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速度时间=路程”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要关注学生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和方法,使其能运用这个关系式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例5。【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2、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3、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认知视野,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体会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2、。【教学过程】一、 感知和理解“速度”1、 学生介绍交通工具。师;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你们知道了哪些交通工具呢?那你们知道他们1小时能跑多远吗?2、“单位时间”的介绍。(1)教师肯定学生列举的数据是正确的,然后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2)介绍“单位时间”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些交通工具的时间都是每小时,这里的每小时就是一个“单位时间”。(板书:单位时间)师:如果以1小时为一个单位时间,那么2小时是不是单位时间呢?师:请同学想一想,单位时间除了每小时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如每分、每秒、每年等等进
3、行板书。师:通常我们把每分、每秒、每时、每日、每星期等等都称为单位时间。师:请问同学们,在一般情况下3分钟是单位时间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师:如果以1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3分钟就有3个单位时间,可见3分钟不是单位时间。师:谁能说说5小时呢?半小时呢?这里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说清楚以谁为“一个单位时间”,然后在进行判断。(3)理解“速度”。师:如果把自行车每小时行18千米叫自行车的速度,那么摩托车和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呢?师:那谁能说说什么叫速度?学生相互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师:像这样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行的路程就叫速度。(板书速度的意义)齐读一次。(4)比较“速度”与“路程”
4、。师: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的路程,路程可以是在单位时间内走的路程,也可以是在几个单位时间内一共走的路程。(5)“速度”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然后齐读。(6)练一练:燕子善飞,飞行速度每小时达120千米,可以写作( ),读作( )。最大的鸟是鸵鸟,它每小时跑60千米,可写作( ),读作( )。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是53千米/时,表示( )。(设计意图:“速度”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所以这一部分的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如让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各种交通
5、工具,在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中引出“速度”,理解“速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二、 感知并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1、 出示例5.(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 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3、 学生反馈情况。4、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1)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观察以上两小题的解题算式,想一想算式中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2) 全班交流并板书:70 4= 280(千米) 225 10=
6、2250(千米) 速度 时间 路程 速度 时间 路程 它们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板书)(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思考与交流相碰撞,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 写“速度”。(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写作(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每秒钟340米,写作( )(设计意图:每个题的知识背景都不一样,题中的“单位时间”也不一样。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用速度刻画猎豹
7、的奔跑、蝴蝶的飞行、声音的传播等情况。这样学生不但能知道谁快、谁慢、快慢各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能体会数学的精细和准确。)2、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多少米?(设计意图:应用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 小明骑电动车的速度为2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小时。(1)204表示:( )(2)804表示:( )(3)8020表示:( )4、小芳从家到少年宫每分钟走75米,走了6分钟; 小丽从家到少年宫每分钟走65米,走了8分钟。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
8、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为三个层次:1、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也从未见过,因此,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2、 引导探究新知,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有效教学. 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解决例5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也经历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3、 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进一步感知和理解速度的意义、写法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层:变式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第三层:开放训练,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这样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