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字母表示数》
幸福小学 肖红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第一课时《字母表示数》。教材第61和62页的部分练习。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小学生建立代数意识的启蒙课。是由“算术”的学习转向“代数”的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的探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转折点,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目标分析】
1、结合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抽象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设计想法】
1、活动的设计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有层次地教学。
2、 以“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呈现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寻找选择熟悉的教学素材,做好科学预案,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情分析】
四年级都结束了《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只有选择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些倍数、和差的知识,对字母表示数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抽象能力不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利用三年级学生课堂自生资源和好奇、好胜的心理尝试引导、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青蛙引入,导入新知。(预计5分钟)
情境图一:青蛙歌——1只青蛙1张嘴
导入课题:
念儿歌,用一句话表示儿歌,发现有同学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并说说这样表示的好处。谈相同关系。
(这里以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引出课题,尝试用字母a表示青蛙儿歌并体会它的好处,初步感知简单的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倍数关系做好铺垫。)
二、组织探索,理解新知。
情境图二:青蛙歌——1只青蛙4条腿(预计15分钟)
1、算一算:2只青蛙几条腿?3只呢?10只呢?
2、试一试:师生对说儿歌,再次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3、填一填:如果用a来表示青蛙的只数,请用字母表示儿歌
4、说一说:你同意哪一张想法?理由是什么?
5、想一想:儿歌中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有什么关系?
6、练一练:尝试用不同字母表示倍数关系的儿歌
7、议一议: 你觉得用字母来叙述这首儿歌有什么好处?
8、小结:为了方便,有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预案:体验用字母表示儿歌关键是要表示好数量关系。这个环节我将充分相信学生,给足时间和空间,设置“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大讨论、大判断中让学生思维得到提高,完成对字母表示儿歌的抽象和概况活动。)
三、拓展课堂,找生活实例
情境三:母子年龄。(预计8分钟)
1、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数?
1、看一看: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
2、试一试:你能先试着完成这个表格吗?你发现了什么?(母子年龄的相差关系)
儿子年龄
妈妈年龄
1
8
n
b
3、谈一谈:你这样填的原因,纠正错误写法。
4、议一议:用字母表示年龄关系的好处?
6、小结: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相差关系。
7、总结:字母可以表示相等关系、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预案:拓展课堂,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进一步认识数量关系中的和差关系。认识总结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学以致用,拓展升华(课件,学习卡)(预计10分钟)
1、试一试:学生用学习卡先尝试做一做。
2、说一说:展示学生的学习卡情况,了解还存在的问题。
3、改一改:让学生订正,纠正问题。
练习展示:
1、儿歌城 2、是非城
1、字母王国—— “儿歌城”(出示课件)
(1)1只手有 5 个 手指
2只手有 10 个 手指
3只手有 15 个 手指
…
a只手有 ___ 个手指
(2)1周有 7天
2周有 14天
3周有 21天
…
n周有____天
2、字母王国——“是非城”(出示课件)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车上还有36+a人。 ( )
(2)四(1)班为雅安捐款120元,四(2)班比四(1)班多y元,四班捐款120-y元。 ( )
(3)一个足球35元,买X个应付(35×x)元。 ( )
小资料:世界上最早使用字母的数学家。
QQ图片20150514073247.png (120.8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6 天前 上传
(设计意图:1、还是以让学生遨游“字母王国”的形式进行,分两部分设计练习。减低了难度,减少了内容,体现练习的实效性; 2、通过这个小知识让学生产生现实感,培养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文化。)
四、小结:( 预计2分钟)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以此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总结。查缺补漏!
展开阅读全文