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_邱文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93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_邱文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_邱文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_邱文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4 卷第 3 期 Vol.14 No.3 2023 年 6 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2023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思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 邱文伟 (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 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要从思想演进、价值审视和实践指引等三个向度重新诠释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思想向度看,劳动教育思想可以追溯至庄子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描述所蕴含的劳动哲学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劳动教育思想得到不断完善并趋于成熟,形成了以习近平关于劳动的

2、重要论述为标志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体系;从价值向度看,劳动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价值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育人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从实践向度看,应建立顺应新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制度和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并构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教育价值。关键词 劳动教育;育人价值;马克思主义;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3015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宏观层

3、面将劳动教育重新纳入“五育”体系。随后,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等文件相继出台,更加明确要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并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安排部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标志着高校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承担着新的教育使命。因此,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思想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对其教育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策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新的理论遵循。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演进 (一)

4、源起:庄子的劳动哲学思想 劳动教育思想来源于古代智者对劳动的认知和思考,并逐渐形成了关于劳动的思想。关于劳动的认知和思考,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等的作品中,其中,庄子关于劳动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庄子用大量的语句来描述劳动、劳动者的故事,通过对劳动与道德、知识、身体、审美的逻辑关系描述,来阐明它的劳动教育哲学1。庄子中的劳动与道德是基于自然之道的、强调无荣誉感的劳动道德观念。在庄子德充符中提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将孔子与手艺人叔山无趾做比对,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只关乎善于劳动与否,与荣誉无关。庄子所描述的劳动与知识的关

5、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劳动的感 收稿日期 20230207;修回日期 2023041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五育并举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21JDSZ3173)作者简介 邱文伟,男,山东滕州人,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联系邮箱: 劳动教育研究 邱文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思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 153 知,即人们通过参加劳动活动来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发现真我。在 庄子大宗师 中提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

6、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体现了人通过劳动认知世界、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限度,这是通过劳动认知世界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为了达成身心的和谐状态,人们从事劳动是最顺利的道路。但人们从事劳动不能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过度劳动,需要适度和率性,也就是庄子山木中所提到的“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通过劳动,能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庄子中所描述的劳动者参加劳动的大量生动场景,是人们作为劳动者参与劳动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即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身体性(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论”)与审美观(即哲学意义上的情意论)相统一的艺术景观,也就是庄子的劳动美学思

7、想的核心要义。在庄子养生主中,描述庖丁在从事宰牛这项颇费体力的工作时,可以达到“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里将劳动描述成类似于艺术享受的过程,将劳动、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体会等融为一体,表达了劳动的美感和艺术感2。庄子注重对劳动外延关系的论述,其中对劳动与道德、知识、身体、审美等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蕴含着深厚的劳动哲学思想,与“五育并举”中的劳动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根源。(二)完善: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 马克思对劳动的论述是近代以来劳动思想逐步完善的重要成果,并逐步成为新时代劳动思想的理论基础。

8、马克思关于劳动的阐述是基于资本主义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但又超越经济学的范畴,上升到哲学范畴,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对劳动进行系统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3。人类通过劳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并利用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同时,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也是处在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人类通过劳动的相互性而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劳动便具有了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私有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出现了劳动异化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使这种中介活动本身外化,

9、他在这里只能作为丧失了自身的人,失去了人性的人而活动;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本身、人用物进行的活动变成某种在人之外的、在人之上的本质所进行的活动。”4为解决劳动异化问题,马克思认为劳动者“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对人的现实性的占有,它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性的实现,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因为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5。人在本性上是愿意劳动的,人的发展和人的活动要保持一致,劳动者必须要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马克思劳动思想传入中国,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在融合中国传统劳动思想的基础上,走向马克思劳动思想中国化,进一步推动了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完善。在这个时期,劳动教育思想的发

10、展走向两个维度:政治维度和教育维度。在政治维度上,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成果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体系上。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定拥护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推动者,在对马克思的“劳动必须要与教育相结合”之劳动思想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中国化。早在1934 年,毛泽东在对“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6,从而提出基于中国国情的“教育要与劳动相结合”的劳动

11、思想。在抗战时期,所有的学 2023 年第 14 卷第 3 期 154 校均开设劳动课,“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劳动教育场景成为常态,其目的就是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投身革命事业。1949 年后,毛泽东强调始终“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将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党的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在教育维度上,为实现马克思“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的劳动思想,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开始了教育实践探索。民国时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非常重视劳动和劳动

12、教育,他认为“劳动神圣,教育普及,真是取之左右逢其源了”8,提出“即工即学”与“工学结合”的主张,在北京大学设立校役夜班,开展劳动活动实践,并在上海筹备设立劳动大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将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相互融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劳动教育主张。教育家晏阳初主张“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倡导“培养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人”的平民教育理念。(三)成熟: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发展战略的视角重新审视、定位劳动和劳动教育,坚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把劳动教育上升到新的政策高度。习近平关于劳动和

13、劳动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和毛泽东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思想,已然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首先,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根源是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劳动思想与自身的劳动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青年时期,七年的知青岁月锻造了他吃苦耐劳的坚毅性格,并使他全面了解了最基层劳动人民淳朴的劳动美德,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一切”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

14、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等重要论述,认为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与推动力量,深刻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不但具有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属性,更具有中国化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次,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代表着人民的立场。在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提出“人民至上”的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印证了他一直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中,“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要大力“维护和发

15、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在 2020 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9 最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为: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重视劳动实践等。这也正是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最根本内涵。早在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

16、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0。习近平关于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重要论述,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劳动观是劳动者对劳动的根本看法,直接决定着劳动者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选择,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劳动价劳动教育研究 邱文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思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 155 值观念的培养,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客观表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实干兴邦”理念即是对劳动实践最准

17、确的诠释。他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1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审视 劳动教育具有教育的价值共性,因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实践形式,其教育价值的内涵显得更加丰富,特别是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彰显了劳动教育之于人的价值张力。(一)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之于人的本体属性 劳动教育是众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育人价值是劳动教育作为教育模式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主要通过两个客观渠道实现这种育人价值,一是通过劳动手段直接

18、实现,二是通过支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而间接实现。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将劳动作为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力量的确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生命创造性的表现,决定了其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中,劳动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不但具有谋生性,使人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得以延续和生存,更具有超越性,即人利用不断进步的劳动技能使自己成为自然界中的超越自身生物属性的劳动者12。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人要不断地与自然环境斗争,不断地向后代传授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技能。这是劳动的教育属性的原始存在。随着劳动技能的进步,劳动分工逐步出现,人与人之间也因为劳动的分工而出现阶层分化,出现了劳动异化

19、现象。劳动异化最直接的弊端是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异化对待,使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以及体力劳动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社会贬低,遮蔽了其本身的育人属性13。马克思对劳动异化进行了坚决的抨击,同时对劳动异化进行了扬弃和超越,认为劳动是自由自觉的,人的本性是热爱并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的,应乐享于劳动实践,发挥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和劳动本体的教育属性,实现人的自身提升和发展。在马克思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五育”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

20、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4由此可见,劳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教育实践和实现的重要载体。基于“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和中国的教育现状,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黄济先生提出了“劳动可以启智、劳动可以育德、劳动可以健体、劳动可以益美”的论断,明确将劳动教育置于其他“四育”之基的位置15。因此,劳动教育在发挥自身育人属性之外,还通过自身的实践性、参与性、包含性的特征,支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效开展,推动“五育”育人体系的建构,间接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二)文化价值:劳动教育之于人的思想涵养 劳动本身具有文化的属性。

21、在劳动过程中,在提升劳动技能和适应不同劳动场景的前提下,劳动开始具有自身的文化,即劳动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中,耕读文化、工匠文化、田园文化等逐渐形成,并在两千多年的劳动历史进程中不断凸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劳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从事劳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关系,这种文化关系既包含了人从自然界中感知到的自然文化,也包括人与人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的文化。关于劳动的文化以及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文化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以 2023 年第 14 卷第 3 期 156 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广大劳动者,依

22、靠自身的智慧不断创造着关于劳动的文化。以读书与农作相结合的耕读文化,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相互促进,营造和谐温馨的边学习边劳动的美好场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劳动者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劳动技能,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工匠文化。在田间长久劳作的劳动者,为缓解劳动带来的身体疲劳,在田地里发挥着自身的想象力,以天地、动物、草木为创造对象,将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与劳动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田园文化。劳动文化一旦形成,劳动者便乐享其中,并作为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传承和发扬,这是劳动教育文化价值的直观表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劳动教

23、育的重视,赋予了劳动教育更加厚重的文化价值。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劳模精神是指优秀的劳动者所具有的独特的职业精神,主要包括优良的职业素养、极强的职业能力、高尚的职业品德等。这些优秀的劳动者在以劳模精神进行自我规范的同时,也以其鲜活的个人事迹和价值观念影响和带动着全社会的劳动者。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

24、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劳动认知以及劳动习惯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的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劳动者专业素养、钻研精神、职业追求的集中体现,其不仅适用于狭义上的工匠群体,而且泛指一切劳动者的一种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特有品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对新时代劳动者参与劳动实践的充分肯定,是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的良好的精神特质,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16。(三)时代价值:劳动教育之于人的社会感知 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因其丰富的教育内涵和育人价值,正在从教育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同时也在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逐步凸显其重要意义和特殊地位。梳理习近平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后可以发现,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锻造社会主义新人和尊重劳动者社会地位等两个方面。第一,劳动教育是锻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时代新人主力军的当代青年学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担,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过硬的本领能力和不懈的奋斗精神,而劳动教育为锻造时代新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劳动教育的本体属性和文化价值通过劳动实践不断输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突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劳动价值引领,提升学生作为时

26、代新人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认同,让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才能磨炼自身的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出不畏艰难的奋斗品格,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刻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第二,尊重劳动、提升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是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随着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提升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提升劳动者社会地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倡导全社会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

27、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培养深厚的劳动情怀抱有殷切期待,“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劳动教育研究 邱文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思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 157 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7,“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8。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指引 教育的根本是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实现育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劳动教育虽然经历了颇为曲折的发展历程,但进入新时代

28、,在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又重新回归高等教育核心体系,并逐渐凸显出其教育的价值属性19。就其发展逻辑而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应以教育制度建设为基础,着力于建立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育人评价体系,以此发挥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特有的育人价值。(一)发挥教育制度的优势以确保劳动教育实践环节的实现 制度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保障个体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单就制度本身而言,其强制性能够保障各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贯彻和落实,其规范性能够保障具体工作的完成质量。除此之外,制度的潜在引导性和趋向性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制度的顺利实施

29、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制度的优势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彰显着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制度决定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程度、劳动精神的现实状态以及从事劳动的各项技能水平和能力的高低20。劳动教育实践是劳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发挥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要建立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实施制度。首先,必须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30、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劳动教育制度最根本的优势所在,是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重新走进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根本遵循。而相继出台的意见和指导纲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的制度设计和系统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直观体现。其次,必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由此可见,“立德树人

31、”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最后,劳动教育必须在“五育并举”体系中得到应然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从教育本身来看,“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五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劳动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重要意义,劳能育德、劳能启智、劳能健体、劳能益美,劳动教育是“四育”之基,在“五育并举”体系建设中理应处于重要地位。(二)构建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而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实践载体,如

32、何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就劳动教育的本体特征来看,应着重从体系架构、内容形式和实践方案等方面构建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构建“融入式”的劳动教育课程架构 就劳动教育本身的特性来看,劳动课程应自 2023 年第 14 卷第 3 期 158 成体系,同其他“四育”一样,具有其相对独立的课程结构和组成。但因对其他“四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劳动课程又必须置于“五育”语境,融入高校“五育”课程体系之中,方能体现其教育价值。首先,劳动教育课程必须融入第一课堂。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

33、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劳动课程,明确课时要求和学分值,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其次,劳动教育课程要融入专业教育。高等学校因学生就业导向的现实属性,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将专业教育设置为核心课程的内容,而往往忽视了劳动教育、创新教育等课程设置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就导致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等思想,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将劳动课程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是培养堪担大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21。最后,

34、劳动教育课程要融入通识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本身就属于通识教育的宏观范畴,但现实中往往被割裂在通识教育之外。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关乎大学生的价值趋向选择,更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劳动素养、劳动价值观念等元素,不但能够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活泼性,而且能有效提升通识教育的育人效果。2.构建“贯通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教育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构建“贯通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从教育场域变化和课程内容变化两个思维视角进行设计和实现。第一,基于教育场域变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贯通。在高等教育阶段,因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劳动

35、教育既要考虑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和不同,又要兼顾大学与社会的衔接,因此应构建不同教育场域相互贯通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虽然当前我们国家在大力推进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学生的高中阶段依然是应试教育模式占据着主流,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呵护”下,围绕着高考这个唯一的指挥棒而学习,无须关注其他。因此,要在大学生入校阶段,在入校教育和专业认知教育中单独设立劳动教育模块,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思想,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毕业阶段,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在这个阶段,高校应注重与专业结合的劳动技能教育,在大三、大四设立

36、劳动技能课,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乐观的劳动精神,为大学生走好职场之路奠定基础。第二,基于劳动教育目标实现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贯通。劳动教育存在已久,但其理论体系仍不完善。另外,人们对劳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即劳动教育就是劳动实践,就是参加劳动进行劳动锻炼22。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固有的理论体系,劳动课程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大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劳动的价值所在,才会更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因此,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以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劳动技能知识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劳动实践。(三)建立劳动教育

37、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的实施必须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保障,只有经过“实践评价反馈优化再实践”的动态循环,才能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发挥其应有的育人效果。从评价体系的内容组成结构分析,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定性指标(社会评价和反馈)和定量指标(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1.基于社会评价与反馈的定性指标评价 指导纲要对社会和家庭参与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相比中小学,高校更侧重于利用劳动教育研究 邱文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向度:思想演进、价值审视与实践指引 159 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劳动教育的

38、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在参与高校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同步接收高校劳动教育的“产品”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体系化劳动教育的大学生能否满足社会的要求?是否与社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投入相符合?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自然会有系统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无法用具体的数值进行衡量,只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采用比较主观的评价性语言进行描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反馈给高校。定性评价产生的时间较长,其存续的时间也很长。一旦社会给予高校劳动教育的定性评价偏于负面,给高校带来的影响会很大,高校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很长时间进行修正和调整,才能消除社会定性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定性评价结果,发

39、挥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使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真正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实施者、受益者,从而获取社会的正向评价。2.基于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定量指标评价 指导纲要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可以看出,劳动教育效果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定性的评价体系,又要有定量的评价标准,即有以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为核心指标的定量监测体系,能及时反映某一特定学段或某一特定群体学生的劳动教育的效果。在指导纲要中,只是对劳动精神、劳动观念、

40、劳动品质、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进行了简单描述,对劳动素养体系的组成及相关职能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因此,如何将其分解成可量化的指标,使其操作性更强,是当前做好劳动教育评价亟须解决的问题。有学者开始以指标量化的形式进行研究,比如蔡瑞林等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林崇德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对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5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23。以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作为衡量指标的劳动教育定量评价,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效果,找出劳动教育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参考文献:1 叶

41、秀山.庄子的“反讽”精神 读庄子书札记J.浙江学刊,2016(6):511.2 熊和平.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1):112.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8.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3.6 张正瑞.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教育历史经验与当代遵循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2):611.7 祁占勇.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42、(6):1826.8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94.9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10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02).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12 徐乐乐.劳动教育是什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2):114122.13 扈中平.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对当下劳动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20,41(1

43、2):3139.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6557.15 于超,于建福.五育并举知行合一 黄济先生劳动教育思想的精神特质J.教育研究,2020,41(8):5664.2023 年第 14 卷第 3 期 160 16 李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16.17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01).18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9.19 高晓丽.“五育并举”

44、背景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在依据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97101.20 田鹏颖.高校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实施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68.21 徐冠岳.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三重维度J.教育评论,2022(4):4450.22 汪萍.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进路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2):1216.23 蔡瑞林,花文凤.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8185,96.Three dimensions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

45、ersities in the new era:Ideological evolution,value review and practical guidance QIU Wenwei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Abstract:In the new era,labor education has been given a new mission and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

46、ation”system.Therefore,we should reinterpret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deological evolution,value review and practi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evolution,the labor education though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47、labor philosophical thought contain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labor and workers in Zhuangzi,with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the labor education thought has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tends to mature,which has formed a new era labor education ideological system marked by Xi Jinping import

48、ant statement on labo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theory,labor education not only has the common value of education,bu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cultural value and era valu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ractice,we should establish labo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ystem tha

49、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and a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with rich content,and construct an edu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basic role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s”system.Key Words:labor education;educational value;Marxism;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s 编辑:苏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