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权劝学”导学案课题 4.孙权劝学授课人 石 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 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情景,导入课文。二
2、、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三、用“五读教学法”学习课文(一)初读:读准字音1、抽生朗读,同学评价2、老师正音卿( ) 邪( ) 涉猎( ) 即更( )遂( )(二) 细读:读出节奏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长句示例: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精读:疏通文意。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3、,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上标识。1.介绍译读方法:留、替、调、补、删2、交流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3、引导学生
4、归纳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重点实词、活用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4、请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造句:略(四)、研读:合作探究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2、理清思路:可以分为几层?并分别概括出来。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3、朗读并理解:(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5、3)孙权怎样劝学?请概括出来。A阐述学习的重要性;B介绍学习方法和目的;C现身说法,证明学习的好处。4、朗读第三层(1)孙权劝学有效果了吗?课文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有。通过“鲁肃赞学”来体现。作用:侧面描写,通过吕蒙的变化和鲁肃的赞扬,说明了孙权的善劝和吕蒙的进步。(4)“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5.评价孙权、吕蒙、鲁肃等的人物形象? 讨论归纳: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劝吕蒙: 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后: 好学、自信(刮目相待)6.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示范:读书有
6、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五) 诵读:读出情感1、自读课文,注意揣摩人物对话的心理及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略显生气。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2分角色朗读课文。四、达标检测与拓展积累1、填空。(见PPT)2、劝学名言积累。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善劝) 吕蒙: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好学、知错能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