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兆麟初级中学初一学年语文学案 最后一课 5-22-k 新授课 2 高雪梅 何李莉 明海英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继续掌握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2、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3、体会这篇小说通篇都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预习导学 知 识 储 备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
2、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作背景: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法国面临亡国的境地。普鲁士政府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这些地区的学校再教法语,只准教德语。1873年法国作家都德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以刚发生的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反映了阿尔萨斯、洛林沦陷后,当地人们在侵略者强行禁止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 字 词 梳 理 1、读准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多音字注音组词。郝叟 懊悔 诧异 踱步 征发 督学哽咽 祈
3、祷 钥匙 思量 小弗郎士 帖 强 合作研讨 环节一 文 本 探 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人物是谁?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 环节二 拓 展 延 伸 朗读课文,合作思考问题1、本文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根据时间顺序理清故事情节,划分结构。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多种划分方法)例如: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4、。2、分析第一部分:划出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3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分析第二部分,并填下表,把握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表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随堂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拼音填汉字。Ho su( ) o( )悔 诧异( ) 踱步( ) zhng( )发
5、 d( )学 哽咽( ) 祈祷( ) yo shi( ) 思量( ) 小弗朗士( )第二课时复习导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家,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C 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朗士也认为老师累,是一个“可怜的人”。D 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合作研讨 要点: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2、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环节一 人 物 探
6、究 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习、的稚气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
7、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压抑的感觉。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大林、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老师的话
8、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小结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极普通的法国农村小学生,他天真而又贪玩,无忧
9、无虑,不爱学习。在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教育下,他由世事不知骤然成熟了许多,他首次体味了亡国之痛,逐渐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作者通过小弗朗士的切身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同时,作者满怀深情地把祖国的希望寄托在这新一代的身上。 环节一 合 作 研 讨 一、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 1、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2
10、、老师讲到法语时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3、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大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有神态、
11、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
12、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5、“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6、小结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小结:写
13、人的几种方法(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4)注意景物描写随堂检测表现人物性格常常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文字加以赏析。1、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描写的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 。2、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描写的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 。_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