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56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4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研究(34):554557,2022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袁 莹清华简 系年 中有如下文句:楚师回(围)之于,尽逾奠(郑)师与其四将军,以归于郢。(简131)(1)王命平亦(夜)悼武君率师侵晋,逾郜,止滕公涉涧以归。(简133)(2)两段简文中都有一个“逾”字,用法相似,整理者认为:“逾,楚简中义多为 下,有征服、战胜义,逸周书允文:上下和协,靡敌不下。”(3)就文意来看,整理者对“逾”字含义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整理者说“逾,楚简中义多为下”,大体不错,不过出土文字资料中义多为“下”的“逾”字不仅见于楚简。现略举数例具有“下”之类意思的“逾”字于下:逾油

2、(淯)、逾汉、逾夏、逾江。(鄂君启舟节)(4)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郭店简 老子 甲简19)(5)载之专车以上乎,殹(抑)四航以逾乎?(上博六庄王既成 简34)(6)择日于八月脠祭競(景)平王以逾至文君。(新蔡简甲三201)(7)这类“逾”字比较常见,经学者研究,应为“下”之类的意思(8),现已为学界共识。但是,“逾”字为什么会有“下”之类的意思呢?说文 辵部:“逾,越进也。”可见“逾”字的本义是“越过”的意思。“越过”的意思与“下”之类的意思,语义关系并不明显,所以“逾”字所具有的“下”之类的意思,很可能是假借而来(9)。马王堆帛书 老子 甲本行159、乙本行248上“天地相合,以俞甘洛(

3、露)”(10)之“俞”,今本老子 作“降”。高亨 古字通假会典 认为此处的“俞”与“降”为通假关系(11)。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的“俞”,在郭店简老子中作“逾”(详上引文)。刘钊将“俞”和“逾”联系起来,都读为“降”(12)。并对“逾”与“降”的语音关系有所论证:“古音 逾 在喻纽侯部,降 在见纽冬部,而从 降 为声的 隆、癃 则在来纽冬部。来、喻 二纽为一系,东、冬 古代关系非常密切,或谓古代东、冬不分。”(13)上博简 武王践阼 简2中有这样的文句:“逾堂几(阶),南面而立。”(14)其中的“逾”字,大戴礼记 对应之字作“下”,该“逾”字显然是“下”之类的意思。刘钊、侯乃峰都将该“逾”字读为“

4、降”(15)。侯乃峰甚至明确地指出,楚文字材料中的“逾”字,“凡是可以解释为 降、下 一类意思的,都应当读作 降”(16)。我们同意将上述“俞、逾”读为“降”的意见,现略为补论。555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上古音“俞、逾”都属余母侯部,“降”属见母冬部,两者古音相近。余母与见母关系密切,如:“尹”属余母,而从“尹”得声的“君”属见母;“矞”属余母,而从“矞”得声的“橘”属见母;“匀”属余母,而从“匀”得声的“均”属见母。侯部与冬部是旁对转关系,古书中分属于这两部的字有相通之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之“柱”,礼记祭法作“农”。“柱”属侯部,“农”属冬部。可见将

5、“俞、逾”读为“降”,在语音上不存在问题。说文 阜部:“降,下也。”将具有“下”之类意思的“俞、逾”读为“降”,在语义上显然也是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一破读验之古书也多允洽。上揭马王堆帛书老子、郭店简老子 中与“甘露”连言的“俞”和“逾”,在今本 老子 中对应之字作“降”。而且古书中“甘露”之类的词多与“降”连言,如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礼记孔子闲居“天降时雨”,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吕氏春秋贵信“则膏雨甘露降矣”,但“甘露”之类的词从不与“俞”或“逾”连言。上博简 武王践阼“逾堂几(阶)”之“逾”,表示从建筑物上走下来的意思,古书中类似的意思往往作“降”,如 仪礼士昏礼“妇降堂”,

6、从不作“逾”,刘钊认为“这也是必须将 逾堂阶 读为 降堂阶 的原因”(17)。可见,将上述“俞、逾”读为“降”是十分合适的。另外,国语中有一例与上述“俞、逾”用法相似的“踰”字。国语吴语:“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踰江五里以须。”该“踰”字是向下游航行的意思(18),与上述“俞、逾”的核心语义相同。“踰”与“逾”形旁相通,声旁相同,古书中多混用无別,一般认为它们是一对异体字(19)。该“踰”字显然也应该读为“降”。将其他楚文字资料中的“逾”字读为“降”,都可以很好地疏通文意,那么 系年 中的“逾”字可以读为“降”吗?系年 中的“逾”字直接读为“下降”之“降”,并不太合适,但稍微变

7、通一下,将该“逾”字读为“降伏”之“降”就十分合适了(20)。众所周知,“降伏”之“降”与“下降”之“降”是一对同源词,“逾”可以读为“下降”之“降”,自然也可以读为“降伏”之“降”。而且楚文字资料中“降伏”之“降”与“下降”之“降”用同一个字表示,与古书中这两个词用同一个字表示的习惯相合。“降伏”之“降”在古书中可以表示“降伏、使投降、征服、攻克”之类的意思,如:秋七月,齐人降鄣。(春秋经庄公三十年)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鱼石归。(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史记田单列传)项羽已破秦,降章邯。(史记魏豹彭越列传)系年 中的第一个“逾(降)”字,我们认为就是“使投降”的意

8、思,“尽逾(降)郑师与其四将军”,意思就是使“郑师”与其“四将军”都投降了。“逾(降)”的对象不只是“郑师”,还有“四将军”,整理者将“逾”训为“征服、战胜”,不太允洽。第二个“逾(降)”字后面是地名,它应该是“攻克”之义。556古文字研究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陈轸章 行238239中有如下文字(21):煮枣将榆,齐兵有(又)进,子来救寡人可也,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枝(支)。其中有一个“榆”字,整理者读为“渝”,训为变化(2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 战国策,其书后附有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战国策 释文,也即 战国纵横家书 的释文,该释文将该“榆”字读为“逾”(23),但限于体

9、例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萧旭将该“榆”字读为“揄、输”,训为抛弃、丟失(24)。该“榆”字与 系年 中的“逾”字语境相似,而“榆”与“逾”声旁相同,都是“俞”,该“榆”字与 系年 中的“逾”字代表的当是同一个词,也应读为“降伏”之“降”(25),训为“攻克”,“煮枣将榆”的意思就是煮枣将要被攻克。我们现在依然持这种观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史记东越列传:“东瓯食尽,困,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这两个例子中的“降伏”之“降”,与该“榆”字语境极为相似,这也是将该“榆”字读为“降伏”之“降”的有利证据。有些学者认同我们将战国纵横家书中的“榆”字与系年中的“

10、逾”字联系起来、并训为“攻克”的意见,但将该“榆”字读为“逾”,或认为“逾”可以从其本义“越过”引申出“攻克”之类的意思(26),或认为表示“攻克”之类意思的“逾”与义为堕坏的“输”是同源关系(27)。这些意见看起来都有些道理。但是,古书中表示“攻克”之类意思时,“降”字使用频率很高,而“逾”字或“俞”声字罕用。淮南子道应:“子发攻蔡,踰之。”其中的“踰”字表示的是“攻克”之义(28)。这是古书中较为罕见的“俞”声字表示“攻克”之义的用例。该“踰”字显然也应该为“降伏”之“降”,训为攻克。(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注:(1)(2)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

11、学勤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第196页,中西书局2011年。(3)同注(1)第199页。(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66056606页12113号,中华书局2007年。(5)荆门市博物馆编 郭店楚墓竹简 第112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6)马承源主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第2452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宋华强 新蔡葛陵楚简初探 第41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刘和惠 鄂君启节新探,考古与文物 1982年第5期第61页;陈伟 鄂君启节 之“鄂”地探讨,江汉考古1986年第2期第8890页;陈伟楚东国地理研究第224

1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陈伟郭店楚简别释,江汉考古 1998年第4期第67页;何琳仪 新蔡竹简选释,简帛研究网2003年12月7日,又刊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4页;李家浩包山卜筮简218219号研究,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195页、第203页注71,中华书局2005年。557战国秦汉文字中“俞”声字读为“降”补论(9)李守奎认为“逾”是在甲骨文(合 27996)、金文(麦方尊,集成 6015)的基础上繁化而来的,甲骨、金文中的这类形体表示舟顺流而下,所以“逾”也表示舟顺流而下(参李守奎 “俞”字的阐释与考释,首届新语文学与

13、早期中国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第167179页,澳门大学,2016年6月1922日)。我们认为甲骨、金文中的这类字与“逾”形体差别较大,恐难认同。(10)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释文注释第13、98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11)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 古字通假会典 第13页,齐鲁书社1989年。(12)刘钊 读郭店楚简字词札记,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76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3)刘钊 郭店楚简校释 第16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4)马承源主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第1521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

14、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 2008年12月30日。(15)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文后“双刀客”(刘钊网名)的评论;侯乃峰 上博七武王践阼 小札三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3日。(16)同上注侯乃峰文。(17)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 上博七武王践阼 校读 文后“双刀客”的评论。(18)清 于鬯香草校书下册第932933页,中华书局1984年;陈伟楚东国地理研究第224页;李家浩包山卜筮简218219号研究,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15、文集第195页、第203页注71。(19)王力 同源字典 第193194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20)(25)我们曾在网帖中提及这一观点,参思齐 清华简 系年 中的“逾”,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论坛2011年12月22日。(21)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注释第71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22)同上注释文注释第72页。(23)西汉 刘向集录 战国策 第135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4)萧旭 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校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10年8月22日。(26)王辉 释“卑隃”兼谈“逾”有“降下、降服”义,辞书研究 2013年第4期第8790页。(27)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叁)第253页,中华书局2014年。(28)李家浩 包山卜筮简218219号研究,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03页注7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