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文化相融于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之实践——以认知叙事学视角下之英语课程思政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79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相融于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之实践——以认知叙事学视角下之英语课程思政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相融于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之实践——以认知叙事学视角下之英语课程思政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相融于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之实践——以认知叙事学视角下之英语课程思政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艺鉴赏12虹虹传统文化相融于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之实践以认知叙事学视角下之英语课程思政为例杜月蕾(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摘 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被赋予新使命,即课程思政,此番新使命堪称民族铸魂工程。在高校英语教学思政一体化育人背景下,融思政要素于课堂,自觉学生文化意识,提升文化认知,构建文化自信已成为教学实践要责。数字媒体时代,外语讲述中国故事,融故事文本、故事媒介、故事叙事为一体,是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效途径之一。以故事文本为载体,以语篇交际为互动,趣激学生英语交际与表达,反哺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鼓励学生文化传播,弘扬中华文明。【关键

2、词】传统文化;英语教学;认知叙事学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被赋予新使命,即课程思政,此番新使命堪称民族铸魂工程。与此同时,外语教学亦在努力探究外语课程思政的新举措,融思政元素于外语课堂已成为热点。当前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外语活动,为外语(包括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统文化故事、现实生活故事,人们生活各方各面均可,此举是促进外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高校英语教学亦如此,故而传统文化相融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值得探讨。经外语讲中国故事之启发,文章构思以培养学生叙事能力为目标,于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故事。1 统文化相融英语教学以构建文化自信之基础1.1 认知叙事学叙事学,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与认知科

3、学相结合,是文本的阐释及接受过程,叙事文本、读者背景,两者关系获主要关注。换言之,经叙事文本内容发展为线,关注读者文本信息获取,关注读者认知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关注读者获取信息、心理发展的过程,正契合高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素质培养并发展的要求,于学生的理解、组织、思维、整合,甚至是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经文本理解人物,构建积极人生观、发展观,发展高尚人格。英语教学受此启发,促成教学新视角与新思路。1.2文本世界理论语篇是教学之载体。语篇交际的直接环境(语篇世界)、概念表征(文本世界)以及新文本世界(亚世界)相互关联。作者的背景知识、情感或经验作用于其文本的

4、叙述,而读者的背景知识、情感或经验作用于其文本的理解(受述)。在认知叙事学中,读者在语篇世界、文本世界及亚世界中均能与作者互动,故文本世界理论视角下的叙事交流是动态的,既有同一层面的参与和交流,又有不同层面间的互动,而读者是文本信息交际、思想互动的主角。据认知叙事学内容,读者能依托其知识框架、记忆经验、情感等因素参与多层次叙事理解与交际,认知并理解不同的“世界”,以及不同“世界”间的复杂关系。文本世界内含不同社会现实元素,故而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叙事者、读者与文本世界人物之间的认知及情感能形成一定的建构,其关系建构能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教师受这一理论启发,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积极思考,建构思

5、想。1.3外语数字化叙事数字媒体时代,可进行跨媒介叙事,即多媒介讲故事。跨媒介的故事世界,是一种具有媒介意识的叙事学,在媒介融合新语境中进行故事叙事,叙事可谓一种跨媒介、跨文化现象。在文化融合语境中,跨媒介叙事为大趋势。跨媒介故事讲述,是媒介融合应时而生的一种新美学,既满足消费者(读者)所需,又依赖知识群体的积极参与3。基金项目:2022 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认知叙事学视角下之英语课程思政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项目编号:NYC2022008)。作者简介:杜月蕾(1982,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文艺鉴赏13虹2022/第12期

6、北外杨华教授提出外语数字化叙事,讲述中国故事。以故事为形、语言为媒,传递中国情感、中国价值。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叙事能力,方能培养中国故事的绘声绘色的讲述者。学生经有感情地中国故事的讲述,发现个人价值,认同社会价值,深刻国家民族价值2。同时,中国故事的讲述除基本语言能力、叙事能力之外,还需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包括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自我文化的认知,及一定的文化批判性意识。当然,数字媒体素养能力也不可或缺,如经音、图、文字创造意义,且意义呈现正态、一致,并在有效时间内取得观众注意,从而实现意义传播。2 传统文化相融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自信之实践2.1实践可行性外语课程思政和一体化思政育人,皆为国内当前热潮

7、。外语讲述中国,恰整合外语及思政要素。英语教学,结合数字叙事,讲述中国故事,于课前、课中、课后各活动实践环节相融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正态文化传播价值影响,不失为外语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外语叙事中国,可为当前高校外语课堂呈现思政要素的契点,不仅具有教学意义,且能作为切实可行的课堂思政的有效路径。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积极进行课堂思政主题实践探究,经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从而巩固学生中华文化基础,深化文化价值认同,唤醒文化自觉。外语叙事中国,可自然相融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精髓,完美整合英语课程思政。当前外语叙事中国的文本载体,也颇为丰富。广为称道的英语分级读物牛津阅读树系列,新推

8、出的 18 则中国故事为一典型载体。该系列故事以中国为故事背景,场景极具辨别度,有城镇、农村,还有郊区,满满中国风;内容涉及除夕、团圆饭、舞龙、吃月饼等传统文化,并呈现中国历史和传统节日相关内容,故事阅读的同时能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我认知,激发文化表达的渴望,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传播的能力。鉴于此,高校外语教学,在学生英语技能培养基础之上,新的关键在于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结合故事技能,不仅遵循国家发展战略,贴合人才培养目标,且不失为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举措。国内当前火热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是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相关组织发起的一项面向海内外青少年,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传承

9、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素质教育活动。该活动旨在落实党就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呈现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英文朗诵、创意演说和戏剧性独白或中华才艺展示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基于该活动主旨,高校英语活动亦应积极落实,并应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内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故事、传声音、展想象(或可信,或可爱,或可敬)以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英文朗诵、创意演说,并积极参与,以引领大学生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通过语言交锋和思想交流增进全球青年交际实践以达心灵相通。青年学生以其聪

10、明才智、青春活力,担起传播者角色讲述中国故事,积极践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做出新的贡献。2.2实践具体构思教学实践中,于课前预设隐形育人目标,即 WHY、WHAT、HOW。思考为什么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什么故事,如何故事讲述,如何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学情确定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并强化培养目标。综合文献阅读,了解中国文化现状、价值传播情况,确定符合育人目标的课程内容。预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价值观及跨文化意识。师生积极参与课程的活动互动,并以文化价值为导向,凸显重点,强化育人目标。课后重反思,学生参与信息反馈,教师实时指导,师生共同参与课

11、程内容修正,不仅利于学生了解及内化教学内容,也能促进教师更新完善教学计划与思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目标。2.2.1 外语课程思政核心目标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塑造三观,学生从关注、感兴趣到作出反应,再到价值识别、态度倾向性呈现,各价值观综合比较,从而实现系统化,构建内在一致性,形成新的价值体系、价值标准,且稳定发展,从而掌控自身价值相关行为,形成价值观的塑造。该过程是从外在情感感受直至内在一致价值体系建立的过程。大学思政教育要“入脑入心”,情感认同必不可少。情感认同,如细雨润物无声,直抵心灵,唤起大学生内心共鸣,引发思索与深层次价值和探究1。文艺鉴赏14虹虹外语叙事时,必然涉及跨文化因素,故而叙

12、事中国时,必能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即应“自知之明”,懂中国文化特点,并能比较而善讲,生动传达,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到欲叙事,解差异,明标准,多讲述,深理解,达认同,实现价值引领,塑造品德。2.2.2 建叙事能力框架大学生外语叙事,用语熟练,恰如其分叙事中国,向国外受众真实讲述生活故事,实现跨文化背景下中国故事传播,其重点在于叙事结构,及话语表达技巧。高校学生外语叙事能力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话语以及对外讲述中国的跨文化意识。学生能够结合外语叙事的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和篇章知识及策略,表达叙事功能和意义;能够结合外语叙事的

13、具体语境,运用外语表达故事内容、评价故事意义、传递故事价值;能够在充分认识叙事受众和传播环境的前提下,使用相应的语体和语言及修辞策略表达、体现跨文化意识。简言之,即学生在具体语境下,运用外语能力,以跨文化意识为指引,经文本叙述内容(即故事),进行文化传播。所谓跨文化意识,体现在其特定性:发现并理解自身文化的特定行为及想法,发现并理解其他文化的特定模式。认知文化差异,不仅利于学生发觉和领悟文化异同,而且利于学生识别本民族文化,拥有自我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并能根据受众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故事讲述策略,进行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描述和评价。讲述过程中蕴含着价值观,故而讲述过程也是对价值观的解读过程

14、。2.2.3 外语叙事实践中的思政教育(1)外语叙事中的价值观塑造体现在叙事中的情感表露及情感内化。外语叙事中,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均蕴含价值观念和情感表露。叙事情感,可“感人至深”,呈现叙事效果,亦可奠定思想和发展情感。学生外语叙事过程中,对所述内容的评价是叙事意义所在。学生故事叙述并进行意义解读,不仅锻炼其社会情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其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价值判断,是践行课程思政的良机。(2)外语叙事中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对文化差异和自我文化的认知。外语叙事,既能跨文化意识传达,又能文化自觉。即要求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文化差异之中,自觉文化认知,组织语言,讲述、讲清中国故事,实现国际理解与接受。

15、为此,叙事过程中,意义表达需清晰,文化现象、概念及思想阐释需透彻。该目标的实现,需学生觉醒跨文化意识,自主文化学习,积极文化比对与理解,有效文化解释,促进本土信息传达。如此素养,均是外语叙述中国故事之基石。外语叙事实践,既促使学生观察、参与和反思,又促使学生置身于世界范围,以世界视角,即从受众角度审视自己的故事,在叙事对比中,觉醒并深化自我文化认知,显化文化内隐信息、情感与观点,恰当跨文化表述,清晰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逐步文化自信构建。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既塑造价值观,又细腻、深化情感,积极创设课堂环境,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及体验。英语课堂中,学生构建外语叙事能力框架,体验中国国际话语体

16、系,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贡献社会创造价值。更甚者,学生可经对外叙事、言说、作文,提高外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文化自觉,内化情感、价值,建立自我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3 结语鉴于此,该课题将以认知叙事学为理论指导,以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文本为载体,以文化相融英语课堂为路径,探究外语叙事塑造学生价值观和文化自觉两个方面的实践性的思政意义。应时代发展之流,社会发展之需,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习学识,精技能,适应社会,谋职业发展之路。秉承以学生为本,搭语言之桥,扬思维之帆,载文化之道,育全面发展之人之理念。助力学生多掌握一门语言,多习惯一种思维,多理解一方文化,多熟练一种沟通,多把握一个契机,理解叙事而认知文本,认知文本而构建思想,构建思想而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而传承文化,传承文化而传播文明,经世载道,全面发展。【参 考 文 献】1 黄国文.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 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10-17.2 杨华.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 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10-17.3 张新军.数字时代的叙事学玛丽劳尔 瑞安叙事理论研究 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