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复习指导课教学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复习思路和内容1、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2、进行知识点的专项训练。3、进行完整的议论文语段综合训练。复习过程 一、导入 在模拟考试中,同学生们对议论文的失分是比较严重的。觉得比较难的是对文章的论点的把握,有时问同学们,回答往往是瞎蒙的,那么,是不是考运气瞎猜的呢?其实不然,对议论文论点的把握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要进行这方面
2、的复习训练。二、了解议论文考点及常见题型三、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试试你能做多少(抢答形式)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2、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3、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4、( )和( )是论据的两种形式。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 ),(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 ),( ),( )。8、议论文基本结构( )( )( ) 四、实战演练,评讲两篇议论文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父母对于儿
3、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
4、,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
5、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04 版,有删改)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 (2分)2、第2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3、第3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3分)4、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
6、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5分)瘦羊博士的启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古祥之物。东观汉记中载有“瘦羊博士”的趣闻,说的东汉建武年间,朝廷每年腊月都赐予博士(中国古代一种官职)一只羊,但羊有大小肥瘦,于是有人建议杀羊分肉,以求平均。有一位叫甄宇的博士,抢先挑最小的羊取走,其他人也就不再争执了,甄宇因此留下“瘦羊博士”的美名。后人即用“瘦羊博士”形容那些克己让人的人。生活中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矛盾的解决,需要具备各种具体条件。但作为矛盾的当事方,做到一个“让”字,则往往是化解矛盾的关键。宋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讲:“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曹操在礼记令中也
7、说:“礼让一寸,得礼一尺。”事实上,许多事情如果各不相让,那就只好怒目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而高姿态、高风格者带头礼让,则可能使僵持不下的矛盾迎为而解。“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小时候,常听大人讲“孔融让梨”“王泰让枣”的故事,后来又从史书中读到古人许多让道、让功、让利的典故,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六尺巷”的佳话。相传,清朝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因与邻居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飞书京城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了这样一封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一个“让”字,让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庭,让出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更
8、让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人们本应更懂理知让、崇尚文明,但礼让却反而成为稀有素质。公交车上,为争座位大动干戈者有之;车辆、行人为抢道而酿出交通事故者有之;甚至有人地上“任性”还不够,居然在万里高空的飞机上为争抢座位和行李架而上演“全武行”;至于一些人在成长进步上的争名、争位现象,更加屡见不鲜。种种乱象陋行,较之古人的礼让精神,可谓天壤之别。无论在什么时代,礼让都是一种人格修养和高尚品德,是从灵魂深处溢出的怡人芬芳。人与人之间只有做到文明礼貌、相互谦让,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圆,拉近心理距离,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有序。反之,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相争不让,生怕吃一点点亏,不仅会使自己的身
9、心受到伤害,使本来很小的事情酿成大祸,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现实生活中,这种不理智、不礼让、任性而为造成矛盾激化的教训深刻之至,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迎春祈福,在春天的脚步声中,人们相互祝愿平安吉祥,然而更需要懂得平安吉祥须臾离不开文明礼让,离不开人与人的理解关爱。让别人是为自己开路,挤别人是在堵自己的路。如果人人都学一学“瘦羊博士”,懂得一点礼让的智慧,行车让一让,购物让一让,进电梯让一让,进而扩展到在名利上让一让,在个人得失上让一让,那么让出的将是心情舒畅、邻里和睦、单位团结、社会和谐。如此,我们才能从容通过公共文明的门槛,更好地传播友善、展示文明。1、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 选文第一段有什么表达作用?3、 文章第三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简要说明第四段的论证思路。五、 总结归纳方法六、 课堂小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