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重制度逻辑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67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制度逻辑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多重制度逻辑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多重制度逻辑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4 卷 第 8 期2023 年 8 月 经 济 与 管 理 研 究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ol.44 No.8Aug.2023DOI:10.13502/ki.issn1000-7636.2023.08.005多重制度逻辑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影响研究娄小亭 朱祖平 黄若谷 阮荣彬收稿日期:2023-02-15;修回日期:2023-06-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组织设计的数字经济趋势下企业组织变革研究”(19AGL017)作者简介:娄小亭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福州,350108;朱祖平 福州大

2、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若谷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阮荣彬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内容提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协同多元制度逻辑促进区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是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结合 fsQCA 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多重制度逻辑与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1)驱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主导逻辑呈现出政策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混合并存的多元差异化特征。(2)政策-市场-技术多元驱动型、文化支撑乏力下技术主导型这两种组态可以产生高专精

3、特新水平,前者侧重于普惠金融、产业集聚与创新投入的协同推动作用,后者则更关注在文化逻辑核心缺失时创新投入的主导作用。导致非高专精特新水平的两种制度组态均呈现出政策、市场与技术逻辑的核心缺失,说明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与新颖化发展要通过政府与市场的“互惠之手”强化中小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同时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设计与工艺创新,加大数字技术对制造产业的渗透与融合。(3)中国东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升级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各地立足优势产业链发展节点寻求产业政策支持或市场机会,特别是处于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跨越资源禀赋差异寻求产业内规模较大企业

4、的资源支持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关键词: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制度协同 制度逻辑 中小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36(2023)08-0074-15 一、问题提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细分领域,具备成长为嵌入国际产业链的中国企业“配套专家”的潜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有力举措,对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业链协作分工中把握主动47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经济与管理研究(202

5、3 年第 8 期)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势必会使其在价值理念、运营实践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带来新的尝试,而升级成功与否又受到现有行业、产业生态或者场域中已经或即将存在的游戏规则的影响,这一规则由体现在行动者实践和思想中的制度逻辑塑造1。从制度对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来看,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在两方面内容:一是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孵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政策2-3、创业导向4等;二是探究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路径与策略,包括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硬性制度环境如提供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软性制度环境如加强产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5)

6、,提高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此外,从实践层面来看,“十四五”时期“培育 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标的提出对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多数企业需要在短期内跨越诸如管理模式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以及数字化转型等鸿沟实现高质量发展。换言之,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既需要在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下解决专项技术、精细管理、独特工艺和自主创新的系统难题,又需要加快创新市场手段,强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与产业市场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机制创新和路径转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由此可见,制度环境基于不同制度逻辑作用于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孵化升级。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

7、的政策逻辑对市场和企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渗透各个产业,科技加速促使企业追求快节奏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常常面临着追求“粗且快”和“专与慢”的冲突,在受到政策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复杂互动影响之外,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也在深刻影响中小企业的创新升级。那么,哪些制度要素显著影响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处于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路径是否存在差异?如何协同多重制度逻辑的复杂关系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本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差异化制度路径,从而为推动各地区专精特新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提供启示与建议。二、

8、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一)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与培育条件专精特新要求中小企业在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与新颖化发展。其中,专业化强调企业能够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精细化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以及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特色化和新颖化更关注企业能符合地方产业集群方向、进行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创新。可见,具有高度专业化的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产品进行持续创新的能力始终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底色。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发明和创新需要在搜索和重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并要与所在区域的市场和产业链保持充分交互6。一方面企业需洞察产

9、业技术发展方向,为产品创新提供先发优势,另一方面也需通过积累科学基础知识与产业技术知识,为企业的创新重组与市场开拓丰富空间7。然而,促进一大批优质中小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站稳脚跟,还需政府主导搭建完善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体系,促进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行业龙头等多元主体开展专业化合作,从政策引导、研发资金支持、人才技术合作、科技金融服务供给和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多措并举。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融入所处环境,与区域产业政策、市场机遇和产业链发展进程保持协同。因此,在探究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驱动路径时,需要借助更具综合性的工具方法分析多元要素的协同效应,避免放大单一要素的“净效应”。57经济与管理研

10、究(2023 年第 8 期)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二)制度逻辑的相关研究以桑顿和奥卡西奥(Thornton&Ocasio,2008)为代表的学者将制度逻辑定义为一种由社会建构的、关于文化象征与物质实践的历史模式,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家庭、社区、宗教、国家、市场、专业和公司8,每一类型代表对行动者的一套不同期望,可以帮助组织层面的关键决策制定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集合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上9。具体来说,如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新兴场域企业创新会受到政府驱动的政策逻辑、符合企业自身利益导向的市场逻辑与管理者对关键资源配置的战略逻辑等制度

11、逻辑的多元影响,决策者需要识别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每种制度逻辑发挥的关键作用10。随着对制度逻辑的深入研究,学者们更关注多元性带来的制度复杂性,并强调制度逻辑间的差异、冲突、依赖和互动,而个体与组织行为是由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与竞争性共同塑造的9,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多元制度逻辑的互补性对企业发展的塑造作用。在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成长受到产业政策导向、市场竞争、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以及长期主义的工业文化熏陶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降低企业创新的知识和交易成本,获取更多资金、人才等资源11。制度逻辑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个体或组织所处制度情境帮助决策者识别关键目

12、标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因此,能更好地解释中小企业所处的制度情境如何影响其向专精特新升级的路径。同时,结合现有研究中探讨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和成长的影响因素,本文将政策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作为制度逻辑的四维分析透镜,探索如何发挥多元制度逻辑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以补充和丰富制度逻辑的现有研究。(三)制度逻辑影响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现实背景,本文将中小企业所处的制度情境和转型实践相结合,构建P13!LP13!0ED0F!7!#.#图 2 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典型案例 3KKLB9*5ST!图 3 非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典型案例

13、在组态 H3、H4 和 H5 中,当地区商业信用文化环境发生了核心缺失时,创新投入发挥了核心作用,同时28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年第 8 期)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水平在 H3 中发挥辅助作用(一致性 0.972),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在H4 中发挥补充性的作用(一致性 0.962),积极的政策支持、普惠金融、一定程度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使处于 H5 路径的中小企业冲破文化逻辑缺失的限制(一致性 0.964)。由于该驱动路径由创新投入(技术)条件构成,本文将其命名为“文化支

14、撑乏力下技术主导型”,布尔表达式为 Tecculture。处于这类专精特新企业的典型省份主要有河北、湖南、江西、四川(如图 2)。由此,产生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两个等效路径,可以表示为:PolicyMarketTec+Tecculture HSRDI(1)以上两种组态构成了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充分非必要条件组合。2.非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组态产生非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组态有两个,分别为 L1 与 L2,两条路径均可用布尔公式 financeindustrydig 表达,表现为普惠金融、制造业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水平核心条件变量的缺失,即政策逻辑、市场逻辑与技术逻辑的核心缺失。组态 L1 与 L2

15、 的等效路径可以表示为:policymarkettec LSRDI(2)凭借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敏锐嗅觉,中小企业往往能够通过掌握特定技能与深厚的专业知识活跃在利基市场中。非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两条路径都呈现出市场活力不足的特征,表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追求市场、资源与效率。现有研究也发现国内中小企业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FDI)开拓新市场、实现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体化34。两条路径的总体一致性达到 0.906,总体覆盖度为 0.636,能够解释 63.6%的案例。处于非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典型省份包括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黑龙江、广西、贵州(如图 3)。这些省份的市场内驱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16、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深耕细作的工业文化环境以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引导和扶持。以贵州为例,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围绕人才培养、融资服务等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还需大力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生态,充分发挥市场手段推动中小企业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鼓励其从创新中获得利基市场的竞争优势。(三)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两种方式对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的制度条件组态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首先,将原始一致性阈值与 PRI 阈值均设为 0.8,发现生成的两组等效组态核心条件并未发生改变。其次,本文更换结果变量,运用各省份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占全国“小巨人”数量的比重衡量各地区

17、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水平,生成的两组等效组态与前文基本一致,其中组态 1 和 2 构成了政策-市场-技术多元驱动型,组态3 构成了文化支撑乏力下技术主导型。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五、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差异化路径由于中国各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多重制度逻辑对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升级路径可能各有不同,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划分标准,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类。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差异化路径如表 4 所示。38限于篇幅,省略稳健性检验结果,备索。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

18、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划分标准进行地区划分。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年第 8 期)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表 4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组态分析条件组态细分指标东部地区(E)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W)东北地区(ER)E1E2E3C1C2W1W2ER1ER2政策逻辑政策支持普惠金融市场逻辑制造业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技术逻辑创新投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逻辑商业信用环境一致性110.8790.8940.89510.90611原始覆盖度0.2550.3610.4960.2740.2770.42

19、10.4930.3740.374唯一覆盖度0.1180.0860.2210.1730.1760.0430.1150.3140.314典型案例山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河南安徽四川、陕西、广西重庆、陕西、四川辽宁黑龙江总体一致性0.9110.9330.9131总体覆盖度0.7010.4500.5360.688从表 4 可以看出,组态 E1、E2 和 E3 构成了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充分非必要条件组合,总体一致性达到 0.911,总体覆盖度为 0.701,三条路径表明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政策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多因并发的结果。在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

20、,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对产品终端市场、工业“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与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敏锐度更高,在政策、市场、技术、文化层面都有良好的基础优势,能够形成较强的产业协同和较为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中部地区的两条路径的总体一致性为 0.933,总体覆盖度为 0.450,其中 C1 表明,在数字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若有较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普惠金融、制造业发展程度、产业集聚、创新投入与商业信用环境为核心要素,会驱动中小企业创造高水平的专精特新。组态 C2 表明在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通过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营造惟精惟一、研精覃思

21、的文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建设产业集聚园,才能使中小企业积微成著,发挥好专精特新排头兵的作用。从西部地区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是西部地区高专精特新水平的核心要素,政策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省份中小企业的升级路径。东北地区的两条路径 ER1 和 ER2 的核心条件相同,并且 ER1 与 W2 两条路径的核心条件与边缘条件达成一致,表明东北地区与地处西部地区的重庆、陕西、四川主要靠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促进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升级。由于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工业总量相较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为中

22、小企业创新提供更多场景化的服务项目与生产机遇,释放创新动能;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可以围绕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的优势,夯实制造产业基础。48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年第 8 期)六、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制度情境构建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理论框架,借助组态视角分析了政策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和文化逻辑与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些省份处于非高专精特新升级水平是由于缺乏高的创新投入,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培育需

23、要所处地区有一定的产业集群基础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其次,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结果发现了驱动中小企业高专精特新水平的 5 条路径,依据核心条件的异同可以分为政策-市场-技术多元驱动型和文化支撑乏力下技术主导型两类组态。前者表明政府构建专精特新财税金融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流程优化、战略规划帮扶等服务,加大对创新支持力度以及依托产业园项目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配套,多轮驱动能够促使更多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的细分环节实现专精特新升级。后者表明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孵化升级需要长期深耕于某一特定的产业链环节,过于追求快节奏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会使中小企业陷入在价值链底端挣扎的恶性循环。而当长期主义的工

24、业文化熏陶不足时,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也许能使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突破文化支撑乏力的限制。此外,高专精特新水平的 5 条路径都包含技术逻辑,反映出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期,技术逻辑对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的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各省份制造基础与数字水平各不相同,但通过加大创新投入、普惠金融力度以及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等关键核心要素的供给,可以提高中部省份的专精特新水平。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有相同路径,说明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的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破其他要素缺失的限制。(二)研究贡献本文为各区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提供了

25、理论借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识别特定情境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面临的制度环境,提炼出影响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四种逻辑,即政策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重新审视了多元制度逻辑的协同性和互补性,并通过探讨四种逻辑间的协同和互补如何影响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对已有关注制度逻辑的竞争性研究做了有益补充。二是深入分析了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中小企业升级为专精特新的具体路径。已有研究虽然已初步探讨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35,但并未阐明处于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差异化路径。本文通过厘清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升级路径,扩充了区域层面的专精特新企业研究,有助于为处

26、于不同区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三)实践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和中小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首先,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是多重制度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要综合考虑政策引领、普惠金融支持、制造基础、产业集聚、创新投入、数字经济发展与文化等要素,选择与不同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相适宜的主导制度逻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专项规划,重视构建针对中小企业升级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撑体系与深化中小企业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改造提升。如在金融支持服务方面,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

27、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举措和成效纳入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与金融机构支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58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年第 8 期)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其次,创新投入在提升高专精特新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管理部门要强化创新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的战略引领能力,围绕地区优势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摸排,明确产业链技术断链薄弱环节,建立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发现机制,明确中小企业升级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同时,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优势创新资源,针对核心技术的薄弱环节协同攻关,探索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

28、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的协作机制。因此,一方面要根据中小企业升级的技术需求特征,在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分行业批量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技术改造,另一方面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生态,聚焦创新产品应用、知识产权保护、集聚资源供给循环等企业关注的重点,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此外,政府管理部门要注重营造精益求精、长期坚守的工业文化环境,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产业链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如通过表彰和奖励行业内在传统技艺传承、新兴技术攻关有杰出突破的中小企业,在产业园区或工业园区搭建展示墙,激发企业追求卓越的活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处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应依托政府打造的专精

29、特新服务生态乘势而起,以精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优化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差异化创新能力,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梯度晋升。另一方面,处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要苦练内功,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升级。具体而言,首先,企业要拓宽行业视野,紧跟国家培养赛道,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充分发挥企业规模小的优势,将有限资源集中于单一领域,从产品、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完善自我认知与战略规划,并将企业发展与政策、市场形势相结合,努力在细分市场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次,管理者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行企业内部的“流程化管理变革”与“智能制造变革”。在数字化建设中优先覆盖研发、生产等核心流程,再逐步

30、覆盖产品生产的全流程,逐步健全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的数字化能力。最后,企业管理者应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定点培养人才,做好产品创新产业化和应用基础研究之间的衔接。还要积极参与产业链分工,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中寻求良好的生态合作伙伴与互补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支持,协同创新实现升级。(四)研究局限与展望尽管本文对中小企业所处的制度情境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关系做了尝试性探索,但仍有一些待完善之处。首先,中小企业升级为专精特新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仅仅依靠区域优势并不能从根本上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质的飞跃。本文尚未探究企业内部因素如企业创

31、新战略、管理者风格和运营能力等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其次,受限于研究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对专精特新服务生态系统中其他创新主体如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的特征变量缺乏考量,也未考虑数据的时序性影响。未来可加入更多控制变量,采用面板数据克服横截面数据的缺陷,从而得出更为稳健的研究结论。参考文献:1DUNN M B,JONES C.Institutional logics and institutional pluralism:the contestation of care and science logics in medical education,1967 2005J.Administra

32、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0,55(1):114-149.2刘志彪.产业政策转型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优化J.人民论坛,2022(3):40-43.3张璠,王竹泉,于小悦.政府扶持与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 来自省级政策文本量化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22(1):116-132.4葛宝山,赵丽仪.创业导向如何影响专精特新企业绩效?创业拼凑和组织韧性的多重中介作用J/OL.科学学研究,20232023-06-68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年第 8 期)01.http

33、s:/doi.org/10.16192/ki.1003-2053.20230316.001.5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10):1-11.6王伟楠,王凯,严子淳.区域高质量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23,44(2):32-44.7王瑶,曾德明,李健,等.桥接科学家创始人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基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析J/OL.科学学研究,20222023-06-02.https:/doi.org/10.16192/ki.1003-2053.20221110.002.8THORNTON P H,OC

34、ASIO W.Institutional logicsM/GREENWOOD R,OLIVER C,LAWRENCE T B,et al.The SAGE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ism.London:Sage,2008:99-129.9杜运周,尤树洋.制度逻辑与制度多元性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2):2-10,30.10韩文海,苏敬勤.情境感知与战略逻辑“相位转变”:新兴场域企业创新选择演化路径J.管理评论,2022,34(5):202-217.11安家骥,刘国亮.营商环境驱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路

35、径选择 基于 FsQCA 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2):101-110.12曹虹剑,张帅,欧阳峣,等.创新政策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1):135-154.13范建红,王冰,闫乐,等.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 基于系统 GMM 与门槛效应的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7):51-61.14文红星.数字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21(12):103-111.15SCHENKENHOFER J.Hidden champions:a review of the lit

36、erature&future research avenuesJ.Management Review Quarterly,2022,72(2):417-482.16郑世林,张果果.制造业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创新的路径分析 来自十大重点领域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2,57(9):155-173.17殷天赐,曹泽.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2,38(4):129-134.18刘军,王佳玮,程中华.产业聚集对协同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7(6):89-98.19余澳,张羽丰,刘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基于 1

37、625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调查J.经济纵横,2023(4):79-89.20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6):81-96.21李健,董小凡,张金林,等.数据资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J/OL.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2023-06-03.https:/doi.org/10.16538/ki.fem.20230201.401.22彭花,贺正楚,张雪琳.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22(3):112-123.23李新春.日本百年老店:传统与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24彭伟,殷悦,沈仪扬,

38、等.创业生态系统如何影响区域社会创业活跃度?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2,44(9):121-134.25里豪克斯,拉金.QCA 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运周,李永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6陶克涛,张术丹,赵云辉.什么决定了政府公共卫生治理绩效?基于 QCA 方法的联动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5):128-138,156,10.27谢智敏,王霞,杜运周,等.制度复杂性、创业导向与创新型创业 一个基于跨国案例的组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2,40(5):863-873.28拉金.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M.杜运周,译.

39、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9张明,杜运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 QCA 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学报,2019,16(9):1312-1323.30孙卫东.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6):24-29.31郭本海,李军强,张笑腾.政策协同对政策效力的影响 基于 227 项中国光伏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5):790-799.32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33杜运周,贾良定.组态

40、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34 HNLE F,WEIL S,CAMBR B.Chinese SMEs in Germany:an exploratory study on OFDI motives and the role of China 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J.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22,30(1):103-126.35蒋志文,郑惠强.基于实证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路径及政策影响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2(S1):63-70.78经济与管理研

41、究(2023 年第 8 期)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8,2023)Influence of Multiple Institutional Logics on the Upgrading of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LOU Xiaoting,ZHU Zuping,HUANG Ruogu,RUAN Rongbin(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42、industries and the constant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entivize enterprises to pursue rapid production and agile management.Consequently,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often encounter the dilemma of prioritizing either speed and efficiency or specialization and meticulousness.Faci

43、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institutional logics is a practical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research for SMEs.Therefore,this paper draws o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uses the fsQCA method t

44、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institutional logics and the upgrading of China s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from a configurational perspective.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dominant logic driving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

45、n is the co-existence of policy,market,technology and culture logics.(2)Two configurations,policy-market-technology driven and technology-led with weak cultural support,can generate high levels of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The former focuses on the synergy of inclusive finance,industrial agg

46、lomeration,and innovation investment.In contrast,the latter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dominant role of innovation investment in the absence of culture logic.Both configurations leading to the non-high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show the absence of the core logic of policy,market and

47、 technology.It indicates that upgrading SMEs towards specialization,refinement,uniqueness and innovation involves strengthening the techno-economic links with leading enterprise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rough the reciprocity of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Additionally,it requ

48、ires increasing the pene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manufacturing.(3)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upgrading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in Chinas eastern,central,western,and northeastern regions.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inspirat

49、ion for the incub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This paper explores how synergi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among the logics of policy,market,technology,and culture affect the upgrading of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providin

50、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xisting research.It is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leverage the strengths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develop a specialized plan to train SMEs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sophistication.They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strategic leadership of innovation in upgrading SM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