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探析_李祥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51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探析_李祥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探析_李祥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探析_李祥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广西糖文化为例,探究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文章指出当前在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过程中存在对广西糖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与规整、对糖文化的时代价值挖掘不足、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精品、市场主体大而不强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科学整合资源,优化生产规模,推动甘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加强广西糖文化的品牌塑造和价值效益转化,形成多维一体的传承模式;推进广西糖文化品牌叙事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运用好教学育人平台,将广西糖文化融入耕读文化教育等推进广西糖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路径。关键词:糖文化;时代价值;路径分析;传承弘扬;广西中图分类号:TS9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2、号:2095-820X(2023)03-0032-04收稿日期:2023-06-01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22MSZ008)第一作者:李祥祥(1988-),男,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E-mail:0引言在我国的农业文明进程中,糖与粮食、油、棉花等并驾齐驱,构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经济体。我国制糖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最早在水果和蜂蜜中发现了甜味,然后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制糖技术,目前制糖最常见的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在周朝时期就已被发现并用来制糖。甘蔗是制糖的主要作物,被发现并应用的时间稍晚于蜜蜂,从先秦时期开始种植甘蔗,到魏晋时期种植规模扩大,尤其在南

3、方地区被广泛种植,逐渐培育出可直接食用的红蔗、制作沙糖的蜡蔗及制作冰糖的竹蔗等。甘蔗是广西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广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地区,每年的蔗糖产量约占我国糖总产量的60%以上。广西具有内涵丰富、生命力鲜活的糖文化资源,素有“中国甜蜜之乡”之称,广西崇左市更有“中国糖都”的美誉1,2。1广西糖文化内容和时代价值广西糖文化历史悠久,涉及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甘蔗种植史,制糖生产、加工、制作技艺;二是以种植甘蔗为主的农耕文化,以及与各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农业文明;三是以制糖技艺形成的民间手工艺,如糖画等;四是以制糖食品的产生和甜品的发展形成

4、的甜食文化;五是近现代以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革命文化。广西糖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方面农耕文明历程全景式呈现的历史价值,糖文化在广西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诠释着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富有个性色彩和贴近生活的人文价值。糖文化贴近民生、民情、民心,具有强大活力。三是永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八桂儿女自力更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进取,勇于斗争,永攀高峰。2传承与弘扬广西糖文化面临的困境广西的甘蔗种植史,形成广西的糖文化史,更是一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广西在传承和弘扬糖文化基因方面具有政府主导优势、区位优势、大市场优势及多色

5、融合相互促进优势等,也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取得一些成绩,但在现实发展中2023 年 6 月第 43 卷 第 3 期广西糖业GUANGXI SUGAR INDUSTRYVol.43,No.3,Jun.202332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与不足,需要积极面对,认真解决。2.1对现有广西糖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与规整广西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糖文化基因鲜明。一是蔗糖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榨甘蔗汁的工具从宋代才开始有记载,宋代的榨汁工具有蔗碾、枣杵、榨床、榨斗和榨盘等,都是用来碾碎甘蔗或盛放碾碎后甘蔗汁液的器具;明代发明了“糖车”,是一种用畜力拉动转盘来增加甘蔗出汁率的工具,被碾碎的甘蔗汁液流入槽中;清代

6、出现了用水代替畜力的“糖车”,从而提高了获取甘蔗汁液的效率,使制糖工艺进一步发展。二是糖制食品产生的时代需求性和多样性。古代糖制食品主要是由统治者的需要、祭祀的需要、行军作战的需要而产生,随之人们在糖制食品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很多甜食,如糍粑、细环饼、截饼、髓饼蜜果、蜜枣、蜂蜜糕、蜜姜、蜜糖、蜜粽和蜜汁火腿等。三是关于糖文化的寓意,隽永深刻,平安喜乐。但广西的糖文化缺乏大发展理念,在资源挖掘、开发、利用、组合和宣传上各自为政,规 模 较 小,对 糖 文 化 的 相 关 研 究 更 是 薄弱(表1)。2.2对广西糖文化的时代价值挖掘不足在时间和空间的涤荡中,人们对糖文化呈现出解构性力量而缺乏建构性力

7、量,历史跨越必然形成“代沟”,糖文化基因也不断被消融。既表现在以糖文化为主的糖画和糖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表2);也表现在糖文化与广西“大杂居,小聚居”形成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进程梳理,如糖文化与“那”文化的交融生长问题等;还表现在以糖文化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尴尬地位,广西的饮食文化无鲜明的符号特点,常被广东饮食文化所替代。广西的糖文化挖掘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结合实际,争取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以形式推动内容建设,以内容推动形式多样化,体现广西主题鲜明的糖文化历史。2.3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精品,市场主体大而不强文化是一种精神资源,优秀文化更能彰显内驱力,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广西

8、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配套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促使广西在制糖业上的发展一直保持喜人成绩和良好势头。广西有着“中国甜蜜之乡”之称,广西崇左市享有“中国糖都”美誉,更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划定的甘蔗“双高”(高产高糖)优势产区。但这种发展仍处于不充分、不平衡阶段,与供给侧改革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广西制糖业发达,但制糖模式较传统,集约化发展存在瓶颈;二是人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一般,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不高,甘蔗发布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糖文化相关文献(篇)28278746有效文献(篇)122023广西糖文化研究文献(篇)013最新关于糖文化研究文献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四川省内江市乡村产业振

9、兴路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糖画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和传承保护对策非遗视域下的蔗糖作画技艺现状及发展策略文献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期3广西糖业 2023年第1期4广西糖业 2023年第2期5来源抖音账号名称美食达人文一刀糖画韦老师广西国悦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北海日报南宁博物馆南宁市故事糖人食品厂性质个人个人公司官方官方公司发布时间(年-月-日)2020-11-292023-04-262022-11-152022-10-272021-02-142022-09-06点击量(万次)24.800.010.571.100.090.01短视频内容糖画吹糖人教学(合集)糖画画鹅糖画DIY活动回顾北海老行当

10、糖画非遗贺新春糖画体验活动运腕走勺,一勺成画表1糖文化相关研究文献的数据信息统计情况表2广西糖画作画技艺部分短视频作品数据信息统计情况李祥祥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探析331 3 2 95 4 94 3 73 4 62 6 31 6 91 5 71 5 61 3 69 48 75 93 42 802 0 04 0 06 0 08 0 01 0 0 01 2 0 01 4 0 0南宁市河池市崇左市柳州市桂林市贵港市来宾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梧州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三是广西糖业公司多而分散,机械化配套不完善,未能在制糖业打开发展新局面,后续动力不足,竞争力有限(图1

11、)。3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分析3.1科学整合资源,优化生产规模,推动甘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一是加强科技投入,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成本。相关科研机构要加强对甘蔗新品种的研发,提高品种质量;加强甘蔗生产成本与市场关系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切实提高蔗农的经济收入;进行系统化、区域规模化生产,改善甘蔗种植生产条件,着力加强种植土地规整和灌溉条件改善,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提升甘蔗种植在蔗农收入中的比例,扩宽产业链,既保障蔗农的生产收入,又提高制糖企业的生产效益。一方面,要以人为本,满足蔗农生产效益期望需求,提高主动性,做到“甘蔗贱,不伤农”;另一方面,要做大

12、做强产业化、规模化,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衍生产业销售融于一体的带动产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产业;其三,探索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甘蔗渣(秸秆)畜牧(肉牛等)养殖沼气发酵的循环农业经济,提高甘蔗综合利用率。三是因地制宜改良机械设备。广西多山地,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大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应根据地形、地势特征,改良一批适合山地、丘陵甘蔗生产作业的机械,真正形成“小机械,大作业”的农业生产格局,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3.2加强广西糖文化的品牌塑造和价值效益转化,形成多维一体的传承模式首先,积极探索与推进以糖画、糖人等为传承内容的广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是最重

13、要的人才资源,以非遗为切入点,塑造广西地方非遗品牌,落实“重点保护、抢救第一、合理传承、发展传承”的总方针。一是非遗制作技艺的多元视角呈现,从蔗糖作画材料的选取到作画技艺步骤,彰显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5;二是糖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6。在广西,“糖”和“塘”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展现形式,读音相同,内涵相同,蕴涵壮族文化内在特质,都是指农业文化,如南宁地域名中还有“二塘”“三塘”等,并深入推进糖文化研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糖文化品牌。其次,推进“互联网+”的应用,扩展成品销路。发挥融媒体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抖音等视频自媒体,形成“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提高影响力和知

14、名度;推动政府主导的融媒体资源深度整合,肩负“引航者”的使命,调动多方面资源,如文化公司、电信运营商及投资机构等,形成合力;增强信息技术公司的支持作用,将糖文化+艺术+商业的形式以数字式网络进行二维、三维、多维展示,推动设计受众体验回顾展示需求融合传播销售模式的活跃因子;发挥广大网民的群体性力量,突破糖文化传播形式的单一性,每个人都是文化的自糖业公司数量(家)南宁河池崇左柳州桂林贵港来宾钦州北海防城港梧州玉林百色贺州城市图1广西各地市糖业公司数据统计情况(数据来源于天眼查)李祥祥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广西糖文化的路径探析34觉者,以丰富多彩的即时展现形式,让更多人有参与感、体验感和沉浸感,讲好广

15、西糖文化故事,传播广西糖文化声音。再次,积极申报地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实现蔗糖的价值效益转化。一是做深做强精品项目基地,崇左“双高”糖料蔗基地要申报地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鲜明产业;二是解放思想,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鼓励科研专利申请和研究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和文化发展双赢,同时加快教育领域改革,以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等形式积极推动糖文化的弘扬和创新。3.3推进广西糖文化品牌叙事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广西糖文化传承和弘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及推广。推进广西糖文化叙事研究的关键在于文化叙事方法、整合资源和讲好故

16、事三者体系交互的构建,构建广西糖文化品牌叙事研究可遵循“品牌识别金字塔模型”,查找文化品牌的“内核”(图2)。全面推进广西糖文化品牌叙事维度的构建研究:一是在纵深度上,按照历史或事件时序进行品牌构建;二是在横宽度上,按照甘蔗场地类型与空间分布进行叙事传播战略;三是在内在逻辑思维上,糖文化涉及人物关系分析和人物脉络,更是呈现中国近现代社会跌宕变化的历史进程;四是在广西糖文化的情感特质上,展现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亦展现敢于斗争、团结拼搏的坚韧作风,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进一步丰富广西糖文化在地域文化品牌构建领域中的应用7。广西糖文化品牌叙事可充分融合及运用于区域推介、行业发展、企业产品、乡村旅

17、游等宣传维度中,发挥其积极效用。特别是在社会效用上,通过糖文化品牌叙事赋能广西蔗糖产业整体的发展,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到广西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3.4运用好教学育人平台,将广西糖文化融入耕读文化教育大中小学不仅发挥文化教育的具体功能,还兼具传承及传播优秀文化的社会职能。将优秀文化融入课堂、校园、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可有效提升各学段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文化自信。现阶段广西大中小学全面构建及推进耕读教育、劳动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等多模式融合的路径,引导学生走近“三农”,让学生“接地气”,关心农业发展及丰富农业知识。将广西本地甘蔗种植历史及糖文化的具体内容及精神内涵全面融入耕读教育中,形成区域特色

18、鲜明、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可有效传导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未来人才梯队。地方蔗糖企业及科技产业园可与大中小学合作,建立广西糖文化研学基地,实现理实结合的教学手段,提升耕读教育质量。以研学活动为起点,不断推进工业旅游、田园观光旅游、特色商业、传统文化体验等融合,努力培育成为以蔗糖产业为支撑、糖文化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参考文献1 陆长言.广西“十四五”糖业发展新思路的探讨 J.广西糖业,2021,41(3):64-66.2 黄世明,周善葆.广西糖业改革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36(3):103-124.3 蔡亚天.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四川省内江市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183-185.4 苏江涛.中国传统文化糖画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和传承保护对策 J.广西糖业,2023,43(1):45-48.5 梁颢.非遗视域下的蔗糖作画技艺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糖业,2023,43(2):42-46.6 徐晓斌,张洁,刘云海.新媒体背景下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路径研究以孝文化为实例 J.文化产业,2022(19):97-99.7 梁江川,邹飞祥,刘少和,等.广州红色文化品牌叙事研究 J/OL.图书馆论坛,2022.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