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81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唐云红(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第 44 卷第 4 期2 0 2 3 年 8 月No.4Vol.44A u g.2 0 2 3摘要: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破解新时代五育“缺劳”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树牢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但在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却遭遇认知、教学、评价、实践等诸多困境,

2、需通过多维路径来破解:凝聚共识,激活教育主体的内生动力,抓住融入的关键点;深耕教材,找准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定,把握融入的切入点;创新方式,突出教学设计的一体化,抓牢融入的着力点;健全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评价的一体多维,夯实融入的落脚点;加强实践,促进劳动教育的知行合一,拓展融入的支撑点。关键词: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3)04-0136-07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1。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

3、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最有效的依托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独特的“劳育”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制约劳动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共生的现实困境客观存在,融入路径也需要进一步拓展。鉴于此,笔者拟从价值、困境与路径三个方面来探讨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问题,以期为构建“思政+劳育”协同育人新样态添砖加瓦。一、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将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依托思政课一体化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更好地激活思政课的“劳育”价值,确保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还能通过劳动教育筑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育”基石,建构起“思政+劳育”协同育人新样态。(一)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

4、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不可替代。马 克 思 指 出:“生 产 劳 动 同 智 育 和 体 育 相 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557劳动是“行动的哲学,它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道”390。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认同劳动及其价值,养成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乐奉献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成长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劳动者。(二)破解新时代五育“缺劳”

5、难题的有效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呈“偏智”“缺劳”状态。从全社会来看,我国已进入不愁吃穿的物质丰裕时代,劳动教育出现淡化趋势;从学校来看,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智育”化,劳动教育被错置于与学习对立的位置,“异化”趋势明显;从家庭来看,部分家长包办家务、代为劳动,劳动教育处于“软化”状态。将劳动教育有收稿日期:2023-04-16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新时代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20JDSZK090)。作者简介:唐云红(1970),女,湖南东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课教学和研究。136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

6、,就等于把劳动教育贯通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带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建构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破解“缺劳”育人难题。(三)树牢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以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生命之干。”471思政课在树牢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上优势明显,高中的 哲学与文化 和大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都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思政课教师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可以把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既使劳动教育的政治属性得以强化,又使劳动教育的理论属性得以深化,帮助学生坚决摒弃“懒等靠”“啃老”“家里蹲”等错误思想,牢固

7、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论断,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5。“大思政课”建设强调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强化实践教学,拓展教学时空。劳动教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拓展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效路径”667,它在促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的同时,进行鲜活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大课堂”的劳动之美,从而涵养劳动情怀、提升劳动素养、根植劳动精神。二、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现实困境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不仅是

8、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和价值一定程度上被遮蔽,融入过程遭遇诸多现实困境。(一)认知困境1.对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缺乏准确认知。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等方面,其核心目标是“劳动价值观的培育”784。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育主体对“什么是劳动教育”的认知或窄化或泛化,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认识误区:第一,将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就是搞劳动,只要参加劳动就是劳动教育。第二,将体力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动动手”“出出汗”,只要动了手、出了汗就是劳动教育。第三,将劳

9、动技能学习等同于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只要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就是劳动教育。第四,将劳动惩罚等同于劳动教育,认为表现不好的同学才要去劳动改造或规训。2.对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缺乏理论认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独特,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育主体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劳动价值的理论认知不彻底,既没有理解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劳动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意义。第二,对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在逻辑关系缺乏整体认知,特别是对劳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中的基石作用不清楚。第三,误解了劳动遭遇的价值危机。原因有三:一是市场经济条件

10、下,不同的劳动方式回报不同,享乐主义、极端功利主义、“佛系”价值观等思想一定程度上蔓延,“形塑了人们对劳动价值的差序认知”,“最终可能导致伦理性的劳动歧视或偏见”810;二是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对人类劳动的部分取代,使得一般劳动被歧视;三是学校生活远离劳动情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产劳动的价值。(二)教学困境第一,教育主体的上述主观认知偏差易使教师对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视而不见,或仅作知识层面教学,或“为赋新词强说愁”。第二,大部分教师未能深入研读思政课课程标准和劳动课课程标准,不知如何将思政课与劳动课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精准衔接。第三,思政课“分段”教学,无法一体化开展劳动教育,难以形成教学

11、合力。第四,思政课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带来教学困境。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材都加大了劳动教育内容占比,但从其呈现方式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是以正文、图片、故事、实践活动、阅读角、知识窗、交流园、活动园、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运用你的经验、拓展空间和相关链接等方式呈现,且与其他教育内容交叉融合,集中的篇目较少;高中和大学阶段是以正唐云红: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137文出现,相对集中;各册教材中的内容存在占比不一、学段失联、内容重复等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高中的 哲学与文化 和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的重复。凡此种种,对教师的教材素养特别是教材理解能力、

12、运用能力和开发能力提出了挑战,增加了教师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学段侧重点的难度,以致于不少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消解了劳动教育融入的实效。(三)评价困境评价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具有导向、激励和调节作用,但当前关于劳动教育的评价客观上制约了劳动教育的融入。第一,评价目标走偏。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主要是以劳动成果评价取代劳动育人效果评价,偏离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以素养教育为主”的初衷。第二,评价内容“虚化”“断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949。但思政课实际的评价内容却是“唯学段”的分数评价:小学以学生的日常行为

13、表现为分数来源;中学以期末考试分数为准;大学虽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但由于教师授课人数太多,过程性评价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结果性评价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占比又太少,由此必然带来劳动教育融入的“虚化”。第三,评价主体“唯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思政课教师是当然的评价主体,但学生劳动素养表现的多样性远非教师的个人主观感受能概全的,“唯教师”单向度评价容易导致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引发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偏差,消解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四)实践困境“大思政课”强化实践指向,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思政课的劳动实践存在不少困难。第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分学段开展的,缺少关联。第二,思政课教

14、师数量的“短缺”,使得教师对学生劳动实践的指导难以落实落细,导致评价时不得不以学生的实践结果取代实践过程。第三,出于经费、场地、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思政课劳动实践一般仅限校内,社会层面的资源难以支持协同,因此劳动教育的实践空间狭小。第四,为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把劳动实践交由学生自主完成,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了之,这种只见劳动实践安排、未见劳动体验的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三、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现路径(一)凝聚共识,激活教育主体的内生动力,抓住融入的关键点从表面上看,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教学问题,但本质上却是理论问题和价值问题,只有教

15、育主体特别是教师摒弃各种认知误区,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才有正确的打开方式。1.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不同于单纯的劳动,“劳动如果没有与之相伴随的教育,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单纯消耗体力的过程”10404。劳动教育是“基于劳动的教育”1193,即让劳动具有“教育性”,通过劳动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是手段,育人是目标。劳动教育的关键是劳动,核心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劳动样态越来越现代,但劳动教育的根本始终是育人。2.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2550。劳动作

16、为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对于淬炼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助力学生成人,帮助他们确证、体验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1344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只有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思政课教师才有战胜一切融入困境的内生动力。3.把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本质规定。尽管思政课和劳动课中的劳动教育因共同的价值指向和实践向度在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贯通性和关联性,但二者在教学方式、侧重点上是不一样的。劳动课以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具体的劳动实践,在劳动情境中进行劳动教育。思政课内的劳动教育,是指依托思政课的课程环

17、境和教学内容渗透劳动教育,侧重以故事、案例或问题再现劳动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列举、比较、讨论等方式获得劳动教育。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38(二)深耕教材,找准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定,把握融入的切入点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基本遵循。系统掌握全学段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是教师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一体化“劳育”的基础。笔者仔细梳理了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具体见表一、表二、表三。学段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四上四下五上五下六上六下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九下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要求简单的动手操作和整理家务,初步形成分担家务的意识。1

18、.第一单元的“我们爱整洁”:集体打扫教室卫生,养成爱整洁的习惯。2.第三单元的“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动手整理,感知整理的重要性,养成整理的好习惯;交流做家务的方法,懂得做家务是爱家人的表现,感受做家务的乐趣。1.第二单元的“我是班级值日生”“装扮我们的教室”:学习班级值日的方法,装扮本班教室,体验劳动的喜悦。2.第三单元的“我们不乱扔”:不乱扔垃圾是文明的习惯,尊重劳动成果。3.第四单元的“家乡物产养育我”:家乡物产是劳动者辛勤劳动创造的,感受劳动的伟大。1.第一单元的“试种一粒籽”:学习基本的栽培、种植方法,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2.第三单元的“我的环保小搭档”: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

19、劳动,养成劳动习惯。1.第二单元的“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为学校环境建设出力,初步感受教师的辛勤劳动,培养尊重劳动的意识。2.第四单元的“父母多爱我”:开展家务小能手活动,展示最擅长的一项家务劳动技能,明白做家务就是关爱家人的道理。1.第二单元的“我家的好邻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通过劳动和邻里互帮互助,感受平凡劳动者的辛劳和伟大。2.第三单元的“大家的朋友”: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学会尊重劳动成果。1.第二单元的“为父母分担”:学会做家务,主动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1.第二单元的“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明白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的道理,学会珍惜劳动成果。2

20、.第三单元: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劳动特点,明白美好生活来源于劳动,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1.第一单元的“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强化自觉劳动的观念。2.第四单元的“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源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1.第一单元的“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担当家庭责任。2.第二单元的“我们的公共生活”“我参与 我奉献”: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3.第三单元的“屹立在世界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学习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第二单元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

21、步认知劳动权。第三单元的“探访古代文明”:人类古代文明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劳动的伟大,尊重劳动、热爱劳动。1.第二课第一框“学习伴成长”:做义工和家务都是学习活动。2.第十课:学习平凡劳动者的伟大精神,尊重劳动和劳动者。1.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认识到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1.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2.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在劳动中践行责任担当,培养责任意识。3.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培养劳动意识。4.第十课第二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22、”:明白“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的道理,涵养实干兴邦的劳动精神。1.第三课第二框“公民基本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培养劳动意识。2.第五课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学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树立劳动意识。1.第一课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尊重劳动。2.第八课第二框“共圆中国梦”: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树立劳动创造幸福人生的意识。1.第六课第一框“学无止境”: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2.第六课第二框“多彩的职业”: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懂得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敬

23、业精神。表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唐云红: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139(三)创新方式,突出教学设计的一体化,抓牢融入的着力点准确把握各学段的侧重点,根据学生成长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进行一体化进阶教学,才能抓牢融入的着力点,达成学生从劳动意识形成到劳动习惯养成再到劳动价值认同的进阶目标。1.厘清教育目标,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侧重点。第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中一体化规范了各学段的劳育目标,并在“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描述”“核心素养学段表现”中进一步明确。在“道德修养”方面:第一学段(

24、12 年级)引导学生爱劳动,在感知劳动乐趣中启蒙劳动意识;第二学段(34 年级)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913;第三学段(56 年级)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的意义,热爱劳动,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913;第四学段(79 年级)引导学生“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913。在“责任意识”方面:第一学段要求“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学段要求“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第三学段要求“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第四学段要求“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

25、者活动”915。第二,高中侧重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同劳动,形成基于劳动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第三,大学侧重引导学生从学理高度深刻理解劳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样态,提升劳动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就业观,涵养实干兴邦的劳动精神。各学段侧重点从劳动启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4哲学与文化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要求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理解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2.第四课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内涵,实干

26、才能兴邦,争做新时代奋斗者。1.第四课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品质。1.第二课的“世界的物质性”: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第四课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第五课的“社会历史的本质”:理解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4.第六课的“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理解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7、、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等,从学理上理解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财富等。中国共产党的劳动价值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做新时代奋斗者。“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强调大学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形成劳动创造美好人生的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理解劳动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

28、程中的巨大作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新时代劳动带来的发展和创新,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表三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2021版)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表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40蒙劳动体验劳动常识劳动理论,共同构成小学到大学一体化螺旋上升的目标链。2.进阶教学方式,打通劳动教育融入的堵点。小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是以多种方式内隐在不同的教学栏目中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个人生活为基础,区分不同呈现方式的差别,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列举、展示、比较、阅读、讨论等方式来直观感知劳动;教学方法宜以故事教学、游戏化活动、

29、对话式教学为主。初中教材是以正文和“探究与分享”呈现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厘清错误的劳动认知,从理论上理解劳动“是什么”;教学方法宜以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为主。高中教材是以正文、综合探究呈现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劳动;教学方法宜以案例式教学、议题式教学为主。大学教材是以正文呈现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的职业选择为基础,引导学生理性思辨、明确使命担当,把小我的职业选择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担当中;教学方法宜以讲授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为主。从故事链案例链问题链,教师只有以进阶式的教学

30、方式才能确保小学到大学“以情育劳以理育劳以思育劳”的递度和可持续性。(四)健全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评价的一体多维,夯实融入的落脚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启了教育评价的现代转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只有打造一体化多向度的评价生态,才能夯实劳动教育融入的落脚点。1.评价内容要多维,避免评价虚化。第一,思政课考试评价要把劳动教育纳入考试:低学段侧重劳动态度评价,中学段侧重劳动习惯养成评价,高学段侧重劳动品格和劳动精神评价。第二,学生日常的个人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表现应当被纳入思政课评价内容体系。只有包含“知识层面的理性增值、思想层面的感性增值、行为

31、层面的质性增值”1484,评价内容才能客观、全面、科学。2.评价主体要多元,避免评价片面。有学者指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能够确保人获得一种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1524。除思政课教师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学生、同学、家长和其他教师。借助学生的自评,促成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内生评价机制;借助同学的互评,促成朋辈之间的监督、鼓励机制;借助教师、家长的他评,促成教师和家长的协作评价机制。唯有多元主体团结协作,才能避免评价的片面性。3.评价方式要多样,避免评价固化。第一,一体化贯通评价。将评价视域由单学段延伸至全学段,由“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转向全学段贯通的“为了劳动教育的评价”,才能真正落实好

32、增值评价。第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视域由教育结果延伸至教育过程,综合平时观察、成长记录和期末考试,实现“点、线、面、网”立体式评价,落实好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的结合。(五)加强实践,促进劳动教育的知行合一,拓展融入的支撑点劳动教育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因而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劳动教育的具身性,可以更好地拓展融入的支撑点。1.一体化开展劳动实践。劳动实践主题要以一体化劳动教育目标为导向,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托,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需求来选择实践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小学以启蒙式劳动实践为主,初中以体验式劳动实践为主,高中以常识性劳动实践为主,大

33、学以探究性劳动实践为主。小学、中学、大学要遵循“以情育劳以理育劳以思育劳”的逻辑进路来开展劳动实践。2.拓展实践教学方式。要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必须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方式。比如,教师可借助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项目实践、社会调研、微视频拍摄等方式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实践活动;也可把优秀校友、劳动模范、行业专家、最美志愿者等“请进来”,对学生言传身教;亦可借助虚拟实践打造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劳动实践新模式。3.借助校内实践资源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德育大课堂,借助五一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活动或仪式教育活动,突出劳唐云红: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困境

34、与路径141动教育内容;协同学校其他社团活动,借助少先队、团委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运动会等各种志愿者活动、跨学科综合性劳动教育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4.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协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定期对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轮训,充分发挥校外劳动教育实习基地的综合育人功能,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总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既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也是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宗旨。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

35、0-03-27(6)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张磊,倪胜利.身体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文化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4李珂,曲霞.1949 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5“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3).6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7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

36、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夏剑.劳动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难题J.教育科学研究,2020(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黄济.历史经验与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余文森,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赵蒙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与实践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2(2).14徐秦法,张

37、肖.破立并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的理性审思J.江苏高教,2022(9)15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1).(编校 徐小凤)The Value,Dilemma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sTang Yunhong(College of Marxism,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

38、1002,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lacking of labor element

39、”in the five educations in the new era,a key link to firmly establish the Marxist value of labor,and the rightful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n the new era.However,in teaching practice,the integration oflabor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

40、a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in cognition,teaching,evaluation,practice,andother aspects.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m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paths:to gather consensus,activate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the education subject,and seize the key points of integration.We need to deeply cultivate

41、teaching materials,identify the basic regulations of teaching content,and grasp the entry point of integration.We shoul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highlight the integration ofteaching design,grasp the focus of integration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We need also to strengthen the multi-dime

42、nsiona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and consolidate the foothold of integration,strengthen practice,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n labor education and expand the support points for integration.Key words:labor education;integr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path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