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话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_孙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95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话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_孙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话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_孙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话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_孙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20 期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话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孙悦(河海大学 学生工作处,南京 211100)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自媒体环境下话语传播呈现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语言载体和手段,善于让他人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表达更能够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并引起共鸣,提高教育成效。当前,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高校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掌控网络话

2、语权,巩固育人成果。一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环境变化(一)话语情境: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网络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现实空间的延续,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紧密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在拟态环境中的跨时空延展。在自媒体空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声,话语表达多样且不受时空的约束,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异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摆脱了现实校园或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随时沟通。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教育内容的转变,教育内容呈可视化、可复制性、易存性和易传播性的特征,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学习生活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他们通

3、过各类网络平台学习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通过网络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但这些信息流通、日常交流下掩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所以,在自媒体时代,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已经刻不容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必须向网络空间延伸,并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占领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拓展网络育人空间。(二)话语主客体关系:“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消解,教师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在非信息化时代,知识是以一种单向方式来传播的,接受知识的一方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由于对知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2021SJB0020

4、)作者简介:孙悦(198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是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要素,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场域向虚拟场域转移,“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逐渐消解,网络话语传播呈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及复合式等特征,高校面临着主流话语权威消解、教育者网络话语素质与教育对象需求存在偏差、受教育者网络话语权力意识泛化等困境。因此,高校必须强化话语思想核心、优化话语表达、加强话语主体队伍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话语能力。关键词:高校;自媒体;思政话语环境;网络思政教育;网络话语能力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

5、:A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78-04Abstract: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which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presen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tran

6、sferred from the real field to the virtual field.The teacher-center relationship is gradually dissolved,and the network discoursecommuni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onymity,openness,interaction,and compoun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suchdifficulties as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mainst

7、ream discourse authority,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ors networkdiscourse and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objects,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power of the students network discourse.Therefo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strengthen the core of discourse thought,optim

8、ize discourse expression,strengthen th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subject,to further enhance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ability.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elf-medi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environment;the web-base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two

9、rk discourse ability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20.01978-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20 期识渴求进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拜。这种师生关系在马克思理念中表现为以人类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为条件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迫于外在力量推动下的外在需要1。教授知识是教师的主要社会分工,学习知识是学生的主要分工,“知识”作为外界强加的“物”是师生交往中学生对老师的主要依赖。但现代网络摒弃了中央控制式网络体系,构建了分布式的网络体系,每台计算机都

10、只是网络的一个节点,是平等的关系。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发挥,知识的来源多样化,获取量及储备量获得极大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再是教师知识的单向传输,而是向相互探索、平等对话的方式发展,网络的去中心化的特征正在逐步消解“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呈现平等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交往环境中,师生都是话语传播的主体,主体性交往关系成为主导交流模式,在双主体的对话模式下,教师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平等者中的首席”是由后现代课程论专家多尔提出,他认为这里的“首席”并不是掌握话语权力的人,而是创造对话和理解的条件和氛围的人,是信息的协调者、平等对话的组织者、促进者2。当然,这种平等

11、关系的相处模式还是需要包含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思想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话语传播:呈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复合式特点网络传播速度快、规模大、表现形式多的优势极大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同时,话语传播的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及复合式等特征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网络环境使学生实现了随时接受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自由。一是网络话语传播具有匿名性,学生在互联网中往往能够有效地隐藏自己的身份,以虚拟的身份和别人交流,甚至无需为自己的话语负责,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但是也出现了话语

12、情绪化,理性声音被极端情绪淹没的现象。二是网络话语传播具有开放性,分布式的网络体系使得因特网上的各个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源,且传播内容、形式、载体包罗万象,既有学术性也有娱乐性的各类内容,既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也有弹幕、留言、评论等各种表达方式,既有网页、贴吧、QQ,也有微信、抖音等各类传播载体,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通过不同的载体,运用不同的话语形式,选择不同的内容,教育者也可以深入网络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行价值观引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圈层化”的现象。三是网络话语传播具有互动性,在网路环境中,学生能够相互讨论、沟通,拥有平等的接收信息和表达观点的

13、权利,打破了学生作为受教者的被动地位,从而符合当代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需求。四是网络话语传播的复合式,当今网络环境,不仅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更实现了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复合式传播,使得教育者能够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成效。二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话语建设困境(一)主流话语权威消解,境外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想与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场所,相比于主流官方自媒体,自媒体泛娱乐化的网络表达凭借多元的、直接的感官刺激更受青年学生喜爱,进一步导致官方媒体边缘化、去中心化,消解了官方媒体在网络大众舆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当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

14、变,境外思潮不断渗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网路话语表达的条件和限制较为宽松,境外敌对势力迫切想利用网络渗透高校,面向广大学生大肆宣传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并针对性地开展诱导工作,以多种方式吸引青年参与。同时,一些霸权主义国家刻意地将政治口号灌输到诸多对外输出的传媒工具上,包括电影、动画、游戏等,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大肆宣扬其价值观。近些年,打上西方文化烙印和价值观的产品纷纷涌向我国,并广泛地宣传其制度、理念、意识形态等,甚至丑化我国我党形象,从而动摇青年学生社会主义信仰,瓦解民族文化自信。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教育缺乏认同,盲目相信错误思潮,大学生正处于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15、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针对思想政治话语环境新变化,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二)教育者网络话语素质与教育对象需求存在偏差高校是社会思想的孵化器,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其网络话语素质将对育人成效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自媒体时代对教育者的网络话语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者网络意识、话语内容、话语形式等方面。一是网络意识较弱。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受到传统教学、对话的影响,线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较弱,主要体现在对网络媒体关注不够,没有有意识地关注网络

16、空间,及时占领网络阵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79-2023 年 20 期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或是对相关网络平台、自媒体、APP 应用不足,无法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在该领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领。二是优秀网络话语内容供给不足。当前话语主题讨论的内容过于空泛、抽象,在内容表达上普遍具有严肃性、规范性等特点,强调语言正规、语义明确、思想表达准确,往往缺乏时代性与生活气息,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难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使得表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点击率低、回复少或造成逆反心理,育人效果不佳。三是话语方式缺乏情感。

17、教育者的情感态度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中体现,单一单调的话语方式,比如灌输性、教条式的话语表达将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情感关怀。心理学家认为,人一般都有沟通交流的渴望,都有对真情的需要。现代社会,随着科技进步与信息爆炸、生活环境的剧烈震荡与多元价值的碰撞博弈、经济消费成本的攀升与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等,青年的整体社会焦虑感明显增强3。青年学生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更倾向获得心灵的关怀,并期待内心的不解和困惑得到疏解。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往往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关怀,话语方式就会缺乏渗透力与感染力,而无法走进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并内化为他们的人格、品质。(三)受教育者网络话

18、语权利意识泛化,话语表达具有盲从性在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声音常常被淹没,但互联网打破了教育者话语权垄断现象,话语权的主体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逐渐倾斜,受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言论。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真实我表现为数字我,部分学生责任意识薄弱,思考问题不够全面,通过自媒体平台过分使用话语权,发表低俗言语、实施言语暴力,话语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话语权利意识泛化等问题。同时,在网络平台,个体与个体的交往表现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互动,没有既成规则的约束,自媒体话语表达呈现为“泛娱乐化”“泛功利化”“泛虚无化”等网络话语形态。不少自媒体在“高流量需要高竞争预期”境遇下,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

19、快、隐蔽性好的特点,回避完整真相、忽略无关真相、稀释不利真相,通过“竞争性真相”的叙事表达,蓄意制造和散播网络谣言,旨在煽动大众情绪,获得高流量高关注。高校学生还未踏入社会,心思单纯,信息的鉴别及分析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盲目相信网络舆论,尤其是在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利用他们强势的网络话语权利进一步高谈阔论、大放厥词后,部分青年学生情绪被进一步煽动,并发表不当言论。受教育者网络话语权利意识泛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三高校网络话语能力提升路径(一)强化话语思想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话语是思想的表达,思想是话语的灵魂、话语的核心。如今,拥有不

20、同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人在网络平台进行话语博弈,最终体现为其思想博弈。高校话语思想必须能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人才培养理念,必须在话语博弈能力中提升影响力,使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处于指导地位来匡正国家前进方向和学生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奠定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基础,昭示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方向。高校必须牢牢把握话语思想核心,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国家意志、诉求和行动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思想话语体系,抵御西方不良多元文化和西方社会错误思潮。一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实现马克思主义大

21、众化,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授学生,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生的行动指南;二是要坚决扭转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边缘化、污名化的局面,对蓄意抹黑中国的舆论行为以及“反马克思主义”等网络思潮进行严厉批判,正面回应,合理反击,并开展思想肃清和网络舆论引导;三是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高校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话语体系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互联网牢牢扎根。(二)优化话语表达,实现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优化话语

22、表达是取得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基础。青年学生习惯通过媒体途径沟通交流,他们会根据自身习惯和兴趣选择网络平台以获取想要的信息,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同时,他们反感填鸭式、空洞的理论教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倾向于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因此,高校要把握当代教育的时代性,根据学生学习的新变化,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开展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一是丰富话语内容,增强说服力。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80-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20 期关心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并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价

23、值取向、贴近程度等因素,筛选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蕴含主流价值观的内容进行“靶向施力”。用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热词,将有温度、有品质的信息与有角度、有深度的思想相结合,丰富话语内容,有效避免内容的枯燥乏味。例如,可以援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精神等话语素材,提高话语内容的趣味性或是将近期热点话题、词汇引用到教育内容中,增加学生的关注度,或是由点及面,通过某一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抑或是将内容进行分类加工,用短而精的形式展现,使学生乐于关注等。二是改变话语方式,提高感染力。网络语言是互联网发展中形成的新的语言形态,在语体表达方式方面与传统教育语言截然不同,高校应深入青年大学生,把

24、握新时代学生话语表达的新特征,提高话语感染力。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师生互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开放性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不限于理论学习的探讨,还可以是生活情感的问候,形成教师与学生话语之间的共鸣、共振、共感、共情。另一方面要改变语体风格,网络话语风格的形成建立在对网络语言的把握之上,高校需改变传统的规范性、唯理性、政治性的话语风格,善用“网言网语”,将理论话语逐渐通俗化、群众化地传播到网络空间,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用网络语言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特点,幽默风趣、简明易懂的语体风格,喜闻乐见、活灵活现的表达营造浸润式的思政教育氛围,减少学生对

25、纯粹理论教育的抵触。三是完善话语载体,激发创新力。高校应积极发挥高校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优势,准确把握媒体建设的发展方位,以多元载体为依托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搭建好校园媒体和大学生线上互动新渠道,加强高校官方网站的建设与管理,针对大学生的喜好设计含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切实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新媒体的黏性,同时,积极发掘教师或学生组织优秀的网络平台,加强联动、取其精华,形成协同联动格局。另一方面,创新网络新媒体教学途径,利用网络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 MOOC 模式的在线学习、大数据统计、在线互动和在线出成绩等,切实深化课程思政,形成网络育人矩阵。(三)加强话语主体队伍建设

26、,推进话语有效传播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离不开话语主体的作用。当前,高校还缺乏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及有影响力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以及作为网络群体中的活跃分子、焦点人物的网络“意见领袖”,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育人队伍的主导作用,提高网络战斗能力。一是要加强育人队伍联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宣传、学工、思政教师开展,要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方针,积极调动各部门力量参加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要着力解决各部门各管一摊、协同育人不足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协同联动。二是要提高话语主体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话语互动,提

27、高高校话语认同,必须要有一批知网、懂网的教育实施者,一方面通过方法论的解读使教育者了解相关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以及如何使自身的话语表达更易让学生接受,进一步加强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教育者的网络应用技术水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辅导教育者了解传播逻辑及规律、新媒体运用技术技巧等,引导广大教育者加强互联网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拉近师生距离。三是要培养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是网络场域中以“优势意见”对广大网民施加巨大思想影响的“活跃分子”,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可能批判解构现实,同时也可能成为引领网络舆论

28、导向乃至启动网络自我净化的重要抓手4。高校要有意识地挖掘培育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网络素养高,并且能发声敢担当的网络“意见领袖”,包括教师骨干和优秀学生骨干,进一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 巩婷.“平等者中的首席”多尔的后现代教师观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1-3.3 姜海滨.人性向度的复归:“关怀”是高校德育工作新路向J.中国青年研究,2020(11):87-93.4 杨慧民,陈锦萍.网络意见领袖建构网络意识形态的逻辑理路及其应用J.政治与经济,2022(4):53-6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