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兵房初中自主互助合作课堂 初一数学组
课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主备者
王东明
授课时间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课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和一条边的长度怎么画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ASA和AAS;
2、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2、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分析
(组内集体备课)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两角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实验探究
问题1:(1)先在一张纸上任意画出一个△ABC;
(2)然后在另一张纸上画△DEF,使EF=BC,∠E =∠B, ∠F=∠C.
(3)把画好的△DEF 剪下,放到△ABC上,观察它们全等吗?
问题2:对于任意的两个三角形,当满足“两角及夹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能够全等吗?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用数学符号表示:
三、应用新知
例:如图2,在△ABC和△DEF中,∠A=∠D, ∠B=∠E ,BC=EF. 求证△ABC≌△DEF.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用数学符号表示:
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解答上述问题后,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
四、综合应用
例1:已知:如图4,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变式:
(2)如图5, 若例2中,BE与CD交于点P,则△DBP≌△ECP吗?
(3) 在(2)中,再连接AP,如图6,则图中存在几对全等的三角形 ?
练习:
1.如图7,AB⊥BC, AD⊥DC,垂足分别为B,D,∠1=∠2.
求证:AB=AD.
2.如图8,AB⊥BC, AD⊥DC,∠1=∠2. “AB=AD”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本课的哪些环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还有什么疑问?
(个人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作业
布置
课本第43页第4题、第44页第6题。
辅导
记载
教学
反思
-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