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 二、汽化和液化(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液体沸腾的条件和规律
2.知道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
3.理解沸点,会查沸点表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比较蒸发与沸腾
器材: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第1课时
教学程序:
引入
1.思考:雨后天晴,地上的积水渐渐地会怎么样呢?知道为什么吗?
2.当我们揭开烧开水的锅盖时,会看到什么?知道是什么状态吗?想想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一、观察蒸发现象
实验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处感觉 。
实验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出温度后拿出,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归纳1:只在液体 (“表面”或“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在 (“一定的温度”或“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归纳2:液体蒸发时需要 (“吸热”或“放热”)。
探究、实验3:在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怎样加快酒精蒸发?
归纳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1)液体的 ,具体关系: 。
(2)液体的 ,具体关系: 。
(3)液体的 ,具体关系: 。
思考:如何使湿衣服干得快些?
阅读:“火洲”里的坎儿井。
活动二、观察沸腾现象
实验4:
(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
注意强调:装置的安装顺序——由下而上(根据火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位置)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水发生的变化。直到水沸腾2 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P35)中。
(3)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就是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P35)。
现象描述: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由图像可以看出: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停止对水加热,水 (能/不能)沸腾。可见,沸腾 (需要/不需要)吸热。
归纳4:
(1)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热。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做 。
思考1:从《一些液体的沸点》表格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
思考2:若实验中测的水的沸点不是100℃,其可能的原因有
。
思考3:要缩短实验时间、节约燃料,你有哪些方法?
。
比较:蒸发与沸腾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面气压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经典题、易错题:
1.说明生活在沙漠中的针状的叶子有这么作用?
2.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3.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4.房间里挂着三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用干纱布包着,c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纱布包着,a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什么也没有,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示数分别为tb、tc、ta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tb> ta B.ta >tb C.tb> tc D.ta =tc
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选“a”“b”“c”或“d”)。
6.如图所示,试管内装有水,放入烧杯内并浮在水面上,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将 (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
7.将一支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比酒精先沸腾 B.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C.酒精先沸腾,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在酒精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是不会改变
8.古人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这样可以使液体不再沸腾,你能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说说这两句成语包含的物理道理吗?
教后感:
第2课时
活动三、模拟大自然中的雨的形成
实验5:(1)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的现象是 。
(2) 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你看到的现象是
思考4:在实验中,水的状态由 态变为 态,这样的变化需要条件是 。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与这个实验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 (冷/热)时,水蒸气就凝结成 .
归纳5: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热.
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吗?
实验6:学生实验:⑴在保鲜袋内注入少许酒精(约5ml),将袋口封住;
⑵在大烧杯中注入半杯的热水;
⑶将注有酒精的保鲜袋放入热水中,并观察现象;
⑷待保鲜袋中的酒精完全汽化后取出,并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两次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次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第二次说明 态也可以变为 态.
实验7:用注射器吸人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针筒中的乙醚液体消失时,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 (是/否)又出现了液态乙醚.
归纳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 能使气体液化;(2)在一定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解释:(1)发现烧开水时,会看到“白气”,“白气”是 (小水珠/水蒸气)是 形成的,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这是因为 。
(2)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使气体液化的。
介绍:几种气体的液化温度表
气体
水蒸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氢气
丁烷
液化温度/℃
(1atm下)
100
-78.5
-183
-195.8
-253
-0.5
经典题、易错题:
1.将下面所叙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空白处:
(1)早晨,有时下大雾 ;
(2)夏天,自来水管经常“出汗” ;
(3)擦在玻璃片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 。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 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100℃的水蒸气通过100℃的水,水蒸气 液化(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 。
5.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这是由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它实际上就是由大量的浮天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6.以下现象不属于液化产生的是( )
A.早晨,空中常有一层雾 B.夏天吃冰棒时,冰棒有时冒“白气”
C.秋天的早晨,草尖上有露珠 D.湿的衣服被晾干
7.被100 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0C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8.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真情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体形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二次备课:
教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