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一、 揭题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想知道哪些?生1: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2:三角形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形?生3: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师:三角形要研究的知识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以下四个问题:(1)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2) 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3) 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评析:开门见山揭示课题,通过学生的提问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合作探究 师: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包(长短不一的四根小棒
2、、任意选出三根小棒哪些能围成三角形?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2、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10CM 6CM5CM 4CM讨论:比较每次所选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大约十分钟)(评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的过程。)三、反馈讨论师:现在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生1:我发现10厘米、6厘米、5厘米这三根小棒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生2:我发现4厘米、5厘米、6厘米这三根小棒也可以围成三角形。生3:可是10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三根小棒却不能围三角形。生4:是的,10厘米
3、、4厘米、6厘米这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师:通过这些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能围成三角形生: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不能围成三角形生: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边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师:是啊,动手摆一摆,围一围,我们就发现了三角形的奥秘,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二、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来个“紧急刹车”这样的探索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探究与合作的功能。本节课中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约十分钟左右,学生在搭一搭、数一数、分一分、拉一拉的动手探索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创造能力。三、 给学生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探索需要时间,探索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探索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节课在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向集体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时,不时有学生补充、更正、甚至反驳别人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