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1
单选题
1、“下楼做核酸了”﹣﹣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喇叭通知大家的情景。关于喇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喇叭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对于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喇叭声属于噪声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B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喇叭声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故B正确;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了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教室周围植树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答案:C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②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③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⑤超声波清洗眼镜 ⑥医用B超诊断仪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答案:C
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声音传递信息;
②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③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⑤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⑥医用B超诊断仪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⑥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
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答案:D
将小纸片放在喇叭上,小纸片“跳舞”,是由于喇叭振动导致的,所以这个现象能够说明发生的喇叭正在振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回声
答案:C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如筝鸣”的意思是声音像是筝发出的,所以指的是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答案:D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只能说明它们振动频率一样,但不能说明响度相同,故C错误;
D.琴和瑟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分出琴和瑟,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 )
A.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分贝仪:反映接收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C.蓝牙骨传导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听音乐,主要是利用固体传声
D.倒车雷达:利用的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A.为了减弱公路上汽车产生的噪声(例如汽车的喇叭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可以在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从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分贝仪反映的是该处声音的大小或者强弱,不能反映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骨传导是将声音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主要利用固体传声,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故C正确;
D.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确定物体到车尾的距离信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除了超声波,还有次声波,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琴弦振动可以发声,空气振动不能发声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男低音”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答案:C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琴弦振动可以发声,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声,故B错误;
C.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
D.“男低音”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
故选C。
10、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
A.塑料网B.真空网
C.液体物质网D.金属物质网
答案: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阻挡这种声波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真空网,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多选题
11、图甲是一手工艺品, 由竹筒(A、B 两端开口, C 处开一小口) 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 B 处塞入, 在 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答案:BD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BD。
12、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是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和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是利用次声波来觅食的
B.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
C.蝙蝠是利用昆虫发出的超声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D.蝙蝠是利用发出的声波碰到昆虫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答案:BD
A.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觅食的,故A错误;
B.蝙蝠在飞行是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问题反射回来,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故B正确;
CD.蝙蝠在飞行是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问题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故C错误,故D正确。
故选BD。
13、如图,用分贝测试仪显示吉他发出声音的分贝值。影响显示的分贝值大小的因素是( )
A.吉他弦的松紧B.吉他弦的粗细
C.拨动吉他弦的力度D.吉他与测试仪之间的距离
答案:CD
用分贝测试仪显示吉他发出声音的分贝值,分贝测试仪显示的是吉他发出声音响度的大小,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AB.改变吉他弦的粗细和松紧可以改变音调,故AB不符合题意;
C.响度与振幅有关,改变拨动吉他弦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响度的大小,故C符合题意;
D.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改变吉他与测试仪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响度的大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4、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dB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D.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答案:AC
A.吼出的声音能将玻璃杯震碎是因为声音传递了能量,故A正确;
B.“吼”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我们用声音的分贝数来反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故C正确;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C。
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不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答案:BCD
A.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声,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响铃时,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故B符合题意;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说明声音传递能量,不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故C符合题意;
D.敲鼓时,用力大小不同,鼓面振幅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系,不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6、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余音绕梁”是因为回声
B.宇航员在月球上大声说话也无法交谈
C.有些动物能提前感知地震是因为它们能听到超声波
D.“低声细语”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答案:AB
A.“余音绕梁”是声波多次反射产生了回音造成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宇航员在月球大声说话无法交谈,故B正确;
C.地震来临前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但有些动物是可以听到的,故C错误;
D.“低声细语”指的是声音小,描述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响度,故D错误。
故选AB。
17、2021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年三十的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雾里看花”(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
C.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
D.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答案:BD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此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故B符合题意;
C.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因此听众能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耳正常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8、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法国巴黎用下述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间隔为 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如果铁管的长度为 972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声是在空气传来的声音,第二声是在铸铁传来的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铸铁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约为 3700m/s
D.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第一次声音的回音
答案:BC
A.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铸铁中传播慢,故听到的第一声是铸铁传来的。故A错误;
B.敲击铸铁,声音是铸铁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通过972m需要的时间为
t1=sv1=972m340m/s=2.86s
声音通过铸铁管的时间为
t2=t1-2.6s=2.86s-2.6s=0.26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v2=st2=972m0.26s=3738.5m/s
接近3700m/s,故C正确;
D.铸铁被敲击后,声音分别沿着空气与铸铁管传播,因为声音在这两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时到达人耳,人听到了两个声音。这个现象不是回声现象。故D错误。
故选BC。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是v气<v固<v液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只要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答案:AC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是
v气<v液<v固
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故C正确;
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C。
20、下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0oC)
水(15oC)
水(20oC)
冰(0oC)
软橡胶
软木
铁(棒)
v/(m·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状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ABC
A.由表中信息可知,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符合题意;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由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水中声速大小跟水的状态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故C符合题意;
D.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表中不能得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填空题
21、如图所示,在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国旗传递时,9岁的朱德恩用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震撼人心的旋律和深情的号声打动了所有人。在吹奏的过程中,朱德恩不断用手指按下不同的按键,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 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现场观众听到小号吹奏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播的。
答案: 音调 气体
[1]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小号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柱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2]现场观众听到小号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空气属于气体,所以现场观众听到小号吹奏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体传播的。
22、指出下列各种声现象中,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性?
(1)“悦耳动听”指的是______。
(2)“尖锐刺耳”是指______。
(3)“轻声细语”指的是______。
(4)“脆如银铃”是指______。
答案: 音色 音调 响度 音调
(1)[1]“悦耳动听”指的是声音的音质好,声音的音色好。
(2)[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尖锐刺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3)[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轻声细语”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小。
(4)[4]“脆如银铃”是指声音比较清脆、比较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23、学校教学楼的楼道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学们的讲话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不要大声喧哗”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振动 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学们的讲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答案: 振动 音调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2]绳子转动越快,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
25、乐队演奏时, 有经验的听众仅凭音乐声也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这是由于不同乐器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音色
不同的乐器,由于发声的部位、原理、材料、形状等的不同,即使演奏同样的乐曲时,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有经验的听众也能凭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