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屯留县麟绛中心校 苗建玲教材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即计算客厅的面积;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于平
2、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一些解决基本图形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
3、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具体的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综合运用引导式教学,采用情境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教学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
4、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自主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归纳的学习方式。整节课的教学,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这样的安排与处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导入,认识组合图形。2、自主探究,寻求计算方法。3、利用新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4、总结收获,反思提升。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认识组合图形。我创设了拼图活动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七巧板并提出拼图要求:选择几个基本图形,拼组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
5、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接着我又利用展示台调用学生的作品来展示,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图案像什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组合图形的组成特点。像这样,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及时小结:虽然同学们拼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很自然地引出课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寻求计算方法。首先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们的好朋友小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打算简单装修一下,计划在客厅铺地板,想请同学们帮
6、忙进行一下预算,至少需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你们愿意帮忙吗?客厅的形状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平面图),在学生估一估之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整节课的重点,我采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组织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再到全班交流汇报,学生采用了五种不同的方法:(课件演示)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是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是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是分成两个梯形;是补上一个小的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的长方形。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都会问一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割?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重点讨论第5种方法: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的这块是什么图形?是怎么知道的?补上
7、一块后又是什么图形?应该如何计算呢?从而让每个学生都理解这一计算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都是由学生发现并通过汇报交流获取的,我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汇报交流后,课件演示五种方法,让生归纳分类得出分割法和添补法。)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没有人喜欢分割成3个图形的方法呢?此时,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归纳:在分割图形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在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到在运用分割法解决问题时,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而且还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8、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参与热情较高。最后我小结:其实不管是用分割法还是添补法,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把这个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第三个环节:就是利用新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是让学生只说方法,不计算。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图形的特点和条件,对它进行合理分割。第二题是粉刷一面墙壁(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每平方米需要.千克涂料,一共需要多少千克?设计此题主要是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能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四个环节: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我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想借助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总结上有所提升,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