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龙游县实验小学 袁洁【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90、91页平均数【教材分析】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的概念,是一种常用的特征数。它既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推断和预测总体特征的,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从基础知识来看,分为两个内容:即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标准(2011)较标准(实验稿)做了较大的改动,其中就大大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把原来第一学段的平均数放在第二学段中,这样的调整更加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2、,经验的多样化可以为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此外标准(2011)还增加了平均数易受极端数的影响(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特点的认识。故教学中应当强调对平均数的意义、特点的理解,注重对其统计含义的理解,以及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统计知识,已经多次经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本课学习是学生第一次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往我们把平均数这节课当成是一节应用题的课,侧重读题、分析、计算。而从标准(2011)出台以后,列入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重
3、视平均数意义的教学,也注重学生估计意识、猜想意识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实际的数);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且知道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3、学生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2)先求总数再平均分等;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2、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并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2、让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
4、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策略】以“生活”为载体,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攻克重难点,最后又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师:同学们都玩过篮球吧?淘气和笑笑参加了投篮比赛,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1)出示统计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 2)师:那么:淘气和笑笑
5、谁的投篮水平高呢?(PPT同时展示问题) 师:(稍作停顿)看来你们都有想法了。老师请你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学习单上记录下来。二、合作探究;能计算出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个虚拟的数1、 独立完成;师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用移的方法就及时引导;2、 汇报:师:说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师板书 板书:淘气:(7+5+3+9) 4=6 (个) 笑笑:(4+7+5+4+5)5=5(个)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那这个(7+5+3+9)是什么? 4表示什么?求出来的是什么?师小结:哦!原来你们用淘气的总数次数求出了她平均每次投了6个(板书:) (根据生说的板贴关系式:总数量 次数=平均每次求的个数 ) 追问2
6、:谁能来说说笑笑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抽生) 3、(1)师:刚才你们通过总数量次数求出平均每次投了6个,老师这里就有这么多的总数量,谁能在这副图中表示出平均每次投的这个6?请生上台移。(淘气的图)师:看来你是把总数量平均分成4份,让每一份都一样多,得到了这个6.(画线。板书:平均6)其实这个6就是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6师:这里的6是真的每次都投了6个吗?(不是)实际上第一次投了第二次;实际投篮的情况是这样的,谁能再上来从真实的情况中移出平均数6?(生移)(2)问1:你们看清楚了吗?他刚才是怎么移的?谁愿意来说一说。(抽2生说)(3)追问1:你是从多的移给少的,那最多在哪?最少在哪? (板书
7、:划出最多、最少的线) (4)师小结:我们经过把多的移给少的、把多的移给少的(边演示边说)后,使每一列都一样多,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移出的这个数就是刚才所说的平均数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板书:平均数)4、师:那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移出笑笑投篮的平均数吗? (板贴笑笑的统计图)1)请生直接汇报移的方法, 问1:那么在笑笑的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划线) 2)质疑:老师还有个疑问,这里的5都一样吗?(生会说不一样)继续追问1:分别表示什么?(抽生说)5、师小结:我们再来看一下。淘气的平均数是6代表淘气的投篮水平.笑笑的平均数是5代表笑笑的投篮水平,
8、从这里的确可以看出淘气的投篮的水平更高,看来平均数能体现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6、体会平均数和最大数、最小数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观察这组数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谁和谁之间?(抽生1)指着淘气的统计图追问1:它可能是9吗?可能是3吗?那么它肯定在追问3:那笑笑的平均数一定在 (学生一起说)小结:看来平均数一定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变式练习:直观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师:同学们,其实奇思也参加了投篮比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 出示统计图:(独立完成第1、2两题)1) 问题1: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谁和谁之间吗?为什么? 2)问题2:你能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吗?(3+4+5+8)4=
9、5(个)追问:5表示什么?看来它的平均数的确在8和3之间。2、问题3:接下来老师要开始变魔术咯,请注意看(PPT出示加了4个球)问:这时候平均数会有变化吗?(抽生说)师:老师也算了下,平均数的确是变大了。问:为什么平均数会变大?师:第一次变成了7个。也就是(总数变大了)平均数也跟着。问:假如我想让平均数变小,你有办法吗?(抽几名生说) 追问:除了让这个数据变小的方法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多抽几个说)小结:看来平均数是会随着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平均数有什么认识了?(自由说,只要和以下的几点搭边,就出示)板贴: 1、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3、平均数会随着数据中某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五、巩固练习1、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请完成练习的第1、2小题。1)独立完成,2)展台交流:7,7指的是什么? 那么有没有比145厘米高的?有没有比145厘米矮的?为什么?2、拓展题。 方法一:总数-数学-英语=语文 生上台说自己计算的过程师总结:同学们听明白了吗?他是先算出什么?再(减去英语成绩、减去数学成绩,最后剩下的就是语文成绩。掌声送给他。 方法二:通过匀得到的 生上台说自己匀的过程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