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64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1-11作者简介:肖慧娟(1991-),女,福建将乐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116第22卷第3期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2 No.32023 年 9 月JOURNAL OF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LWAYTECHNOLOGYSep.2023“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实践探索肖慧娟(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三明365000)摘要:摘要:新时代高职教育更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交叉渗透,春风化雨般落实立德树人,已成为高职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建

2、筑材料课程为例,依据其课程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寻求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合措施,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育人育德同向同行的格局,同时为相关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材料;实践探索中图分中图分类号类号:TU5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3-1816(2023)03-0116-0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20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将价值引领作为第一要务,并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交叉渗透,春风化雨般落实立德树人1。长期以来,高校未能充分重视“学科德育”,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人才培养既要育才更要育人,统筹做好专业下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新时代高职教育更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交叉渗透,春风化雨般落实立德树人的举措,已成为高职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1建筑材料课程与思政教学目标建筑材料

4、课程与思政教学目标建筑材料是高职院校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应用、技术标准,并能掌握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运输和保管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程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知识面广,条文繁多,经验总结多,章节之间的连贯性、逻辑性、系统性差3。若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的输出,易忽视了育人育德的同向同行。本课程育人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实践中的新疑问,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客观规律,加

5、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材料是一门理论与第 3 期肖慧娟“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117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以理论为指导,行动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操作意识;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使工程不仅追求“真”,还要向“善”的方向发展。工程师对工程的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安全和人文等社会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积极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将朴素且珍贵的工匠精神融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铸就安全工程、品质工程;

6、帮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学生踏实务实的职业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2挖掘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挖掘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建筑材料课程中蕴含许多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在授课时应落实到具体的案例上,紧扣课程本身知识点固有的思政要素,重点挖掘,自然延伸,敏锐地抓住学生的共鸣点,真正做到入脑走心,润物无声。2.1 深植匠心报国主义情怀深植匠心报国主义情怀在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时刻了解国情民情,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为了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亟需四面八方紧急驰援,项目建设不断提

7、速,充足的物资保障尤为关键,许多建材行业的相关企业不遗余力伸出援手,共克时艰,助力抗击疫情,最美的逆行建设者们,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教师通过这类事例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急民之所急,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又如著名材料科学家柯俊,国外学成后毅然回国,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到新中国的发展振兴上来,不仅是我国金属物理专业奠基人,还是古代冶金现代实验方法开拓者,更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领航员。教师通过讲述科学家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怀,鼓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2.2 深耕建筑材料发展历史深耕建筑材料发展历史在建筑材料每种材料类型的

8、知识点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解这类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从其应用、技术水平到发展远景。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糯米砂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由有机和无机材料制成的复合砂浆,时至今日,应用糯米灰浆的古代建筑经得起百千年的风雨冲刷,遭受大地震的袭击也屹立不倒。糯米灰浆不仅是伟大的技术创新,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如今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其科学机理应用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中,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又如,教师播放故宫万里长城超级工程等纪录片中有关建筑材料应用的片段,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又显示了国家的综合

9、国力的提升和强大,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和创新科技辩证地与实现理想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2.3 深究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深究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之一,使用劣质的建材易诱发工程事故。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安全的根本需求。在检测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配合,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地处理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增强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分享“违规检测”“数据虚假”等案例,引导学生提高责任心以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且以大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第 3 期118国工匠的经历为切入点,宣扬工匠劳模的专业成果和社会价值

10、,让工匠精神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学生的心里,为培育“明日工匠”播下种子,落地生根。这有益于促进工匠精神和专业训练深度融合,学习工匠精神,锤炼过硬的本领,引导学生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2.4 深省建筑工程典型事故深省建筑工程典型事故建筑工程事故是工程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师把建筑材料在应用过程中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等行为引发事故案例引入课堂,用专业知识来分析,讲述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引发事故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的严重损害,让学生建立职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例如,在课堂上讲述和展示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住宅楼倒塌事件、上海静安县特大火灾事故等,简介其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建筑材料保

11、质保量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课后布置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故详情,总结出建筑材料应用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 ppt 演示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置于第一位,警醒学生遵循规范法规,提高工程伦理道德意识,提升爱岗敬业精神,培养责任担当意识。2.5 深识建材性质造福社会深识建材性质造福社会绿色建材既可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又可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既要满足设计施工成本的实际要求,又要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因此要挑选切实有效,符合规定的绿色建筑材料之前,应充分了解或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和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材

12、料的整体效能,提升工程质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教师在讲解建筑材料性质的同时,融入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建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学生讲解绿色新建材的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强调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承担工程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和使命。2.6 深思建材大家奋斗故事深思建材大家奋斗故事按传统方式教授建筑材料大量的理论知识时,学生易感枯燥,在知识的讲解中穿插建材大家的奋斗故事,有益于调动课堂氛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通过讲好故事,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港珠澳大桥的沉管

13、隧道等工程中,缪昌文院士领航的团队,为港珠澳大桥建设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了七年,数十次的专项研讨,百余次性能实验,力求添加的聚羧酸减水剂让混凝土更耐久更稳定。又如“廿余载不忘初心,专注建筑防渗水”的当代大国工匠杜天刚国家防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防水技术专家,在防水堵漏领域深耕细作二十余年,钻研创新工艺不知疲倦,攻克技术难题传承匠心,参与上千工程至今无一返修。教师通过讲好故事展现科学家胸怀祖国、追求真理、踏实奉献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们奋发昂扬,让榜样的力量薪火相传。2.7 深入建筑材料前沿知识深入建筑材料前沿知识在知识更迭飞速的时代,教师应对学生展开建筑材料最前沿的知识介绍。只有了解世界

14、科技前沿,才能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只有掌握了科技竞争的先机,才能在经济上抢占高地。例如,教师讲到混凝土章节时,可向学生讲述石墨烯混凝土。石墨烯已不再局限用于传感器、电池、航空航天和生物材料等,还被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并且研究越发细致深入,且已有技术成功应用,其中就包括石墨烯混凝土。石墨烯混凝土目前有用于解决寒冷地区路面积雪结冰的难题,通过其压敏特性用于桥梁的监测与检测,解决混凝土耐久性差、脆性大等问题,用于公路路面实时充电等方面。这既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获得新知,也有益于激发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增强创新活第 3 期肖慧娟“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119力。不仅如此,通过前沿知识

15、,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国家科学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激发学生肩负时代重任,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4。3提升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融合措施提升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融合措施3.1 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执教能力纳入培训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执教能力纳入培训教师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之肯綮,应坚持立德树人,以深耕“责任田”为目标,探索实践了课程思政育人格局。教师应加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保证在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面前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关注社会发展,秉持宏大视野,丰富思想内涵,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应是边课程边思政,也就是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自然而然地中融入育人,如

16、盐在水,把思想精神烙印在学生的心中。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执教能力的培训需求迫切,如何把握思政元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理论和实践、课内与课外和线上和线下,如何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及教学规律等相关培训应积极开展和参与进来。3.2 多元方式宣传课程思政,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多元方式宣传课程思政,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所有的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高校应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多元方式宣传课程思政。学校学院可以积极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比武或说课比赛,引导教师讲育人,加强课堂的有机渗透;从专业和人才培养出发,挖掘专业中蕴含的育人要素,开展编制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遴选推出优秀的课程

17、思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方向,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等。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如果教师自身的“三观”不正、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就很难培养视野宽阔、身心健康、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充满激情,对学生满怀关爱,对工作认真负责,教师传递的正能量会转化成学生精神世界的能量。3.3 推陈出新深化课程改革,激发课程思政活力推陈出新深化课程改革,激发课程思政活力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充分激发课程思政的活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提问,运用学生愿听易懂的语言去启迪心智,去塑造价值,去引领思想;结合各类资讯链接与观点,

18、提出思辨主题,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总结;通过讲座、实践、公益活动等,把课程思政的途径拓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思政教育延伸线上教学,创建课程公众号,用于课堂内容补充与课程总结,推送时事新闻,加强社会服务与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公众号的维护和运行,课程老师与学工老师共同审核,确保价值引领作用。3.4 及时更新考核评价理念,注重多元评价方式及时更新考核评价理念,注重多元评价方式片面单一的考核无法全面反映学习成效,教师应多维度综合地考评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人格等。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的素质能力时,可采取自评互评、开卷闭卷、口试笔试、讨论会、

19、学习成果展示、日常行为与课堂表现等方式根据要求组合评价,并设计各环节考核的比例与标准。有效减少学生突击考试的现象,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考核,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断巩固课程思政的学习成果。运用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合理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既能丰富考核的形式,还能增强考核评价的开放性,公平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黄翔”互联网+课程思政”在高职国贸专业中的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1):24-26.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第 3 期120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

20、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3 杨雪冬,吴志鹏.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11):102-104.4 刘红伟.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6(09):8-12.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Building Materials”Xiao Huijuan(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anmingMedicalandPolytechnicVocationalCollege,Sanmi

21、ng,Fujian365000,China)Abstract:In the new era,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training.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ntegrate value guidance,knowledge teaching and ability training,and implement moral cultivation as gen

22、tle and nurturing as thespring breeze and rain.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s an example,based on itscurriculum objectives,deep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These elements are then integra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Th

23、e goal is to enhance the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establish a new teaching mode,formthe pattern of the sam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and morality,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related engineering courses.Keywords:

24、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uilding materials;practice and exploration(上接第 75 页)ReflectionsontheIssues RegardingtheDevelopmentofDigitalEconomyinHebeiandRelatedCountermeasures-AComparativeAnalysis ofthePracticalExperienceandAchievementsinDigital EconomyDevelopmentinZhejiangZhang LiruYan Xuet

25、ingLiu Mingke(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ijiahuang,Hebei,050000,China)Abstract:The wave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s sweeping across the globe,and China has established ahorizontally interconnected and vertically integrated digital economy system.During the 14th Five-YearPlan per

26、iod,Chinas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and digit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In 2022,Chinas digital economy reached a scale of 50.2 trillion yuan,makingit a powerful engin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the digital economy in Hebei Province

27、hasbeen growing rapidly,but 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gap in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whencompared to more developed provinces.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digitaleconomy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economy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Hebei to expand and strengthenits digital economy.Keywords:digital economy;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policy support;digital governa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