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1、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彰显自己独特的见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续写故事结局,从不同的视角研读
2、父爱。过程与方法: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2、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重、难点: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二、说教法: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最大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
3、的父爱。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2、在细节中感动于真实的父爱。在采访与倾听孩子们预习体会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倾向,那就是他们会认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亲过早地放弃了拯救自己孩子,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爱得还不够深,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父亲是胆小的、懦弱的。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被误解为“贪生怕死”,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这种误解将会衍生出一种在我看来是畸形的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14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以及丧子之痛,在课文对他们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我总觉得我应该站出来,让这些容易被人忽
4、略的父爱去感动学生。三、说学法: 1、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 2、读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议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议”,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把对“这位父亲”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结局的续写之中,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四、说教学
5、过程(一)、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初读课文,了解全文1、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突如其来)你从哪儿知道?(文中找)2、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文中找)3、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观看的图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一起齐读字词,教师重点强调。(废墟、瓦砾、爆炸、砸等)4、教师引导同学回答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醒学生讲清楚时间、地点
6、、人物关系)5、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勇敢、坚强)文中也用了一个词来概括,请你来找一找。(师板书:了不起)(三)精读课文,体会父爱1、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2、师生交流,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7、。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A、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体会?B、在漫长的36小时当中,父亲是怎样在经历着煎熬,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折磨,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能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吗?(同学交流)C、是啊,尽管父亲的脸上已是尘土满面,他的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但是他想过放弃吗?(生:没有)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地说-您真是一位(生接:了不起的父亲)D、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E、学生在文中找有关的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教
8、师引导学生谈体会。(此处作为重点讲解)F、指名朗读此句,交流如何把握朗读时的感情,体会“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样写的好处。并引导学生说说对“挖”这个字的感受。G、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H、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学生回答),再次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片段,感受父亲的爱,父亲的决心,父亲对儿子的承诺。3、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四)、小练笔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五)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了不起的父亲正不顾一切地拯救着他的儿子,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五、说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2013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