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教育研究】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晓磊(),男,安徽六安人,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推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陈晓磊(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摘 要:“数据思政”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受技术平台不成熟、人才体系不健全、教育主体数据素养不足等因素影响,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始终停留在较浅层次。系统思维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思考对象各方面展开系统认识的思维方法,它的应用有助于明确大数据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整体布局和思维方式
2、。系统思维认为,应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平台建设、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的同时精准把握技术融入边界,才能保证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关键词:系统思维;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思政;融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习近平同志在 年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突出改革的协同性与系统性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理念。”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大数据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运用大数据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当前,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暴露出不少实际问题,
3、亟需新的思想、新的视角加以指导。系统思维是一种科学、统筹的思维方法,以系统思维指导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利于融合思维的转换与融合视角的拓展。一、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主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典型代表的大数据被普遍应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思想政治学科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改善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与理念的变革。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也面临着理念偏差、技术制约、载体落后、伦理缺失等客观问题。应当直面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从解题思路中提取出、把握住“数据思政”的深层内涵,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一)教育主体大数
4、据素养不足目前,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教育主体大数据意识与素养严重不足。数据思政注重数据的获取、整合与分析,传统思政教育的思维范式重视经验、情感与价值。受新旧范式内在逻辑接洽不畅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在面对新技术时普遍受到旧范式的制约,缺少主动探求、自觉学习、积极应用的意识。受限于不主动、不自觉、不积极的态度,思政教育者的大数据素养很难得到提升。国际权威公司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数据拥有量的全球占比为,但数据利用率却不足。可见,海量的数据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严重的数据浪费反映出国人大数据素养的整体性缺失。大数据素养是指对数据进行检索、转换与分析的能力,思政教育
5、者大数据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据思政”的融合效果。但现阶段思政教育者在教学设计、教学调研、教学考核等方面普遍无法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形成了“即便有心终究无力”的尴尬局面。(二)配套技术平台与人才体系不健全“共享”与“协同”是大数据领域中的重要精神,但高校思政教育受限于专业人才缺乏、共享平台缺失等因素影响,共享协作理念难以落实,严重阻碍了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程,此外,受“数据孤岛”现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采集也面临重重阻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不同部门所采集到的学生数据一般只是粗略安置于各自的存储空间里,这些存储空间随意、分散、相互独立,无法形成统一、共
6、享、紧密联系的数据库,导致数据获取难度大,研究者想要从数据出发对思政教育进行分析时只能使用缺乏统合的局部数据,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此外,数据思政的开展需要数据专业人才与思政教育者的密切配合。但在现阶段,高校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思政教师即便想要在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也很难获取专业援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三)受教育者主体性价值被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数据思政”的融合实践中,受技术自身特性影响,信息技术领域中常见的造谣传谣、隐私泄露、黑客攻击等风险渐渐显现出来,这些风险是造成思政教育对象主体性缺失与思政教育本身
7、人文情怀淡化的罪魁祸首。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空间、新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顽固的技术依赖,导致使用者不加分辨地抛弃旧有的行事方式、多元场景坍塌为同一场景,大数据技术的加持反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化、扁平化和去人文化。思政工作者在使用大数据这把“双刃剑”时,剑锋所藏的隐私安全问题、数字鸿沟问题很可能会挥向受教育者与思政教育本身,如何破除“数据思政”融合的伦理困局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系统思维及其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的指导价值系统思维是一种把认知对象互相联系的各部分及功能结构进行系统认识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政教育可以被理解成一个
8、包含复杂子系统且结构联系紧密的认知对象,而“数据思政”则恰恰是该对象内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思维可以为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更为系统的认识方法。系统思维中包含目的性原则、协同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深入理解这三条原则的内涵理念能够为“数据思政”的融合实践带来新方法、新思路。(一)以目的性原则确立融合的根本目标从系统思维来看,系统中相互联系的各组成部分都具有统一的目的,系统内各要素均需要围绕该目的进行有机演化,最终促成系统的整体性进步。在系统思维中,子系统有自身的具体任务,但需要与母系统在目的上保持整体的一致,这一原则被称作“目的性原则”。借助大数据技术,以往在思政工作中难以把握的教育对象的兴趣、行
9、为、个人信息等都可以被具象为清晰、精准的数据,这一功能为学生思想的研判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打开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推力。但是,如果不加思辨地拥抱大数据技术,思政教育很可能因为受到技术的冲击而产生异化,对技术的过分迷恋会遮蔽思想政治本身的价值追求,并最终导致人的本质性力量缺失,因此目的性原则在融合实践中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根据目的性原则,“数据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系统,应确保融合的目标与思政教育的发展目标整体一致。因此,大数据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应当紧扣以人为本、辅助教育者、服务受教育的根本性目标,不可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力求增加学生的获得感。此外,大数据
10、技术项下包含多种子技术,教师在思政工作中要主动加以辨别,优选出符合思政教育本身价值规范的方法。简言之,遵循目的性原则有助于“数据思想”融合秉持人本理念,实现技术与价值的统一。(二)以协同性原则指导融合的整体布局系统思维强调系统内外结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各要素的叠加,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一原则被称作“协同性原则”。“数据思政”的融合若想取得长足进步,就不能将二者进行简单拼凑,而是要在保证师生大数据素养扎实、技术平台搭建到位、软硬件设施配置齐全的同时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衔接,通过充分调动内外部各要素的统一性与协同性使二者深度嵌合。显然,这种深度嵌合的理念与系统思维中的协同性原则相吻合,
11、践行协同性原则可以大大提升思政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效果。根据协同性原则,大数据技术与思政教育内部各要素均能够产生叠加效应,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大数据分析为思政教育制度建设提供统计学依据。除思政教育内部要素之外,协同性原则还要求教育工作者突破学科之间的屏障,加强思政科目与外部要素之间的交融以增进学科交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为国家发展贡献高端复合型人才。这种“联结外部”的协同手段又能反过来产生反哺效应,增强思政教育内部协同。综上,协同性原则视域下的“数据思政”不再是两者的潦草拼接,而是多主体、多层面的互动互助,是一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深度协同。(三)以开放性原则优化融合的思维方法一个
12、开放的系统能够从外部源源不断的吸收信息,随后将这些信息孵化为发展所需的能量,随着实践的进程不断进行自我升级以葆自身的先进性与可持续性。这种动态的演化体现的就是系统思维的开放性原则。伴随着大数据的融入,思政教育系统对开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在实践中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当批判地继承传统思政教育范式理念,并积极、开放地接纳新观念,学习新技能、转变思维模式、丰富知识储备,以开阔的视野与优秀的大数据素养助力融合工作。另一方面,系统的封闭只会导致内部的熵增,为应对这种无序化倾向,思政教育系统必须“对外开放”。在融合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与
13、统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程序等专业的交流合作。同时,要在吸引大数据人才加入的同时增强教育工作者大数据素养,建立起一支素养过硬的“数据思政”队伍。此外,还应尽快搭建面向思政教育的大数据存储、整合、分析平台以满足融合的客观需求。三、系统思维推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实践策略思政教育系统具有开放性与复杂性,在与大数据的融合实践中,借助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能够为融合提出新策略。根据目的性原则,融合工作应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根据协同性原则,需要“数据思政”各要素间协同配合,促进多主体、多维度协同发展;根据开放性原则,思政教育系统应当多从外部汲取养分,以求突破传统范式的
14、约束。(一)精准把控技术融入的边界,强化受教育者获得感“数据思政”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知识需求为导向。第一,必须寻找符合学生现实需求的教学供给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态各异的社交、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视线,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平台如豆瓣、哔哩哔哩、微博等日渐成为日常交流、娱乐的主要渠道。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关注这些新兴平台,它们的便捷性与高传播率使学生更乐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并经常会因观点的差异、认知的矛盾产生激烈的碰撞。应当运用大数据技术,编写 数据可视化程序,以便及时收集学生注册年龄、上网时间、关键词搜索、个人观点等信息,并以此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方
15、便教育者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第二,思政教育是一项富有人文色彩与温情底色的教育,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要充分发掘技术的便捷与创新功能,规避技术的硬性与冷漠特征,从而优化健全思政教育资源供给端。比如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学生个人信息库,从而准确测绘学生的思维习惯,以便教育者因材施教,促进思政教育的精准性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如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在保证学生知情的前提下实时跟踪学生的行为、言论数据,关注网络谣言、数字鸿沟、技术冷漠等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一旦发现危害到学生的伦理风险或不符合思政教育核心价值的个人发展趋势,应当及时给予引导纠正,从而破除潜在或既有伦理困境并增进融合有效性。(二)完
16、善规章制度,推进平台建设,营造协同性技术应用环境思政教育与大数据在融合实践中要重视各要素间的协同,建立起一个顶层设计、中层平台、底层动力互相叠加、协作互助的融合场景。第一,完善规章制度。大数据应用领域最常见的问题是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隐私权等权限规定不明确。为此,必须完善规章制度,确定数据管理者与访问者的权责边界,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一定要保证数据产生者的知情权并取得他们的许可。数据使用要落实责任到人制度,数据存储要做好安全加密工作,以防止隐私泄露、数据安全、名誉侵害等风险。第二,推进平台建设。为打破“数据孤岛”造成的信息隔离现象,应当建立共享的思政教育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平台,确保信
17、息的联通以提高信息利用率。还要借助平台对数据进行有效转换、筛选、解读,在此基础上将数据科学整合并统一治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决策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第三,增强师生大数据素养。教育工作者要有“自觉充电”的意识,主动学习与使用大数据技术,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合理将大数据融入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应当加强自我管理意识。网络世界包罗万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基于网络大数据关联技术,很多平台会将一些猎奇、浅薄的内容推送给用户。这就需要受教育者提升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意识地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三)拓展融合深度,突破静态思维,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应当保持开放的姿态,以灵活、包容、动态的
18、思维与其它专业领域产生交流,为融合扩展深度。第一,要积极联合校内的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发掘其中的人才资源,将拥有大数据专业技能的师生同思政教育工作者整合为一体,打造成长效、稳定、规范的合作组织。要提升思政教育部门自身的吸引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以此广泛吸纳校内外专业人才。还要做好内部培养,优选对大数据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专业讲授与学术交流,水平拔尖的可以建立长远合作关系。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主体的个人素养是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精进自身的业务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学习程序语言、文本检索、分析统计等大数据技能,为融合工作打下技能基础。第二,大数据与思政
19、教育在融合发展中应把握好开放的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纯粹性。“数据思政”必须坚守教育本位,不可以盲目的“为了技术而技术”,不加分辨的引入大数据,以此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在与其它专业的合作中,也要结合自身情况,严选同思政教育适配度高、合力强的大数据技术。还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正视自身的不足,以获取外部的精准助力,让大数据技术服务于真正有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拙劣的套用。参考文献:贾兆帅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态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昊,米平治,张晋 全生命周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与可为 以大数据应用为技术路径 教育科学,():罗红杰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前提认知结构革新实践策略 思想教育研究,():王天龙 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略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薇,张宇“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特征及应用 理论导刊,():康超,佘双好 大数据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科学性及其争议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张志毅,刘海燕,尹晓虎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争的大数据检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