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文中父亲深深的父爱。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3、通过朗读体会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奇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语文课我们先来看两个数字。“300000人”有多少?(我们新市小学现有师生总数
大约1500多人,算一算30万是1500的几倍?30万人就相当于200个新市小学的人数。)
4分钟有多长?(我们课间休息是几分钟?4分钟就是课间休息的一半还不到。)
30万人和4分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有30万人受到伤害。现在,让我们回到11年前那场大灾难的现场去看一看。
2、(打开课件,沉重地讲述)
在地震中,房屋倒塌、汽车被压毁,高速公路断成三节,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见课件)
3、同学们,你看了这些文字和画面,有什么感受?
二、 教师配乐范读
1、 是的,地震多么可怕、残酷啊!可是,在这场可怕的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未我们上
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走入这对父子。(教师配乐朗诵文章片断2、3、12、13、14、15、16、21、22、23、24。)
2、 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三、 初读课文
1、 那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相关
的句子。
2、 学生自由读划。
四、 汇报交流,细读课文(以下环节按照学生回答顺序而定,可以调换)
(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课件出示此句)
1、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时间长)他挖了多少时间?36小时有多长?现在是9点,到今天晚上9点是几小时?再到明天上午9点是几小时?再到明天晚上是几小时?整整36小时多,他有没有休息?有没有睡觉?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喝水?没有!都没有!
2、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读好它。
3、指名读,评价:“你为什么把‘到处’和‘破烂不堪’读得那么重?”(艰苦)“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那么为什么他的衣服会“破烂不堪”,身上到处都是血迹呢?可能……可能……可能……(学生想象说)
4、再带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读完问:“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让我们带着这些想象来读一读吧!(齐读)
7、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读(齐读)
(二)、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了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还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为什么你觉得这段话可以看出孩子的了不起?是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时候父子俩的对话。(出示上面一段话)
2、自由读一读
3、逐句朗读并指导。“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了孩子的声音”,后面的谁来读?指名读——朗读指导:为什么声音那么轻?(声音是从废墟底下传出来得;阿曼大38小时没有吃东西,而且时刻笼罩着死亡的威胁)——齐读
4、接下来,爸爸的话谁想读?指名读——评价:你为什么喊得那么响?(心情激动)——是啊,这时候,对爸爸来说38小时的疲劳一扫而空,让我们一起读——齐读
5、下面的话谁来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得真像阿曼大亲口说得,你为什么吧“一定”、“总会”读得那么重?——齐读
6、学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读
7、师生分角色练读。
(三)、“不!爸爸。先让同学们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 为什么你觉得这句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当时情况还有危险吗?再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随时可能塌方、爆炸……)他让别的的同学先出去就是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真勇敢!一起读。自由读——评价——齐读
2、 他为什么能那么勇敢呢?对,是爸爸的话给了他信心、勇气和力量。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齐读
五、 小结
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终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出示这句话)。这句话是父子两不变的信念,恒久的诺言,这句话中蕴藏着父亲深沉而强烈的爱。(板书:爱)让我们一起啦读这句,一起来分享父子两的浓浓的爱很幸福吧!
六、 作业
爱不仅创造了奇迹,也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想一想:阿曼大在废墟底下戴的大38个小说里,他会和他的同伴说什么、他会坐什么,想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