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果敢,是残忍。”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点子(视角)分析:1新课程:“教”教材与“用”教材2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预设与生成3教育理论与流派:教学行为参考答案:这位教师的做法值得肯定。成熟的教师,应该能够“用”教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并且能够根据教学进程中发生的现象,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