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因及其表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63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因及其表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因及其表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因及其表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ul.,2023Vol.31 No.7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23年7月第31卷 第7期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因及其表现秦国民,杜奕兵(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和成就的高度总结,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一个新的时代场景。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其丰富的内在逻辑:数字技术自身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体现了其工具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数字技术之间的深度耦合和嵌入,体现了其价值逻辑。数字技术的发展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和理念转化为更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

2、民主实践。数字技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参与、社会协商、权力监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积极地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与监督民主三大运作形态。不断完善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应有的历史自觉和责任使命。关键词: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23)07-0040-07收稿日期:2023-06-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机制研究”(19BZZ0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2ZDA066)作者简介:秦国民,男,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3、、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制度建设与政治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研究;杜奕兵,男,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被视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优势、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如何进一步落实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问题。当前,数字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与智能化时代的来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智能化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模式便极具现实和理论意义。对此,本文以“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为宗旨,尝试剖析

4、并阐明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及其重要表现,希望在此基础上为今后围绕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主题关系的相关研究作出一定意义上的前瞻和启发。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及其数字技术的出现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1这一重要论断之后,“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髦话题”和重要命题。其后,也陆续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撰写的 中国制度面对面 和组织编写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以及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等图书、文件和法律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以国家意志的形式最终明确下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和成就的高度总结,是对一种全新民主实践形态的精准描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内涵,从当前来看,学术界主要从“人民性”与“全过程性”两个40层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特质进行界定和分析。一方面,从“人民性”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最新理论成果,继承于人民民主,其本质核心是人民民主3。也有学者持相同观点,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再发展,并且还提出通过文化性建构、规范性建构和体系性建构能够进一步推动人民民主的理论完

6、善4。另一方面,从“全过程性”的角度来看,有学者从时间上的持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党政部门的协同性、公民参与的全过程性和多环节的连续性等角度来确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真实广泛的民主5。也有学者从限度的视角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相应范围和相应发展程度,并且其内容上包含开放性、公开性、过程性和通用性等特征6。无论如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对中国现有民主内涵和形式的一种全新概括,有其丰富的内涵,其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当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民参与的民主过程总结为五个方面: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一重要表述将选举民主、协

7、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和监督民主归纳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五种主要形式,这五种形式也清楚地表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的民主。因此,任何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探讨和研究都不能偏离这五种重要民主形式。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场景被置换于智能化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般认为,数字技术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综合作用的技术体系,其以海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云计算和计算机的算法为基本载体,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导向7。数字技术的兴起和

8、广泛应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对此,有学者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技术对协商民主的助益得到显著性发展。例如,陈家刚认为,数字技术将社会多元主体有效联结起来,帮助人们在实现充分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科学决策;另外,数字技术还能够释放社会个体和组织活力,打开民主空间,引导民众逐步养成民主精神与素养,加强对于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8。由此看出,数字技术的发展确实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一个新的时代场景,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就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并且,我们还能认为,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为基础与支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

9、主、管理民主和监督民主进行数字赋能的运行过程。二、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涉及“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个重要主体,而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也分别由这两个主体所决定。一方面,数字技术自身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体现了其工具逻辑;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数字技术之间的深度耦合和嵌入,体现了其价值逻辑。(一)工具逻辑:数字技术自身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般认为,数字技术包含人工智能、区块链、扩展现实、大数据、通信技术、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一整套技术,它们从各个维度和层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数字化运行,正是基于数字

10、技术自身的技术属性及其功能优势,它们能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产生直接性影响。当然,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三大技术最具有典型性,并且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讨论最具现实意义。据此,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主要基于这三大数字技术进行相关讨论,并以此作为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具逻辑的重要体现。首先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big data,mega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9。大数据实质上是为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而建构出来的基础,它的运用对于处理庞大数据具有关键性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所带

11、来的机遇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时代的政治参与模式已经划分为显性的政治参与和隐性的政治参与,前者主要是通过官方指定途径进行政治参与,而后者主要是通过挖掘公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大数据技术则能够重点挖掘那些隐性的政治参与,将零星的、碎片化的且更具有价值意义的民众诉求和意愿变得可视化、形象化,为政府治理提供更多的参数选择,从而在公共领域范畴为政府捕捉民众需求、科学精准施策提供更多助力。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网络信息的爆炸性极大地影响着公民对信息数据处理的41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借助大数据技术,公共部门既能够有效筛查过滤相关有用信息,也能分类整理相关信息,进而保

12、障公民的知情权。其次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为基础,尤其是算法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而算法技术是以建立套嵌式的多层次模式识别系统组成的“神经”架构为基础,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属性、类别或特征,借以发现数据的分布特点10。当前现代民主的一个结构性困境便是政治冷漠,而在产生政治冷漠的诸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个人的政治参与无法形成有效的政策推动力,即个人正当诉求难以被捕捉和被满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社会领域,每一个人的民生足迹都被符号化和数据化,进而在各种智能化设备中被如实记录存储。而神经网络算法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

13、信息处理,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达到处理复杂信息的目标11。因此,通过对社会的全息化民生图景进行分析,便可绘制出民生热点图谱,呈现不同群体的民生诉求特征。最终,国家(政府)就能够“整体感知各类社会群体的民生意向,系统把握民生领域的政治态势,精准判别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切实需求”12。可以想见,在算法技术出现之前,其他民主形式无论是身处工业时代抑或身处信息时代,都无法做到像智能时代下的政治参与。再 次 是 区 块 链 技 术。所 谓“区 块 链”(Block-chain)指的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

14、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了基础。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透明性、可追溯性、公开性与政务“互联网”的理念相吻合,其在政务中的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政务“互联网”的建设,并对政府部门及公众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推动政府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治理及服务过程透明化,提高政府创新绩效,提高政府数据安全水平,建设智能化和可信任的政府;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也会给政府传

15、统职能、管理机制、法律制度等带来一系列挑战,促使政府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与区块链技术发展保持适配性,同时加强对这一新兴技术应用的监管。(二)价值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数字技术之间形成了深度的耦合和嵌入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会带来重要机遇性影响,这毋庸置疑,但如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内容无法与数字技术之间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这同样会使得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一个“伪命题”。而幸运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内涵及其实质内容能够与数字技术之间形成有效的融合,这也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逻辑的展现。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程序民主

16、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而数字化具有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特点,它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新路径。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民主场域。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实现资源和数据的多向度、开放式流动和跨领域共享,做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传递和及时共享;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传统民主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困扰,公民参与主体能够跨地域、低成本地表达民主诉求或意见。其次,数字技术为找到“公意”、真正实现人民民主提供了可能的路径和方式。马克思一直强调,人民民主以“人

17、民主权”为第一要义,国家制度如果不能体现人民意志那就有名无实。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助力政府在更大范围了解和获取民意。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做到充分获取相关民意数据,实现民意数据的全覆盖和全方位,这就确保了民意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极大可能地存储海量数据并且进行相关整理分析,在通过提炼、归纳、总结等基础上,能够获取最为共性、核心的意见和观点,保证了民意的公正性。另外,公意的出现也是社会民众积极有效协商的结果,数字技术为协商讨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同时也使协商议题的制定变得更加精准且真实。再次,数字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将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甚至颠覆性的影响,其中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

18、治等多个领域都将发生深刻性调整。数字技术对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性发展。例如,当前人们日益习惯于通过数字化渠道获取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发表政42治意见,民众逐渐习惯进行“数字化生存”,相应地,公民的政治素养也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在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发展激发了公民个体和社会组织的活力,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都得以提升。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民众通过多样化的平台或渠道高频参与选举、协商、决策和监督,在参与过程中培育自身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习得正确的政治参与观念,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三、数字赋能:智能化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重表现数字技术的

19、发展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和理念转化为更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数字技术所具有的技术特征及其内在的诸如资源整合、全景实时等功能优势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参与、社会协商、权力监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式民主、协商式民主与监督式民主三大运作形态。(一)数字技术增益选举民主,实现人民公开参与的精致发展纵观政治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选举民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民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史。国家给社会大众提供更多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就会有更多的民众通过民主程序进入并且参与政治生活之中,进而促使国家的政治生活愈发成熟,以及发展出更加完善的民主文化和实践制度,这就是政治

20、的基本逻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深刻应用将会突破传统甚至互联网模式下民主参与模式面临的诸多禁锢,极大地变革民主参与的既有形态和民主过程,最终以技术进步的方式有效解决民主参与不充分以及民主不参与两大难题,实现民主参与者的权力(权利)叠加。一方面,针对民主参与不充分问题,技术赋能能够实现参与限度的深刻突破。在现有的民主过程中,囿于结构和制度的容纳性制约,很难给社会中所有公民提供充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与条件13。即使互联网民主下的社会公民能够享有充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而信息技术在软硬件设施上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使得互联网民主参与也只是作为传统民主参与的一种补充。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全民参与

21、和表达成为可能。其一,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使得公民在民主参与中的主动性(地位)得到飞跃式提升。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既突破传统在场式参与的时空限制,强化民生政治参与线上线下的联动性,又能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认知演进等智能算法的帮助下实现参与的自动化、即时化和动态化,推动民主参与向智慧质态转型12。借助各种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工具,公民不仅可以通过智能推荐随时随地获取自我关注信息,也能随时随地进行意见表达。在强大的信息运算处理“云平台”终端的支持下,虚拟化的政治参与空间和民主参与群体规模不再受限,任何一个公民都能够拥有“发声筒”和话语权,更广泛的参与群体被囊括至民主参与过程。其二,云技术带来了数据的存储和

22、计算革命,这为任何层面的民主参与的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以往的数据存储只能靠磁带、磁盘等孤立的存储硬件来实现,而云存储则通过网络存储于虚拟云端,进而实现海量数据的共享和聚集。云计算又带来了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任何巨大的数据集都将能够得到及时的计算和处理。再加上智能芯片让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智能终端又能够随时随地自动生成、存储和汇聚数据。最终实现了万物数据化14。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云技术真正实现了民主的充分参与和参与的充分有效,既能规避民主参与中结构和制度的容纳性不足,又能改变网络民主条件下不能有效存储和分析的难题。另一方面,针对民主不参与(即政治冷漠)问题,技术赋能能够激发公民参与热

23、情。早先在对政治冷漠现象进行原因剖析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政治信息是形成公民偏好的前提和基础,公民只有在了解关于政治问题、政治制度、政治权利以及政治过程的信息基础之上,才有可能选择政治参与15。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在满负荷、高强度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事务结束之后,尽管有动机有欲望再额外抽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和处理公共事务,但鉴于当代世界的高度复杂性和信息的庞大程度,公民的政治参与及其表达也会被淹没在复杂的时代信息背景下,因而遑论公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水平。随着智能技术对公民政治生活的介入,以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自然语言学习等技术为代表,它们能够有效地辅助政治参与者对于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

24、。以专家系统为例,在大数据的推动下,人们建构了基于大数据的新一代智能专家系统,它将互联网与云端的所有知识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无边、动态的海量数据库14。借助专家系统,政治公民不用再耗费巨大时间精力去进行信息筛选比对,只需要在智能机器给我们作出的全面性政策建议上作出选择即可。“机器学习是一把利剑,利用这把剑可以杀死复杂性怪兽,从复杂问题中推导出准确结果,是人工智能的巨大优势所在。”16技术辅助对43复杂情境的简化处理,极大地治愈了民众早已困乏的政治心理,有利于公民恢复民主参与的信心,进而形成积极参与的乐观局面。(二)数字技术促进协商民主,实现人民协商共识的精明推进针对协商民主政治实践中的集体行动难

25、题,以詹姆斯 博曼(James Bohman)为代表的西方民主理论家曾尝试通过创造新的协商形式并改革相应的制度,促进公民运用理性进行公共协商,进而达到降低协商成本的目的。但中国情境下的协商民主广泛存在于党际协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行政协商、社会协商和基层协商民主等具体的政治实践形式,协商民主的建设更大程度上还是主要依靠政府的公共投入以及政党、国家与社会之间更好的互动。不过,数字技术的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克服这种高成本与复杂性的途径。数字技术促使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朝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在不断优化协商民主路径的同时,不断降低其协商成本。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优化议题参与的建构路径,

26、降低信息采集成本。以往政治实践中议题参与的建构路径是单向度的,政府决策部门通过科层制组织结构进行自上而下的信息收集、分析以及决策,再加上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信息爆炸式增长,极大地增加了协商治理主体在信息筛选和利用上的难度。如今,随着大数据和大算法等新技术逐步应用于社会民生和民主政治领域,议题参与的建构突破了以往的唯官方主导模式,既能让公众在政治空间中充分表达,又能让政府部门主动回应民意诉求,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确立政治参与议题。在智能化时代,公民的任何行为轨迹尤其是特定的意愿表达都能够形成相关信息数据进而被智能化设备记录和存储于数据云端,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载负民意诉求的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无偏性

27、的分析、萃取和提炼”17,决策部门只需要在不侵犯公民合法个人权益的情况下对这些“加工处理”后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进而绘制清晰全面的民意数据图谱。如此看来,对于必要的民主议题,公民既可以在自觉的状态下借助智能技术进行政治表达,而政府又不再需要通过以往的组织手段就能获取更全面更完整的民意信息,在这种议题参与的双向建构路径下,实现政府和公民的双赢。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优化议题参与的交互过程,降低协商表达成本。一般而言,民主参与过程中的互动协商主要包括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两种类型,在前智能化时代,他们又主要通过以公民听证会为代表的程序互动、以市长信箱为代表的政社互动、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互

28、动等方式展开协商交流,总体来看,都难以实现深度的沟通协商。智能技术的出现有效推动了前智能化时代在信息传输、自觉感知和人机融合等方面功能的迭代更新,使得智能化时代议题参与的交互过程能够实现智能性、广泛性、深度性的互动协商,协商载体及其形式越发便捷、智能、高级。我们在前文技术赋能下的民主参与过程中已经提到,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使得公民在民主参与中的主动性(地位)得到飞跃式提升,协商交流及其行动变得更加自由随意,协商主题的设置还能借助算法技术的智能推荐为公民搭建意愿集聚的线上平台,“从而实现公民有意义的社会互动,促进公民之间在网络平台上的协商沟通和深度参与”18。当然,目前的智能技术水平还处于“弱人工智

29、能”层面,真正全方位的智能协商(Intelligent Deliberation)还未出现,但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发展,我们相信未来在坚持统筹推进智能化时代专家与民众、科学与政治、技术与人文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智能协商也将大步向前。(三)数字技术提振监督民主,实现人民监督纠错的精敏提升从腐败治理的经验视角来看,以权力反腐,以法治反腐,以制度反腐等,这些方法和制度设计都体现出各自反腐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但随着新科技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具体应用,新技术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和效果越发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谭海波等通过对贵阳市“数据铁笼”的应用创新及其治理效能的分析,认为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

30、的权力监督初步展示了技术反腐的可行路径和美好图景19。周博雅等通过对当前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区块链技术特征的分析,勾勒出一条基于区块链技术理性而作用于现代化政府权力监督体系的新型技术路径20。黄其松通过构建“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将权力监督置于组合维度的条件下进行讨论,并且指出技术在权力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制度和技术是权力监督研究和实践的两个重要维度21。另外,党和政府也逐步强调要建立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技术手段的反腐新机制。总而言之,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权力监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它给现代民主政治所带来的重要政治变革便是以技术赋能的方式提升了民主监督效用,有力

31、促进了44新型人民民主监督体系的建构。一方面,数字技术积极重塑传统的权力监督结构,从技术赋能角度为新型人民民主监督体系提升权力监督主体地位。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现代国家的廉政制度体系,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公民等多元主体享有法理意义上的监督权,但在实际权力监督过程中往往是以党委和政府部门监督为主导,其他主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22。数字技术的出现,促使原先的组织形态朝着一种更富弹性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的建构转向,通过构建广泛的跨部门、跨区域和跨层级合作监督机制,极大降低了部门内部监督成本。而且,通过建立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了原先的数据孤岛现象,有效推

32、进“条块”“条条”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进而在整体上有力地提升了其他权力监督主体的地位。另外,早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崛起为社会参与政治、参与监督提供了更广阔、更平等的公共舞台,社会和公民力量成为权力监督体系下有力的权力监督者。如今,随着信息扩散和交流的迅捷便利,一系列智能App的应用和数据算法的嵌入使民众对权力的“全景式”围观愈发成为常态。而政府部门自身的权力制度设计也使得权力行为投射在网络空间上越来越清晰可见。技术赋能下的监督合力促使社会和公民力量也将成为一股更为强大的权力监督新势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有效整合传统监督路径,从技术赋能角度为新型人民民主监督体系打造更坚固的制度机制。传统

33、监督模式往往偏重于事后监督,轻事前和事中监督,这便导致公权力主体在任期内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频发,而且权力监督者在预防和监督腐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与被监督者共谋获利的现象23。如今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则能够有效地整合和覆盖传统监督路径,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大数据技术能够使得权力运行的每一环节和流程,特别是重大决策环节和流程得以留下痕迹,用数据来记录和刻画权力运行的轨迹和公职人员的履职行为,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权力监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21。而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不可篡改的特点,即一旦数据被写入系统便会被自动打上时间戳,且能够瞬间被网络内各节点主体共享,这在很大程度

34、上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就有利于权力监督者随时对被监督者的数据信息进行研判比较以及事后精准权力问责。由此可见,凭借数字技术对传统权力监督路径的有效嵌入,最终能够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最大公开透明化,真正构建出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牢固长效的制度机制。四、结论全过程人民民主业已被视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优势、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在当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中,不断推进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应有的历史自觉和责任使命。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核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数字技术所具备的赋能优势,使我们应以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

35、,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积极探索并构建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技术与政治发展的实践模式。可以说,数字技术能够从整体上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实践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只是其中具体的细枝末节需要不断思考并完善。当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内在限度及其技术异化的可能,积极做好相应防范。总而言之,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激发数字技术潜能的情况下,也要时刻警惕相应风险,科学正确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释:这里涉及算法歧视、算法正义等一系列技术风险,文中作此推论是基于合理合法的技术应用。在前文分析中明确提到当前中国协商民主的两大难题分别是公共领域发育不充分以及凝聚共识成本高昂,但公共领

36、域发育问题与选举民主发展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缺乏有效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便无从谈起。为此,在该段论述过程中,为了不与技术赋能如何影响选举民主的内容重复论述,故本段只重点围绕如何消解凝聚共识成本高昂这一问题而展开。智能协商是指合理地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嵌入协商民主的程序当中,优化协商民主的过程和机制,从而降低协商的成本,提升协商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协商共识和公共决策的形成。参考文献:1习近平.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EB/OL.(2019-11-03)2023-06-01.http:/ E.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epBelief NetsEB

37、/OL.(2019-04-17)2023-06-01.http/ 学术前沿,2018(24):6-15.19谭海波,蒙登干,王英伟.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地方政府权力监督创新:以贵阳市“数据铁笼”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9(5):67-71.20周博雅,叶珺雯,徐晓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权力监督研究J.电子政务,2020(10):96-108.21黄其松.权力监督的类型分析:基于“制度-技术”的 分 析 框 架 J.中 国 行 政 管 理,2018(12):108-113.22何增科.建构现代国家廉政制度体系:中国的反腐败与权力监督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15.23

38、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09(12):40-55.编辑陈曲The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ing the Whole Processof People s DemocracyQin Guomin,Du YibingAbstract:The entire process of people s democracy is a high summary of the path and achievements ofChina s democrat

39、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ve provided anew era field for the entire process of people s democracy.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entire process ofpeople s democracy with its rich internal logic:digital technology itself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40、to thedevelopment of people s democracy throughout the process,reflecting its instrumental logic;The deep couplingand embedding between people s democrac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reflects itsvalue logic.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helped transform the value

41、s and concepts of people sdemocracy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into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democratic practices.Digital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ubject participation,socialconsultation,and power supervision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42、 people s democracy,actively realizing the threemajor operational forms of electoral democracy,consultative democracy,and supervisory democracy in theentire process of people s democracy.At present,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people s democracy is our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mission.Key words:Digital Technology;Empowerment;The Whole Process of People s Democracy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