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三个故事。3、读懂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故事,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寓言的学习,受到启发。2、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能从故事中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寓言。突破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反复朗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突破。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1、同
2、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1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会葡萄的诱人。2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想尽各种办法去够)想象:狐狸可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
4、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5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6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说说这里的“无能为力”是指故事中的什么?(指狐狸吃不到葡萄。)“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又是指什么?(指狐狸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7理解寓意。(1)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寓意。(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
5、2)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谈感悟。(3)师小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却喜欢找客观原因。后来人们常把这种现象称为“酸葡萄”心理。其实勇敢面对事实,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态度。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狸、葡、萄、馋、酸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3、重点指导:葡、萄:上下结构,下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甫、缶”要紧凑,被“勹”包住。馋: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免”下加两点。板书设计: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第二课时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2、
6、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2到底有没有狼?(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欺骗、撒谎、不诚实、
7、不老实。)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慌、贯、谎、粪、戒2、重点指导:慌、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中间是“亡”字。贯:注意上面不是母,而是“口”加“十”,且横画要略长。戒:注意笔顺。板书设计: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第三课时一、
8、故事引入,提示课题。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寓言。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2、自读反馈。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朗读狐狸的话。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
9、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5理解寓意。(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五、总结。1、快速默读三则寓言,说说有什么相同之处,体会寓言的特点。(三则寓言都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最后一句都是总结从中得到的启发。)2、总结: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事情像寓言故事一样给我们启迪,希望你们用心体会,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2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3、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板书设计: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