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在默读中圈点勾画的习惯。2. 品味作者窃读过程中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3. 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 培养在默读中圈点勾画的习惯。2.品味作者窃读过程中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教学难点】品味作者窃读过程中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一个人刻苦努力学习呢?(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手不释卷、通宵达旦等)。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就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作品窃读记,看看幼时的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2、。【(幻灯片展示课题:窃读记)PPT1】(板书课题、作者)问:“窃”是什么意思呢?平时我们说窃笑、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明确:暗中、偷偷地意思。窃读就是偷偷读书的意思。二、 【齐读学习目标】PPT2(1分钟)1. 培养在默读中圈点勾画的习惯。2. 品味作者窃读过程中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3. 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三、检查字词(1分钟) 学习课文之前,先检查一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请一学生起来朗读,全班齐读)(幻灯片展示生字词)PPT3四、作者简介PPT4全班齐读(1分钟)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
3、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全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代表作韦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四、整体感知(3分钟看书+3分钟回答)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给屏幕上划线部分填空。Ppt5(板书画书)课文以窃读记为题,写了一个小女孩 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读书 的故事。作者描述了 三 次到书店窃读的经历。五、 分析插叙部分(7分钟)师过渡:刚才我们说到小林海音家境不好,但是她又非常渴望读书。为了不被店里的老板和店员发现自己窃读,林海音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她还真是积累了不少 “窃读”的好办法呢!为了窃读,“我”采
4、用了哪些有效的办法? PPT61、第10段: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采用对比分析)我将这句话改一下:一页,两页,我快速地读下去。 明确:原句用了比喻句,将“我”比喻成一匹饿狼,生动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表达对书的喜爱之前。指导学生朗读:指导饥饿、贪婪、吞要重读。2、把自己隐藏起来,像小偷一样(第12段)3、贴在大人身边(第12段)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3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了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自己的窃喜,写出“我
5、”为雨天能有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突出强调出“我”对读书的喜爱之情。5、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4段)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问:这些事情是发生在第一次窃读之前,实际上作者可以不写,但是她为什么要补充这一部分呢?明确:插叙(板书),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即林海音如饥似渴读书,对书酷爱。七、分析第一次窃读部分(10分钟)(前后左右讨论2分钟+分析8分钟)师过渡:通过刚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在一次次的“窃读”过程中积累了多种丰富而有效的方法,但是作者“窃读”是不是每次都成功呢?明确:原来百密还有一疏,作者小时候的“窃读”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作者对第一
6、次窃读的动作和心理都有细致的描绘,作者第一次窃读过程中的动作是怎样的?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ppt8(请从文中圈划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先自己圈画,前后桌相互讨论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改一下:我跨进书店,小心地走进了书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原句用了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书店的人多,我的小心翼翼,紧张、克制,体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表达对书的酷爱之情。 指导朗读:用慢、轻的语速来读。2、问:那么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明确:第二段“安
7、心”、“担忧”: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3、第三段:兴奋:“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指导学生带着兴奋有感情地朗读4、第四段:庆幸、高兴,因为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问;那我如愿以偿得以读这本书了吗?是谁的阻拦?明确:老板,他说:“你到底买不买?”我怎么回答的:“看看都不行吗?”老板“不是一会了!”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请别的学生点评,之后班里全班做旁白,两位同学再读一遍八、分析第三次窃读(12分钟)过渡:这一次屈辱的经历对作者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明确:我的小心灵确受了
8、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但求知的欲望迫使她再度停下脚步走进书店。问:这次作者“窃读”的心情变化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从文章最后一部分圈画出表示心情的词语。(8分钟)明确:快乐、激动(第18、19段)焦急(第20段)绝望(第21段)慌忙、紧张(第22段:又害怕和上次一样受辱)害羞、感激、激动(第25段:得到了店员的关爱)发挥你的联想,想想作者当时她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想 :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预设: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愉快、满足(第26段)轻松(第27段
9、)26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 “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描写,写出此时的“我”尽管腰酸腿麻、饥肠辘辘,却在饱读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犹如一词精神盛宴,让我收获了知识和智慧。27段:“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比喻,身体上很疲惫了,物质上贫穷,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九、分析两次窃读的异同,点出主旨(4分钟)过渡:从同学们的分析中看出来了,这次窃读的经历和第一次的窃读明显不同,前一次窃读感受的是屈辱,这一次感受到的是爱。
10、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是在国文先生鼓励她们用功的话中多了一句:也是在爱中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1身体的物质需求吃饭长大。2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读书长大。这两句点名了文章的主旨。3作者在之前受到屈辱而仇恨人类,在此刻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下,她心中“仇恨”消失了,并且播下了“爱”的种子,这何尝不不是长大的表现呢? 这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十、总结同学们, 我们又何尝不是“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把你改为我们,大声朗读出来:“我们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好,下课!十一、作业布置采用心理、动作描写来写你身边熟悉的一个人。要求: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100字左右。 十二、板书设计: 窃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