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GENRE ANDSUBJECT类型与题材1934年,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挺进师,进入浙闽赣边区;1935年初,北上抗日先遣部队遭到国民革命军重创,而后粟裕、刘英重新组建红军挺进师,保存实力。1电影 云霄之上 所述故事发生于挺进师在遭到重创后重新组结的阶段,先遣余部挺进师的支队队长洪启辰接到军令,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国民革命军的弹药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集结更多的军人,经历了撤退与前进的挣扎,最终以极大的代价完成任务。云霄之上 是一部跨越战争与文艺电影类型、融合写意与写实风格的电影,富有艺术底蕴与思考深度。一方面,作为主旋律战争电影,云霄之上 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厚
2、度,其叙事总体以小见大,仅以数处闲笔交代宏阔的历史背景,在“局部性”战争的叙事体量中,延展战争与人性表现的空间。学者张宏称影片“以诗意的笔触,简单的叙事,描绘出崇高复杂的人性与感情”2。学者杨劲松肯定影片处理革命历史题材的革新手法,做到“以小见大、以情动人、以史明鉴”3;另一方面,作为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的文艺战争电影,云霄之上 富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学者陈旭光称其“风格整体性极强,以诗意的气质统摄全文的剧作文本、拍摄造型、导演创作、群像表演等多个维度,实现整体诗意的氛围构筑”4。云霄之上 采取叙事留白的手法,将表现空间交给实验性的诗意画面,基于自然空间、动物视角拟造非人化的镜头叙事,贴近战场的感官
3、体验;表现主人公潜意识的水下镜头,也充满诗意现实主义风格。此外,影片也充分发挥浙西南地理空间的特质,调度山陵地貌与湿润气候,并用接近黑白的水墨色调与光影轮廓呈现诗意的南方战场。云霄之上 在主旋律战争电影的谱系中践行艺术理念,是一部投资体量偏小的新类型电影。其采取“电影节生存”的路线,搁置对票房的追求,而以先锋性的电影画面与中国山水画美学取胜,开创国产电影的美学风格。云霄之上 的学院派创作路径,体现了刘智海导演及主创团队对富有中国电影美学的诗意影像的追求,“把当代艺术和电影嫁接起来,让博物馆里空中楼阁式的当代艺术能够走进大众文化领域。引导观众接受一些具有作者性的电影,而不是完全迎合他们的商业电影
4、”5。同时,它开拓了主旋律战争电影的类型分野,将东方美学的灵韵融入到镜头表现中,突破战争电影的表现规则。学者李道新认为它“以其锐意进取、深度开掘和震撼人心的大格局,推动了国产主旋律战争片的整体创新”6。总体而言,云霄之上 是学院派体系与工业体系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为主旋律题材的艺术类电影,乃至电影行业建设提供较为可贵的经验。一、剧作策略:关注非典型英雄的个体化叙事作为主旋律题材影片,云霄之上 以国共内战作为历史背景,以普通士兵为主人公,将战役地点放在了江南的农村。当战争的叙事冲突弱化之后,云霄之上 将关于英雄主义与生死的探讨包裹在诗意景观的呈现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战争电影类型风格。【作者简介
5、】【作者简介】刘婉瑶,女,广东佛山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电影文化与批评研究;卢玥,女,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刘婉瑶卢玥中国电影美学的“学院派”路线 兼评非典型主旋律战争电影云霄之上292023第10期 (一)情节结构:个人视角下的“局部战争”近年的新主流电影谱系,涵盖多种电影类型,不止于战争电影、科幻电影,甚至触及文艺电影类型;同时,受商业化与大众文化的影响,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格局逐渐往细微处发展。学者陈旭光曾概述当下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中国的大众文化化趋向使主旋律电影出现了“主流化的变化趋势”,即“主旋律电影容纳了商业性因素,向市场靠拢,回归大众文化,价值观念上比较开
6、放”7。云霄之上 呼应国内战争电影类型融合、叙事细微化的创新趋势,用士兵视野下的“局部性”战争,开拓主旋律战争电影的新叙事空间。云霄之上 在世界战争电影谱系中,属于内聚焦、个人叙事的中小成本类型,更切近“局部性”战争的特点,同时在对人物内心空间的表达方面,融入了“个人化”战争的内聚焦视角。受商业化浪潮影响,呈现出细微化的叙事视角:“从个人的视角对战争复杂、丰富的内涵作以剖析,赋予较强的主观情绪,渗透作者悲天悯人的胸怀及细致入微的敏锐洞察力”8。云霄之上 中双方交流的方言、难以分辨的军队服装,均意味着这是一场国共两党之间的、规模甚小、武器简单的小型战役,也是一次放弃宏大战场,转而聚焦于局部战争的
7、微型叙事。此外,影片更多以日常化的口吻铺叙有关生命与战争的伦理探讨,将叙事范围缩窄至“48小时内的一项军令”,做到“经由人物主体淡化,情节脉络简化,戏剧冲突弱化等方式,以小见大地完成了对大时代背景下无名小人物的精神关照”9。然而,云霄之上 压缩了战争叙事应有的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叙事节奏,这使其难以吸引适应了常规战争类型电影特征的观众。好莱坞编剧布莱克 斯奈德指出,在主流的商业电影叙事中,“如果故事线具有冲突最大化、立场最明确的主角和坏蛋,还有最清晰、最原始的目标,那么这个故事线是成功的”10。云霄之上 由于采用细微化的叙事格局以及缓慢、抒情的镜头语言,导致它的故事线并没有实现对矛盾的层层深入
8、,反而因多处平行的矛盾,弱化了故事的焦点。影片主要展现三处价值观冲突与精神矛盾:一是国共军队之间的矛盾,以及十年内战中的对立状态;二是以挺进师为代表的红军内部的价值冲突问题;三是主人公内心无法和解的战争伤害。大部分战争电影都通过一以贯之的敌我冲突、对信念的坚定执行获得精彩的观影效果,而 云霄之上 中的红军内部冲突、主人公内心的战争伤害却削弱了影片最关键的冲突国共对立,甚至使主人公有了哈姆雷特式的延宕和游移。(二)人物塑造:非典型英雄的伦理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代导演的纪实美学与第五代导演的民族寓言开始深入战争电影的思想意涵,“对战争中人性的思考,使中国战争片开始触及到了这一片种特有的文化 精髓
9、,这是中国战争片发展进程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思想起点,它表明部分国产战争片脱离开 政治 的范畴,开始站在民族和人类的高度来思考战争”11。此后,逐渐出现了正面表现国民革命军抗战的影片,例如 血战台儿庄(1987)、喋血孤城(2010)等。云霄之上 同样实验性地探索处理国共两党矛盾的方式,尝试在叙事之外的细节建构一种非对抗的关系;它回避脸谱化的塑造方式,尽可能生动、准确地描写历史中的士兵,如出身贫困、讲义气的少年士兵,或是说着方言、与红军“本是同根生”的断臂士兵。在此之外,云霄之上 对英雄主义以及英雄人物的探索充满哲思,以偏向艺术电影的处理手法,群像式地塑造作为非典型英雄的士兵,他们之间有各自不同的
10、成长节奏与价值观。“以小人物的身世与命运,从一个日常生活的微小视角切入对于宏大历史记忆的呈现正是以伦理叙事来面对历史记忆的一种创作选择。”12与强调叙事节奏的主流商业电影不同,角色们有看似漫不经意的伏笔与巧思,也有长期铺垫下的人物弧光。在自然光线与舒缓的画面节奏下,演员们以质朴、平实的表演风格来表现平凡士兵的状态,甚至只有随着情节推进、日常对话,观众才得以知悉他们的身份:饱受精神创伤的洪启辰;豪爽、活在当下的沈队长;疲于抗战的老鲁;残疾军人丁松柏;聪慧的女性周茹方;以及小哨子、毛肚等鲜活而又让人惋惜的平凡个体。而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天坛奖”将最佳男主角授予 云霄之上 的演员集体(演员陈
11、伟鑫、吴嘉辉、聂劲权、应林坚、林裔、陈文元、陈雨泽等7人),也肯定了群像塑造的成功之处。总体而言,云霄之上弱化了剧情冲突,转而刻画无名战士或非典型英雄的30GENRE ANDSUBJECT类型与题材成长,展现着普通人在战场中真实的反应,也体现了普通士兵在战争中的无常命运。二、美学价值:融合写意与写实风格的“诗电影”云霄之上 用诗意的电影语言呈现战场,其富有江南山水意韵的抒情气质缓和了战争的残酷性,达到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平衡。镜头的呈现与画面的美学更具有冲击力,使情感与生命哲学在朦胧的意境中得到升华。(一)作为“诗电影”的特色:写意镜头下的中国山水主创团队出身于中国美术学院,受其重视美学、追
12、求诗意与灵性的教学风格影响,建构了 云霄之上充满“诗电影”特色的视听风格。中国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者陈旭光指出“电影是空间的艺术。电影不仅现实主义地创造真实空间,也创造一种独特的美学空间。”13云霄之上 汲取山水诗的写意、挥毫,将战争主线与山水意境渗透糅合,在浙西南山清水秀、阴雨连绵、崇山峻岭的独特风貌中,打造别具一格的诗性电影美学。其诗意镜头下的中国山水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消色、黑白疏淡,营造黑白色调的美学,加上多处的散点透视运用,使画面具有水墨画般的意境。云霄之上 总体用黑白影像讲述战争故事,采用“消色”的处理减少影片中的色彩使用,增强画面的简洁性和统一性,同时还可以使
13、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和美感减弱了较大的光比,使得画面对比度降低,用灰调弱化泾渭分明的黑、白两色,如水墨画一般渲染渗透、黑白疏淡,颜色过渡柔和。其二,在林间设置单一场景。对比其他主旋律电影,云霄之上 的战争场景较为简单。由于受经费和制作规模的限制,自然景观成为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的优先选择。整部影片几乎都发生在浙江的山林里。单一的背景环境难以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故事背景,容易使电影显得单调、乏味。然而 云霄之上 的林间场景地形陡峭、天气变化多端,加上光影迷蒙、动物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一场景带来的视觉枯燥。同时,云霄之上 的纯实景拍摄呈现出纯粹自然主义的客观真实。其三,充分调度写意的光影诗意。电影拍摄
14、善于利用自然风景,用山岩、水雾、树林、芦苇荡营构光影轮廓,如小哨子死时的雨、洪启宸置身水中的光。作为战争题材的影片,云霄之上 没有通过前沿技术还原包括枪战、火烧、爆炸、进攻等强冲击力画面,而是用画面呈现山水诗一般的朦胧与诗意。“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14,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表达方式,用大量的水气与自然景观融合进战争主线,营造出优美、唯美的诗意氛围。总体而言,云霄之上 的构图、前后景选取、虚实处理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巧思与调度,表现手法具有独特性,最终营造出意境悠远、气韵生动的审美气质。(二)作为“触觉电影”的创新:声音与具身化的悬疑感影片善于运用声效、密闭空间的画面来强调影像的“触觉性”或“可
15、感性”,观众的触觉感知通过视觉中介(部分辅以听觉中介)被激活,在心理层面产生“通感”15,增强伏击战的悬疑感和具身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善用声效。云霄之上 注重声效的运用,影片中或是用消音的方式,形成屏住呼吸般的节奏;或是突出环境音响(水滴、溪流、蚊子),营造狭窄空间中士兵的紧张反应。在战争电影中,声音是营造情绪和氛围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云霄之上 中运用的声音表现形式包括战争场景中的枪声、爆炸声、呼吸声、脚步声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影片有意识地捕捉大量的环境有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是指音乐本身出现在影视的叙事空间中,包括直接出现在画内空间或画外空间中)。16水滴声、燃火的木头声、水中的气泡声
16、、溪水流动的声音甚至是昆虫鸣叫的声音,通过混音和平衡声音轨道等技巧,营造出更加逼真、更加整体、更加自然的挺进师的战争场景。第二,增设动物镜头。云霄之上 的镜头中增设蛇、鸟、飞蛾等“非人”的动物镜头,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在影调上,渲染某种氛围非上帝视点的相对沉浸式氛围。影片力图以“非人”的动物镜头作为介质,引领观众相对沉浸式地穿梭于烟雨蒙蒙、树影312023第10期 摇曳的山林之中,与影片中的人物形成某种视线的认同;在叙事上,“非人”动物镜头起到辅助与补充的作用,强调自然环境对士兵的威胁,也展现战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此外,动物影像可以为战争电影制造出大战之后“无人生还”般的荒凉感与潜藏危机的紧张感
17、。(三)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平衡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史传”和“诗骚”两大文学传统,“史传”所承载的是写实主义叙事传统,以线性叙述事件的起承转合为主要特征;“诗骚”传统则是在一定程度的叙事基础上,走向更为灵活自由的诗意想象世界。“中国诗电影”就与“诗骚”传统形成互文关系。在“中国诗电影”中,往往有着大量自然意象的表达,这种表达注入了浓厚的情感和主观色彩。此种意象构成了“有我之境”。周易 认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观”,“观物取象”代表了主客体融合的过程。“这个 观 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美学的观点。”17“观”不是主客二分的独立行为,而是将审美主体与审美意向相互串联,形成一种鸢鱼飞跃、妙趣
18、横生、情景交融的诗意世界。云霄之上 作为运用大量实景拍摄的写实主义战争电影,不拘泥于以“史传”传统做写实主义叙事,而是做到“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之间的有机平衡。影片遵循了写实主义,以1935年浙西南战略转移的史实为基础,以野生、蓬勃的江南林间为拍摄地点,尽量真实地还原战争现场。但是 云霄之上 远没有止步于单纯的写实,很多段落都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呈现主人公梦幻般的潜意识,体现出表现主义美学风格。其中的经典场景是影片中的两处水下画面,具有一种奇观性和想象属性,并具有空间想象与精神想象双重维度的阐释可能。空间想象。水下如梦似幻的景观呈现是对林中战火满天的逃脱与抽离,以水作为介质,在视觉上
19、是对观众的一次审美消费满足。例如,洪启宸落水后,水幕中投射下巨大的光笼罩着他,与林间景象产生极大的对比,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寄托着电影“诗性”与影像吸引力。山林与水下的景观对照,营构了写实与幻梦的两重空间:烟雾弥漫、墨色苍凉的林间景观是真实可感的空间,而微波粼粼、镜花水月的水下景观是极富美感的超现实空间。精神想象。水下的世界是对梦幻、潜意识的呈现。水是电影中最好的表现物质之一,广阔的水域在视觉呈现上有着“迷幻”与“崇高”的特质,适合摹写现实主义镜头所描绘不到的、幻觉性的心理活动。镜头透过迷离的水中光影,呈现洪启辰的精神世界,他在水下看到一具具曾经鲜活的身体,产生对自我生死的未知与不定,以
20、及对理想主义、赤忱与自我超越的思考与坚守。水下的挣扎包含着一种张力,将身体的、精神的、个人的负重都推向一个极致的状态。总而言之,影片的水中戏以古典、克制而又超现实的调度,折射出神秘感、压抑感并存的精神创伤与精神想象。三、创作分析:“杭州新浪潮”、美院气质与学院派路线由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主创团队在拍摄中的努力和权衡,云霄之上 成为一部作者特色明显、走学院派路线的电影。云霄之上 的创作成功,来源于“杭州新浪潮”的概念,以及江南地区电影生产的文化底蕴与产业集群。它在具体实践中融合诗意与工业,为电影工业美学提供示范经验。(一)“杭州新浪潮”与电影生产的空间化江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其“诗性”“诗意”的气质
21、在电影表现力方面获得了现代性发展。近几年,江浙地区接连涌现出顾晓刚、祝新、仇晟等多位青年新锐导演,其在各大电影节崭露头角。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但都与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相结合,一些业内学者与影评人将其称之为“杭州新浪潮”。青年导演们在创作中都“试图融合杭州本土气质,重视个人生命体验表达,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手法的结合”18。他们的作品多以典型的江南风光视觉符号呈现为重点,围绕着“江南电影”这个模糊意象,通过对江南水、绿色以及废墟的表征,“以一种柔和而又融会贯通的江南气质,构成杭州电影新浪潮的基本风貌”19。他们将带有穿越性的时间感贯穿当下与传统的空间记忆,再现为一种有着生活气息实指的当代中
22、国意蕴,呼应中国电影学派的内在肌理和价值追求。电影 云霄之上 用诗意的、现代性的视听语言阐32GENRE ANDSUBJECT类型与题材释人与战争的关系,符合“杭州新浪潮”“江南电影”的总体风格。影片的中国意蕴与江南气韵体现在地理条件、文化表征及产业支撑三个方向。从地理条件来看,影片有效地以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承载人文情怀,如梯田、农民的出现,是战争片中较为温和的情绪缓冲点。江南水乡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地理文化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铸造了 云霄之上 烟雨迷蒙的影像质感,让动人的故事镶嵌在江南独特的景观风貌里。导演刘智海曾在采访中说到:“我认为浙江是一个自然造化巧夺天工的地方,
23、给浙江电影创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方式,能够创造出具有传统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场景。”江南水乡的地理文化,符合自然、简朴的特点,适合表现诗情画意的影像肌理,营造朦胧的美感与诗意。从文化表征来看,云霄之上 呈现出“方言电影”的回归,在电影中使用浙江方言,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当地人的群体特征,增强电影的地域感和认同感。例如,在影片当中,互不认识的周茹方与小战士坐在捕鱼船中,用方言谈论着家乡和寻亲,一瞬间拉近角色距离,乡民与战士同属于一片土壤,能够调动观众的同理心,对于影片中讨论的家乡、战争、军令与信仰产生更深的思考。从产业支撑来看,云霄之上 由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美术学校共同出品,浙江的横
24、店影视城与红军长征主体公园为影片提供拍摄场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培养出一流的影像艺术和动漫游创作型人才,以探索影像和动漫游文化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为己任,代表了中国美术学院新兴学科的发展方向。浙江的影视行业朝着国际化、平台化、景区化、产业化的方向做大做强,在中国电影行业培养电影人才、做强影视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电影创作的学院派路线与作者特点云霄之上 得到中国美术学院的资金扶持与人才支持。作为出品方,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是国内美术院校中率先开展影视教学与研究的高校之一。学院旨在立足电影本体、探索未来影像,聚焦以导演、摄影、美术为优势的电影创作群体,建构电影作者意识与诗性美学,
25、培养具有人文精神、批判意识的电影作者集群。主创团队从中国美术学院内选拔出一批富有创作热情、有实践经验的导演和创作人才,团队中有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他们利用手头的资金和资源将创意变成现实。此外,云霄之上 的拍摄过程也是对师生的一次重要实践历练,通过实践达到学习目的,拓展了课堂与书本之外的教学空间。云霄之上 在国际电影节的杰出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创作热情。云霄之上 的投资体量在300万元以内,属于探寻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以小博大”的典范之一。陈旭光在谈论“电影工业美学”的分层电影生产的分流和多样化时,指出“小成本类型电影应该追求精准的受众定位,艺术电影更应该控制成本”20
26、,保证“电影节生存”比单一保证票房更为重要,“它可能收获的是艺术电影节获奖和口碑带来的符号资本”21。云霄之上 具有小成本、艺术化的特征,其叙事路径做到了学者饶曙光、毕晓瑜所倡议的人文与现实主义结合,“在创作中常常将细节的写实和情怀的写意相结合,注重对中国人文情怀的描写,从而丰富影片的人文内涵”22。影片最终叩开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大门,对于中国电影新格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示范性意义。虽然“诗性电影”的提出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是它的理论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学院派的导演应在“电影美学上初步形成共同体的自觉性”23。这些作者性导演往往由个人、家乡、家园而通达历史与人性,以对个人
27、经验的主体召唤与“空间回忆”、美学格调等表达,积极寻找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聚焦平实的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创新性表达方式;关注宏观历史下的无名英雄,发掘这片土地上未被详细记载,却真实发生过的动人故事。导演刘智海作为学院派导演,他的创作兼具了“江南”“诗意”“山水画”的因素,这是其“作者性”的体现。他时常在采访中感念浙江永嘉,“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内容来源于笔者对导演刘智海的采访。332023第10期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才友.挺进师与闽浙赣边区游击战略的选择 J.历史研究,2021(01):128-147,222-223.249刘祎祎.学院派主旋律电影的诗性书写与艺术探索电影云霄之上学术研
28、讨纪要 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3(02):87-96.3杨劲松.云霄之上的传统创新与产业自觉N.中国电影报,2022-07-06(007).5刘智海,陈晓云,李之怡.战争故事的诗意讲述云霄之上导演刘智海访谈 J.当代电影,2021(11):42-48.6李道新.云霄之上与主旋律战争片的整体创新EB/OL.(2022-07-08)2023-03-03.https:/ J.当代电影,2017(01):4-18.8安超.历史记忆与影像书写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5-13.10美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M.王旭锋,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3.11皇甫宜川.中国战
29、争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30.12陈晓云.近年来国产影片中历史记忆的伦理表达 J.中国文艺评论,2020(12):36-43.13陈旭光.略论新主流电影几种“空间生产”模式 J.现代视听,2021(06):88.14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122.15魏梦然.“触感”的找寻、提炼与再造杨史云梅耶动画电影创作初探 J.当代动画,2022(04):89-95.16王禹彤.浅析有源音乐与无源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J.影视制作,2015(08):92-95.17成中英.美的深处:本体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91.1819李晓
30、雪,余佳丽.“杭州新浪潮”:群体创作与区域电影 J.电影文学,2021(17):32-37.2021陈旭光.“电影工业美学”的分层与电影生产的分流和多样化 J.现代视听,2021(10):88.22饶曙光,毕晓瑜.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与策略以现实题材影片为例 J.当代电影,2008(06):9-13.23王一川.平面化浪潮下的深度重构中国电影界的“学院派”与“新学院派”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Z1):69-72.故里在温州”。中国戏曲、江南的山水诗等文化记忆都镌刻在作者的脑海里,成为 云霄之上 影像中如诗一般的镜头表达。结语云霄之上 以个 人视野下的“局部性”战争,重述20世纪30年代的国共内战史,群像式地塑造中国革命史的宏大叙事所遗忘的千万士兵。主创团队既用气韵悠长的镜头语言描摹了浙西南湿润的自然风景,也用厚重历史承托起回荡于江川与山野之间的将士忠魂,最终完成一部在中国主旋律电影序列中具有开拓性、实验性的学院派佳作。云霄之上作为学院派创作的中小成本战争电影,发掘了文艺风格与战争融合的独特面向,并通过艺术电影放映走进公共文化空间中,开拓了电影工业美学所倡议的层次化、多样化的创作空间,展示出主旋律题材的文艺电影在电影市场的类型体系下生存的可能路径,为国内主旋律电影与战争题材电影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极富意义的探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