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连江县2010-2011年度九年级语文(上)期末
质检模拟试卷Ⅰ-掌门1对1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l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xiè) 发窘(qióng) 拮据(jié) 重蹈覆辙(fù)
B.睿智(ruì) 繁衍 (yǎn) 恣睢(suī) 媚上欺下(méi)
C.灵柩(jiù) 妖娆 (ráo) 谀词(yù) 涕泗横流(sì)
D.襁褓(qiǎng) 诘难(jié) 旁骛(wù) 怒不可遏(è)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C.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催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D.我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明心地伤害自己。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娜同学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B.进入初三以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
C.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的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5.下列文言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抗)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B.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低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天下缟素(穿丧服)
D.大王加惠(给予) 万钟与我何加焉(益处)
第Ⅱ卷 非选择题(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6、默写。(12分 每空1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 。
(2)会挽雕弓如满月, , 。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5)《出师表》一文中以对比的方式论述汉室兴衰的句子是: , , ; , , 。
7.综合性学习。(6分)
奇妙的汉语魄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⑴“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⑵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的示例另举一例。(2分)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⑶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2分)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 ,令人痴迷、神往。
8、名著阅读(7分)
(1)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3分)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与《水浒传》这两部名著你更喜欢哪一部?请用一段话来介绍这部作品,这段话中必须选用下列备选词语中的两个。备选词语:大气磅礴、曲折跌宕、绚丽多彩、惩恶扬善、栩栩如生、鲜明独特。(4分)
二、阅读(50)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划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请划两处) (2分)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所以动心忍性( ) (4)曾益其所不能( )
1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2.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填空 ) (2分)
13.《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3分)
14.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做出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灾、“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华,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取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孩子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险险逃生出来。
电视上,那个中年男人哀伤的表情和翔子呼唤妈妈的哭声打动了我。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他们家所有的东西都化成了灰烬,已不能在进去居住,小区的物业在一楼腾出了一间车库,让这对可怜的父子暂时安身。
我去的时候,车库门口已有好些人。
在这些人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她那只有四五岁的女儿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在她俩身边的地上,堆着好些东西,崭新的被褥、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最上面,放着一只开了缝的玩具熊。
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话:“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你再瞧这件衣服,这是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你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的?”
小女孩撅着嘴:“别的我还没玩够呢,这个,我已经不想要了。”
“将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拿来捐给别人,这样对吗?你在好好想想。“
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
“我想是的,”见女儿半天不吱声,她便问:“你有最好的东西吗?咱们能不能换一下,不捐这破了缝得熊,捐你最宝贝的。”
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做母亲的有点失望,说:“妈妈不逼你,要不,你再想想。”
女儿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
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代她的母亲回答:“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
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进了那个车库。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当小女孩的母亲奉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时,小女孩这才开了口。她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地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A说完这一句,她的眼泪就顺着脸颊滴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我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在她四五岁的天空里,最好而又最宝贝的,当然是她的妈妈了。她将她最为宝贝的妈妈捐给了翔子,让失去妈妈的翔子有了妈妈,而她自己,这一捐之后就再也没有妈妈了,她怎么能不难过,怎么能不哭泣。
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看这位母亲的眼里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B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理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读者》2008年第5期,有删改)
15.细读全文,说说“我”把小女孩的捐赠称为“最为高贵的捐赠”的原因是什么?把小女孩的母亲称为“最为高贵的母亲”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16.本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至深,特别是几处细节描写,请你从文中画线的两处描写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分)
我选 句
赏析:
17.行文中的前后照应,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文中与“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相互照应的句子有(2分):
18.“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结合文本,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那些困境中迫切需要帮助的弱者?(3分)
19.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 想像要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 (4分)
①“她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地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这时的翔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②“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安慰她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20岁的音乐会
[英]F·奥沃斯 王悦编译
20岁那年,我在一家报社打工。主编脾气很古怪,两撇蓬松的白胡子一直垂到胸前。 一个冬夜,他把我召进办公室。“你会弹钢琴吗?”他坐在旋转椅上,背对着我问。“不会。”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小提琴呢?”“也不会。”我实话实说。“唱歌总会吧?”他的声音倒没有不高兴的意思。我恨不得有条缝钻进去,“……也不会,先生。”“真倒霉,克莱斯勒今晚在兰心剧院音乐会,报社的音乐评论员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了!”主编叹了口气,“你立刻去听这场音乐会吧,回来后写一篇评论。”
派我写音乐会评论!除了主编大人(他痛恨那些信口开河,自以为是的音乐评论员)没有一个人会想出这个主意。本人对音乐一窍不通,我平生第一次听到的音乐来自街头流浪汉,他拉着手风琴,母亲告诉我那东西叫音乐。长大后,我也读过介绍贝多芬、海顿和舒伯特的书,却从未听过他们的音乐。
一个小时候后,我已经坐在演奏厅里了,聚光灯下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就连我这个门外汉也听得如醉如痴。但写评论单靠满腔热忱是不够的,要言之有物,我需要真正理解乐曲和克莱斯勒的演奏的风格。观众席前排最好的座位上坐着另一家日报的音乐评论员,他知道渊博,文笔华丽,明天那家报纸上少不了又会有一篇精彩的评论文章,我拿什么跟人家比呢?除非上帝派个比他更精通音乐的人来帮我……耳边琴声袅袅,我却陷入了沉思。
音乐会一结束,我沿着防火梯爬到后台,敲响了克莱斯勒休息室的门。门开了,大师正在跟几个贵妇人交谈。“克莱斯勒先生!”我壮着胆子说,“我是记者,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须跟你单独谈谈。”听我这么一说,任何名人都会心底发慌。
贵妇人匆匆告辞,只剩下我和大师两人。
我把自己的窘境一五一十地告诉给克莱斯勒,他一脸惊讶,看来也不敢相信主编大人竟会突发奇想,派我来写评论。讲完来龙去脉,我恳切地说:“请您帮我写这篇评论。”小提琴家先是一愣,继而哈哈笑:“好的。”他给我讲解了曲目所要表达的含义。那是一位年轻作曲家的作品,克莱斯勒详细地分析了乐曲中描写“礁湖”那一段美妙迷人的旋律,他甚至告诉我演奏中和弦、共鸣以及弱音之间起承转合的安排。我当然一字儿不漏地认真记录下来。
第二天,文章见报,我的对手虽然理论高明,行文流畅,但毕竟不如克莱斯勒对他自己的理解更深刻。我经大师亲自指点写出的评论大获全胜,从此成了正式的音乐评论员。我勤奋研究,不耻下问,渐渐摸索到门路,越写越容易了。
此后的五年中,我频频参加音乐会和歌剧表演。每次都被安排在前排最好的座位。后来我又来到纽约担任了一家音乐杂志的总编……所有的音乐会都对我免费开放。但我依然忘不了20岁那次参加克莱斯勒的音乐会,它让我领悟到一个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球时报》〔20060919 第14版〕
20、 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这个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中的划线句子“耳边琴声袅袅,我却陷入了沉思“,请发挥你非凡的想象力,联系上下文,合理推测“我”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结尾给人以希望,老舍《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引人遐想,请借助你独特的阅读感悟,深思熟虑,为本文续写一个富含哲理的结尾。(不超过60个字)(4分)
23.20岁的音乐会,令“我”终生难忘。它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描写,请摘录一处并作简要点评。(4分)
我摘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5、人生在世,我们在乎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窗;再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又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班级等等。请你以“ 在乎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质检模拟试卷Ⅰ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1)五十弦翻塞外声 (2)西北望 射天狼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⑴(意对即可)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
⑵(意对即可)示例:辞职下海 下海:指经商 被迫下课 下课:指离开职位
被老板炒鱿鱼 炒鱿鱼:指解除工作关系 比赛中闯出黑马 黑马:指出乎意料的胜利者
⑶(内容、形式各1分) 示例: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 如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
如一出动作优美的舞蹈
8、⑴下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⑵答案示例1:我喜欢《水浒传》,《水浒传》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答案示例2:我喜欢《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小说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充满幻想色彩的笔调塑造了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9、入 /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10、被选拔 责任或使命 使……惊动 “ 曾”通“增” 增加
11、翻译:
(1)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或“ 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亦可)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12、法家拂士 和 敌国外患
13、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它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斗志,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14、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时,也是对国家民族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可以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能够写出挫折和困难对国家民族的作用的意思,即可得分)
15.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 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理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6.A、 “郑重地、小心翼翼”运用了动作描写,刻画了出了小女孩对妈妈珍视(珍爱)程度,“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下了决心”用神态描写细腻地描摹出了小女孩在捐赠妈妈时内心极度矛盾、痛苦和对妈妈的难舍,这句话更写出小女孩捐赠的高贵。
B、这句话通过对小女孩妈妈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刻画了妈妈当时非常激动的心理,为自己的孩子做出这样的捐赠感到幸福,因为她是女儿最宝贵的;同时也感到骄傲,因为,教育有了成果。
17.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
18.开放性试题,不仅限在物质上给予其帮助,更重要的是用热情、真诚、善良,去帮助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给他们心灵上的慰藉。符合文本的宗旨即可。
19.开放性试题,要对人物进行直接的描写,而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转述。符合文本的宗旨即可。
20.20岁的不懂音乐的“我”求助于演奏家,从而克服难关写出很棒的音乐评论。
21.这是一处心理描写。写时注意包括:“我”的不懂音乐的担心、对对手的恐慌、寻求解决方法的思考、灵光一闪的惊喜……(描写最少包括三处)
22.示例:遇到困难时,要坦诚求助。相信他人的美德,你是不会失望的。(注意哲理性要强,要把文章表现的主题概括出来,
23.示例:它改变了“我”的命运,不仅使“我”走上了写音乐评论的道路,而且给了我一个伴随终生的真理。
24.不设标准答案。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心理、行动、语言……,可任选一处,分析时注意扣住人物的特点。
三、25、作文按中考要求评分。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