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教书育人(中旬刊)2023 年 第 06 期安婷婷鞠洪娟(山东省威海临港实验学校)摘 要 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与魂。一所学校只有寻找到自己的“根脉”,才能通过“赋形”构建独有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才能通过“凝练”确立自身的价值归属和教育追求。威海临港实验学校立足学校实际、紧跟时代育人要求,提炼形成“融教育”特色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融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为一体,探索和构建“融教育行致远”特色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学生自我成长。关键词 融教育;行致远;贯通;创新威海临港实验学校位于威海临港区中心城区,于2018 年 9 月正式建成,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3
2、9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教职工102人。作为临港区重点打造的窗口学校,从建校开始,我们就以创特色学校、办优质教育、建精致校园为办学方向,以培养会学善做、自信乐群、拥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在“家国情怀德行天下”校训的引领下,根植爱国主义教育底色,确立了“融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基于这一特色,我们提炼出“融教育行致远”的核心理念,全校上下呈现出了“求真务实团结进取”的校风、“仁爱通慧春风化雨”的教风和“敏而好学自强不息”的学风。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耕课程,创新课堂,管理育人,全方位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有力促进了新建学校的迅
3、速发展和办学品牌的日趋成熟。一、基于现实分析的特色品牌定位(一)实践依据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五育”失衡和“片面育人”的现象,要走出这一困境,就要进行全面育人与个性发展的有效融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作为临港区的窗口学校,学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活动多,每年大量教师从多个学校调入学校,激增的教师队伍亟须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进行引领,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凝聚、需要融合。临港区地处城乡接合处,区域内农村较多,教师的理论素养普遍较低,只知埋头苦干,缺少提升,缺乏实效,亟须将科学的课程观和育人观进行建设和融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理论依据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
4、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於此。”强调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明代宋濂在白云稿序中说:“经乃圣人所定,实犹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之森列,莫不系焉,覆焉,皆一气周流而融通之。”可见,古人非常重视融合通达。20 世纪初,国外兴起通识教育,目前又提出 STEAM 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复杂的客观世界,将知识进行融合、贯通,全面提升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建校初期,学校就紧紧抓住融教育这一办学特色进行优质校园的打造。(三)政策依据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
5、育的有机融合”。2022 年,教育部出台新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2023 年,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明确提出要凝聚、融合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合力。我们要培养的是会学善用、自信乐群、拥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要充分把学校的这一特色理念与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各类活动等工作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源于校情实际的特色品牌解读威海临港实验学校基于自身定位和发展需要,打造出“融教育行致远”的特色品牌,具有深刻且现
6、实的思想内涵。(一)融教育从“融”的甲骨文写法看,很像三条缕缕的轻烟飘上空中,与空气混合。说文解字 对“融”的解释为:冬去春来,大地回暖,虫蛇从冬眠中复苏,恢复生机。由此不难看出,“融”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谦逊的态度、悲悯的情怀,充满向上的力量,力争与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优质发展威海临港实验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39实案例谈社会、自然、群体融为一体。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首次使用“融会贯通”一词,取“融合”之意;“融”也引申有“通达、流通;和煦、暖和”的意思。此外,“融”有“和”之意,“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孟子、荀子、孔子、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均蕴含了“融之道”。融,即容、
7、融。容:海纳百川,有教无类,有容乃大;融:融合贯通,融汇和谐,共融共进,是指育人方式。融教育,就是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教育具有“和谐”的基调,能够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温暖人心,面向未来。(二)行甲骨文中“行”的写法像一个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说文解字里说:“行,人之步趋也”。由此,行便有了行走之意。“行走”的概念再扩大,“行”又引申出“行动、行为”之意。晏子春秋有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自古以来,我们就明白行之重要,更深知大道至简,而知易行难。“行”也有德行之意,是施之于行为而表现在外的品行。行,是行走,是行动,是德行,是务实的作风,是
8、做事的态度,是“知行合一”外在表现。“行”既是生活中的大道纵横,也是我们踏出的每一步,它告诉我们,想清楚该往哪里走后,就要勇敢迈步前进。(三)致远诫子书中曾经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即凝神致力于远大理想。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一场甲午海战让刘公岛深深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战争中由邓世昌亲自指挥、航速最快的一艘战舰就被命名为“致远”号,特指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奔向远方的意思,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爱国主义底色为“融教育”品牌注入丰厚的人文根脉和民族情怀。致
9、远,是理想、是方向、是愿景,是指向学生一生成长必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基础知识,是育人的目标。于个人来说,致远是未来和远方;于国家、于民族来说,致远凝聚的更是一份家国情怀。不管是对品牌的内涵解读,还是对实践路径的理性分析,我们都认为“融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紧跟时代育人要求,切合学校发展实际,所以我们坚定地将学校特色核心理念确定为:融教育行致远,也以此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核心价值体系。三、立足优质发展的特色品牌实践(一)融合环境,构建育人场域“融融”和“杏杏”是孩子们自行创作、命名和发布的校园吉祥物,其灵感主要来自学校内部的文化环境。作为校园里数量最多的银杏树,四季之中最受孩子们喜欢
10、,大家赏银杏、话银杏、诵银杏、唱银杏,小小的银杏融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作为实验人,他们荣(融)耀而幸(杏)运。(二)融行党建,引领核心价值党建工作是对学校全局工作的谋划和发展,它是队伍锻造的指挥棒,是课程建设的催化剂,是学校各项事务的主抓手,我们将支部活动与学校特色办学相融合,创立了“家国情党员行”党建品牌,推进“三融三行”支部工作法,融岗位、责任、使命为一体,引领学校内涵式纵深发展。(三)融通管理,浸润文化生命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教育管理的落脚点。高标准、快节奏的学校教育样态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构建扁平高效的管理模式,增强
11、关系黏性,将学校每日标准化评价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高效复盘重点工作流程,统整工作会议内容,实现办公、管理、执行的最优化。对学校来讲,要构建优秀的管理文化,应培育人本化的文化氛围,我们凝练了“1809 建校文化”“信仰文化”“团队成长文化”等,坚持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引领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并愿意为这一追求形成师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四)融汇课程,培育核心素养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阶梯,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融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秉承“全面发展素养突出”的课程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品牌化为主要实施原则,积极倡导“融合
12、”理念,培育“融合”样态,提升“融合”品质,以富有生命形态的课程赋予学校特有的教育形态。评价是融教育建设的重要保障。面向每一个、成长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设计提炼融少年评价指标,构建层级式融少年评价体系,“五育”融合,点亮生命,让每个人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五)融爱一家,实现协同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即在立德树人的共同原则之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回归各自本质属性,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我们坚持“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动力系统、孩子成长的原生家庭系统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外在环境系统,着力
13、构建“融古今”的理论体系、“融条块”的组织体系、“融专兼”的人才体系和“融点面”的品牌体系,以文化建设和品牌活动为抓手,成立“十佳社家校共育项目”,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40教书育人(中旬刊)2023 年 第 06 期四、聚力共融共进的特色品牌成效随着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融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与品牌,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一)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融教育”特色品牌的打造,塑造出学校的良好形象,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如潮。学校多次利用元旦会演、六一展演、体育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学生的风采展示和校本课程素养展评,家长们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14、和支持。国家级刊物教育家、威海电视台、威海教育、大众网等媒体都对学校开展的“融教育”及在品牌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进行过多次报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威海市精致校园”“威海市先进教师党支部”“威海市第三批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威海市智慧校园”“2021 年度全市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威海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威海市文明校园”“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山东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将课程、教
15、学、评价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在强化国家课程框架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原有的魅力课程优势和特色,不断完善和优化,突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等课程的优势,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建设多个校级项目学生社团和实践工作坊;优秀经验先后在市、区、各学校进行多次讲座,举行现场观摩会 24 次,获得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承办的“印记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是继北京世纪坛、复旦大学之外,全国第三个会场,展览开放以来,威海大众网、大众日报、齐鲁网、今日临港、闪电新闻等多家媒体多角度陆续推出相关宣传报道数百篇,各界人士纷纷慕名而来,多家单位组织员工团体前来参观,累
16、计参观人数 5000 余人,接待参观数量多达 300 多场。(三)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建校五年,学生整体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习力、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后劲,习惯养成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荣获省市级以上荣誉近百项。3 人荣获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一等奖,在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山东省寒假读好书、山东省“山青之星”青少年风采展示等活动中荣获优异成绩达 36 人次,学生在市级经典诵读大赛、读书征文、威海市国学小名士比赛等活动中获奖达到 234 人次。(四)教师素养的提升骨干教师数量比例迅速提升。目前,目前学校已有威海市优秀教师 4 人,区级优秀
17、教师及先进工作者25 人。仅去年,学校共有 5 位教师荣获威海市优质课一等奖,学校道德与法治团队在威海市四名工程培养中成功入选名课程候选团队,教师队伍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师德高尚。课堂教学技能迅速提高。3 位教师在山东省诗词讲解大赛中斩获佳绩,3 位教师荣获教育部奖励,先后有 109 位教师在市区各级各类课堂展示和评选活动中荣获优异成绩。五、着眼创新开放的特色品牌展望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不断改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深知,在创办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明确自身不足,寻求更大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校园文化深层次融
18、入。学校将紧紧围绕学校特色,进一步打造“融而不同行而致远”的校园文化,彰显“融教育”特色。从环境、制度、精神等不同层面入手,使特色办学理念扩展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深入每一个师生心灵深处。二是课程体系全方位融通。我们将立足于“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更新,不断融合相关课程的内容,不断创新已有课程的模式,不断研发课程的广度,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三是队伍建设无缝隙融会。加强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的引领和培训,实现家校合力协同育人的最优化,用务实,创新,灵动,开放的价值理念引领学校融教育持续发展,不断开创“融教育”的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参考文献:1 伊建军.“融教育”下生本课堂的探究 J.小学时代,2019(16).2 黄祖铭.培育“和融教育”文化 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5).3 黄勇.以身作则“融”教育思考之一二 J.华人时刊(校长),2020(09).(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