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酵沙棘原果汁的乳酸菌筛选及工艺优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77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沙棘原果汁的乳酸菌筛选及工艺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酵沙棘原果汁的乳酸菌筛选及工艺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酵沙棘原果汁的乳酸菌筛选及工艺优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Vol.39,No.9 106 发酵沙棘原果汁的乳酸菌筛选及工艺优化 毛新亮1,2,王憬3,周明3,陆路3,张新雪3,付少委3*(1.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2.广东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3.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蛋白功能肽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15)摘要:该研究以沙棘原果汁为原料,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筛选出转化黄酮苷元含量高的菌株以及发酵工艺。以发酵后的黄酮苷元含量(以异鼠李素计)的变化为筛选标准,先利用 26 株

2、单菌进行筛选,再进行复配,得到植物乳植物杆菌 L23、戊糖片球菌 P27和植物乳植物杆菌 L21 复配效果最好。并利用正交试验对 pH 值、温度、碳源添加量以及接种比例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优化后得到的3 株乳酸菌在 pH 值为 4,温度 30,添加碳源 6%(m/V),接菌比例为 1:2:1 时发酵得到的黄酮苷元含量较高,同时检测沙棘原果汁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酸、有机酸以及粗多糖含量。发酵后的黄酮苷元含量提升约90%,总黄酮提升约 108%,粗多糖、有机酸和总酚酸含量与沙棘原果汁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得出 3 株乳酸菌发酵沙棘黄酮,黄酮苷元含量明显提升,其他基本指标的含量显著增加,为

3、研究黄酮苷转化为黄酮苷元的机制提供数据参考,为中国沙棘工业产业化深加工提供指导。关键词:乳酸菌;沙棘黄酮;发酵工艺;正交试验设计 文章编号:1673-9078(2023)09-106-112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23.9.1318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Fermentation of Seabuckthorn Juice MAO Xinliang1,2,WANG Jing3,ZHOU Ming3,LU Lu3,ZHANG Xinxue3,FU Shaowei3*(

4、1.Perfect(Guangdong)Commodity Co.Ltd.,Zhongshan 528400,China)(2.Guangdong Perfect Life Health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Zhongshan,528400,China)(3.China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Co.Ltd.,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Protein and Functional Pe

5、ptides,Beijing 100015,China)Abstract:A total of 26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screened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a high flavonoid aglycone conversion rate in fermented seabuckthorn juice.The fermentation was optimized through single strain selection,followed by mixed inoculation.Lactobacil

6、lus plantarum L23,Pediococcus pentosaceus P27,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21 emerged as the most efficient conversion strains used for mixed inoculation.Subsequently,the orthogonal test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pH value,temperature,and carbon source addition.The flavonoid aglycone content(calculat

7、ed by isorhamnetin)was measured as a primer value for optimization.After screening,the highest flavonoid aglycone content was obtained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pH value of 4,temperature of 30,carbon source of 6%(m/V),and inoculation ratio of 1:2:1.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total phenoli

8、c acid,organic acid,and crude polysaccharid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fermentation of seabuckthorn raw juice.The flavonoid aglycone content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90%,whereas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08%.In this formula,the content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o

9、rganic acid,and total phenolic acid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original seabuckthorn juice before fermentation.This study serves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flavonoid aglycones using lactic acid bacteria,providing guidance for furthe

10、r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seabuckthorn in China.引文格式:毛新亮,王憬,周明,等.发酵沙棘原果汁的乳酸菌筛选及工艺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23,39(9):106-112 MAO Xinliang,WANG Jing,ZHOU Ming,et al.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fermentation of seabuckthorn juice J.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39(9):106-112 收稿日

11、期:2022-10-15 基金项目:中国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项目(ZQ2021YY07);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EG02027);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Z191100002819001)作者简介:毛新亮(1982-),男,博士,研究方向:功能食品,E-mail: 通讯作者:付少委(1995-),女,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E-mail: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Vol.39,No.9 107 Key words:lactic acid bacteria;seabucktho

12、rn flavonoid;fermentation technology;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1,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2。沙棘是药食同源植物3,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4,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5,已报道的活性成分约190 多种,包括维生素和黄酮等6。沙棘黄酮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7、抗氧化8、抗衰老9、抗疲劳、抗肿瘤、抗菌、降血脂、降血糖10等作用11。大部分黄酮在植物体内以糖苷形式存在,仅有小部分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12。研究表明,黄酮糖苷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低于黄酮苷元13,黄酮

13、糖苷所具有的功能活性作用,多依赖于其去除糖基后的黄酮苷元14。糖苷形式的黄酮类物质难以被人体胃肠道直接吸 收15,只有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黄酮苷可以通过微生物转化生成黄酮苷元,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16。微生物细胞中存在的酶种类较多,且具有较好的糖苷类化合物转化为苷元的潜力17,18,可以将黄酮类化合物以去糖基化反应、脱羟基化反应等方式转化为黄酮苷元,提高其生物利用度14。乳酸菌发酵被认为是一种保持并提高果蔬营养价值及感官特性的加工方法19,20,而目前关于乳酸菌显著提高沙棘原果汁黄酮的研究鲜有报道,且关于多个菌株复合进行黄酮苷转化黄酮苷元的研究也比较少见。本研究以沙棘原果汁为原料,3 种实验室

14、自行保藏鉴定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沙棘原果汁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手段。目的是高效利用沙棘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提供优质发酵菌种资源以及多种黄酮类物质高效液相检测的方法,以期为沙棘黄酮类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国沙棘工业产业化加工提供指导。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沙棘原果汁,张北宝得康食品有限公司;菌种,所有菌种均来自实验室内自行鉴定保藏;MRS 培养基,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奈素、异鼠李素、槲皮素、金丝桃苷,纯度均98%,成都植标化纯生物技术有限

15、公司;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槲皮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纯度均98%,武汉格林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纯度均98%,宝鸡市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槲皮苷,纯度均98%,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芦丁,纯度均98%,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乙腈(色谱纯),德国 Merck;甲酸(色谱纯),迪马科技;试验用超纯水(18.2 Mcm)由 Milli-Q 纯水系统制备。S20P 型 pH 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1389A2 型生物安全柜,美国 T

16、hermo;HZQ-211C 型恒温震荡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水浴锅,苏州珀瓦尔实验设备有限公司;NexeraX2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XS205DU型分析天平,美国Mettler Toledo;QL-901 型涡旋混合仪,中国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BXM-50VE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1.2 试验方法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 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依照Chen等21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略有改动:色谱柱为 Ascentis RP-Amide 15 cm4.6 mm,3 m;流动相为 A 相-乙腈+0.3%磷酸(V/V);

17、B 相-乙腈+水(2.5+97.5)(V/V),用磷酸调节流动相至 pH 值 3;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50 L。1.2.2 沙棘原果汁发酵工艺流程 沙棘原果汁发酵的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图 1 沙棘原果汁发酵工艺流程 Fig.1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seabuckthorn juice 1.2.3 菌种复苏及培养 菌种保藏于-80,室温解冻,以 1%(V/V)的接种比例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361)条件下培养 24 h,活化 2 代备用。1.2.4 沙棘前处理 称取一定体积的沙棘原果汁,利用小麦肽和碳酸钠调节沙棘原果汁的 p

18、H 值,分装并在 115 下灭菌20 min。1.2.5 菌株筛选 单一菌株筛选:选择唾液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以及植物乳植物杆菌等共 26 个菌株进行单一菌株筛选实验。碳源添加量为 4%(m/V),调节 pH 值为 5,接种量为 1%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Vol.39,No.9 108(V/V),于 30 下发酵 5 d。复配菌株筛选:根据单一菌株发酵后异鼠李素的含量,选择发酵效果显著的菌株,进行复配实验研究。共设计 15 组方案进行实验,碳源添加量为 4%(m/V),调节 pH 值为

19、5,接种量为 1%(V/V),于 30 下发酵 14 d,选择发酵后异鼠李素的含量最高的菌株复配组合,确定发酵终点。1.2.6 工艺优化 针对发酵前后异鼠李素含量变化较高的菌种组合进行单因素实验设计,分别对温度、pH 值、碳源添加量以及菌种组合的接种比例进行考察,探究相关因素对发酵过程中沙棘原果汁中异鼠李素含量(mg/L)的影响,确定各因素合适的发条件,为沙棘中异鼠李素含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每个因素设置3个平行(见表1)。表 1 单因素实验因素及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single factor formula experimental 水平 因素 A

20、 温度/B pH 值 C 碳源添加量/%D 接种比例1 25 3 2 1:1:1 2 30 4 4 1:2:1 3 35 5 6 2:1:2 4 40 6 8 2:1:1 5 45 7 10 1:1:2 1.2.7 正交试验设计 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正交试验设计的因素和水平,选取温度、pH 值、碳源添加量以及接种比例四个因素及其对应的三个较优水平,以异鼠李素含量为考察指标设计 L9(34)正交试验表,每组试验做 3 次计算沙棘异鼠李素的平均含量。1.2.8 沙棘原果汁和沙棘发酵液中基本指标的测定 粗多糖的测定:根据行业标准 SNT 4260-2015出口植物源食品中粗多糖的测定;总黄酮的测定

21、:根据行业标准 NY/T 2010-2011柑橘类水果及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总酚酸的测定:参照 Ledoux 等人22的 方 法;有 机 酸 的 测 定:根 据 国 家 标 准 GB 5009.157-2016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1.2.9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 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分析,P0.05 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为差异性显著,P0.01 为差异性极显著。2 结果与讨论 2.1 黄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 2 为黄酮混合标准品色谱图,每种物质都有单一的峰出现,共 11 个峰,时间与表 3 出峰顺序和时间相一

22、致,由于异鼠李素在黄酮苷元占比较高,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故后续以异鼠李素的增量作为筛选标准,得出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图 2 黄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图 Fig.2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flavonoids 表 2 11 种黄酮类化合物出峰顺序和时间 Table 2 Peak sequence and time of 11 flavonoids 出峰顺序 化合物名称 出峰时间/min 强度/mV 1 槲皮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 18.56 144 236.00 2 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

23、 19.68 85 649.00 3 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 23.12 67 937.00 4 芦丁 25.41 114 694.00 5 金丝桃苷 26.73 152 839.00 6 异槲皮苷 26.92 151 820.00 7 水仙苷 27.25 102 582.00 8 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 28.67 154 982.00 9 槲皮素 40.99 187 964.00 10 异鼠李素 45.32 33 800.00 11 山奈素 54.54 82 735.00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24、Vol.39,No.9 109 图 3 沙棘发酵前后异鼠李素的含量 Fig.3 Content of isorhamnetin before and after fermentation of sea-buckthorn 注:*表示 P0.001;*表示 0.001P0.01;*表示0.01P0.05;ns 表示P0.05。2.2 菌株筛选结果 2.2.1 单个菌株的筛选结果 以异鼠李素含量为筛选依据,与空白沙棘原果汁相比,除11#菌株发酵后无明显差异之外,沙棘发酵液具有不同层次的差异,但 2#、18#、19#、20#、22#、23#、24#、25#菌株发酵后异鼠李素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因为

25、菌株在此时间段内没有开始发挥作用,一些黄酮类物质作为营养物质被利用掉,沙棘中其它物质的发酵趋势在其它研究中也有表明23。故综合筛选得到 6 株发酵后异鼠李素含量显著性提高的菌株,说 明这 6 株菌具有较好的转化黄酮苷元的能力。它们分别是 1#植物乳植物杆菌(L21)、6#德氏乳杆菌(L25)、9#植物乳植物杆菌(L23)、14#戊糖片球菌(P27)、21#德氏乳杆菌(L22)和 26#类干酪乳杆菌(L09),如 图 3 所示。2.2.2 复配菌株的第一次筛选结果 由于 1#植物乳植物杆菌(L21)发酵后的异鼠李素含量大于9#植物乳植物杆菌(L23)的含量,6#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25)发

26、酵后的异鼠李素含量大于2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22)。故选择 9#植物乳植物杆菌(L23)、14#戊糖片球菌(P27)、2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22)和 26#类干酪乳杆菌(L09)进行复配,实验设计如表 3 所示。将不同实验组发酵14 d 每隔 1 d 取一次样品进行检测,选择以异鼠李素增量为筛选依据,与空白相比,如图 4 所示,12#(L23+P27+L09)菌种组合在第 10 天的异鼠李素增量相对较高,故选取 12#进行后续菌种复配方案优化,这说明菌株复合相比较单个菌株发酵具有更好的效果。表 3 菌种复配方案 Table 3 The recombination schem

27、e of strains 编号对应菌种组合方案 编号 对应菌种组合方案1#L23 9#P27+L09 2#P27 10#L22+L09 3#L22 11#L23+P27+L22 4#L09 12#L23+P27+L09 5#L23+P27 13#L23+L22+L09 6#L23+L22 14#P27+L22+L09 7#L23+L09 15#L23+P27+L22+L098#P27+L22 图 4 不同实验组的异鼠李素增量 Fig.4 Isorhamnetin increment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 2.2.3 复配菌株的第二次筛选结果 结合单菌

28、和第一次复配方案,再将发酵菌种的复配方案进行优化。发酵 10 d,取样进行检测。如表 4设计菌种复配方案,结果显示 1#菌种复配组合异鼠李素增量明显,故选择 1#菌种组合进行后续工艺优化实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Vol.39,No.9 110 验,由此可见更多菌株的复合反而减少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阻碍次级代谢物质发挥作用,从而减少黄酮苷转化为黄酮苷元。表 4 菌种复配方案优化 Table 4 Optimization of the recombination scheme of strains 编号 对应菌种组合方案 特殊说

29、明 1#L23+P27+L21 2#L22+P27+L25 3#L23+P27+L22 4#L23+P27+L09 用于验证上一次结果5#L23+P27+L09 用于验证上一次结果6#L23+P27+L21+L25 7#L23+P27+L22+L25 8#L23+P27+L21+L22+L25 图 5 不同实验组的异鼠李素增量 Fig.5 Isorhamnetin increment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 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2.3.1 pH 值 在温度为 30、碳源添加量为 4%(m/V),接种比例为 1:1:1 和接种量为 1%的条件下,不同

30、 pH 值条件3、4、5、6 和 7 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见 图 6。pH 值对异鼠李素增量的影响表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 pH 值为 5 时,异鼠李素增量表现明显。图 6 pH 值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isorhamnetin content in fermentation broth 2.3.2 温度 在 pH 值为 5、碳源添加量为 4%(m/V)、接种比例为 1:1:1 和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不同温度条件 25、30、35、40 和 45 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见图 7。结果表明在 30 时异

31、鼠李素表现出最高的增量,提升至 7.17 mg/L,说明乳酸菌在该温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活力,利用其次级代谢产物提高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图 7 温度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 Fig.7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isorhamnetin content in fermentation broth 2.3.3 碳源添加量 在温度为30、pH 值为5,接种比例为 1:1:1 和接种量为 1%的条件下,不同碳源添加量 2%(m/V)、4%(m/V)、6%(m/V)、8%(m/V)和 10%(m/V)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见图 8。由图可知在添加4%(m/V)的碳源时,异鼠

32、李素的增量较高。碳源作为乳酸菌的底物,供给乳酸菌生长。图 8 碳源添加量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 Fig.8 Effect of carbon sources addition on the isorhamnetin content in fermentation broth 2.3.4 接种比例 在温度为30、pH 值为5,碳源添加量4%(m/V)和接种量为 1%的条件下,不同接种比例 1:1:1、1:2:1、1:1:2、2:1:2 和 2:1:1 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见图 9。接种比例 1:1:1 时,异鼠李素的增量趋势明显。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转化能力,不同接种比例会影响菌株的

33、生长状态,故影响异鼠李素的含量。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Vol.39,No.9 111 图 9 接种比例对发酵液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 Fig.9 Effect of inoculation proportion on the isorhamnetin content in fermentation broth 2.3.5 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正交试验设计的因素和水平,选取温度(A)、pH 值(B)、碳源添加量(C)和接种比例(D)为试验因素。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如表 5 所示。结果见表 6。表 5 L9

34、(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5 Design of L9(34)orthogonal test 水平 编号 因素 A 温度/B pH 值 C 碳源添加量/%D 接种比例1 25 4 2 1:1:1 2 30 5 4 1:2:1 3 35 6 6 2:1:2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研究,得到正交试验结果。由上表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异鼠李素含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是 pH 值碳源添加量接种比例温度,最优条件为 A2B1C3D2,即温度 30,pH 值为4,碳源添加量为 6%(m/V),接种比例为 1:2:1。并以最优的条件进行了验证,异鼠李素含量达到15.78 mg/L,与正交试验结果无

35、太大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此结果在付依依等23的研究结果中也有同样展示结果,该研究利用酒酒球菌 CICC 6066 发酵沙棘,得到异鼠李素含量约为 1.93 mg/L,与空白对照 1.48 mg/L相比,提升约 30%,而本研究通过乳酸菌的复配,与空白对照相比,提升约 90%。表明多个乳酸菌复合具有较高黄酮苷元转化的能力,而此发酵工艺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表 6 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6 Results of L9(34)orthogonal test 试验编号A B C D 异鼠李素增量/(mg/L)1 1 1 1 1 13.03 2 1 2 2 2 4.46 3 1 3 3 3 2.

36、15 4 2 1 2 3 14.73 5 2 2 3 1 6.84 6 2 3 1 2 0.09 7 3 1 3 2 13.35 8 3 2 1 3 4.66 9 3 3 2 1 0.05 k1 6.55 13.70 5.93 6.64 k2 7.22 5.32 6.41 10.97 k3 6.02 1.15 7.45 10.51 R 1.20 12.55 1.52 4.33 2.4 基本指标检测结果 黄酮含量的提高对于人体的免疫健康等具有明显的益处;而粗多糖能够降血脂,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还可以防止一些糖尿病的出现;酚酸可以杀菌,也可作为抗氧化剂,防止自由基氧化反应引起的细胞损伤;有机酸有利

37、于人体及消化,帮助提高食欲,增强免疫力软化血管等功效。如表 7 所示,沙棘发酵液与沙棘原果汁相比,基本指标所测含量都有所提升,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含量提升约 108%,有效的提高了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崔欣悦等24利用单个乳酸菌发酵橘皮黄酮,其得率提高至 0.21 mg/g,提升了20%,由此可见本研究多个乳酸菌复合发酵具有更好转化黄酮苷元的作用。发酵前后两者的粗多糖、总酚酸以及有机酸含量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付依依等25检测总酚酸的结果发酵后的含量约为 586.00 mg/L,提升约 4%,本研究提高了约 5 倍。由此可见乳酸菌复合发酵沙棘原果汁可以明显提升基本指标含量,帮助其提高作用功效,在

38、促进人体健康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表 7 基本指标的检测结果 Table 7 Test results of basic indicators 检测指标名称 沙棘原果汁 沙棘发酵液 P-value*粗多糖/(g/100 g)0.210.00 0.580.00 0.01P0.05 总酚酸含量/(mg/g)155.703.02 899.8033.96 0.01P0.05 有机酸总含量/(g/100 g)4.570.00 7.690.00 P0.01 注:P0.5 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为差异性显著,P0.01 为差异性极显著。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

39、hnology 2023,Vol.39,No.9 112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26 个菌株进行单菌株发酵沙棘原果汁筛选,选出 6 个具有较好转化的菌株进行复配发酵,最终得到植物乳植物杆菌 L23、戊糖片球菌 P27 和植物乳植物杆菌 L21 这三个菌株复配效果最好;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沙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植物杆菌 L23、戊糖片球菌 P27 和植物乳植物杆菌 L21 在 pH 值为 4,温度 30,添加碳源6%,接菌比例为 1:2:1 时发酵得到的黄酮苷元含量较高,在此条件下,异鼠李素的含量提升至 15.78 mg/L,与空白对照 8.26 mg/L 相比提升了约

40、 90%。可见植物乳植物杆菌 L23、戊糖片球菌 P27 和植物乳植物杆菌 L21在优化发酵工艺后具有更好转化沙棘黄酮苷元的能力,这些数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还提供一种检测11 种黄酮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利用发酵手段及对发酵条件的有效控制实现对黄酮类物质的转化及相关机理的探究,提高了生物转换效率,为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等功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今后利用沙棘发酵工艺实现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为黄酮苷和黄酮苷元具体转化机制提供数据参考。参考文献 1 张琼姝.山西引种沙棘的生物学特征和适应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7.2 张郁松,罗仓学.沙棘资源开发与沙棘

41、黄酮提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3:46-47.3 王迪,李文霞,姚瑜,等.沙棘蛋白和多肽的提取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3):447-455.4 宋超男.蓝靛果-沙棘发酵果汁研制及功能性评价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21.5 张鹏,朱素英,杨风琴,等.沙棘总黄酮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2):1909-1910.6 丁小林,秦利平.沙棘中的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9:57-59.7 Xu Y J,Kaur M,Dhillon R S,et al.Health benefits of se

42、a buckthor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J.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11,3(1):2-12.8 Pap N,Reshamwala D,Korpinen R,et al.Toxicological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blackcurrant press cake,sea buckthorn leaves and bark from Scots pine and Norway spruce extracts under a green inte

43、grated approach J.Food Chem Toxicol,2021,153:112284.9 由士权,王昌涛,张佳婵,等.发酵法制备沙棘籽粕总黄酮的初步纯化及抗衰老活性评价J.日用化学工业,2019,49(10):661-667.10 Mulati A,Ma S,Zhang H,et al.Sea-buckthorn flavonoids alleviate high-fat and high-fructose diet-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inhibit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euroinflammat

44、ion J.J Agric Food Chem,2020,68(21):5835-5846.11 张存存,张娟,谭志超,等.沙棘叶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优化及组分鉴定J.食品工业,2022,43(1):1-5.12 于航,郑瑞芳,苏文灵,等.基于肠道菌的黄酮类成分代谢特征及药理学思考J.药学学报,2021,56(7):1757-1768.13 余兰平.蜂胶黄酮苷酶解与抗氧化活性的探讨J.蜜蜂杂志,2007,1:3-4.14 孙欣光,张洁,庞旭,等.天然黄酮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11):3078-3089.15 张平静.低共熔溶剂在黄酮类化合物苷元制备与分析中的应用D.杭州

45、:浙江工商大学,2019.16 赵锐.超声提取黄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17 陈思键,吴冬雪,刘淑莹,等.人参皂苷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研究进展J.中成药,2022,44(5):1539-1545.18 张宇航,陈旺,冯自立,等.淫羊藿黄酮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2,33(12):1525-1529.19 刘原野,蔡文超,张琴,等.乳酸菌对沙棘汁中酚酸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1):156-161.20 Ruiz R L,Zamora G V,Pescuma M,et al.Fruits and f

46、ruit by-products as sources of bioactive compounds.Benefits and trends of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fruit-based functional beverages J.Food Res Int,2021,140:109854.21 Chen C,Zhang H,Xiao W,et al.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analysis for different ori

47、gins of sea buckthorn berries 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7,1154(1-2):250-259.22 Ledoux M,Lamy F.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 and sulfobetaine with the folin-phenol reagent J.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86,157(1):28-31.23 付依依,王永霞,宋惠月,等.沙棘原浆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5):89-97.24 崔欣悦,凌空,周明,等.乳酸菌发酵柑橘皮的工艺研究及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8):126-133.25 付依依,王永霞,李月,等.沙棘原浆发酵功能饮料的研制及其品质特征和抗氧化活性评价J.食品科技,2022,47(1):123-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