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想的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教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经常会观察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绚烂的人生之路。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抱负的风筝”叙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抱负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沟通所得。 三、深入思索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局部,思索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
2、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沟通,如意见不全都,绽开争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教师? (2)刘教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肯定照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跑、跳动、旋转,永久展现生命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抱负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教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喜爱的标志,刘教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飞翔的风筝来寄予自己要在宽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抱负。题目中“抱负的风筝”是指刘教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教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存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本课重难点: 1题目“抱负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教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疑点是对结尾句的理解。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引导学生课前进展预习。课上自读、提问、争论、沟通。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抱负的风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