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1、创设情境,感受“速度”: 就是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快慢。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义。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通过举例初步感知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3、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
2、理解和感受速度。4、总结全课,升华认识:通过总结,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 我在认识速度单位时引导学生观察,引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
3、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我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飞船、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求速度,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解答问题后,课件又展示蜗牛的时间和速度求路程,而后给出路程和速度求时间。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练习中我注意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通过限速标志让同学们知道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和人在朝前走的时候,是鼻子走的快还是耳朵走的快呢?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 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