第三章.
第I卷(选择题共4O分)
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有旳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旳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旳得4分,选对但不全旳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旳得0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视为质点
B. 物体的重心一定都在物体上
C. 完全失重的物体不受重力
D.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才相等
2. 下列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B. 物体间的弹力与摩擦力是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的表现
C. 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核的构成的时候发现了弱相互作用
D. 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核放射现象中发现了弱相互作用
3. 轿车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近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的是
A. m/ s B. m/ s2 C. m/ s3 D. m/ s4
4. 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B. 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C. 通过实验验证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
D. 伽利略的总体思想方法是: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实验验证—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5. 每年春天许多游客前往公园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列的四幅图中,AB线代表风筝截面,OL线代表风寧线,风沿水平方向吹向风筝,则风筝可能静止的是
6. 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往复运动
B. 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7. 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A在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则下列关于物体对斜面压力N大小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8.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i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且两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上.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做匀速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A. B.
C. D.
9. 水平桌面上平放着一副共54张且每一张质量都相等的扑克牌.牌与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最下面一张牌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等.用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按压第一张牌.并以一定的速度水平移动手指.将第一张牌从牌摞中水平移出(牌与手指之间无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 第1张牌受到手指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
B. 从第2张牌到第M张牌之间的牌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 从第2张牌到第M张牌之间的牌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D. 第54张牌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
10. 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而人原地起跳的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 5 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A. 150 m B. 75 m C. 15 m D. 7. 5 m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旳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旳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旳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旳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 (6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_______ (填器材前的编号):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
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 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 (9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1) 以下是一位同学准备完成的实验步骤.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 _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 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与刻度尺上的刻度“对齐
C. 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 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 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 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示的坐标上作出F—X图线;并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F用N做单位):_______ ,其中常数的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_(填“甲”或“乙”)
13. (10分)2011年8月10日凌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出海试航.现已知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a=5 m/s2 ,所需起飞速度 v=50 m/s,跑道长x=100 m.
(1) 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2)为使飞机起飞.该航空母舰上的弹射装置必须给飞机一定的初速度.则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14 (10分)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由细绳连接着的两个小球A和B (中央有孔:)处于图示的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呈伸直状态的细绳与水平线成30°夹角.已知B球的质量为m,求细绳对B球的拉力和A球的质量.
15. (12分)擦黑板的同学们都经历过.手拿黑板擦在竖直的黑板面上.或上下或左右使黑板擦与黑板之间进行滑动摩擦.将黑板上的粉笔字等擦干净.已知黑板的规格是:4. 5X1.5 m2.黑板的下边缘离地的高度为0. 8 m.若小黑板擦(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0.1 Kg.现假定某同学用力将小黑板擦在黑板表面缓慢竖直向上擦黑板.当手臂对小黑板擦的作用力F与黑板面成45°角时,F=20 N,他所能擦到的最大高度为2. 05 m,g取10 m/s2.
(1) 求此小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2) 如果该同学擦到黑板的最高位置时意外让小黑板擦沿黑板面竖直向下滑落.求小黑板擦砸到黑板下边缘时的速度大小.
(3)擦黑板时有这样的现象:粉笔字的位置越高或越远的地方.已经用力较大却还是不容易擦干净.请用物理知识筒要解释.
16. (13分)实验用弹射器的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是30 m/s,弹射器每隔1s竖直向上开一枪.假定子弹在上升过程中都不相碰且枪口离地面的高度忽略不计,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1) 求空中最多能有几颗子弹?
(2) 设在t= 0时,将第一颗子弹射出,则在哪些时刻它和以后射出的子弹在空中相遇而过?
(3) 这些子弹在距射出点多高的地方依次与第一颗子弹相遇?
- 6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